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临床症状及防控

2016-01-27 04:33潘瑞云李德芬张丽萍
中国畜禽种业 2016年10期
关键词:耳病猪群流产

潘瑞云 李德芬 张丽萍

(1’云南省弥渡县弥城镇畜牧兽医工作站 675600);

(2’云南省弥渡县畜牧站 675600)

猪蓝耳病临床症状及防控

潘瑞云1李德芬2张丽萍2

(1’云南省弥渡县弥城镇畜牧兽医工作站 675600);

(2’云南省弥渡县畜牧站 675600)

猪蓝耳病又称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场感染此病整个猪群在3~5d内感染,各年龄段猪群都可以感染。高致病性蓝耳病疫病多发生于春末、夏初之高温季节,特别是在饲养环境恶劣,猪舍通风降温不良,炎热潮湿,饲养密度过大的多发,合理防控可降低疾病危害。

猪;蓝耳病;病因;临床症状;治疗;预防

猪蓝耳病是由尼多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均可感染,但不同年龄的猪易感性不同,生长猪和育肥猪感染后症状较温和,母猪和仔猪则较为严重,乳猪的病死率可达80~100%。该病以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以及仔猪呼吸困难、高死亡率等为主要特征,严重危害全球养猪业生产。在我国2006年夏季,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毒株引起的 “高热综合征”在我国暴发,呈现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成为危害我国养猪业的新疫病之一,我国将其称为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列入一类动物疫病。

1 流行病学

1.1 易感动物

猪是唯一感染本病并出现症状的自然宿主,不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

1.2 传染源

感染猪和康复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感染猪常可导致长期的病毒血症持续感染而排毒;即使在临诊症状消失后8周还可向外排毒,导致病毒在猪群中反复传播而难以根除。

1.3 传播途径

本病主要经呼吸道、精液水平传播和生殖道垂直传播。隐性感染猪引入猪群时,在应激状态下,会排出病毒,并通过多种途径如口、鼻、眼、粪便等感染其他易感猪只。公猪通过精液在同猪群间水平传播,怀孕母猪感染病毒后,经胎盘感染胎儿,造成繁殖障碍。此外,某些禽类带毒也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1.4 季节性

本病的发生多呈明显的季节性,尤以寒冷季节多发。

2 临床症状

2.1 急性型

2.1.1 初期

该期一般持续1~3周,临床症状表现厌食、嗜睡、发热。

2.1.2 高峰期

临诊表现早产、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弱产胎增多,断奶后死亡率增加,此高峰期可持续8~12周。早产率高达5~30%,进入高峰期约3周,死亡的数量达到高峰。

2.1.3 末期

病猪的生殖力逐渐恢复,达到或接近前水平,仔猪和玫长猪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症状。受该病的仔猪在断奶后的死亡率要高于正常对照组。

2.2 慢性型

主见于繁殖场中的仔猪和生长猪。在此阶段,大多数病猪的生殖力几乎恢复正常,不过猪的生产数和仔猪成活率较正常低,出现鼻炎、肺炎、动物生长迟缓,并发症周期性出现。

3 诊断

根据该病的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初步做出诊断。由于此病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症状,故在临诊中注意同猪伪狂犬病相鉴别。伪狂犬病除能感染猪外,还能感染牛、羊、猫、犬、兔等。感染母猪流产后无明显症状,仔猪发病后多出现神经症状,如头向上抬,背拱起,倒地后四肢强直痉挛,间歇性发作,病理变化以中枢神经系统明显,脑膜明显充血,鼻、咽、喉黏膜明显充血。另外此病应注意同猪肺疫、猪流感相鉴别。

4 治疗

此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治疗上主要是缓解临床症状,控制继发感染。在发病第一个月,可用阿斯匹林和抗生素和抗生素类治疗,妊娠母猪,减少发热,防止继发感染,也可补充VE和硒,延长妊娠期,防流产,若育成猪和母猪食欲减少,应饲喂高能量饲料,若新生仔猪出现腹泻,应口服或注射抗生素,补充电解质。

5 预防

(1)保持良好环境卫生,常消毒。

(2)严格遵守全进全出原则,防止病毒传播。

(3)将感染该病的仔猪清群,即将12~14日龄的猪从疫区隔离饲养,并在第14天对猪舍进行3次清理消毒。

(4)发病母猪在产后21d内不配种,新引进的小母猪或公猪,应隔离2周以上,且应逐头进行采血、检测,防止该病传入。

(5)疫苗接种是防治本病的主要手段,猪最好在转群前5周内使用商品疫苗,有理想效果。

猜你喜欢
耳病猪群流产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流产后需要注意什么
别自责,自然流产不一定是你的错
为什么不能隐瞒不愿提及的流产史
流产后需要注意什么
血清驯化在猪蓝耳病防控中的应用
猪蓝耳病(PRRS)综合防控对策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