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蓝果树的种群资源及分布现状*

2016-01-27 10:38吴娅萍,侯昭强,陈中华
西部林业科学 2015年6期



云南蓝果树的种群资源及分布现状*

吴娅萍,侯昭强,陈中华,肖思烨,马晨晨,杜凡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24)

摘要:云南蓝果树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分布零星,数量极少,处于极度濒危状态。本项目基于1995年以来的多次调查,结合历史文献及标本记录,研究云南蓝果树目前的种群及群落分布现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前,发现的采集点均在西双版纳州,共发现8株;20世纪90年代后,在德宏州发现云南蓝果树的新分布点,见于盈江芒允、瑞丽南畹河边及陇川龙江,先后发现6株。其中,仅瑞丽南畹河的分布点位于保护区内。云南蓝果树不仅数量稀少,而且主要分布在林缘、沟边、耕地边等人为利用程度高、干扰大的生境,林下更新幼苗极少,种群结构不连续,野外灭绝风险很高。因此,应加大云南蓝果树的保护力度。

关键词:云南蓝果树;极小种群物种;生物多样性保护

云南蓝果树(Nyssayunnanensis)又名毛叶紫树,落叶乔木,隶属于蓝果树科(Nyssaceae)蓝果树属(Nyssa),为1977年发表的新种[1],属中国特有极度濒危物种[2],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3]和极小种群物种[4]。目前,云南蓝果树相关研究的报道甚少,仅10篇[5~14]。其中,8篇是有关种子萌发和繁育的[5~12],1篇形态学方面文章[14],1篇有关种群学方面文章[13],但涉及区域仅

在景洪普文,未涉及到云南蓝果树在德宏州的种群资源及分布状况。

本项目根据作者近年来在德宏州和西双版纳州所做的调查及对现有标本文献的考证,对云南蓝果树的生境、分布、群落特征和种群状况及其更新情况进行综合研究,为云南蓝果树的有效保护提供更多的依据。

1研究方法

1.1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的对象包括腊叶标本和相关文献。查CVH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http://www.cvh.org.cn)、NSII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等标本记录,并查阅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和西南林业大学标本馆的标本;查阅包括《云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云南德宏州高等植物》[16]、《中国植物志》[17]、《Flora of China》[18]、《云南植物志》[1]和“云南蓝果树的种群状况及生态习性”[13]等。

1.2野外调查

1995年以来,调查团队先后在德宏州进行植物资源的专题调查,对云南蓝果树的分布地理位置、海拔、生境特征、群落特征(盖度)、种群状况(数量、高度、胸径)及更新情况等进行重点调查。

1.3地理分布图的绘制

综合野外调查数据以及文献资料中记载的有关云南蓝果树的数据,在整理云南蓝果树在国内不重复的分布区域的前提下,用ArcGIS 软件绘制云南蓝果树的地理分布图。

2结果与分析

2.1标本、文献记录及实地调查结果

2.1.1标本记录

云南蓝果树的标本收藏于国内6个标本馆,计9号标本(表1)。记录显示:(1)云南蓝果树的标本最早采集于1955年,冯国楣20743号,勐罕曼卡(即景洪橄榄坝),距今60年;(2)云南蓝果树的标本仅采集于两个地区,即滇南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普文、勐罕曼卡)和滇西南德宏州(盈江、瑞丽、陇川)。西双版纳州的标本集中采集于1955-1957年,这些采集与50年代开展的云南热区生物资源考察相关;德宏州的标本采集于1995年后,这些采集主要源于本项目组对德宏州植物资源的调查;(3)从标本记录看,云南蓝果树分布于海拔500~1 100 m的山坡、沟底、阴处及密林中;(4)9号标本中采集点仅T2851位于自然保护区内,56685号不详,其余7号位于自然保护区外。

表1 国内标本馆 (室)的云南蓝果树标本

注:“-”表示标本中无该项纪录。KUN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IBSC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PE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SWFC为西南林业大学标本馆,IBK为广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SCUM为四川大学标本馆。

2.1.2文献记录

《云南植物志》记载[1],云南蓝果树分布在西双版纳州普文、勐罕等地,海拔540~850 m的密林中;《中国植物志》[17]和《Flora of China》[18]记载,云南蓝果树分布于滇南,生长在海拔500~1 100 m的山谷密林中;1998-2003年,云南省展开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专项调查,历时5年多。根据此次调查结果,2005年出版的《云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中,记载云南蓝果树分布于景洪市等区域,分布面积不超过10 hm2;2009年出版的《云南德宏州高等植物(下册)》[16]记载,云南蓝果树分布于盈江(银洞石桥边),生于海拔800~1 320 m的热带雨林中;陈伟等[13]2010年发现,云南蓝果树现存2个天然种群,分布于景洪市普文镇天保林中,共8株,林下未见幼苗,濒临灭绝。

2.1.3实地调查

1995年以来,调查团队先后在盈江县、瑞丽市和陇川县发现云南蓝果树。

盈江县1995年5月在芒允乡雪梨村发现1株,胸径约22 cm,高约12 m,生长在村旁的水沟和菜地边,2003年于同地同株采集了具花果标本(标本号T730,藏于西南林业大学标本馆);2005年,于大盈江四级水电站四号弃渣场边发现1株,胸径约18 cm,生于芒允乡雪梨村集体林林缘;2008年于勐典河三级电站大坝附近的1号石料场边(坝头上,北纬25°01′52.1″,东经97°43′38.3″),海拔673 m处发现1株,胸径约60 cm;2010年于勐嘎河六级电站大坝通往2号洞临时道路下方5 m,海拔634 m处(北纬25°04′49.4″,东经97°43′41.8″),发现1株,胸径约50 cm,高20 m。

陇川县2007年在龙江边接近村寨海拔860 m处发现1株,高约9 m,胸径25 cm左右。第2年再次调查时,此株已被砍伐,仅剩树桩(图3)。

上述盈江县和陇川县的云南蓝果树均生长在热带雨林林缘或公路边或村寨旁,位于保护区外,林下未见幼苗。

瑞丽市2004年于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瑞丽片区南畹河边发现1株,胸径约31 cm,高14 m左右(标本号T2851),未见幼苗。

2008年作者专程赴中苏队于1957年在景洪普文昆洛公路627 km处的采集点调查云南蓝果树,然而,此地周边已变成茶园,云南蓝果树及其生境丧失。

综上所述,云南蓝果树在德宏州的分布点共有6个,分别是盈江县的芒允乡雪梨村、大盈江四级水电站四号弃渣场边、勐典河三级电站大坝附近的1号石料场边、勐嘎河六级电站大坝通往2号洞临时道路下方5 m处,瑞丽市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瑞丽片区南畹河边及陇川县龙江边,计6株。其中,以盈江县发现的云南蓝果树分布点和数量最多。在西双版纳州发现的云南蓝果树分布点有2个,分别是普文和勐罕。

2.2地理分布

根据作者野外调查及标本和文献记载,云南蓝果树分布点极少(图1)。

图1 云南蓝果树分布图

云南蓝果树地理分布范围狭窄,呈间断性分布。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南起勐罕镇北到景洪市与普洱交界地段[12],德宏州南起瑞丽市及其支流南畹河北至盈江县勐典河三级站大坝之间的地段,西起芒允乡雪梨村附近地段东至盈江县及其支流大盈江。分布地气候类型为热带北缘季风气候。

2.3生境特征

云南蓝果树喜湿热气候,生长在海拔500~1 100 m的山谷密林潮湿处、山坡、阴处、沟底、阴处、密林中、路旁等生境。根据1995年以来的多次调查结果,显示出云南蓝果树的生境特征如下:云南蓝果树分布地气候类型为热带北缘季风气候;其分布区范围狭窄,生长在海拔634~960 m的热带雨林林缘或村寨边或菜地边或路旁,且仅在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瑞丽片区南畹河边发现的云南蓝果树受到保护。

2.4种群特征

在西双版纳的2个云南蓝果树的天然种群中,共发现8株云南蓝果树[13]。有5株胸径大于40 cm,径级在40 cm以下有3株,最大1株胸径达90.4 cm,径级最小1株9.1 cm,且仅在1株大树下发现幼苗。先后在德宏州发现云南蓝果树6株,胸径大于30 cm的有3株,径级在3 0 cm以下的有3株,胸径最大的1株达60 cm,最小18 cm,未见有苗。

2.5群落特征

现存的云南蓝果树分布于林缘、耕地边、村边及路边,人为干扰大。其生境的群落属于次生林,乔木层盖度约30 %,高度5~20 m,伴生树种有四数木(Tetramelesnudiflora)、团花(Neolamarckiacadamba)、千果榄仁(Terminaliamyriocarpa)、糖胶树(Alstoniascholaris)、八宝树(Duabangagrandiflora)、高山榕(Ficusaltissima)、潺槁木姜子(Litseaglutinosa)、粗糠柴(Mallotusphilippensis)、千张纸(Oroxylumindicum)、西南桦(Betulaalnoides)、中平树(Macarangadenticulata)、黄杞(Engelhardtia)、红椿(Toonaciliata)(Erythrinasubumbrans)、钝叶黄檀(Dalbergiaobtusifolia)、刺桐(Erythrinaarborescens)、麻栎(Quercusacutissima)、猴耳环(Pithecellobiumclypearia)、奶桑(Morusmacroura)、心叶鳞花木(Lepisanthesbasicardia)、碧绿米仔兰(Aglaiaperviridis)、尼泊尔水东哥(Saurauianapaulensis)、山黄麻(Tremaorientalis)。其中,潺槁木姜子、粗糠柴、千张纸、西南桦、中平树、黄杞、山黄麻、红椿、刺桐具有次生性质。

灌木层高1~5 m,植物种类丰富,有毛管花(Eriosolenacomposita)、歪叶榕(Ficuscyrtophylla)、尾叶紫金牛(Ardisiacaudata)、珠砂根(Ardisiacrenata)、杜茎山(Maesajaponica)、毛果柃(Euryatrichocarpa)、三桠若(Euodialepta)、双籽棕(Arengacaudatum)、六裂山槟榔(Pinangahexasticha)及具有次生性质的尖子木(Oxysporapanicutata)、纸叶榕(Ficuschartacea)、对叶榕(Ficushispida)、水麻(Debregeasiaorientalis)、树火麻(Laporteaurentissima)、盐肤木(Rhuschinensis)、七里香(Buddlejaasiatica)、长穗醉鱼草(Buddlejamacrostachya)、大叶斑鸠菊(Vernoniavolkameriifloia)、臭牡丹(Clerodendrumbungei)等。

草本层盖度10 %~25 %,主要植物有刺蕨(Egenolfiaappendiculata)、红色新月蕨(Pronepriumlakhimpurense)、金毛狗(Cibotiumbarometz)、云南柊叶(Phryniumtonkinense)、大叶仙茅(Curculigocapitulata)、红色新月蕨(Pronepriumlakhimpurense),以及具有次生性质的棕叶芦(Thysanolaenamaxima)、阔叶丰花草(Borrerialatifolia)、飞机草(Eupatoriumodoratum)、紫茎泽兰(Ageratinaadenophora)、鬼针草(Bidensbipinnata)、革命菜(Crassocephalumcrepidioides)等。

层间植物有苞花油麻藤(Mucunabracteata)、大果微花藤(Iodesbalansae)、毛乌蔹莓(Cayratiajaponica)、飞龙掌血(Toddaliaasiatica)、纤细省藤(Calamusgracilis)、野葡萄(Vitisflexuosa)、海金沙(Lygodiumjaponicum)、荷包地不容(Stephaniadicentrinifera)、巢蕨(Neottopterisnidus)、长叶铁角蕨(Aspleniumprolongatum)、麒麟叶(Epipremnumpinnatum)等。

从云南蓝果树残存分布点生境的物种成分看,其原生境群落类型应该是热带雨林,生境的特点是雨量充沛、热量高,群落物种丰富。然而,由于人为严重干扰,目前其原生群落的外貌、结构及物种组成已显著改变,成为次生林。

3结论与讨论

(1)云南蓝果树的分布范围及生境特征

云南蓝果树分布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普文和勐罕及德宏州盈江县、瑞丽市和陇川县。普文和勐罕分别靠近西双版纳州的最北边和最南边乡镇;盈江县和瑞丽市分别靠近德宏州的最北边和最南边,其中,仅瑞丽市片区南畹河在保护区。其种群生长在海拔500~1 320 m的热带雨林中。云南蓝果树原生境的群落类型应该是热带雨林,但由于人为干扰,其已变为次生林。

(2)云南蓝果树种群状况

自1995年以来,在德宏州先后发现云南蓝果树6株,胸径10~60 cm,高度9~20 m,林下无更新幼苗;2011年12月,由云南省林业科学院进行的“极小种群云南蓝果树保护小区建设规划”项目,共调查了10个乡镇,仅在景洪普文发现2个云南蓝果树天然种群,计8株,高度8~34 m,胸径9.1~90.4 cm,仅1株下面有幼苗[13]。目前已知存活的云南蓝果树不足20株,分散,除2个分布点位于保护区内,其他均在保护区外人为活动频繁的区域,幼苗更新困难,无后备种群,种群结构不合理。

(3)分布区域逐渐缩小

景洪市普文昆洛公路627 km处的云南蓝果树分布点,以及德宏州陇川县龙江边的云南蓝果树分布点均已丧失。

冯国楣1955年于勐罕曼卡(即现在的景洪橄榄坝)采集云南蓝果树标本时,该区还未建立国营橡胶农场。橄榄坝的国营橡胶农场于1957年开始建立,下设曼宏、春满、曼发、曼卡、沧江5个分场,其任务就是开发橡胶园,此后橄榄坝的橡胶园面积迅速扩大。在2005年出版的《云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及陈伟等的论文[13]中均未记录云南蓝果树在勐罕曼卡(景洪橄榄坝)的分布情况——该采集点可能已被橡胶园所占用。

综上所述,云南蓝果树分布范围狭窄,种群数量稀少,幼苗更新极其困难,种群结构不连续,保护区外的分布点受不同因素的影响,逐渐消失,用IUCN的标准划分[19],其属于极度濒危物种。因此,云南蓝果树野外灭绝风险很高,拯救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4保护建议

加强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最有效的保护措施。云南蓝果树种子依靠重力传播,建议将云南蓝果树野外残存点划为保育地,加强就地保护管理。在保育地内,严禁种地开荒、采挖及其他土地利用,使云南蓝果树种子落地后免受干扰,能够顺利萌发生长。所划地块若属村民所有,应与其签订托管协议[20],建立补偿或经济惩罚制度;或者对于林地经营权是集体或者个人所有的,通过土地置换或长期租赁等形式使得管理部门取得其原生境土地的有效管理权。

针对云南蓝果树种群数量稀少,结实正常,但由于生境破坏,更新困难的现状,可采取采种育苗回归原生境的方式,增加野外种群数量。事实上,云南蓝果树人工育苗的问题已解决,回归工作也已经尝试过[7~8],目前的主要问题是需持续的资金支持,保证回归工作的有效和持续开展。

参考文献:

[1]吴征镒.云南植物志(第1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

[2]傅立国.中国珍稀濒危植物[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3]李玉媛,司马永康,方波,等.云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现状与评价[J].云南植物研究,2003,25(2):181-191.

[4]郑进烜,华朝朗,陶晶,等.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3,38(4):64.

[5]刘海姣.不同云南蓝果树枯落物厚度对其种子萌发影响的初探[J].科技信息,2013(12):25-26..

[6]袁瑞玲,向振勇,杨文忠.云南蓝果树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J].林业科学研究,2013,26(3):384-388.

[7]王兰新,郭贤明.不同生境下云南蓝果树幼苗生长状况分析[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3(6):56-60.

[8]许林红,蒋云东,付玉嫔,等.毛叶紫树育苗技术[J].山东林业科技,2013(5):78-80.

[9]邱琼,杨德军,王磊,等.云南蓝果树嫩枝扦插繁殖试验[J].西部林业科学,2013,42(5):105-108.

[10]孙宝玲,张长芹,周凤林,等.极度濒危植物-云南蓝果树的种子形态和不同处理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J].云南植物研究,2007,29(3):351-354.

[11]邱琼,杨德军,钟萍,等.云南蓝果树容器苗分级标准探讨[J].林业科技开发,2013,27(2):59-62..

[12]张珊珊,向振勇,康洪梅,等.云南蓝果树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自毒效应[J].林业科学研究,2014,27(4):502-507.

[13]陈伟,史富强,杨文忠,等.云南蓝果树的种群状况及生态习性[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9):17-19..

[14]孙宝玲,张长芹.极度濒危植物云南蓝果树的形态修订[J].云南植物研究,2007,29(2):173-175.

[15]李玉媛.云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5:252-253.

[16]刘世龙,赵见明.云南德宏州高等植物(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731.

[17]方文培,宋滋圃,粟和毅.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152-153.

[18]Flora of china 编辑委员会.Flora of China(卷7)[M].北京:科学出版社,圣路易斯:密苏里植物园出版社联合出版,2010.

[19]IUCN.IUCN Red List Categories [R].Gland:IUCN SSC,2001.

[20]云南省林业厅,云南省林业科学技术厅.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规划纲要[R].2009.

The Resources and Distribution of Nyssa yunnanensis

WU Ya-ping,HOU Zhao-qiang,CHEN Zhong-hua,XIAO Si-ye,MA Chen-chen,DU Fan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 650224,P.R.China)

Abstract:Nyssa yunnanensis is one of the national I-class protected plants with scattered distribution,small population and in an very endangered status.Based on several field surveys,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specimen recorded since 1995,the current pop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Nyssa yunnanensis are analyzed.Before the 1990s,the most collection sites were found in Xishuangbanna,totally 8 Nyssa yunnanensis individuals since the 1990s,the new distribution sites were found in DeHong prefecture,Mangyun of Yingjiang county,the Nanwan River of Ruili city and the Long River of Longchuan county,and 6 Nyssa yunnanensis individuals.Among which,only the Nanwan River site are located in protected areas.The population of Nyssa yunnanensis is rare,and mainly distributed around forest margins,side of ditch and farmland,and some places highly influenced by human disturbance.The regeneration of its seedlings are rare,and its population structure are discontinuous with high risk of extinction in wild nature.In this sense,Nyssa yunnanensis conservation in Yunnan provinc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Key words:Nyssa yunnanensis; wild plant species with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s;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中图分类号:Q 948.118;S 79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246(2015)06-0026-05

通讯作者简介:杜凡(1957-),男,教授,博导,主要从事植物学、竹类、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研究。E-mail:kmdufan@163.com

作者简介:第一吴娅萍(1991-),女,硕士生,主要从事生物多样性研究。E-mail:792134770@qq.com

基金项目:云南省第二次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云二调2015-02号)。

收稿日期:*2015-06-26

doi10.16473/j.cnki.xblykx1972.2015.06.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