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亲子类电视栏目探析儿童成长社会性发展与传播生态化研究

2016-01-28 11:50大连工业大学116034
大众文艺 2016年1期
关键词:电视栏目社会性亲子

高 珊(大连工业大学116034)

李文哲(大连民族大学116600)

基于亲子类电视栏目探析儿童成长社会性发展与传播生态化研究

高 珊(大连工业大学116034)

李文哲(大连民族大学116600)

电视作为传播文化的大众媒介,有广泛而全面的受众群体,它的传播形式不可替代,传播内容饱满而丰富。近年来,多种形式的电视栏目应运而生,儿童电视栏目对于孩子而言,则是一种充当着先入为主神圣色彩的教育,它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学校和家庭等那些帮助儿童实现社会化的场所和机构。本文则以当下儿童亲子类电视栏目的现状探究其存在的问题,从理论视角分析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社会性发展以及传播生态化的研究,最终明确儿童电视栏目需要从孩子角度出发,帮助他们更好的认知,辅助他们建立正确价值观念,引导他们发现美好的世界以及与众不同的自己。

儿童成长社会性;亲子;电视栏目

当我们打开电视,各种亲子类电视栏目充斥着显示屏,从中央台到地方台都为电视栏目规划了专用时段,不仅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争相做亲子类的儿童栏目,而且越来越多的孩子与家长都更加乐于接受媒体这种镜头对准孩子的方式,近两年芒果台特别打造的大型亲子类儿童电视栏目——《爸爸去哪儿?》一直有着居高不下的收视率以及收视人群,这让孩子们越来越多的接触这种快速输出的大众传播方式,同时成人化内容应接不暇。抛开栏目本身的制作质量,当孩子处在没有完善价值观的年龄段;当孩子接触社会的方式只依赖于电视的时候;当孩子面对电视前目不转睛痴迷观看;当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信任与依赖,来自电视栏目的教育变得尤为重要。

一、当下亲子类电视栏目存在的问题

自1995年,《大风车》这档儿童栏目兴起,直至今日各种新形式、新样式的真人秀栏目形成一股风吹进中国,这不单要求着国内各档电视栏目改版和升级,这也是一系列连锁反应,儿童栏目方面无论是传统的知心姐姐,还是一本正经的小小主持人……这种几十年不变的儿童类栏目如果不能随时代而调整,可以想见,定会遭到更多非儿童类节目和鱼目混杂的动画片所带来的冲击。

不可否认,《动物世界》等一系列优秀的电视栏目为儿童打开了与世界问好的一扇窗,然而就在去年,由芒果台《爸爸去哪儿?》开启了一种全新的亲子类儿童栏目形式,火遍大江南北,不仅是成人的娱乐,少儿的追捧对象,更是幼儿园中小朋友们的谈资。从第一期播出就获得了打破常规的收视率,栏目中出现的明星及明星孩子迅速被大家认识并成为孩子们的模仿对象,栏目中成人化的内容,对明星孩子的刻意放大,让追星的年龄越来越小。作为栏目组为了收视效果,为了对赞助商负责,会通过各种公开的手段去展示宣传某些引人争议的内容,这样无形中使儿童了解到社会对他们的期待,这种期待在儿童的心理潜移默化并以此指导他们的行为。当电视栏目里,同龄人用“成人化”的语言表达收到了社会的认可,自然地形成观看者对这些“小明星”的追捧和热议,并且争相对他们模仿和学习,同时这也极度影响了成年人对于儿童群体的评价标准。作为大众广泛性传播的媒介,电视栏目应当发挥自身积极效应,激发受众群体包括儿童的内在情感并充分发挥电视栏目在对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二、儿童成长的社会性发展

湖南台的创新和对于电视栏目饱满的热情让它坚持在做亲子类电视栏目,其中《爸爸去哪儿?》栏目现已推出三季电视栏目和大的电影,它更轻重于以都市为出发点,通过星爸和孩子们的生活,给新一代年轻的父母们做展示。相同类亲子类儿童栏目《爸爸回来了》《老爸向前冲》《宝宝来了》《花样爷爷》……这些栏目本意并不是儿童的节目,而是为大家引进的成人娱乐栏目,但是以孩子为主人公的栏目在一步步吸引孩子来观看这些成人化的内容,那么作为一个对孩子有着直接感官影像的电视儿童栏目,作为孩子身边监护引导和教育的家长,都需要帮助孩子对社会有正确的认知,同时引导他们进行社会化的发展,作为孩子的引路人,让他们更多的看到《爸爸去哪儿?》里面儿童独立完成任务,互帮互助,不娇不馁等优秀品格。

介于亲子类儿童节目迅速发展和急剧扩张的影响力,在面对儿童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时,首先电视栏目需要以儿童为主体,开发出有趣引人的儿童电视栏目,媒体人加强自身责任感和素质,注重儿童在节目中的主体意识和儿童权利意识。儿童电视栏目同样需要与时俱进,升级与改版,打造出“寓教于乐”的少儿品牌,以孩子为主体并避免单一的说教形式,明确定位并打造精品,从而吸引儿童受众。禁止成人娱乐节目中明星炒作、过分宣传、脱离儿童身份等问题,儿童的发展是呈现阶段性的,应防止儿童过早过快的社会化。

三、传播生态化研究

前苏联心里学家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人类创造了社会文化,同时社会文化也产生了人,儿童通过与外界的互动,不断地对社会文化进行内化。因而,我们在研究儿童生态环境关注点应从家庭环境扩展到社会文化。我们的生活里,每个家庭也承担着儿童成长的重则,当然不同家庭与成长环境的孩子所需要的教育也并不相同。站在孩子的角度,他们接受教育,认知世界的那扇窗户很小,然而电视,一个每天都在不断播放与更新的传播媒介给孩子的东西却很多。日本NHK调查所发现,婴儿在一出生就开始接触电视,三个月左右就被电视屏幕上的快速变化的画面,丰富的色彩,奇妙的声音所吸引。恰恰儿童在成年前,猎奇的心理需要用语言和色彩去满足,电视节目又是一种快速的输出,作为孩子的家长,在他们面对电视的时候必须对孩子进行指导和引导。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方方面面的,家长需要同孩子一起探讨感兴趣的话题,建立并加深与孩子的感情。面对各大地方台娱乐节目,交谈并对栏目内容作出正确的判断与评价,即可增加孩子的理解水平和鉴赏能力。

从目前来看,很多家长喜欢参加,甚至主动开设一些儿童教育的沙龙,谈论孩子的教育、生活、习性等问题;进行一些亲子类的活动;一起做户外探险……不可置疑,《爸爸去哪儿?》的确呼喊到了各位家长的出现,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孩子与家长都更加乐于接受媒体这种镜头对准孩子的方式,但是以孩子为纽带的社交方式并非适合孩子效仿,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应该成为主角。电视栏目制作人应当在孩子并未完成社会化的时候对他们进行个性化引导,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聚光灯,不能让每个孩子都迎合舞台。让观众在传媒文化圈中,不仅感受到娱乐的喧嚣,更能体悟到对人生价值观,家庭亲情观的审美思考,让传播受众更乐于传达和谐、互动、温暖、健康的正能量。

中国是一个几千年普遍遵循儿童教育是社会责任的国家,教育儿童理应注重培养孩子自身的天赋,不能只拘泥在课堂之上、幼儿教育体系、提前教育以及电视等,更多的需要切身走出去,看到这个社会,了解这个世界的美丽,从而激发每个儿童内心对这个世界不同的回应,不是每个孩子都应当成为中心和明星,而是需要让每个孩子获得精神享受,不同于生理快感的个性化情感。亲子类电视栏目也应考虑孩子的视角,帮助他们更好的认知,辅助他们建立正确价值观念,引导他们发现美好的世界以及与众不同的自己。

猜你喜欢
电视栏目社会性亲子
《走进三农》电视栏目宣传广告
“社会性死亡”:青年网络暴力新趋势及治理路径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理查德·罗杰斯:建筑是最具社会性的艺术
《走进三农》电视栏目
《走进三农》电视栏目宣传广告
the Walking Dead
历史题材电视栏目中的“画”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