奶牛DHI测定报告正确解读及应用

2016-01-27 04:33罗成王永刚陕西省渭南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714000
中国畜禽种业 2016年10期
关键词:体细胞尿素氮产奶量

罗成 王永刚 (陕西省渭南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 714000)

奶牛DHI测定报告正确解读及应用

罗成 王永刚 (陕西省渭南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 714000)

虽然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已经在陕西省大多数规模化奶牛场开展,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报告的认识不够,没有深入的解读,对于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不能紧密结合牛场饲养管理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本文就DHI报告中的脂蛋比、体细胞数、产奶高峰期及产奶量、尿素氮水平 (MUN)4个主要指标进行深入分析,揭示牧场所反映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措施,为减少规模化牛场潜在损失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指导。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脂蛋比;体细胞数;产奶高峰期;产奶量;尿素氮水平

虽然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DHI)测定工作已经在我国大多数规模化奶牛场开展,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DHI报告的认识不够,没有深入的解读,对于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不能紧密结合牛场饲养管理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奶牛发生病变、生理不适或应激反应都会以减少产奶量或者牛奶指标异常的形式表现出来。DHI正是通过测定生鲜乳乳成分的相关指标,结合牧场提供的奶牛系谱、胎次、产犊日期、干奶日期等牛群饲养管理基础数据,形成生产性能测定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包括脂蛋比、体细胞数、产奶高峰期及产奶量、尿素氮等重要信息,能够全面反映牛群遗传性能及饲养管理、繁育管理、乳房保健、疾病防治等方面的信息,利用这些丰富的信息可以有效指导牧场生产管理。本文就DHl报告中的主要指标进行深入分析,揭示牧场所反映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措施,为减少规模化牛场潜在损失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指导。

1 脂蛋比

DHI报告中脂蛋比是一项反映奶牛日粮配比中谷物类饲料的粗饲料比例是否合适,以及日粮中蛋白质代谢的效率,能准确的反映出奶牛瘤胃中蛋白质代谢的有效性。因此,我们可以根据DHI报告中脂蛋比的数据来正确分析奶牛的营养和代谢情况,反映出饲料营养供应量是否合适,进而指导日粮配方调整,达到改善奶牛体况,降低饲养成本的目的。

通过监控乳脂蛋白比,可用来判断日粮是否合理,一般为1.12~1.13,通常,高脂蛋比表明可能是谷物类精料即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不足,粗蛋白或过瘤胃蛋白缺乏,粗脂肪和纤维素过高等造成,可适当增加精料和优质全株玉米青贮的喂量及提高日粮的过瘤胃蛋白质含量,如果产后100d内脂蛋比>1.4可能是干奶期日粮不合理,膘情差,若泌乳早期乳脂率较高,则意味着奶牛在快速利用体脂,应检查奶牛是否发生酮病。

低脂蛋比表明精料水平过高,粗饲料过低,有效洗涤纤维不足,存在酸中毒,特别是蛋白大于脂肪时,基本可以判定存在酸中毒。这时应增喂优质干草,增喂瘤胃调控剂等。

对于脂蛋比异常牛群,要结合DHI综合测定表、最近生产管理记录、饲料配方记录和测定报告中反馈的胎次、泌乳天数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另外,DHI样品采集方法直接影响脂蛋比测定结果。因乳脂比重较轻,位于样品上层,乳蛋白位于下层,所以采样后需要将样品立即充分混匀,否则会严重影响测定结果[1]。

2 体细胞数

2.1 体细胞的正常数量

健康奶牛每毫升牛奶中体细胞的含量为2万~20万个,而感染乳区的牛奶中体细胞数将超过50万个,感染越严重则体细胞数越高。在正常情况下,牛奶中理想的体细胞数:第1胎≤15万个/ml,第2胎≤25万个/ml,第3胎≤30万个/ml。体细胞数是反映乳房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是预防和控制隐性乳房炎的重要参数。体细胞数受胎次、泌乳阶段、季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2]。

一般情况下,存在以下规律:胎次越高,体细胞数越高;干奶前期体细胞数>分娩前后>泌乳高峰及中期;夏季是隐性乳房炎高发季节,如果未严格执行挤奶程序,则会造成牧场参测牛群平均体细胞数过高。

对于高体细胞数牛群,结合DHI综合测定表、体细胞跟踪报告、泌乳天数分组报告、牛群管理报告等数据进行了如下分析:①查看全群平均体细胞数,与上月同类数据比较是否下降,确认之前所采取改进措施是否取得效果。②筛选本月体细胞数大于50万/ml的牛群,结合泌乳天数和配种记录具体分析防治方案。③横向对比各月平均体细胞数,区分传染性乳房炎和环境性乳房炎。

2.2 降低体细胞的主要措施

影响奶牛牛奶中体细胞数的因素很多,有病理的、生理的、遗传的因素,也有环境、气候等因素,其中致病菌感染影响最大。因此,加强对体细胞检测监测,通过管理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降低牛奶中的体细胞数。

2.2.1 严格挤奶操作程序

①严格执行挤奶操作程序,建立训练有素的挤奶员队伍。②注意挤奶前洗净双手,挤奶中要经常清洗消毒双手,防止细菌通过人手传播。③坚持全面有效的药浴。④废弃的头3把奶集中收集,严禁挤在牛床上。观察是否乳房有无红、肿、热痛症状及机械创伤,异常,并分开挤奶。⑤挤奶过程中如果奶杯跌落,应对奶杯清洗后再消毒。⑥挤奶结束后对药浴杯、集乳杯等进行清洗消毒,准备下一次挤奶时再使用。⑦挤奶顺序按照先挤新产牛、健康牛、高体细胞牛,再挤病牛。⑧挤奶设备的定期维护,建立挤奶设备定期检测监测制度,对挤奶设备定期维护,及时更换易损零部件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2.2.2 及时检测隐性乳房炎

(1)每月对牛群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对强阳性牛只进行分群、治疗,久治不愈者淘汰出群。

(2)根据每月DHI检测报告,对高体细胞牛只进行分群、治疗,久治不愈者淘汰出群。

(3)对治疗牛必要时进行细菌鉴定,便于提高治疗效果。

2.2.3 保持良好的牛床环境

(1)牛床垫料的厚度不小于10cm,每月定期出棚彻底消毒,去除牛床上的有害病原菌。

(2)保持牛床干燥、清洁,隔绝病原菌滋生的环境,勤扫除潮湿的木屑、牛粪,降低因环境卫生而引起的乳房炎发病率。

(3)加强对垫料的管理,很多奶牛场通常使用木屑作为垫料,则须加强对木屑水分的控制,否则易滋生微生物,增加牛群感染机会。

(4)牛床的整修,很多奶牛场的牛床由于建造时没有科学设计意识,存在牛床过长、牛床没有坡度易积水等问题,在必要时,需要对牛床进行改造整修,有利于牛床的干燥干净。

2.2.4 诊断与治疗

(1)对于体细胞数大于50万/ml的牛群,逐一进行CMT检测,确定具体感染乳区并对症治疗。

(2)查阅泌乳天数分组报告,针对处于泌乳后期的感染牛群进行干奶治疗,高产牛群采用逐步干奶法,避免直接用药停奶造成乳房水肿或产后乳房炎。

(3)对于体细胞数大于200万/ml的牛群,结合其他临床诊断方法检测是否全身感染,积极制定综合性治疗方案。

(4)久治不愈者淘汰出群。

3 产奶高峰期及高峰奶量

3.1 高峰期奶量低的原因

产奶高峰期的长短和峰值奶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胎次奶量。有研究表明,峰值奶量每提高1kg,胎次奶就可以提高250~400kg[3]。在良好的营养和管理条件下,每头荷斯坦牛的平均日产奶量至少是27.3kg;头胎牛的平均高峰奶量比整个泌乳期平均日产奶量高3.2~6.4kg,经产牛高6.8~13.6kg。如果高峰奶量低,可能存在几方面的原因。

(1)牛群存在较高的临床或亚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DHI测试结果牛群平均体细胞数应低于30万/mL;奶牛乳头腐烂、外翻或有伤口;检测挤奶系统存在异常,操作流程不规范,在较高乳房炎发病率时,几周内牛群产奶量可能下降25~50%;存在饲料霉变情况。

(2)采食量不足,或者日粮不平衡。日粮能量、蛋白、钙、磷、镁、硫和氯化钠的不平衡会降低高峰奶;日粮中蛋白、铁、铜、钴、硒的缺乏,或者奶牛寄生虫病会引发贫血症,降低高峰奶量;泌乳后期或干奶期奶牛过肥会减少下一胎次产后的采食量,增加代谢病的发病率,尤其是酮症。

(3)如果一胎牛能量不足,高峰奶会下降,产后2周内精料的添加量应从体重的1%逐步增加到2%。足够的优质粗饲料采食量和有效纤维是维持瘤胃正常功能和产奶量所必需,粗饲料的干物质采食量至少是体重的1.4%。

(4)对干奶期尤其是围产期营养管理不够重视。

3.2 日产奶量下降过快原因分析

到达产奶高峰后,合理的泌乳牛月均日产奶量下降速度是10~15%,饲养管理很好的牛群下降速度会慢一些,泌乳后期可能下降12~20%。日产奶量下降过快必然会影响整个泌乳期总产量,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

(1)乳房炎是引起奶量快速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2)有毒杂草、饲料中霉菌毒素、青贮窖气体、精料中过量的NPN等可以引起DMI下降的任何物质都会引起产奶量的突然下降。

(3)过量饲喂精料,或日粮中脂肪、淀粉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NSC)过量会扰乱瘤胃功能和正常代谢,精料采食量不应超过体重的2.5%,在有优质粗饲料的情况下,高峰奶量时 (>36kg)精料干物质采食量不应超过55~60%,平均产奶量时 (<32kg)不应超过40~50%。

(4)少数情况下,VB12缺乏也会引起产奶量下降快,尤其是对已经耗尽肝脏储备的高产奶牛。

(5)采食量不足或日粮不平衡,可以对TMR日粮进行饲料成分分析。

(6)感染或疾病,如病毒性腹泻、冬痢、沙门氏菌病,感染会引起奶牛高烧,产奶量下降。

(7)饮水不足或水质有问题。

(8)高峰过后或泌乳后期奶牛的不合理饲喂,日粮中精料干物质有10~15%的变化时会引起产奶量的突然下降。

(9)能量蛋白摄入不足。

3.3 延长产奶高峰以及提高产奶量的措施

(1)合理、全面、平衡的日粮,补充VB,尤其是优质蛋白质的供给。

(2)保证奶牛7~8周的干奶期。

(3)控制干奶牛的合理膘情,BCS>3.5会增加产后代谢病的发生率,合理的体况 (BCS=3.0~3.5)围产期摄食较多,减少了能量负平衡造成的奶牛疾病的发病率。

(4)舒适的围产期牛舍,新产牛干燥、干净、管理良好的食槽空间 (76~94cm/头)以及足够的休息空间,减少疲劳应激对产奶量有很大影响。产前21d开始添加精料使奶牛逐步适应高精料日粮。

减少热应激,做好泌乳牛、干奶牛和围产期奶牛的防暑降温。

确保泌乳后期日粮的能氮平衡,使体沉积最小化。

4 尿素氮水平 (MUN)

4.1 牛奶尿素氮的合理数值范围

尿素氮水平可反映出瘤胃中氮代谢的效率和蛋白质代谢的有效性,所以检测尿素氮水平可以为更准确地调配平衡日粮提供参考。过高的尿素氨水平还会导致奶牛子宫内环境pH值下降及分泌液发生改变,从而恶化子宫环境,影响胚胎发育[4]。每100ml牛奶中,尿素氮的下限含量12mg,尿素氮的上限含量为18mg。

4.1.1 牛奶尿素氮数值超过18mg

(1)表明泌乳牛群的日粮蛋白指标中可降解蛋白 (RDP)的比重过高,由此造成饲料蛋白质的浪费。

(2)如果一个泌乳牛群中,持续的牛奶尿素氮超过18mg,则应该检查牛群的繁育指标,是否因为奶牛血液尿素氮升高,造成牛奶尿素氮的升高,同时致使奶牛的子宫中氮沉积过高,从而造成子宫中的卵子或胚胎被大量杀灭,致使牛群的返情率升高。

4.1.2 牛奶尿素氮数值低于12mg

(1)瘤胃细菌的数量量可能减少,从而限制了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导致牛奶产量和乳蛋白产量降低。

(2)泌乳牛的日粮总蛋白指标是否过低。

(3)即使泌乳牛的日粮蛋白总指标合理,是否蛋白质体系中RDP、过瘤胃蛋白 (RUP)的数值配置不平衡。

4.2 影响牛奶尿素氮的饲料、饲养因素

(1)泌乳牛的日粮中日粮总粗蛋白水平过高,与此相对应的日粮干物质单位能量浓度过低,由此形成奶牛的日粮出现能氮失衡,造成多余的氨被浪费。

(2)饲喂了过多的瘤胃降解蛋白和可溶性蛋白,或者两者都有。即使日粮的总蛋白只是正常的,也有可能造成牛奶尿素氮升高。

(3)如果奶牛发生了瘤胃酸中毒,瘤胃微生物随之减少,微生物蛋白也会降低,而氨则不能被瘤胃微生物捕捉,从而使大量的氨进入了血液,由此奶牛血液中的pH值升高,牛奶尿素氮也将相应升高。

(4)饲喂了低的发酵碳水化合物 (如淀粉、糖、可消化纤维、或所有的3者)的日粮。也可能减少瘤胃生物生长或合成,使牛奶尿素氮数值升高。

总之,DHI报告涉及到牛场生产管理的各个方面,报告中各个指标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参测牛场需要对相关的测定结果进行综合整理和深入理解,及时分析与解读,才能有力的发挥DHI报告的生产指导意义。

[1]李月娥.DHI在奶牛场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J].奶牛杂志,2008(9):27-29.

[2]李建斌,孙少华.应用DHI提供的体细胞数据控制奶牛乳房炎[J].当代畜牧,2004(2):17-19.

[3]梁琛,张晓彦,张建海,等.DHI体系在奶牛生产中的作用效果分析[J].中国奶牛,2012(2):45-49.

[4]王赞江,王丽.尿素氮检测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J].奶牛养殖,2006(8):39-41.

[5]陈龙,王力强,刘彦莎,等.DHI在规模化奶牛场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奶牛,2013(3):52-55.

罗成 (1984.5-),男,研究生,助理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工作。

王永刚 (1976.1-),男,专科,助理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体细胞尿素氮产奶量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尿素氮变化、变化规律及变化的意义分析
荷斯坦牛产后前7 天日产奶量影响因素分析:南京地区牧场案例分析
浙江:诞生首批体细胞克隆猪
新型冠状病毒入侵人体细胞之谜
冬季奶牛多产奶有啥法儿
荷斯坦牛各胎次产奶量规律研究及相关性分析
泌乳天数、胎次、乳成分与牛奶体细胞数关系分析
大量放腹水加白蛋白治疗肝硬化张力性腹水疗效分析
内皮前体细胞亚型与偏头痛的相关性分析
伊犁马日产奶量与乳品品质及全期产奶量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