腭裂临床路径

2016-01-29 18:42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6年7期
关键词:腭裂人民卫生出版社裂隙

腭裂临床路径

文章介绍腭裂临床路径。

腭裂;临床路径;诊断;治疗;出院标准;变异及原因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腭裂(ICD-10:Q35),行腭裂修复术(ICD-9-CM-3:27.6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①腭部裂开,可为完全性裂,也可为不完全性裂;可为单侧裂,也可为双侧裂。②有的为黏膜下裂(隐裂),腭部未见明显裂隙。③完全性腭裂常伴有牙槽突裂及唇裂,牙列错乱。④常伴有上颌骨发育不足,面中部凹陷畸形。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选择腭裂修复术,其适应证为:①患儿年龄>10个月,血常规、胸部X线等检查结果均正常;②无严重先天性其他脏器的异常;③无上呼吸道感染、腹泻及其他异常;④口腔内无溃疡及黏膜糜烂;⑤两侧扁桃体、增殖体无炎症。

(四)标准住院日

≤9d。

(五)进入路径标准

①第一诊断符合ICD-10:Q35腭裂疾病编码;②病人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

2~3d。

必须检查的项目: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型;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胸部X线;心电图(视情况而定)。

根据病情可选择:超声心动图(心脏杂音/先心病);头颅定位侧位片、头颅CT(必要时);有条件、能够配合的患儿可开展鼻咽纤维镜和(或)鼻流计等腭咽功能及语言功能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选用青霉素类或其他类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 min。

(八)手术日

入院第3~4天。麻醉方式:气管内插管全麻。手术内固定物:无。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术后镇痛泵的应用。输血:视术中情况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

4~5d。

根据当时病人情况而定复查的项目。

术后用药:抗菌药物选用青霉素类或其他类抗菌药物,用药时间3~5d。必要时使用止血药及激素类药。

(十)出院标准

①伤口愈合良好;②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①有影响手术的综合性疾病,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查、诊断和治疗,必要时需要行CT、磁共振(MRI)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②上颌骨段移位严重的腭裂必要时需要正畸辅助复位移位的骨段、缩小裂隙;③裂隙过宽的单、双侧腭裂可能需要犁骨粘骨膜瓣来关闭腭裂的鼻腔侧裂隙;④软腭过短、腭咽闭合功能差的腭裂必要时需要同时行咽成形术以改善发音。

R782

A

1672-7185(2016)07-0022-01

10.3969/j.issn.1672-7185.2016.07.010

2015-12-21)

猜你喜欢
腭裂人民卫生出版社裂隙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产前超声诊断单纯Ⅱ度腭裂1例
二维超声联合三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技术在评价胎儿腭裂中的应用价值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主、次裂隙对岩石变形破坏机制的影响研究*
腭裂患儿分泌性中耳炎与鼓膜置管相关研究进展
裂隙灯检查的个性化应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