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电针加中频脉冲治疗在基底节区脑出血中的应用

2016-01-27 20:44任二朋任增玺王万卿李万军许梦雅通讯作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18期
关键词:基底节电针肌力

任二朋 任增玺 王万卿 李万军 许梦雅(通讯作者)

1)河南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平顶山 467000 2)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郑州 450014



早期电针加中频脉冲治疗在基底节区脑出血中的应用

任二朋1)任增玺1)王万卿1)李万军1)许梦雅2)(通讯作者)

1)河南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平顶山4670002)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郑州450014

目的 探讨脑出血早期行电针加中频脉冲治疗偏瘫患者瘫痪肢体功能恢复中的效果。 方法我院2014-02—2015-01收治的87例基底节区脑出血GCS评分≥8分伴肢体活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包括手术及非手术治疗,施以电针刺激及中频脉冲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治疗10~20 d后,对患侧肢体肌力作评价。结果治疗组肌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偏瘫患者在基础药物治疗同时,早期施以电针加中频脉冲治疗,对肢体康复有显著效果。

电针;中频脉冲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

脑出血ICH是指发生在脑实质的出血,占脑卒中发病率的10%,常见ICH的部位50%纹状体(基底节)、壳核、内囊、苍白球。15%丘脑;10%~15%脑桥;10%小脑白质;1%~6%脑干。供血动脉(1)豆纹动脉;(2)丘脑穿动脉;(3)基底动脉的中线穿分支。多发生在55岁以上,男性多见。血肿对脑组织及脑血管的机械破坏多导致脑功能的损伤,大部分病人出现肢体功能的障碍,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从而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本文探讨通过早期给以电针及中频脉冲治疗联合应用,帮助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较传统单纯药物治疗疗效确切。临床观察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自我院2014-06—2015-01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7例,出血位置均为基底节区,GCS评分≥8分,均伴肢体活动障碍,均伴高血压。男51例,女36例,年龄40~81岁,平均(63.5±2.5)岁。出血量8~60 mL。将入选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1例。 治疗组男26例,女20例,平均年龄(61.5±2.8)岁,平均出血量(23±3)mL,手术12例。对照组男25例,女16例,平均年龄(63.5±2.5)岁,平均出血量(21±3)mL,手术10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出血量及手术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均根据血肿量选择手术及非手术治疗,出血量≥30 mL给以小骨窗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出血量<30 mL给以非手术治疗,同时给以常规药物治疗,脱水降低颅内压,使用营养神经药物,控制血压,脑保护剂等应用。预防控制各种并发症,根据指征选用抗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肺部感染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对照组仅给予上述治疗,而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同时发病后第5~7日给予电针及中频脉冲治疗,一般取患肢肩修、巨骨、曲池、足三里、合谷、中渚,环跳、阴市、梁丘、阳陵泉、丰隆、三阴交、昆仑、太冲。 针灸部位:太冲、风池、肾俞、内关、三阴交、阴、阳陵泉、委中、极泉、水沟等,以上穴位采用平补平泻针法,针灸1次/d,7~10 d为一疗程。针刺后给予电针,中频脉冲治疗选用。北京P50型中频脉冲治疗仪,每日上午患侧肢体给予电刺激,电流由小到大逐渐加强至病人可耐受范围。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疗效评价标准:根据病人偏瘫侧肢体肌力评价,肌力0 ~Ⅰ级为差,Ⅱ~Ⅲ级为中等,Ⅳ~Ⅴ级为良好。分别在发病后当天及治疗10 d、20 d对病人患侧肢体肌力给以评价,远期无随访。

分别在入院第1天对病人偏瘫侧肢体肌力作评价,对照组肌力差15例,中等20例,良6例。治疗组肌力差16例,中等23例,良好7例。第10天、第20天分别再进行评价,2组经10 d治疗,对照组肌力差12例,中等20例,良9例。治疗组肌力差11例,中等9例,良好26例。20 d时对照组肌力差10例,中等18例,良13例。治疗组肌力差2例,中等7例,良好37例。第20天时,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出血患者脑内血肿可直接压迫和破坏脑组织,促发脑血管痉挛或阻塞,血肿分解的化学产物科破坏血脑屏障,使血管的通透性增加[1],促使脑组织水肿、变形及坏死,破坏对神经传导通路损伤,影响脑功能,从而给病人带来严重后果,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发展,一些重症脑出血病人通过手术获得生存,但病人致残率非常高,传统治疗,给以药物及手术治疗,后期给以康复治疗,在围手术期病人,因病人意识情况及并发症较多,可开展的康复训练项目较少,而等病人脑水肿恢复,身体条件恢复,再给以系统康复训练,势必影响恢复效果。电针及中频脉冲治疗操作简单,有中医科配合即可开展,对病人身体恢复情况要求不高,可行性较强。

中枢神经可塑性强,在一定条件下可代偿部分丧失的功能,早期针灸康复治疗能疏通经络、调节阴阳,电针作用于头面部及偏瘫肢体,能直接及反射性地影响运动区及感觉区脑组织功能,改善脑组织功能的恢复,行气活血,促进病灶的修复和周围组织的代偿作用。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2]。电针产生的生物电效应,能诱发肌张力或缓解肌张力,还能增强大脑皮质运动区的输入信号,促使处于休克或休眠状态下的神经细胞觉醒,改善了脑神经细胞的功能状态[3]。电针还能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减轻脑组织的氧化损伤,并可良性调节中枢神经递质的异常代谢,从而减轻了脑细胞的坏死[4]。中频脉冲治疗,辅助刺激手经及足经,通过电流刺激病人周围神经反复强化神经传导,促进肌肉活动 恢复,促进肌肉激活,和谐肌肉收缩时相,从而提高患肢肌力。

早期针炙及康复训练,不仅助于瘫痪侧肢体功能的恢复,且能提高离侧肢体肌力和关节活动度,有助于提高生活自理能力[5]。本文通过对比发现早期电针加中频脉冲治疗的联合应用,帮助病人患侧肢体肌力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下一步系统康复治疗打下基础,该方法可行性强,需要设备简单,基层医院可广泛开展,对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值得广泛推广。

[1]张振铎.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疗效分析 [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4):61-62.

[2]陈少宗.内科疾病的针灸治疗[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8.

[3]龙旭东.针炙结合运动再学习技术对中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3):25-27.

[4]赵淑慧,李玉娟.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1):6-7.

[5]王晓风.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针炙及康复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3):91-92.

(收稿2015-08-12)

R743.34

A

1673-5110(2016)18-0049-02

猜你喜欢
基底节电针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早期气管切开对特重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运动功能障碍及并发症的影响
电针与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