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微血管减压术后低颅压综合征中的应用

2016-01-28 07:18王俊红袁欣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微血管持续时间

王俊红 袁欣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微血管减压术后低颅压综合征中的应用

王俊红 袁欣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微血管减压术后低颅压综合征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62例微血管减压术后低颅压综合征患者,将2014年1月之前的患者列为对照组,将2014年1月之后的患者列为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头痛持续时间、恶心持续时间、眩晕持续时间、住院期间呕吐次数、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缩短微血管减压术后低颅压综合征持续的时间和住院时间。

低颅压综合征;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围手术期护理

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已被大多数患者所接受,术后低颅压综合征是微血管减压术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回顾性分析了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微血管减压术并出现术后低颅压综合征的62例患者,发现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于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减轻术后不良反应,缩短住院时间有积极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62例微血管减压术后低颅压综合征患者,根据2014年1月开始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为分界点,将2014年1月之前的患者列为对照组,将2014年1月之后的患者列为观察组,各3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三叉神经痛[1]和面肌痉挛[2]诊断标准。其中男26例,女36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64岁,平均年龄(49.81±8.81)岁,三叉神经痛20例,面肌痉挛11例,病史最短0.5年,最长12年。其中合并高血压8例,糖尿病4例,冠心病3例。术前均行颅脑CT,MRI和3D-TOF-MRA检查,排除三叉神经鞘瘤,听神经瘤,多发硬化等疾病。术前各项检验结果无手术禁忌,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偏瘫、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术前护理 在微血管减压术前对患者进行评估,分别用Cohen分级和口述描绘评分法(VRS)对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分级,评价病情程度,制定出个性化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手术宣教,让患者对手术有一定的了解,对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心理准备,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和提高对术后并发症的心理承受能力[3]。

1.2.2 术后护理 术后尽早进行护理干预,主要采取以下措施:①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和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行颅脑CT检查;②保持患者去枕平卧,避免抬高床头。缓慢变换体位,避免引起眩晕,造成患者呕吐[4];③遵医嘱应用中枢性止吐药物降低患者的恶心感和呕吐次数;④避免使用甘露醇等脱水药物,以免加重患者低颅压综合征症状;⑤术后优先补充晶体液,纠正患者低血容量,尽快恢复脑脊液量;⑥麻醉完全恢复后,鼓励患者尽早进食,补充钠盐。记录患者术后反应持续的时间,尽早进行护理干预,分析改善低颅压和缓解症状有效的护理方法。

1.2.3 出院指导 当切口愈合,具备出院条件时,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①按医嘱及时复诊;②近期避免剧烈活动,防止Teflon移位,造成症状复发;③保持切口局部清洁,避免污染,1周后可洗头;④如果切口周围出现红肿、积液、鼻腔或外耳道有液体流出,及时复诊处理;⑤告知患者随访计划,在出院后定期随访,观察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头痛持续时间、恶心持续时间、眩晕持续时间、住院期间呕吐次数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头痛持续时间为(2.39±0.84)d,恶心持续时间为(2.10±0.78)d,眩晕持续时间为(1.90±0.77)d,住院期间呕吐次数为(1.59±0.72)次,住院时间为(6.20±0.82)d。对照组头痛持续时间为(4.65±0.65)d,恶心持续时间为(3.60±0.24)d,眩晕持续时间为(3.70±1.48)d,住院期间呕吐次数为(3.40±1.58)次,住院时间为(7.60±0.84)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与药物治疗和局部治疗相比,具有缓解时间长,是针对病因的治疗。由于是开颅手术,术中需要释放大量的脑脊液以显露术区,术后低颅压综合征是微血管减压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低颅压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术后头痛、头晕、恶心和呕吐,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精神异常。头痛是由于低颅压时硬脑膜受到牵拉,刺激神经末梢所致,患者往往诉头部空虚感;头晕是由于小脑或位听神经受到刺激,常表现为眩晕,尤其是在体位改变时更明显,因此患者表现为强迫头位,保持单一的睡姿,不愿翻身;恶心和呕吐是由于低颅压时四脑室底部呕吐中枢受到刺激或者由于眩晕所造成的。呕吐与微血管减压术有关,微血管减压术是术后发生呕吐的重要因素。

低颅压综合征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但是持续的低颅压可能造成患者无法正常进食,出现低钠血症、低钾血症、脱水等情况,加重患者病情。严重者可能出现脑组织塌陷后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低颅压综合征需要尽早处理和治疗,避免出现继发性损害。术中采取头低位,减少脑脊液的释放和严密缝合切口可以减少术后低颅压综合征的发生。

低颅压综合征治疗原则是早期发现,及时纠正。术前对患者进行微血管减压术的宣教,让患者认识到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在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提高对术后低颅压综合征的耐受[5]。术后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和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行颅脑CT检查,排除术区出血或远隔部位出血,如幕上硬膜下血肿,造成的高颅压,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治疗。麻醉恢复后使患者保持去枕平卧位,避免抬高床头,降低颈内静脉回流速度,减少从颅内流出的静脉血,改善低颅压[6]。变换体位时要缓慢转动,避免引起耳源性眩晕,引起患者呕吐。同时,遵医嘱应用中枢性止吐药物降低患者的恶心感和呕吐次数。术后避免使用甘露醇、呋塞米等脱水利尿药物,以免体液的减少加重患者低颅压综合征症状。患者麻醉完全恢复后,鼓励患者尽早进食饮水,补充钠盐,提高血容量。术后补液时优先补充晶体液,早期可以快速输液,尽快纠正患者低血容量状态,恢复脑脊液量。

综上所述,在微血管减压术后,正确认识低颅压综合征是必要的,低颅压综合征是可控的,积极的护理干预有助于症状的缓解和早期改善。

[1]Cruccu G,Gronseth GJ,Argoff C,et al.AAN-EFNS guidelines on trigeminal neuralgia management.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2008,15(10):1013-1028.

[2]张韶红.三叉神经痛患者血管减压术后低颅压综合征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6,21(9):849-850.

[3]时峰,常青,倪红斌,等.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围手术期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8):1674-1676.

[4]万付梅,诸玲.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20例临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13,19(6):82-84.

[5]王薇,边国伶,程江婷.术前疼痛宣教对神经外科显微血管减压术后患者头痛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3):26-27.

[6]汪小云,张小蓉.微血管减压术后患者的护理.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9):739-74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0.172

2016-03-21]

266102 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卫生院(王俊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袁欣)

猜你喜欢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持续时间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
卡马西平与加巴喷丁对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价值比较
1型糖尿病小鼠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受损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
“能帮医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器人”在京面世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26、EGFL7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