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地区的露天雕塑
——“玛尼石”石刻

2016-01-28 11:50皮新菊四川民族学院美术系626001
大众文艺 2016年1期
关键词:玛尼尼玛石刻

皮新菊(四川民族学院美术系626001)

藏族地区的露天雕塑
——“玛尼石”石刻

皮新菊(四川民族学院美术系626001)

“玛尼石”石刻是藏区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宗教雕刻艺术品,历史悠久,艺术文化底蕴深厚。“玛尼石”石刻既是藏区人民的精神产物,也是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的精品,这种露天的雕塑艺术是自然美与人造美完美融合的艺术品。

玛尼石;石刻;民间艺术

进入藏区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尼玛石石刻,分布在我国的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藏区,村口、路边、河旁、山上、墓地边随处可见这种露天雕塑艺术。玛尼石石刻历史悠久,艺术文化底蕴深厚,是藏民族最具有特点的民间宗教雕刻艺术品。

玛尼石,也有称为“嘛呢石”或“尼玛石”,是用雕刻的技法把藏传佛教的佛语、图像刻在石块上。“玛尼”是藏文音译过来的,藏语为“多本”,是具有灵气的石头和珍宝的意思。玛尼石雕刻的内容很丰富,有佛教中的佛、菩萨、护法、尊者、高僧形象,有佛经中的佛教箴言、经文和各种图符,有大地崇拜的日、月、鱼、龙、动物头的神兽,还有很多吉祥图案。现在最常见的是六字真言、佛经箴言、祈祷语和佛教造像。

一、民族文化和宗教的融合

玛尼石堆在村庄、河边、湖边或路边作为守护神的路标,祈求神灵保佑,说明远在佛教传入之前就已经出现“玛尼石”石刻。原始社会时期人们认为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有神灵指示,石头、大山、大自然皆有灵性,开始有符号记事的图画,如日月、鱼、龙、灵兽动物等形象。后来人们对人自身力量的认同,开始崇拜长者,这些人有超凡的本领,石刻中出现了法王、教派祖师、大德、译师的形象。有了对人的崇拜,才出现以人为主题的神灵,如鸟头或兽首人身合体的形象,演变出神灵崇拜的图像,这与其它地区原始社会岩画发展过程想像。“玛尼石”石刻的发展还是主要在宗教的推动下发展壮大的。

据考古证明,“玛尼石”雕刻在8世纪前后出现在西藏。玛尼石作为宗教雕塑更多的具有宗教祭祀的意义,是对人的约束和对神的敬畏、崇拜。佛教从印度传入西藏,再向东进入四川,与原始苯教结合,佛教教义、佛像图像刻在石块上祭祀、祈祷被人们接受并广为运用。出现佛、菩萨、高僧、护法神、经文、六字真言等题材的玛尼石,有玛尼石石刻墙、石经墙、石刻造像、石刻堆、石山石刻、卵石石刻,形式多样。受到印度尼泊尔地区佛教雕刻艺术和汉地雕刻技艺的影响,结合藏区本地的雕刻技艺,各地的玛尼石雕刻技艺都所有不同。玛尼石多佛教信徒和尼玛石民间艺人工匠(叫“朵多”、“朵哥”)所作,属于民间艺术创作,所以雕刻显得非常自由、活泼,简洁洒脱,加上艳丽的色彩,醒目愉悦显得大方豪迈。众多的尼玛石中六字真言和经文的尼玛石占多数,其藏文字体和图符变化多样。

二、自然美与人造美的融合

玛尼石石刻是一种精神产品,是藏区人民审美观念的一种体现。这种石刻是刻和画在岩石表面,就绘画而言,它是平面的二维空间,但画面和雕刻的岩石、石壁联系在一起,就是立体的三维空间。兼具绘画和雕塑的双重艺术特色。

自然美和人造美的融合。尼玛石石刻选择的环境,除了寺庙里,野外多刻在山上、路口、幽谷、险峻的河道等地。青藏高原面积广阔,空气稀薄,太阳紫外线强,气候复杂,人烟稀少。草原的广阔,高原雪山、风沙地区的贫瘠,高山深谷的险峻,如此恶劣的地理环境,偶尔看见彩色的玛尼石刻、玛尼堆和摩崖石刻点缀在期间,人为的创造加上自然环境的陪衬,就像天空中的日月星辰,点缀着大山、大河、和白色的佛塔,表现藏区人民的热情和希望,让经过的人们感慨、敬畏和联想。繁多的六字真言、再配上长条形五颜六色的经幡,体现的也是一种壮美。

适合的材料。藏族人民建房、碉堡、坟墓、饰品大量运用石头材料,大量的材料从自然界中汲取。佛教信仰和艺术追求能方便、快捷地表现,即廉价又平民化的材料就是高原上随处可见的岩石。玛尼石选用的石材太普遍,山上的石块、河里被水冲刷的卵石、岩壁和山上的大石块。藏族地区的“玛尼石”石刻为硬质工具敲击、磨刻和软制工具蘸颜料涂画相结合。石刻雕刻形式有阴刻、阳刻、线刻、浅浮雕加阴线刻、浮雕,有不上彩的,还有雕刻加彩绘的,形状有片状、椭圆或不规则的。早期的尼玛石雕刻比较粗犷,后期的雕刻比较细腻,线条流畅。“玛尼石”石刻上再配上彩色、长条经幡,色彩绚丽、景象壮观。

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艺术创作。玛尼石以石头为画面,是露天在野外的“景观雕塑”。形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依照山势造型融于山川秀水中的石块上,另一种像“金字塔”堆一样的玛尼堆。第一种分布于山川中,这些玛尼石雕刻、绘画不是很细腻,只抓住基本形态,突出主要色彩和外形,大气浑朴,远观壮美,体现藏区人民的彪悍之风。如西藏北部羌塘和甘孜塔公地区的玛尼石,甘孜塔公地区河道山石上多玛尼石,崖壁雕刻摩崖龛像,这些佛像根据石块的大小雕刻,有大有小,再配上无数六字真言和图符刻在山上石块和河中露出的卵石上,远观众多的六字真言和图符,分布在佛像边延绵数十公里,这些雕刻粗犷,红、黄、蓝、白、黑等艳丽的色彩涂绘也不那么细致,但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还是很奔放豪迈。您一种形式玛尼堆,以无数的岩石堆积出三维的“景观雕塑”,有方形或圆形的底台,上面堆积成山丘状,石堆有大小、高低、形状的不同,造型变化不定,远观肃穆壮观,形式美感强。路边、山上、村边到处可见像山丘一样的玛尼石堆,寺庙中更为壮观。如四川藏区寺庙中有名的玛尼堆甘孜州石渠县的“巴格玛尼墙、松格玛尼墙”和阿坝州壤塘县邦托寺玛尼墙,青海藏区的甘德东吉多卡的经文玛尼墙和结古寺玛尼堆,西藏地区分布最多,藏北当雄康玛尔寺庙成千雕刻造像玛尼堆,藏东昌都的玛尼堆和阿里古格玛尼墙等。

玛尼石石刻作为藏族人民创造出来的艺术品,具有地方民族特色,成为民间艺术中的瑰宝。这种雕塑艺术保存到现在,是民族民间历史和宗教文化的重要遗产,值得我们珍惜、爱护和保护。

[1]李翔.藏族石刻艺术概述[J].西藏研究,2003(4).

[2]康•格桑益希.恢宏拙朴的藏族民间玛尼石刻文化[J].西藏艺术研究,2003(1).

[3]杨嘉铭.四川藏区的石刻文化及其保护和利用[J].西藏研究,2006(2).

皮新菊,美术学学士,设计艺术学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国画、民间美术。

猜你喜欢
玛尼尼玛石刻
西狭颂摩崖石刻
近十年(2010~2019年)辽代石刻文研究综述
小海盗玛尼卡
丹增家的玛尼堆
绝句《题〈清廉〉石刻》获奖感言
尼玛泽仁绢本彩绘
尼玛泽仁佛像画欣赏
尼玛泽仁《藏传佛教故事》配图选页
我和梅加一见钟情
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