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突发地质灾害及应急响应工作

2016-01-28 08:11许军强
大科技 2016年24期
关键词:抗灾国土资源部滑坡

许军强

(贵州省江口县国土资源局地灾办 贵州江口 554400)

国土资源部突发地质灾害及应急响应工作

许军强

(贵州省江口县国土资源局地灾办 贵州江口 554400)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危害性、不可预测性等特点,对人类社会发展形成了广泛的破坏力。新时期为了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风险隐患,国家积极设置了国土资源部作为调控机构,对各地区地质灾害应急与防治工作进行指导,最大限度地控制灾害造成的损失。本文分析了国土资源部的功能定位,总结了突发地质灾害类型及危害性,提出切实可行的应急与防治方法。

地质灾害;影响;应急处理;防治

我国是一个灾害多发性国家,贵州省是国内地质灾害的重灾区,每年大量地质灾害发生造成严重伤亡事故,社会群众遭受经济损失。为了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国务院机制改革方案中设定了国土资源部门,对各地区国土地质工程建设进行宏观调控。考虑到地质灾害的突发性与危害性,国土资源部要对一些常见地质灾害做好应急与防治工作,才能避免灾害带来的巨大危险。

1 国土资源部功能地位

国土资源部是国务院设定的行政管理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等文件,对各地区土地资源进行统筹管理,从宏观角度进行资源分配与管制,提高了区域地质工程建设水平。同时,国土资源部重点关注地质灾害风险,对地区做好相对应的灾害应急与防治工作,确保周边地质环境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发展环境。

2 铜仁市地质灾害现状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铜仁市是贵州省地重灾区之一,每年发生多个类型的地质灾害事件,对周边人居生活及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据统计,2015年,铜仁市滑坡11起、崩塌6起、泥石流4起、地面塌陷9起、地裂缝10起、地面沉降2起;导致2人死亡,4人失踪,9人受伤,直接造成经济损失22万。

3 地质灾害应急与防治方法

3.1 灾害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对地质灾害的活动程度进行调查、监测、分析、评估的工作,主要评估地质灾害的破坏能力。地质灾害危险性通过各种危险性要素体现,分为历史灾害危险性和潜在灾害危险性。历史灾害危险性是指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的活动程度,要素有:灾害活动强度或规模、灾害活动频次、灾害分布密度、灾害危害强度。

3.2 灾害处理

3.2.1 崩塌

面对灾害应急政策全面推广趋势下,国内各地区正积极采取生态环保政策,旨在为各地区建立最优化的灾害应急。但是,由于我国灾害应急机制执行力薄弱,部分地区战略发展依旧处于落后状态,影响了地区生态工程改造的可持续进行。崩塌、滑坡防治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各种加固工程如支档、锚固、减载、固化等,并附以各种排水(地表排水、地下排水)工程,其简易防治方法是用粘土填充滑坡体上的裂缝或修地表排水渠。

3.2.2 滑坡

灾害应急处理中,可结合滑坡岩土特征分析与计算结果,可进一步提高灾害治理成效,为区域地质工程建设创造安全、稳定的地质环境。滑坡是地质灾害常见形式,对区域环境构造形成了巨大的破坏作用。结合滑坡岩土特征分析可对灾害治理起到指导作用,实现了区域地质环境的安全化发展。滑坡是地质环境中危害性巨大的灾害之一,其对生态环境及周边工程建设产生破坏作用,阻碍了地区可持续发展进程。对滑坡岩土特征进行分析,可指导灾害治理与防控工作,提高了区域环境构造的稳定性发展。

3.2.3 泥石流

从生态机制建设改造政策政策中,结合铜仁市生态改造实况,总结了贵州灾害应急机制建设趋势与方法,对地区执行生态战略决策提供指导性意见。例如,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方法是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要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避免地表水入渗,对已有塌陷坑进行填堵处理,防止地表水注入。环境保护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以环保角度实施战略性调整,体现了国家对环境工程改造的政策性关注。

3.2.4 地震

由于地区政策的差异性,灾害应急机制建设面临着诸多困境,积依据时代变革之趋势,不断完善灾害应急机制,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对国家环保政策及地区政策执行均是十分有利的。地震的前期预防工作是采用隔震、减震技术对房屋进行加固。减震、隔震是有效地抵御地震的新技术,通过以柔克刚的方式,隔离或者消耗了地震能量,避免了地震对建筑物的伤害。在我国,铜仁是地震频发的省份,也是建筑减隔震技术运用最为广泛的省份。

3.2.5 其它灾害

面对传统生态环保模式营运模式,新时期要建立更加多元化的生态保护体系,把一些新型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构建符合现代化发展趋势的生态项目体系,这样才能带动地区生态保护规划与发展。崩塌、滑坡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是:视险情将人员物资及时撤离危险区;及时制止致灾的动力作用;事先有预兆者,应尽早制订好撤离计划。躲避泥石流不应顺沟向下游跑,应向沟岸两侧跑,但不要停留在凹坡处。

3.3 灾害监测

3.3.1 构建模型

“安全”是抗灾工程项目的核心指标,一切抗灾施工与管理必须围绕质量标准开展,才能达到预期的项目建设指标。随着抗灾信息模型广泛使用,抗灾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系统呈现多功能趋势,不仅融合了先进的抗灾管理理论,更是将网络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相互组合,构建了更具现代化的施工管理体系。结合风险识别功能特点,介绍风险识别模式下施工质量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对策。

3.3.2 系统分析

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中,在互联网GIS平台的基础上,搭建一套省级、地州级共用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该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主要基于地质环境背景、气象资料及历史地质灾害等分析研究,对铜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进行划分,建立地质灾害预警数据库和适合铜仁全省的预警预报模型。结合“安全型”地质环境内涵,设计地质环境可持续发展原则,提出地质环境资源建设的具体对策,为资源开发项目施工提供借鉴性指导。

3.3.3 抗灾管理

现代抗灾工程质量标准日趋严格,政府监管机制下要求施工单位构建多元化抗灾风险管理体系,确保项目竣工后符合工程合同的质量标准。由于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新时期推广风险识别模式是质量管理创新的重点,也是提高地质抗灾项目管理水平的有效路径。地质灾害信息化防治模式也深入挖掘了数据模型的参考价值,为施工单位提供模拟现实的操作平台,让安全管理方案更加接近工程实际,确保安全管理建设达到预期目标。因此,要深入了解风险识别模式特点,加快地质抗灾项目质量管理建设。

4 结论

总之,地质灾害对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群众安全、地区战略发展等均有不利,国土资源部是国务院设定的重要机构,对我国土地、矿产、海洋资源等均具有综合调度功能。对于突发地质灾害事件,国土资源部要发挥应有的宏观调控能力,做好紧急处理方案且及时安排实施;同时,引入信息技术为支撑,做好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工作,把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这些都是提高地质战略水平的关键。

[1]刘传正,陈红旗,韩冰,陈辉.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技术支撑体系研究[J].地质通报,2010(01).

[2]范宏喜.《特大型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方案》开始论证[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9(01).

[3]钟永辉.论我国地质灾害的现状及主要类型[J].科技资讯,2009(02).

[4]铁永波,唐川.城镇地质灾害应急响应能力评价[J].自然灾害学报,2009(02).

[5]周文.国土资源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方案的思考[J].国土资源通讯,2009(10).

F301

A

1004-7344(2016)24-0179-02

2016-8-10

许军强(1974-),汉族,贵州江口人,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猜你喜欢
抗灾国土资源部滑坡
胡春华强调:切实抓好春耕生产和抗灾夺丰收工作
今年水稻抗灾夺丰收技术意见
滑坡推力隐式解与显式解对比分析——以河北某膨胀土滑坡为例
王文涛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 全力减灾救灾确保今年抗灾夺丰收
国土资源部分布10项行业标准
浅谈公路滑坡治理
打好农业防汛抗灾主动仗
浙江省国土资源部门实行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研究
基于Fluent的滑坡入水过程数值模拟
“监管滑坡”比“渣土山”滑坡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