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作物秸秆养牛潜力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6-01-27 17:14尤明华罗丽陈燕李霓兰宗宝俸祥仁
中国畜禽种业 2016年8期
关键词:养牛农作物秸秆

尤明华,罗丽,陈燕,李霓,兰宗宝*,俸祥仁,4*

(1,广西钦州市畜禽良种场 535099;2,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530007;3,广西百朋种畜场 541502;4,广西南宁强微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530001)

广西农作物秸秆养牛潜力分析及对策研究

尤明华1,罗丽2,陈燕2,李霓3,兰宗宝2*,俸祥仁3,4*

(1,广西钦州市畜禽良种场 535099;2,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530007;3,广西百朋种畜场 541502;4,广西南宁强微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530001)

广西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开展综合利用的程度不充分,秸秆综合利用的空间很大。在广西发展农作物秸秆养牛既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又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还有利于改善人民膳食结构,因此加大宣传力度、转变生产观念,加强科技投入、探索高新模式,制定优惠政策、促进产业发展,做好典型示范、辐射带动发展,以促进广西农作物秸秆养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作物秸秆;养牛;潜力分析;对策建议;广西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副产物,我国年产农作物秸秆在7亿t以上,但仅有少部分通过青贮和氨化或直接作为牛羊的粗饲料,80%以上未被充分利用,不是腐烂在地里,就是直接焚烧还田,造成资源极大浪费[1]。目前,世界上农业发达的国家非常注重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基本形成了“秸秆+厩肥+化肥”的施肥制度。如日本常年稻草产量1500万t,约占日本秸秆总产量的3/4,其中2/3以上的稻草用于直接还田,1/5左右用作牛饲料或养殖场的垫圈料 (并与畜粪混合堆沤还田),只有小部分稻草就地焚烧,其比例不超过5%。而在德国每施用1.0t化肥,需同时配施1.5~2.0t秸秆和厩肥[2]。随着对农作物综合利用价值认识的不断提高,2008年7月我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 《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强调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推进产业化,并提出 “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立秸秆收集体系,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综合利用率超过80%”的目标;2015年11月,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环境保护部联合下发了 《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通知》 (发改环资 [2015]2651号),明确各地区、各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完善秸秆收储体系,进一步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力争到2020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因此,加强农作物综合利用势在必行。

1 广西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现状

广西是我国甘庶、木薯、蚕茧产量第一大省,香蕉产量第二大省,其农作物秸秆资源非常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广西农作物秸秆主要包括甘庶、木薯、桑枝、香蕉、水稻、玉米和其他作物的秸秆。据2012年统计资料显示,广西农作物秸秆可收集量5939.71万t,其中甘蔗秸秆约3044.14万t,水稻秸秆约1192.50万t,香蕉秸秆约614.00万t,玉米秸秆约356.30万t,木薯秸秆约324.00万t,桑枝秸秆约260.00万t,其他农作物稻秆约148.77万t。从区域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南宁、柳州、河池、百色、钦州、贵港、桂林、来宾和玉林市,这些地区的农作物秸秆产量占广西农作物秸秆总量的89.80%[3]。在秸秆利用方面主要有:家庭燃用 (直接燃烧和作为原料生产沼气)、直接还田 (覆盖还田、焚烧还田、粉碎翻压还田、过腹还田和堆枢还田)、作为饲料 (直接词喂和进行青贮)、食用菌栽培基料及其他工业用途,如用于造纸、生产人造板材、生产缓冲材料、编制各种工艺品、生产工业乙醇等。目前,广西农作物秸秆的利用方式主要是作为肥料直接还田、造纸、直接喂养牲畜和家庭燃用,另有少量用于直燃发电,而能源化和工业化利用程度较低[4]。可见,广西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但开展综合利用的程度不充分,综合利用的空间很大,有必要在广西全区范围内大力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

2 广西发展农作物秸秆养牛的可行性

利用农作物秸秆养牛在世界各国已有漫长历史,但由于秸秆营养价值低、纤维素含量高、适口性差、饲喂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农作物秸秆养牛技术难以普及推广应用。广西缺乏大面积的天然草场,饲料来源紧缺,畜牧业发展因饲料供应不足而受到限制,但种植的农作物能产生大量副产物,且李茂等[5]研究表明,香蕉茎叶、桑叶、甘蔗稍、甘蔗渣、木薯渣、红薯藤、花生藤、菠萝皮、香蕉皮、油菜秸秆等经济作物副产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为干物质11.07~63.20%、粗蛋白3.75~19.05%、粗脂肪2.13~6.46%、中性洗涤纤维17.86~63.16%、酸性洗涤纤维15.88~50.30%、总能量13.23~16.74 MJ/kg,其营养价值排序为:桑叶>香蕉皮>红薯藤>花生藤>香蕉茎叶>菠萝皮>甘蔗稍>油菜秸秆>甘蔗渣>木薯渣。这些农作物秸秆的干物质、粗蛋白、能量含量较高,粗脂肪含量略低,纤维成分含量较适中,营养价值较高,均可开发为饲料原料。

农作物秸秆养牛属于过腹还田,具有很高的综合效益。目前,我国已研发出农作物秸秆青贮、微化、氨化、盐化、碱化等饲料转化技术,秸秆饲用率达到30%左右。据统计,因发展推广农作物秸秆养畜禽,我国每年可节约饲料用粮2000万t,且处理后的秸秆饲料适口性好,纤维降解率达20~35%,蛋白质含量增加50%以上,可替代40~50%的精饲料,饲养效果十分显著[6]。此外,发展农作物秸秆养牛不仅带动了屠宰业、肉类与皮革加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还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就业问题,拓宽农民脱贫致富之路,最终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2.1 保护生态环境

利用农作物秸秆养牛所产生大量的牛粪可为农田提供丰富的有机肥,减少化学肥料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农家肥与化肥相比,具有稳产、长效、改土养地等优点,是当前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重要举措;而且经过青贮、氨化、微化、碱化、盐化等处理方式,可灭活一些生命力特强的野生植物种籽 (如野高粱等)和病虫卵,防止杂草和病虫害的滋生漫延[7]。因此,发展农作物秸秆养牛不仅能提高生态效益,还能节约农业生产投资。

2.2 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以农作物秸秆粗饲料为主的养牛业,具有见效快、成本低、效益高的特点。尤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消费量不断增加,牛肉价格高而稳定。一般1头肉牛饲养13~15个月的纯利润在700~800元,高的可达1000元以上[8]。因此,发展农作物秸秆养牛将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个重要途径。

2.3 节约粮食

经测定,每4.0kg氨化饲料可替代1.0kg粮食,而且经氨化处理的农作物秸秆可提高秸秆消化率20%左右,提高采食量20%左右,粗蛋白含量可提高1.0~1.5倍[9],说明发展农作物秸秆养牛能有效解决人畜争粮的问题,也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必然选择。

2.4 改善人类膳食结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群众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蛋白、低脂肪的肉制品需求量不断增加。发展农作物秸秆养牛是利用牛的特殊生理功能,将农作物秸秆转化为高能高蛋白的动物性食物,繁荣 “菜篮子”市场,改善人类膳食结构。

3 对策建议

3.1 加大宣传力度,转变生产观念

通过广电广播、宣传板报、微信微博等各种传媒渠道,加大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宣传力度,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出发,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认识到农作物秸秆养牛可变废为宝,切实把发展农作物秸秆养牛工作变成自觉行为,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和观念。

3.2 加强科技投入,探索高新模式

建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科技交流平台,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交流合作,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联盟,积极探索农作物秸秆养牛的高新模式。目前,在我国农村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有:秸秆—饲料—养殖、秸秆—肥料—种植、秸秆—养殖—沼气等,秸秆资源综合开发已初步显现效益,但使用循环链较短、产生的效益不明显,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创新及延伸农作物秸秆养牛模式,如①秸秆→饲料→养牛→有机肥→还田→作物,②秸秆→饲料→养牛→有机肥→沼气→沼渣→还田→作物,③秸秆→饲料→养牛→有机肥→菌类培养料→菌渣→还田→作物,④秸秆→饲料→养牛→有机肥→菌类培养料→菌渣→沼气→沼渣→还田→作物。

3.3 制定优惠政策,促进产业发展

广西区、市、县各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尽快制定出台适于当地实际的优惠政策,与农业、林业、农机、财政、环保等部门密切联系和协作,鼓励多渠道筹资发展农作物秸秆养畜产业。同时,要优化结秆综合利用的产业结构与布局,走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之路。积极探讨新的运行机制,逐步实现贮、养、加、销各环节连在一起,走 “一条龙”和 “贸工牧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牧业。

3.4 做好典型示范,辐射带动发展

发展农作物秸秆养牛是开发农作物秸秆 “过腹还田”的有效利用途径。坚持 “走出去,引进来”的原则,将国内外的成功案例引进广西,通过技术嫁接,大力发展广西特色农作物秸秆养牛产业。在发展初期可划定区域,将散养户集中起来兴办养殖密集区,形成典型示范区。同时可根据地方优势农业产业,发展特色农作物秸秆养牛,地方政府要重点培育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 “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周边群众或地区发展。

[1]徐荣军,张明秀,侯华.农区发展秸秆养畜的思路与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07(5):94-95.

[2]王亚静,王红彦,高春雨,等.稻麦玉米秸秆残留还田量定量估算方法及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15,31(13):244-250.

[3]李秋菊.广西秸秆综合利用研究[D].广西大学,2013.

[4]景璟.广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武鸣县为例[D].广西大学,2012.

[5]李茂,字学娟,赵英,等.广西10种经济作物副产物营养价值分析[J].家畜生态学报,2013,36(10):76-79.

[6]杨大为,寇玉微,沈维力.肉牛饲料秸秆微生物处理技术[J].中国畜禽种业,2011(3):84.

[7]王作洲.秸秆养牛过腹还田稳定农业生态环境[J].黄牛杂志,1996,22(2):43-46.

[8]王传龙.秸秆养牛是畜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J].现代农业科技,2005(12):66.

[9]张春贵,任维一,杨德林,等.利用秸秆养牛大有作为[J].黄牛杂志,1994,20(1):50-51.

广西水产畜牧科技推广应用项目 (桂渔牧科201528001);南宁市西乡塘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 (2014305)。

尤明华 (1966-),男,广西钦州市人,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

兰宗宝 (1981-),男,广西龙胜县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信息化研究工作。

俸祥仁 (1978-),男,广西全州县人,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养牛农作物秸秆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夏季养牛提高利润有办法
杨伟军:养牛脱贫谋致富 “牛劲十足”奔小康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