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浆膜炎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2016-01-27 04:33吕艳山东省临朐县畜牧局柳山畜牧兽医管理站262600
中国畜禽种业 2016年10期
关键词:渗出物雏鸭浆膜

吕艳 (山东省临朐县畜牧局柳山畜牧兽医管理站 262600)

鸭浆膜炎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吕艳 (山东省临朐县畜牧局柳山畜牧兽医管理站 262600)

鸭浆膜炎也称鸭疫里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雏鸭 (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一种接触传染病。该病多发于1~8周龄的小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雏鸭常出现眼和鼻分泌物增多、腹泻、共济失调、头颈震颤等症状。剖检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以及部分病例出现干酪性输卵管炎、结膜炎、关节炎为特征。死亡率为5~70%,甚至高达95%以上。耐过的鸭生长迟缓、增重减慢、饲料报酬显著下降。该病是造成养鸭业经济损失比较严重的疫病之一。

1 流行病学

(1)该病可引起多种禽类发生败血性疾病。自然条件下最易感的是鸭。不同品种的雏鸭均有自然感染,其次是火鸡和鹅,也可引起野鸭、天鹅、鸡感染发病。

(2)本病可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飞沫、尘土经呼吸道、消化道、刺破的足部皮肤的伤口、蚊子叮咬等多种途径传播,裤蚊是鸭浆膜炎的重要传播媒介。本病可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并发或继发感染。

(3)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低温、阴雨、潮湿的季节以及冬季和春季较为多见。从育雏舍转移到育成舍饲养,从温度较高的鸭舍转移到温度较低的鸭舍,从舍内转移到舍外饲养或池塘内放养,饲料配比不当,缺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运输应激,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并发感染等因素均能诱导和加剧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2 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1~3d或1周左右。最急性型病理出现于鸭群刚开始发病时,通常看不到任何明显症状即突然死亡。

2.1 急性病例

多见于2~3周龄的幼鸭,病程一般为1~3d。其临诊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厌食、离群、不愿走动或行动迟缓,甚至伏卧不起、垂翅、衰弱、昏睡、咳嗽、打喷嚏,眼鼻分泌物增多,眼有浆液性、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常使眼眶周围的羽毛粘连,甚至脱落,鼻内流出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分泌物凝结后堵塞鼻孔,使患鸭表现呼吸困难,部分患鸭缩颈或以喙抵地,濒死期神经症状明显。

2.2 亚急性或慢性病例

多见于4~7周龄幼鸭,病程可达7~10d以上。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厌食、腿弱无力、不愿走动、伏卧或呈犬坐姿势,共济失调,痉挛性点头或者头左右摇摆,难以维持躯体平衡,部分病例头颈歪斜,当遇到惊扰时,呈转圈运动或倒退。病程稍长、发病后未死的鸭往往发育不良,生长缓慢,平均体重比正常鸭低1~1.5kg,甚至不到正常鸭的一半。

3 病理变化

3.1 最急性型

常见肝脏肿大、充血,脑膜充血,其他无明显肉眼病变。

3.2 急性、亚急性或慢性

肉眼病变最为明显,主要在心包、肝脏和气囊形成纤维素性渗出物,俗有 “雏鸭三炎”之称。纤维素性渗出性炎症可发生于全身的浆膜面,以心包膜、气囊、肝脏表面以及脑膜最为常见。急性病例的心包液明显增多,其中可见数量不等的白色絮状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包膜增厚,心包膜表面常可见一层灰白色或灰黄色的纤维素性渗出物,亚急性或慢性病例,心包液相对减少。纤维素性渗出物凝结,使心外膜与心包膜粘连,难以剥离。气囊浑浊增厚,上有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呈絮状或斑块状,颈部、胸气囊最为明显。肝脏表面覆盖着一层灰白色或灰黄色的纤维素性膜,厚薄不均,易剥离。肝肿大,质脆,呈土黄色或棕红色。胆囊往往肿大,充盈着浓厚的胆汁。有神经症状的病例,可见脑膜充血、水肿、增厚,也可见有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有的慢性病例常出现单侧或两侧关节肿大,关节液增多,关节炎的发生率有时可达病鸭的40~50%。少数病鸭可见有干酪性输卵管炎,输卵管明显膨大增粗,其中充满大量的干酪性样物质。脾脏肿大。脾脏表面可见有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但往往比肝脏表面附着的少。肠黏膜出血,主要见于空肠、回肠、直肠。有少数病例腹腔积液。偶尔可见鼻窦肿大的病例,挤压可见大量恶臭的干酪性物质蓄积。

4 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依据流行病学 (如自然条件下发生于雏鸭、雏鹅等)、临床特征 (如神经症状、眼鼻流泪等)和典型的剖检变化 (如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可作出初步诊断,但是与大肠杆菌等病难以区别。实验室诊断方法如下。

4.1 细菌学检查

取病料进行病原的分离培养,观察其培养特性。选择培养物鉴定其主要生化特性是否与鸭疫里氏菌相符合。应用标准的分型抗血清,可进行玻板或试管凝集试验以及琼脂扩散试验鉴定血清型。

4.2 其他试验室方法

凝集试验、琼脂扩散试验、荧光抗体技术、PCR等方法可用于该病的特异诊断。

5 防控措施

5.1 预防措施

(1)应该充分认识和加强饲养管理的重要性,切实落实兽医卫生安全措施。只要饲养管理正确,兽医卫生安全措施得到切实落实的鸭场,浆膜炎的发病率就会很低或者不发生。平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注意减少各种应急因素,由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与应急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将雏鸭转舍、舍内迁至舍外以及下塘饲养时,应注意气候和温度的变化;应注意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粪便,鸭群的饲养密度不能过高,注意通风以及温湿度;应定期进行消毒;如气候变化时,可以加适量的敏感抗菌药物。

(2)预防接种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但由于本菌血清型多,各血清型之间缺乏交叉免疫保护,因此在应用疫苗时,要经常分离鉴定各地流行菌株的血清型,选用同型菌株的疫苗,以确保免疫效果。

(3)我国目前有正式批准文号的疫苗是灭活苗,根据当地发病情况,于1~7日龄进行第一次免疫,在流行严重地区可以考虑1~2周后进行一次加强免疫。

5.2 治疗措施

(1)药物治疗应建立在药物敏感试验的基础上,不能滥用和乱用。应用敏感的药物治疗,虽然可以明显地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但由于鸭舍、场地、池塘以及用具等收到污染,当下一批幼鸭进入易感日龄后又会出现该病的爆发。

(2)如果每批鸭都采用药物进行治疗或预防,一方面会增加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会导致菌株产生耐药性而带来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所以要克服这方面的做法。有效控制该病流行的关键在于预防,包括环境生物安全措施和疫苗预防。

吕艳 (1979.10-),女,大学,兽医师,从事畜牧兽医相关工作。

猜你喜欢
渗出物雏鸭浆膜
64排128层螺旋CT对T3和T4a期胃癌浆膜侵犯的判断价值
基于IHBMO-RF 的眼底硬性渗出物检测①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以“生肌三法”为代表的方药对糖尿病足伴慢性疮面作用机制的探讨
癌症发现札记
雏鸭运输中应注意的问题
维生素C片治疗口腔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