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预防与治疗

2016-01-27 04:33王云山东省东平畜牧局271500
中国畜禽种业 2016年10期
关键词:病猪母猪仔猪

王云 (山东省东平畜牧局 271500)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预防与治疗

王云 (山东省东平畜牧局 271500)

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曾在世界各个养猪国家广泛传播,并且更易流行于猪群密集、流动频繁地区。此病由于可感染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在我国的发病趋势逐年升高,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养猪业发展的重要传染病之一。本文简述该病的预防与治疗。

呼吸综合征;预防;治疗

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又称蓝耳病,是一种猪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尼多病毒目动脉病毒科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PRRSV)引起。临床上的主要特征为母猪的繁殖障碍和仔猪的呼吸道症状。

1 病原的特点

由6种各具不同的生物学功能的结构蛋白构成的PRRS病毒为小RNA病毒,具有囊膜,病原体为动脉炎病毒属的成员。一些病毒蛋白例如E.GP3,可以诱导一些免疫猪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并能够较早检测到高滴度抗体反应,但N蛋白免疫后却不能保护猪群免受病毒攻击。可以利用在抗体形成和诱导保护反应之间的差异,用以构成将来发展基因标记疫苗,并根据血清学试验来区别免疫猪或者野毒感染。病毒分为两个亚群,其区别是不同分离猪的病毒基因组及抗原。两个亚群分别分布在北美和欧洲。两个亚组的存在导致PRRS病毒抗原上存在两种实际结果。第一种结果是受一组病毒毒株感染的猪只能部分保护来自另一组病毒毒株的重复感染。其次,如果猪群受到另一亚群病毒感染,针对其中一组病毒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或核酸探针对另一组病毒的诊断可能会出现假阴性。

此病毒对酸、碱的耐受度较弱,尤其不耐碱,一般的消毒剂对其都有作用,但在空气中可以保持3周左右的感染力。

2 传播特点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主要传播方式分为4种,分别是空气传播、接触传播、生殖道垂直传播和精液传播,其中呼吸道为感染途径。重要的传染源主要有猪、带毒猪和患病母猪所产的仔猪以及被污染的环境、用具等。

因为仔猪抵抗力较差,此病在仔猪中传播较成猪更容易,以下为3种主要传播途径:

(1)例如同圈饲养,频繁调运,高度集中等病猪与健康猪的密切接触,病猪会排出病毒,通过多种途经 (口、鼻、眼、粪便等)感染其他易感猪健康猪。

(2)卫生条件差的猪场,如果气候恶劣、加上饲养密度大等更加促进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流行。

(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的携带者和传播者——老鼠。

3 临床特点

各种年龄的猪发病后大多表现有呼吸困难症状,但具体症状不尽相同。

3.1 公猪

感染后的重要症状主要表现在咳嗽、打喷嚏、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呼吸急促和运动障碍、性欲减弱、精液质量下降、射精量少。

3.2 母猪

发病初期表现为类似感冒的症状 (厌食、体温升高、呼吸急促、流鼻涕等),少部分 (2%)感染猪四肢末端、尾、乳头、阴户和耳尖发绀,最为常见为耳尖发绀,个别母猪拉稀,后期则出现四肢瘫痪等症状,大约持续1~3周,最后可能因为衰竭而死。母猪怀孕前期多流产,怀孕中期的母猪多出现死胎、木乃伊胎,或者产下弱胎、畸形胎;哺乳母猪因产后无乳导致乳猪多被饿死。

3.3 生长肥育猪和断奶仔猪

染病后主要表现为厌食、嗜睡、咳嗽、呼吸困难,有些猪双眼肿胀,出现结膜炎和腹泻,有些断奶仔猪表现下痢、关节炎、耳朵变红、皮肤有斑点。病猪常因继发感染胸膜炎、链球菌病、喘气病而致死。如果不发生继发感染,生长肥育猪可以康复。

3.4 哺乳期仔猪

染病后多表现为被毛粗乱、精神不振、呼吸困难、气喘或耳朵发绀,有的有出血倾向,皮下有斑块,出现关节炎、败血症等症状,死亡率高达60%。仔猪断奶前死亡率增加,高峰期一般持续8~12周,而胚胎期感染病毒的多在出生时即死亡或生后数天死亡,死亡率高达100%。

有一点需要注意:血清学调查证明,猪群中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阳性率高达40~50%,但出现临床症状的不过10%,目前对这种亚临床感染的认识仍显不足。

4 剖检特点

剖检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死猪主要眼观病变,具有明显的表现。

4.1 肺部

肺边缘发生弥漫性出血,弥漫性间质性肺炎,肺肿胀、硬变。

4.2 淋巴结

症状为不同程度的淤血、出血、肿胀,切面湿润多汁;肺门淋巴结出血、大理石样外观等特征。

4.3 脾

大多数病猪的脾呈暗紫色,轻度肿胀。

4.4 肾脏

可见到肾脏布满大小不一的、弥漫性的出血点,肿大、出血。

在显微镜下观察,肺支气管、细支气管及毛细支气管可见扩张;各级支气管的管腔内充斥着数量不一的炎症细胞、脱落的黏膜上皮细胞及组织细胞坏死的崩解物;小叶间质和肺泡隔明显增宽,炎性细胞侵润、充血等。淋巴结的皮质、髓质有数量不等的红细胞,淋巴小结数量减少;皮质淋巴窦中有多量炎症细胞及组织坏死崩解物。

5 诊断要点

首先应根据病原、传播特点、临床症状及剖检特点做出初步诊断,流感、细小病毒病、流行性腹泻等一些病毒性传染病具有相似性,应重点注意与之鉴别。对于病毒性传染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初诊之后的确诊必须进行血清学鉴定或病毒分离加以鉴定,具体方法如下:

对于病猪的肺、死胎的肠和腹水、母猪血液、鼻拭子和粪便等可用于病毒的分离。病料在经过处理后接种猪肺泡巨噬细胞,用免疫过氧化物酶法染色,然后将处理好的病料接种Marc-145细胞培养,37℃培养5d观察CPE,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或中和试验鉴定病毒。或者也可以检查肺泡巨噬细胞中的本病毒抗原。

6 综合防治

针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这种病毒病,因为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药物加以治愈,所以现实中只有采取对症治疗加以控制。

针对不同情形的病猪应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第一、对于食欲不振的病猪,使用VB120ml,胃复安1mg/kg体重,1次肌注,每天1次;第二、对于食欲废绝但呼吸平稳的病猪使用病毒唑20ml、5%葡萄糖盐水500ml和VB10ml,加入头孢5号25~35mg/kg体重,混合静注,另外肌注VC10ml;第三、对于体温升高的病猪,可以使用30%安乃近注射液20~30ml,地塞米松25mg,青霉素320~480万单位,链霉素2g,1次肌注,每日2次;或者可以每千克体重用黄金1号0.1ml、安妥注射液0.1ml、安布注射液0.1ml,分点肌注,每天1次,连用3d;第四、对于产后无乳的母猪,选用洁霉素180万单位、50%葡萄糖50~100ml静脉注射,也可注射催产素3~5支;第五、对于继发支原体肺炎的仔猪,可使用壮观霉素或利高霉素15mg/kg肌注1~2个疗程,每个疗程5d;第六、对于继发胸膜肺炎的仔猪,可采用速解灵2mg/kg体重,每天1次,连注3d。

为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使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对病猪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支持疗法。具体方法可用10%葡萄糖或者5%葡萄糖盐水配合使用阿莫西林、青霉素等抗生素。在猪日粮中加入平安康,用量为每500kg饲料添加1kg,连用1周,可减少应激反应。除此之外还应重点加强猪舍的饲养管理、卫生消毒,减少环境中不利因素的影响,适量增加日常饲料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

7 预防

7.1 疫苗注射

7.1.1 接种原则

正常情况下种猪接种灭活苗,而育肥猪接种弱毒苗。原因如下:母猪在妊娠期后1/3的时间接种活苗后疫苗病毒会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公猪接种活苗后的精液也会传播疫苗病毒。

7.1.2 注射方法

(1)小猪在母源抗体消失前首免,母源抗体消失后进行二免。

(2)后备母猪在配种前进行2次免疫,首免在配种前2个月,间隔1个月进行二免 (弱毒苗的免疫期为4个月以上)。

(3)灭活苗基础免疫进行2次,间隔3周,每次每头肌注4ml,以后每隔5个月免疫1次,每头4ml,特点是安全,但免疫效果略差。

7.1.3 接种时间

何时接种疫苗应根据实际情况判定,不可一概而论。若猪场存在病毒,应该首先对猪场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之后注射疫苗。具体方法为每天1次,连续5d,同时在饲料中添加金霉素、复方磺胺嘧啶400mol/L、阿莫西林200mol/L,连喂5d,使猪群体内毒素含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再注射疫苗。

7.2 加强日常管理

正在受疫情威胁的猪场可以在饲料和饮水中加入相关药物,方法如下:若是在产前1周或者产后1周可在饲料中添加支原净100mg/kg,配以土霉素或金霉素300mg/kg,或者添加SMZ,产后肌肉注射阿莫西林。若是仔猪在断奶后1个月,可用支原净50mg/kg,配以土霉素或金霉素150mg/kg拌料饲喂,同时用阿莫西林500mg/L加入饮水中。

7.3 定期消毒

除以上方法外,及时消除病猪、带毒猪和彻底消毒猪舍,如热水清洗、空栏消毒等,同时严密封锁发病猪场,对死猪或死胎、木乃伊胎、胎衣等进行焚烧等无害化处理,第一时间扑杀并且销毁患病猪,从而有效切断传播途径。在此基础上应该坚持自繁自养,如果因生产需要不得不从外地引种时,应严格按照检验检疫要求从而降低引入带毒猪的风险。

7.4 注重营养搭配

科学调配猪粮,科学饲养。例如把矿物质例如Fe、Ca、Zn、Se、Mn等提高5~10%,把维生素的含量提高5~10%,(VE提高100%,生物素提高50%),平衡蛋氨酸、色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胱氨酸等氨基酸的含量,能有效提高猪群的抗病力。

此外可以在母猪分娩前20d直到产前1周,可减少流产的发生,可以每天每头母猪投喂阿司匹林8g,从而减少流产。

王云 (1970.9-),女,汉族,山东省泰安市人,本科,畜牧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

猜你喜欢
病猪母猪仔猪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春季仔猪白肌病如何防治
仔猪强弱悬殊 要及时调整
秋冬季仔猪保暖措施有哪些
注意预防仔猪腹泻
病猪喂药有办法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