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太多,也是一种毒

2016-01-28 09:26黄瀚玉
第一财经 2016年4期
关键词:圈子公众文章

黄瀚玉

如果要认真去数一数,大概现在手里有个人公众号的人,多得能跟如今在创业开公司做CXO的人比一比。

他们倒不至于像很多媒体公众号一样喜欢发新闻讲道理,也不像企业公众号一样要树立个什么形象,它们的内容很难一概而论。有的教你怎么买酒,有的教你怎么养狗,有的把自己在公司拼搏奋斗的经验一股脑写了出来,有的则告诉你怎么放松自己的心灵享受当下。总而言之,但凡自认有个一技之长,作文又上了60分及格线的,都开始在个人公众号面前蠢蠢欲动。稍微做出模样后,仿佛个个都是生活智囊、人生导师。

做公众号的理由也算说得过去。自媒体时代嘛,人人都有表达的权利,至于表达的欲望,在这个喧嚣的时代那更是不缺。而且有的是真有一技之长,比如说做西点或者化妆,用公众号吸点粉丝再拉上广告就算是在创业,有的是觉得传统媒体还不够给力,于是做起了“自媒体”继续写新闻、发广告。有人是为了让自己的简历好看一点;有人纯粹是为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有人就是想简单地陶冶一下自己的文艺情操,把当初在博客上写的那套东西推送到千家万户;也有人还没有想好到底要做什么,就先圈点粉丝在那儿等着改日再变现。

有一些公众号也的确发挥了作用。比如这段时间曝光了携程卖假票的那个公众号,不然估计得有更多的人受骗于OTA的“作恶”伎俩却不知道到底问题出在了哪儿。一些推荐吃喝玩乐的公众号也不错,前提是它们的推荐都是经验所得而不是收了广告费随便拼凑出来的榜单。这种时候不得不承认,一些个人公众号的确让我们获得了不少有益的消息。

但另一方面,只是一种错觉的个人公众号也不要太多。就像《生活大爆炸》里Sheldon关于旗帜的自制节目一样,就算他做得再欢喜,旁边还有Amy陪着,有一些个人生活经验或者兴趣爱好分享并不一定就是大家的菜。

至于让一些公众号写手沉浸在喜悦中的订阅量、阅读量么—不如去看看订阅了公众号的都是些什么人。他们中有不少是写手自己发红包求关注求来的,撑个场子订阅了之后再没问津过。有的只是看到了某篇感兴趣的文章关注了一个公众号,从此再没有认真看过。有的倒是想博览群书,就是每天能够推送出几十上百条的推送根本看不过来。所以那些把公众号作为一份事业在苦心经营的人得想想了,每天“感动自己”写出来的东西,究竟还感动了多少人?

对于公众号写手的朋友们,这也是考验他们人际关系的时刻。周围写公众号的越来越多,碍于面子,首先你得订阅,为了应对他们问起“你觉得怎么样”还得花时间看看,有些时候还不得不转,转了过后又可能面临别人问你“诶你怎么突然转起这种文章了”的尴尬。

所以大概,太多的个人公众号也是有毒的吧。

私人公众号的背后

看多了熟人的号之后,再想想那些遥远的KOL,会觉得可能真的是距离产生美。

内容与真人极度不符

小丽明明就是一个抠脚女汉,写的公众号文章却是关于马卡龙和杯子蛋糕的28种吃法。阿Ken明明每天都对自己的工作骂娘,恨不得明天就要辞职,却还笔耕不辍地书写着如何在职场上完成自己的“杜拉拉升职记”。身边如果有朋友做公众号,你得做好随时看他们一人分饰两角的准备。

词穷了什么都能上

明明是个教人怎么找工作的公众号,包袱抖完了开始教人做早餐,早餐菜谱也耗尽了,就开始发自拍照、观影感受,甚至路边拍到的猫猫狗狗小花小草也能凑一篇文章出来。这时候你都不好意思上前提醒—“诶?你原来是想写什么来着?”

“亲们麻烦帮忙转转哦!”

为了吸粉,公众号写手的朋友圈都是自己转发自己文章的痕迹,长此以往,也就有了被别人屏蔽朋友圈的风险。也有写手一发新文章就找一帮朋友说点“亲们麻烦帮忙转转哦”之类的话,或者选择在各种群里面发红包求转发。就是写了两篇博客就完全把自己当成了内部人士。

自我营销起来也是够夸张

“这是我见过的分析互联网行业最好的一篇”“没有哪篇文章写得比这篇更透彻”“一篇注定阅读量会上10万的文章你不看就要后悔”。这种话拿去表扬别人都觉得不好意思,一些内心极度膨胀的公众号写手却拿来评价自己,有的甚至还让你在这种评价下面点赞,你还能说点什么呢?

他们超忙的

出门看到个什么事,立马掏出本子说不行我要记下来,一起聊天无意中说的话,他们也能立刻打住说等等你说得太好了我今天就要写这个。因为做公众号很忙,你平常已经很难约到他们了,好不容易出来吃个饭,他还带着电脑—“你们先点!你们先吃!我先把这个文章发出去!就抢着这个点发,阅读量才高!”

求转发真的很讨厌啦!

做公众号的朋友,平常可能不太见得和你嘘寒问暖感叹生活聊八卦,但只要一发新文章,立马就会找你转发。刚开始你抹不开面子转发了几篇,立刻会有其他心直口快的人问你“诶你怎么突然对这种文章感兴趣了”。后来你学乖了,干脆把这些个人公众号怪都划拉到一个朋友圈分组里,在屏蔽外界的情况下让他们自我满足孤芳自赏。求转发,可能是朋友之间除了借钱和推荐股票之外,第三伤感情的事了。

“你看了吗?觉得怎样?”。

能觉得怎样呢?本来嘛,看在往日的交情上,订阅了就不错了。现在要不你就是根本没有看,在他面前支支吾吾不知道怎么回答,要不就是硬着头皮看完,但是完全不知道究竟写了个啥。更惨烈的情况是,你认真看完给出了修改意见,对方听完反而玻璃心—“这是我好不容易写出来的,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啊,你怎么可以这么理解呢?”所以,问你“觉得怎样”,你到底该不该说实话呢?

好吧,大家都不容易

不得不承认,虽然读者寥寥,但一些人做起公众号来,还是把它当做了自己的第二事业,为其流尽心血、费尽脑筋。

并不知道自己为嘛要做公众号

一个最初始的原因肯定是看了很多别的公众号,萌生一种“这都行?我也可以做啊”的念头。然后,接着就会想到:嘿,说不定我就网红了呢,说不定就有人来跟我谈投资谈合作谈植入呢,再不济以我这鲜明的风格和闪耀的智慧,总能进猎头人才库吧……总之,这事儿反正没成本,就跟上淘宝开个网店一样,试试不会死,梦想总要有的,万一……?

“一人报馆”

码字、排版、拍照、美图、剪视频、拉广告,这些事情都得一个人来。如果不是那种每天到了办公室就倒杯茶开始看报纸的闲差,在工作之余做这样的“一人报馆”大概会累到吐血。一旦做得不专业,拿出来的东西还可能丑得让人没脾气。你也可以找人一起做,不过这就意味着两种选择,第一,花钱找人帮忙,成本花销大到连半年前看中的包包都买不起;第二,老是求朋友义务帮忙,最后也就没了朋友。

哪儿有那么多可写的

为了吸引粉丝,写手们必须不断更新,问题是,就算想破了脑袋,也没有那么多可写的。找不到话题的只能晒晒自己的生活周边说是要和读者做亲密交流,要不就是对外界拼命地学习—不对,是抄袭。反正就是看到什么火写什么。朋友圈疯传一篇“这5种养生水果你可以试试看”,第二天写手们就能出来“这6种养生食物你都吃过吗”。一些有自知之明的写手私下也会觉得,山穷水尽之时,真是一点尊严都没有。

竞争!竞争!

做公众号的人那么多,难免有几个内容雷同。于是这些同质化公众号展开了无声无息的竞争,每天没事就盯着自己的文章拉到末尾看阅读量,又盯着对手的文章拉到最后,留心对方的读者都评论了什么,对方可能又要做什么。本来每天就被工作拉得很紧的弦,加上公众号的压力后怕是绷得更紧。更有那种立志每天在一堆公众号中第一个推送的,一开始做内容恐怕连厕所都来不及上。

互相捧场的新圈子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个人公众号的写手也是有互相取暖的圈子的。今天你帮我转发说几句好话,明天我也帮你捧场。不过已经有公众号写手抱怨了,这种圈子,大家表面上吃饭喝酒领红包帮转发,实际上可能连你文章正文的前三段都没看完,说不定还会在背后说“这写的都是啥”。可是你要阅读量,难免要进这种“皇帝的新衣”式的圈子,跟着违心地互相恭维一番。

猜你喜欢
圈子公众文章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传说中的“圈子”
道同为谋,玩转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