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鸭关节炎病因及防制

2016-01-27 04:33陈泽金福建省南安市农业局362300
中国畜禽种业 2016年10期
关键词:病鸭鸭群沙门氏菌

陈泽金 (福建省南安市农业局 362300)

肉鸭关节炎病因及防制

陈泽金 (福建省南安市农业局 362300)

肉鸭关节炎也有人称之为 “鸭关节炎综合症”,是危害肉鸭的常见病,其病因多种多样,包括环境因素、营养代谢、细菌和病毒方面的因素,确定病因是本病防制的关键。本文阐述了肉鸭关节炎的各种病因及防制措施。

肉鸭;关节炎;病因;防制

鸭关节炎是肉鸭的常见病之一,鸭关节炎除了导致患病鸭逐渐消瘦,生产性能持续下降外,传染病引起的关节炎还会对其他健康鸭造成一定的潜在感染风险。因其病因较复杂,有人称之为 “鸭关节炎综合症”,但是,针对某个鸭群总会找到其中某种最主要的病因,找到这种主要病因后采取针对性的防制措施可以收到预期的防制效果。

1 环境因素

环境是疾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鸭关节炎与环境也有关密切关系,如果环境条件差,容易引起鸭的外伤,那么鸭得关节炎的机率将会大大提高;环境中饲料和饮水的污染也会导致一些消化道感染的传染病入侵,引发关节炎;另外,孵化时环境控制不好,种蛋、孵化设备消毒不严格也会造成病原污染,导致雏鸭关节炎的发生。

控制环境因素防止鸭关节炎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从鸭舍建筑方面应加以考虑,应保证地势较高、防寒保暖、通风良好、排水良好、地面干燥、便于清洗消毒,地面平养的,垫料应保持干燥,网上饲养的注意网面的完整性,出现破损时及时修理,防止鸭只受到伤害。其二、每次给料量控制好并及时清理料槽,每天清洗一次饮水器,保证饲料和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其三,要搞好鸭舍的隔离,防止病原从外传入。其四,应做好定期消毒工作,尽量减少环境的病原,鸭群处于一个相对洁净的环境中,减少环境造成的感染。

2 营养因素代谢方面的因素

2.1 VD缺乏与钙、磷代谢障碍

饲料中VD、钙、磷的缺乏以及钙磷比例失调都能造成肉鸭的骨质疏松,引起幼鸭的佝偻病或成年鸭的软骨症。不同日龄的鸭均有发病可能,常发于1~4周龄的幼鸭,除了表现骨骼和关节变形外,还表现生长发育停滞、肢体无力、软脚,严重的引起瘫痪。

目前规模化养鸭多以舍饲为主,阳光照射不足时,应在饲料中添加VD,尤其是育雏期间,雏鸭得不到阳光照射,必须从饲料中获得VD,以保证钙、磷正常吸收。同时应保证饲料中钙、磷总量和比例满足要求,合理的钙磷比例一般为2:1,产蛋期为5~6:1。另外应考虑饲料中锰、锌、铁等二价金属元素和含草酸盐对钙吸收的颉颃作用。

2.2 痛风

痛风是由于蛋白质代谢障碍所引起的鸭的一种内科疾病,也是影响鸭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营养代谢病。片面追求肉鸭增重速度,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忽略营养均衡是发生痛风的根本原因,肾脏机能不全或机能障碍、VA缺乏也会导致痛风的发生。痛风通常表现两种病型,即内脏型痛风和关节型痛风,混合型病例临床中也会发生。关节型痛风主要见于青年或成年鸭,病鸭发病关节肿大,有时单肢关节肿,有时两肢关节肿胀,病鸭常跛行,严重时瘫痪。本病主要病理变化为关节或内脏沉积大量的尿酸盐。病鸭消瘦、食欲不振,严重的死亡。

痛风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因此防制本病的关键是要调整日粮配方,适当减少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另外补充维生素特别是VA也有助于控制本病,确诊为痛风的病例应停止抗菌药物,特别是毒害肾脏的药物,以及对肾脏有损害的中草药,包括益母草、白头翁、木通、防己、厚朴和大青叶等。

3 细菌性因素

引起鸭关节炎最常见的病因是细菌性因素造成的鸭关节炎,常见的病原菌包括葡萄球菌、鸭疫里默氏菌、链球菌和支原体等。病鸭关节性肿胀,多见于跗关节,其次是膝关节、髋关节和趾关节。关节肿胀呈紫红色,病初局部较软,而后逐渐变硬,病鸭严重跛行,不愿走动,采食量减少,逐渐消瘦,出现死亡。

3.1 葡萄球菌引起的关节炎

鸭葡萄球菌感染是鸭的一种常见病,以关节炎型较为常见,病鸭不愿活动,站立不稳,驱赶时表现跛行或跳跃式行进,跖枕部流出血液和脓性分泌物。触摸关节肿胀部位有热感,切开可见纤维性肉芽肿,病变关节变形,关节面粗糙,关节腔内积有淡黄色脓性分泌物。全群产蛋率和受精率下降,种鸭死淘率增加,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另外,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败血症会造成鸭越严重的病症,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废绝,下灰白色或黄绿色稀粪,常常导致病鸭死亡,死鸭有腹水,肝肿大,质脆,呈绿褐色。脾肿大,瘀血。

葡萄球菌感染多与外伤有一定关系,因此,发生本病后应积极排除引起鸭外伤的因素,比如场地是否存在尖锐物,网上平养时网是否平整,是否有破损的地方,环境是否恶劣,消毒是否正常执行等等。与此同时应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敏感药物定期预防,比如每个月定期在饲料中添加敏感药物进行预防,对于控制本病的发生也具有一定的效果[1]。

3.2 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关节炎

鸭疫里默氏菌感染是鸭等禽类的一种接触传染性疾病。该病最早报到于1904年,商品鸭的感染是Hendrickson等在1932年首次报道。1982年中国农业大学郭玉璞教授等首先确诊我国商品鸭群中存在本病。目前已证明该病在我国广泛分布,几乎所有商品鸭场均存在感染,是养鸭业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商品肉鸭感染最为常见,主要侵害1~8周龄鸭,2~3周龄雏鸭最易感,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过程,临床上主要眼和鼻分泌物增多、喘气、咳嗽、下痢、共济失调和头颈震颤,少数慢性病例出现头颈歪斜等,病变表现为心包炎、肝周炎,脾脏肿大,呈斑驳状,气囊炎、脑膜炎及关节炎等,发炎关节内有乳白色黏稠关节液,本病可引起雏鸭的批量发病和死亡。

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养条件,加强用具、场地、棚舍、水池等的消毒,做好鸭其他主要疫病如鸭瘟、鸭病毒性肝炎、禽流感等的免疫接种工作对于减少本病的发生具有一定作用,由于导致本病发生的病原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型有21个,血清型之间交叉保护差,因此,在选择疫苗进行免疫预防时一定要考虑到本场流行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的优势血清型,选择优势血清型菌株制备的疫苗预防效果更理想。在进行本病治疗时最主要的是要考虑到病原菌的耐药性,通过药敏试验选择高敏感药物是关键,用药时要注意交替用药和轮换用药。

3.3 链球菌引起的关节炎

鸭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引起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急性病例体温升高,昏睡或抽搐,发绀,并出现下痢等症状,死亡率较高。慢性病例精神不振,嗜睡怕冷,头藏翅下,食欲减少或废绝,羽毛蓬乱没有光泽,冠及肉髯苍白,呼吸困难,体况消瘦,持续性下痢,产蛋量下降,濒死鸭出现痉挛或角弓反张等症状。病程稍长的出现关节炎而跛行或站立不稳,消瘦,有的出现下痢,或痉挛、麻痹等神经症状。病理变化以败血症变化全身性充血出血坏死为主,病程长的出现纤维素性关节炎、卵黄性腹膜炎和纤维素性心包炎,肝、脾、心肌等实质器官出现变性、坏死病灶。

鸭链球菌病的发生与应激因素存在一定关系,因此在预防本病时,减少应激的发生很重要,如环境污秽,空气混浊,阴暗潮湿,过度拥护,贼风凌厉,日粮配合不当,气候变化,温度忽变和噪音惊吓等等都能成为本病的诱因,应注意控制这些因素的发生。另外搞好兽医日常卫生防疫,保持圈舍场地清洁,定期消毒,减少环境中的病原也很重要。定期在饲料中添加药物进行预防也有一定效果。发病后的治疗原则也是筛选敏感药物进行交替轮换用药。

3.4 沙门氏菌引起的关节炎

鸭沙门氏菌病又称鸭副伤寒,是由鸭沙门氏邋遢、白痢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等引起的鸭的一种常见细菌病。雏鸭易感性高,尤其是出壳后几天到2周龄左右的雏鸭。临床症状以精神沉郁,不愿走动,低头闭眼,双翅下垂,羽毛松乱,食欲不振,下痢导致肛门周围羽毛污秽黏结,常伴眼结膜炎。有些还可见关节炎。年龄较大的鸭感染沙门氏菌后,症状相对较轻,以消瘦,有时腹泻为主,较少出现死亡。成年鸭常为隐性感染。病死雏鸭通常卵黄吸收不良,肝脏肿大,表面及实质常有大小不一的灰白色坏死灶,胆囊肿大,充满胆汁,气囊壁混浊,肠炎。

有报道认为鸭沙门氏菌的耐药性普遍程度令人吃惊[2],分离的50株沙门氏菌都是多重耐药性菌株 (4耐以上),其中有64%的菌株耐药达到17种。因此,本病的治疗更要注重敏感药物的选择,以防花钱买药治疗无效。

3.5 支原体引起的关节炎

鸭支原体病是血支原体感染和滑液囊支原体感染造成的,这两种支原种常常同时感染病鸭,造成病鸭的多症状表现。病鸭咳嗽、喘气、流涕、精神萎靡,羽毛粗乱,食欲不好,拉白色或酱油色的稀粪,种禽产蛋率、受精率、孵化率下降,随着病程发展病禽开始出现跛行,跗关节肿大,逐步消瘦,病禽部分开始出现死亡。病理变化以呼吸系统为主,表现鼻腔、眶下窦膜水肿充血或出血,内有干酪样渗出物,胸气囊浑浊,内有黄色干酪样或豆腐渣样物,肾脏肿大形成花斑,肺脏充血或肺泡中有较多黏液。跗关节的关节腔内含有一定量的混浊渗出液,病禽的其他关节腔肿大并有渗出液。

在预防本病时应考虑鸭场的选址远离鸡场,防止鸡场的支原体传染到鸭场,同时要避免鸡鸭混养,防止病原在鸡鸭之前互相传递。为了有效预防本病,选择优质的鸡毒支原体—滑液囊支原体二联灭活疫苗免疫鸭群也是可以考虑的。在搞好针对性预防之余,应注意加强饲料管理,提高鸭群的非特异性免疫力,以提高鸭群对支原体的抵抗力。另外还要搞要消毒,尽量减少环境中的支原体,以减少病原入侵的有效感染剂量。由于支原体更容易从呼吸道黏膜入侵,可以定期在饲料中添加适量VA和VE等,以增强水禽黏膜的抵抗力。一旦有感染的情况出现,可以选用利高霉素、红霉素、泰乐菌素、支原净等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另外,在治疗个体病例的时候可以对全群采取预防性投药措施。可以参考曾育鲜[3]的治疗方案:①泰乐菌素+多西环素+植物血凝素白天饮水,连服5d;②肾复康+速补康夜间饮水 (2h饮完),连服5d;③禽菌灵散拌饲料连喂5d。

4 病毒性因素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关病毒造成鸭关节炎的报道,但鸭流感、鸭瘟、鸭病毒性肝炎、鸭新城疫等病毒性疾病是导致鸭腿部麻痹和瘫痪的常见原因,而禽病毒性关节炎病毒能造成鸡和火鸡的关节炎,对鸭是否也能造成类似的症状还有待于后续的研究,尽管网络上有一个从鸭跛行、跗关节肿胀、有淡黄色渗出物的病鸭中检测认为是鸭病毒性关节炎的报道,但是该报道出处不明,结果是否可靠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1]薄洪峰,李波,张新国.樱桃谷种鸭葡萄球菌病的防治[J].中国禽业导刊,25(24):45.

[2]谭伟成,卢晾.50株鸭源致病性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检测[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1(2):43-45.

[3]曾育鲜,黄志永,覃玉忠.一起肉鸭支原体病的诊治[J].养殖与饲料,2009(11):46.

陈泽金 (1968-),男,福建省南安市人,大学本科,高级兽医师,长期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病鸭鸭群沙门氏菌
广东、广西、福建省和上海市零售鸡肉源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和基因型
鱼粉中沙门氏菌杀灭方法的研究
食品中沙门氏菌检验虚拟仿真实验研究
鸭感染鸭瘟病毒的症状与防治
浅析鸭传染病的鉴别与治疗
咋用信号调教鸭群
冬季“噪鸭”可以提高产蛋率
鸭几种常见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分析
鸭群中的鸵鸟
《安徽六安地区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并发细菌感染初报》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