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豪放词中的愁情

2016-01-31 15:36童晓云
学周刊·下旬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愁情

摘要:宋豪放词中同样蕴涵了多种愁情,本文中笔者从识尽万般愁滋味、泄尽辛酸愁滋味两方面,论述了宋豪放词多愁苦的缘由,从而探求了中国文坛上绽放着异彩的、以悲为美的宋词文学的传统内蕴。

关键词:宋豪放词  愁情   缘由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017

一、识尽万般愁滋味

宋豪放词蕴涵的愁情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一)壮志难酬的失意之愁

这种愁贯穿于整个豪放词的始终,对于封建文人来说是一种极其沉重之愁。正因如此,在那些意境开阔、雄健豪迈的作品中也往往会漫洒出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是公认的苏轼豪放词的代表,描写了赤壁奇险壮观的景象,笔力雄健,“语意高妙,真古人之绝唱”。很多人认为他抒发了作者希望像周瑜一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其实词中更多的是饱含一种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愁。正如清代黄苏所说,“题是怀古,意是谓自己消磨壮心殆尽也”“题是赤壁,心实为己而发,周郎是宾,自己是主。借宾定主,寓主于宾,是主是宾,离奇变幻,细思方得其主意处,不可单诵其词,而不知其命意所在也”。词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端,那种感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论多么卓越的英雄人物都将被无情的浪涛洗尽净的悲慨不禁丛生,也是作者郁积于内心的那一腔英雄失路、报国无门而痛感年华流逝、世事成空的凄凉与悲愁。“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种衰飒之感油然而生,作者炽热而美好的理想在现实面前都瘫塌成空,宛若彼岸的烟花。愁生白发,却又无人理解,只有借酒消愁故作放旷,作者将那份孤独失意之愁写得悒郁凄清,泣诉于笔端,真是“淋漓悲壮,击碎唾壶,洵为千古绝唱”。

(二)国恨家仇的黍离之愁

家人离散,国家沦落,沉重的家国之忧,是宋人豪放词的重大主题,高扬的爱国情操是这类词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感染力的源泉之一。张元干的这两首《贺新郎》可谓字字滴血,将那种国愁家恨的黍离之愁写的淋漓尽致,四库馆臣就称赞其“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这就是词人难以诉说的愁的内容。朝廷黑暗,故国沦陷,作者孤独又无奈,这一份黍离之愁,重如山,深如海,真是“悲愤如此,宜表出之”。

(三)孤寂落寞的天涯倦客之愁

孤鸿断雁形影相吊的羁旅之愁是文人墨客经常吟咏的主题,在雄壮的豪放词中也凝结着这种孤寂落寞的怨愁。苏轼是豪放词的代表词人,但从政对于他来说无疑是失败且落魄的,因此,他的词中常常会流露出孤独感,就是在《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样场面宏大的作品中也往往掩饰不住词人心中难言的孤独。“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个问句既有欲归京报国的急切,又含有一种怀才不遇的寂寞与委屈。而这样的心情却产生在娱乐之时,热闹之景中,被“千骑”与“倾城”的百姓围绕着的苏轼仍是寂寞的。

二、泄尽辛酸愁滋味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豪放派的词人们是也多愁的,而且他们的愁是丰富且沉重的。词人们选择了不同的方式来宣泄。

(一)借梦泄愁

在豪放词中,词人们也喜欢以梦境为依托宣泄日间郁积在心中的愁绪。也许是有太多的愁,说不完,道不尽,性情豪爽、喜欢直抒胸臆的稼轩有时也不得不借助于梦境泄愁:著名的《破阵子》首尾两句写实,其余均为梦境。发端借酒消愁,喝醉闷酒,把玩武器,境遇艰难,思想无法平静,才使他夜难眠梦不断,烘托作者难耐的愁苦。“梦回吹角连营”以下八句详写梦境,作者以浪漫的想象,飞动的笔触,细腻地描写了一个爱国战士驰骋沙场,志遂功成的全过程。前四句写战地生活和战前准备,后四句则写战场惊险激烈的场面。“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写痛歼顽敌、激战获胜,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了青史留名的壮志,这是梦境的结局,又是情节发展的高潮。“可怜白发生”是从梦境中突然回到现实,梦中叱咤风云的英雄战士,在抗战有罪、报国无路的时代,往事已不可遥及,理想也无法实现,只能借助梦境来实现和宣泄自己空怀一腔报国热情但又无法实现、难以明言又难以自抑的愁苦,“无限感慨,哀同甫,亦自哀也”。

(二)借酒消愁

豪放词作中借酒消愁的词作比比皆是。稼轩爱饮酒,酒醉之后就信笔挥洒,把心中的一切不快,借酒宣泄,像《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这是作者借酒浇愁之作,写出了酒后的醉态和狂态。词人明明是在闲居,却硬说没有工夫发愁,因为整日忙着喝酒贪欢笑,但一个“且”字又泄露天机,说明作者是不得已而为之,实际上是在借酒消愁,借酒醉后的欢笑来排遣内心的苦闷和忧愁,这种欢笑比痛苦还要悲哀,是作者对当时政治现实不满的一种发泄。“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则道出作者忧虑的缘由,作者并非诽薄古人,否定一切古书的价值和意义,而是针对当时南宋小朝廷政治上是非颠倒发出的愤激之词,酒后吐真言,求得一身轻。殊不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忧愁愈多喝酒就愈多,纵酒过度使身体受到严重的损害,真是文人与酒,饮之致病,无之亦致病。

三、豪放词多愁苦的缘由

首先,豪放词中多愁主要来缘于豪放词人们的个体生命发展需求与社会政治制度和现实的矛盾以及他们追求真理、追求理想、追求美好愿望而不得的痛苦。豪放词派的代表词人们都是怀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伟抱负而踏入社会的,可是综观他们的一生,事与愿违,他们最初的抱负无一例外地和以后的遭遇常处于一种尴尬的对立状态,就连怀瑾握玉、独善其身的退身之策也在强大的社会异己力量的冲击下变得荆棘丛生。范仲淹、王安石也曾权及宰相,但庆历新政不过是昙花一现,他们很快受到排挤,连续遭到贬谪,只能带着壮志未酬的遗憾,把满腔的牢骚和不满写在诗文中了。其次,豪放词中多愁还在于它的创作者受到中国文学传统的熏染。对于多愁善感、感情纤细、感觉敏锐的中国文人来说,“愁”是一个亘古不衰的话题,中国古典文学向来以愁为美、以愁见工,“言愁”是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古典诗歌的习得情结和传统主题,是文人们的最爱,他们甚至“为赋新词强说愁”。“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以悲为美的文学传统是深深浸透在他们骨子里,流动于他们血液中的,使得豪放词内蕴深远,在中国的文坛上绽放着异彩。

作者简介:

童晓云(1981—   ),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张家口市委党校科研处讲师,文学学士,从事中国文化与文学的教学与研究。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愁情
李煜《虞美人》愁情解读
古诗词喻愁琐谈
论李清照涉酒词
论李清照的愁情艺术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浅析李清照词的愁绪表现
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