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话

2016-01-31 11:53闫桂花
阳光 2016年2期
关键词:悄悄话姑父孩子

孙如打来电话说:“姨,和你说个悄悄话。”我当时正忙,不耐烦地说:“快说吧。”她大概听出了我的不耐烦情绪,说:“我有了。”“有了,有啥了?”“当然是有孩子了,你一定要悄悄的,别让别人知道,我都这么大岁数了。”孙如的喜悦是从电话那头传来的。

我还是弄不清楚她为何要给我打个电话,我们至少有三年没联系了,她是我姑父的孙女,没念过书,也不认识字。四十岁的人不识字的没有几个,孙如算一个。几年前她从乡下来找我,我那时候根本不知道她是谁,她是拿着我小时候的照片来找我的,说是孙旺让她来找我。她一提孙旺我就没的说了,孙旺是我姑父,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男人。一九七六年,我去乡下看望姑父孙旺的时候,姑父给了我五块钱,那是我长那么大见到的最大面值的钱,我把那钱一直保存到了现在,我还去钱币市场估过价,已经远不是那样的价格了,收钱币的人给到两千元我也没卖,而是又小心揣回来了。我还记得姑父给了我母亲六张那样的钱,姑父当时说:“回去给娃们花哇。”我母亲接过钱的时候充满了不好意思,她说:“我们还算是矿上工人,你还在乡下种地。”姑父小声说:“钱,不分乡下还是工人,钱有腿呢,到哪儿算哪儿。”

打小我就听过有关姑父孙旺的事情。我父亲说起姑父的时候就像在说一个大英雄。解放前,姑父去内蒙卖过羊,挣了三麻袋冀察边区的纸币,等从内蒙回到老家,也就三个多月的光景,纸币作废了,姑父把三麻袋纸币抛向了风中,一群人在狂风中疯了似的抢钱,直抢得天昏地暗,大打出手,头破血流。姑父以扰乱社会治安罪,被新四军关了禁闭。姑姑去看望姑父,姑父让姑姑回去,他对姑姑一边说悄悄话,一边比划着,大体意思是说手里有袁大头,袁大头比纸币实在,有了那东西人怎么会受制。据父亲讲,姑父关了三个月的禁闭后,把大儿子弄得当兵了。后来我的大表哥当了大官,解放后还享受着优厚的待遇。父亲的故事讲得有声有色,其中真假不是我这个年龄的人能够考证的。印象中的姑父肯定是一个了不起的乡下人,七十六年他就有一个半导体,他常常把半导体放在姑姑的耳边,告诉姑姑这是政府在讲话,这就是北京话。对于山沟里的姑姑来说,她只关心自己的儿女和田地,对于姑父那样的不着边际,姑姑大抵是无情地数落,而姑父则是笑而不语,充满了包容。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大姑姑十三岁的姑父,竟然和姑姑同一天作古,这是十里八乡的又一则新闻。

姑父一生的新闻极多,若是你现在去乡下,也会有老人们给你讲他的故事。我父亲说,你姑父一生活得太精彩,俗话说得好,十分聪明占七分,留下三分给子孙。你姑父一个人都占了去,看看下边的子孙,真是拎不起身子啊!父亲说这话也不知道是感慨还是伤怀,这味道只有父亲一个人知道。

孙如是我二表哥的女儿,据说二表哥是七十年代后期死的,人们说他好赌成性,欠下赌债无法偿还让人家打个半死,回家没有几日就走了。乡下人更相信人是有命的,咋死都是老天爷安排好的。当初见到孙如,我知道她的脑子多少有点儿二二的,和我姑父的脑子那是没有可比性的,若是和她好赌的父亲相比也是没有可比性的。孙如拿着地址和照片找我的时候,我多多少少有着那种不热情,一个女人,身上不知道是什么味道,脱了鞋子,脚上的味道又重,你和她说啥她至少有一半是听不懂的,最可怕的是她动不动就趴在你耳边嘀嘀咕咕,还有那满嘴大蒜的味道,真是让人心烦不已。

在我放下孙如电话的两三个小时,孙如就又打过了电话:“姨,我到你家楼下了,你在不在呢?”我当时差一点儿就崩溃了,真是烦人,怎奈官不打上门客,况且我这无名小卒,理所当然地把她请进了屋里。

孙如嘀嘀咕咕进了屋,真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些让人心烦的琐碎,她根本不看我的脸色,我相信我的脸色一定是阴沉如霜。孙如一如往常,一边表现畏怯着,一边把东西毫不客气地摆在客厅最明显的位置,放好东西,颠颠地朝我跑来,一点儿也没有怀孕的样子。她又悄悄趴在我的耳边,我说:“家里又没有其他人,你用不着说悄悄话。”她说:“这样的事情咋能大声说出来呢?”“啥事情不能大声说出来?你说哇。”她满是委屈地说:“我爷说了,女人就是女人,不能大声讲自己的事情。”我简直哭笑不得,都什么年月了,还不敢大声说话。孙如依旧悄悄地声音低低的与我谈话。我也是听得有一搭没一搭,说实在话,与一个乡下的女人说悄悄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个女人有点儿四六不分。她用浓浓的家乡口音讲着她的故事,她说,她都四十多岁了还没有找到人家,后来有个内蒙的小伙子去乡下卖炭,一来二去,和这个小伙子就好上了,并且和这个小伙子结婚了。“关键是我怀上了。”说这话时,她无比的骄傲,那种怀孕的喜悦,让我这个至今未婚的人情何以堪。她又说:“好几年我们都没有孩子,这回好了,这回有娃了。”

一说到这回有娃了,孙如满脸的幸福就溢了出来,我一下子嗅到了孙如身上母性的味道,她的眉宇之间有了已往所没有的舒展。孙如悄悄地说:“娃儿常踢打我呢?他的脚呀手呀绵绵地捶打我的肚子。”我也不知道我的手是啥时候放在孙如的肚子上,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妈妈,我是否也像孙如腹中的胎儿,曾经踢过我的妈妈,我是否也像孙如一样,可以体会当妈妈的感觉。我更不知道我摸她的肚子同时,我自己几乎要融化掉了,这就是母亲,用血肉撑起胎儿的坚硬,也用血肉养育胎儿的成长。孙如肚皮上的筋脉和血管根根清晰可见,她的肚皮被撑得透明亮丽,肌肉的纹理间泛着淡蓝的光彩。瞬间,我觉得孙如可爱起来,那种厌恶的感觉荡然无存。我说:“你让你丈夫陪你去医院好好查查吧,啥时间生呢,好好算算日子。”孙如“咯咯”地笑了一阵子,又羞涩地低下头说:“瓜熟落地,瓜熟落地,日子咋能算得准?大约也就再有两三个月了。”她那种喜悦的神情感染了我,我突然间就想给这个怀孕的母亲做点儿好吃的了。

我从冰箱里拿出一只冻乌鸡泡在了水里,孙如一看就叫了起来:“这鸡坏了吧,都黑成那样了,别把我娃吃坏了。”我看着孙如的样子禁不住笑了:“这是乌鸡,专门补身子的,你能不能不大惊小怪?”孙如见我责怪她,她说:“哎,俺一急就忘记说悄悄话了,你看这……”孙如的样子真是又好气又好笑。结果一只鸡半生不熟就进了孙如的肚子里。

挺着个大肚子的孙如隔三差五要来我这里讲悄悄话,我也实在拿她没有办法。细想也是,孙如父母早逝,身边又没有什么亲人,她的那个卖炭的男人成天跑到乡下去卖炭,我无形中成了她的依靠。她来我这里是不过夜的,据她讲,她住在矿上搬迁完的空房里,养了六十多只鸡,鸡全是放养的,到了晚上要喊到笼子里。孙如讲到喊鸡回笼时,她撑着个脖子说:“我一咕咕叫,鸡们就回家了。”这种声情并茂的讲演可能是我看到最生动、最具层次的演讲了。我给孙如竖起大拇指说,了不起,了不起。孙如就悄悄地说:“这六十多只鸡每年也能卖上千块钱的。”

现在孙如一说:“和你讲个悄悄话”。我不理她,她也会趴在我的耳边自然而然地说她的悄悄话。也许是孙如来得勤了,我反而不像从前那样烦她了。看看孙如从里到外都是我的衣服,竟然有一种说不上来的亲切感,我那些宽宽松松的文艺范儿的休闲装,她穿出还挺像那么回事儿,偶尔扮个相出来,我俩就大笑不止。孙如表现也越来越好,她能够把那些旧衣服洗得鲜亮鲜亮的,我问她咋能把旧衣裳洗成如此鲜亮。她说:“放点儿碱面。”我知道碱这东西乡下人用来洗头发,洗衣裳还是头一回听说,从来没有尝试过。怀孕的孙如依旧是勤快的,她还帮助我洗衣服做家务,我总是劝她不要再干那样多的活了,她也是充耳不闻,该干啥干啥。我一个单身女人,让一个怀孕的女人替做活,真有点儿说不过去。而我们之间的默契也使我们心的距离近了一步。

孙如有一次问我:“姨,你咋的不结婚,咋的不要孩子呢?咱俩岁数一样,再不要娃就老球了。”她一问我这话,我就烦得要命,没有好气地说:“管好你自己就行了,管那么多干嘛?”孙如看着我的脸委屈极了。我的两个哥哥因为我一直单身,他们都不和我来往了,他们认为我这个人不正常,尤其是大哥给我介绍了个挖煤的窑主,大哥感慨地说:“瞧瞧人家的车,瞧瞧人家的金链子。”我没好气地说:“人家的就是人家的,能是你的?”哥被噎了个出不上气,摔门而去,再没有来过。

看淡了人间分分合合,就到了喜欢清静的年龄,情爱也成了奢侈品,爱情远到天国他乡好像已经不可理喻。每一种生活都是一种习惯,自命不凡也好,自持清高也罢,也就习惯了一个人独守的日子,过惯了这种日子,旁人打扰多了,气就不顺着来了,戗戗地一副闹事的样子。也许是这种缘故,孙如倒在这方面挺识趣的,她没有把她那个卖碳的给我招呼来,要是卖碳的也三天两头往我家里跑,我是非疯掉不可。

临月了,孙如总是悄悄地问我:“你说肚里的孩子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呢?”我说:“我哪里能知道呢?你以为我是神仙,照个B超不就知道了。”孙如说:“最好是两个,一男一女,你看我这肚子像不像是两个孩子呢?”她说完这话,马上沉浸在两个孩子的想象中,然后,她又说:“依着俺的家境,断然是不能要两个孩子的,若是没有奶水,吃啥呀!”近一段时间,孙如反反复复地絮叨着自己的那一碗话,尽管我一再督促她去作个B超,她也只是笑笑,悄悄地说:“等着自然落地吧。”

日子反复而又悠然,充满着从容不迫和淡定,屋外的一只野猫也开始跑到我家的窗台上讨吃的,我不知道这只猫是怎样爬到我家楼上的,后来观察了一下,猫是从溢水管道爬到我家窗台的,这让我又一度活在惊恐中,总是担心小偷会像猫那样跳到屋里来,尽管屋里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可以拿,还是不希望让外来侵略。说到侵略,就想到上次邻居与我非常不友好的谈话,如果我没有记错,她是这样说的:“当年让日本侵略了就好了,没准一人一辆丰田车。”我当时就急了:“让日本侵略,早成万人坑的白骨头了,还丰田车呢!你还是中国种吗?”其实我们当时也都是调侃的口气,根本没有想到最后就发生了不愉快。邻居见我那样,冷笑了两声:“随便说说,至于面红耳赤的吗?”就在邻居转身走的那一刻,我心里冷冷地升起一股莫名的失望,说白了就是对同类的失望。打那时候起,我再没有和那个胖胖的女人多言过,我不仅仅讨厌她那一身肥肉,更讨厌这种张口随便说话的女人。究竟这女人与邻居们说了什么话,我是不清楚的,但能够感觉到。想想一个四十多岁还单身的女人,给了人们多少想象与议论的空间呢?我从邻居们眼前过的时候,即使我主动打招呼,他们也是怪怪的。渐渐,我已经习惯了一种不予理睬的生活状态,这种状态让我能够找到一种沉默的尊贵,也能找到真正的清静和淡定。

而我的这种淡定却像一个汽球一样,随着孙如的闯入彻底破灭了。孙如一个电话告知我她已经进了医院,我不顾一切地冲向医院的时候,她自己已经办理了住院手续。她在待产室的外面来回地走,快要生产了竟然没有人陪,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我问孙如:“你的那个卖炭的呢?”她趴在我的耳边悄悄说:“你低点儿声,让别人听见多不好呢?”我没有办法,压低声音:“你的那个卖炭的呢?”她说:“我嫌他丢人,不想让别人看见他,他太邋遢。”天哪,这也算理由,这真的算理由吗?

一个眉毛描画得细细的医生朝我们走过来,她温和地说:“孙如,你和你丈夫的身份证拿过来。”孙如就看我,我说:“你拿呀,你光是瞪着我干嘛呢?”她掏了老半天才把她的身份证掏出来,医生说:“你丈夫的呢?”孙如说:“他没有身份证。”医生说:“结婚证也行呀!”孙如说:“结婚证也没有拿。”医生说:“啥时候能够拿来,你得尽快拿,没有这些,孩子出生证明没法子开。”说话间,孙如的肚子真的疼起来了,疼得大夫也顾不得再细问她,喊了两个护士把她推到产房里去了。

产房外面都是待产的家属,也许是孙如总嘀咕着说悄悄话,而她的悄悄话又多是别人也听得到,旁人都用莫明其妙的眼神看着我。这是一个充满好奇人们的世界,那种冷漠的好奇常常让我不寒而栗。产房的门撕开一个缝隙,探出一个护士的脑袋来,她喊:“孙如家属,孙如家属,陪产不陪?”我忙着应答:“陪产,陪产。”

在护士的吩附下,我去交了陪产费,换上了灭菌服,孙如坐在一个类似太极球一样非常有弹性的圆物上,她在那里颠来颠去,像一个玩皮球的杂技小丑,我朝她走过去的时候,她根本就没有认出我来,直到我喊:“孙如。”她才扭过身来,左找右找才找见我,她见我穿成那样儿,惊讶地说:“你这是要干嘛呢?”我笑了:“我能干嘛?陪你生娃呗。”她顾不得疼,又咯咯地笑起来:“生娃,还用别人陪,这大城市哪是生娃,是生事呢?”我也被她逗笑了,我问她:“你肚子不疼了?”她羞怯怯地说:“医生还让我继续运动,才开了三指,说五指孩子才能出来。”我也不知道她说的是啥,就扶着她的胳膊,按照医生的安排让她做着产前的运动。

在产前待产室里还有两个待产的母亲,她们也在那里做运动,一个有人陪,一个反应不强烈,笑眯眯地看着窗外。那个有人陪的一会儿喊疼,那个陪产的女人就给她搓搓腰,一会儿不疼了她们就窃窃私语,尔后,那个女子还朝着我主动地说:“其实我是想让丈夫陪产的,可医院不让丈夫陪产,要女的。”我点点头,心想,这里就是女人们的那点儿事儿,要男人来干嘛呢?

孙如脸上开始冒着豆大的汗珠,我看出她已经疼得不能自持了,我忙着去喊医生,过来两个小护士把她搀走了,并告诉我脱了灭菌服到产房外面等。

我就在产房外面等,一会儿医生拿出一个单子,医生说:“你是孙如家属吧。”我点头,医生让我签字,医生告诉我:“你那个亲戚不会写字,她让你写完她来摁手印。”我在被动之中显得盲目又听话。

随着“哇,哇,哇”的婴儿哭声,孙如的那个六斤六两的女儿出生了。孙如被从产房推出的时候,婴儿就放在她的腿边,用一块红方格的毯子包着,孙如和孩子就一起被推进了病房。孩子放在了病床边的婴儿床里,孙如躺在病床上,她的脸红扑扑的,一点儿也不像别的产妇那样虚弱。她一直保持着她的笑,笑得极美,这是我认识孙如以来看到的最美的微笑,她示意我,又要和我说悄悄话了,我俯下身子,她悄悄地说:“姨,我饿了,我想吃点儿东西。”我这才想起我忘记了孙如已经有几个小时没吃东西了,也忘记了我是来看护一个产妇的,不仅没有经验,反倒像个傻子,都想不起来该干什么了。我一边应着一边跑出去给她买吃的去了。

我从医院出来,深深地呼吸了一下,断定右边的餐馆比左边多时,我就朝右拐了,右墙脚蹲着一个男人,那个蹲着的男人猛然站起,把我吓了一大跳,差一点儿就尖叫了。那男的扯了一下我的外衣,这男人的模样真是吓人,简直像个神经病,男人的头发好久没有理了,邋遢得不像样子,衣服的颜色与医院斑驳的围墙浑然一体,我奇怪地问:“你是在喊我吗?”男人点点头,他说:“我是孙如的男人。”我惊愕得张大嘴他说:“我和你说个悄悄话。”

悄悄话,该死的悄悄话。我的心升腾起一股无端的愤懑。男人说:“孙如不叫我看她,她瞧不上我,她说她就想要个孩子,根本就不想要我这个男人。”我看了看这个男人,我从兜里掏出一些钱递给他,“你去理个发,换换衣服,再来见孙如。”男人搓着两只黑糊糊的手,他说:“钱我有,我这就去换,我这就去理发,问一下姨,生的男孩子还是女孩?”我说:“女孩。”男人的脸一下子灿烂起来:“女孩好,女孩好,长大了不用花钱娶媳妇。”一边说着,一溜烟跑了。

我先去餐馆边的一家超市买了保温桶,然后又去餐馆给孙如买了炖鸡和清汤面,又急匆匆地往医院赶。等推开病房门,我看见孙如正怀抱着她的女儿左亲亲,右亲亲。我没好气地说:“不是饿了,赶紧吃吧,孩子给我。”孙如笑了:“俺得好好吃,吃了给俺闺女下奶,让俺闺女长了出息报答姨。”我从孙如怀里接过孩子,这孩子俊俏,眉眼间有像姑父的地方,尤其是那明亮的眼神,是我最熟悉的明亮的眼神,那分明是我姑父的眼神,我轻轻地碰了她一下,好柔软啊,这是一种让人化了心的柔软,这种软多么碰撞人心啊!

孙如吃罢饭,我轻描淡写地说:“孙如,我见你那个卖炭的了,他在医院外面一直等你呢!”孙如却摆摆手说:“姨,你可千万别让他来啊,俺和他没有感情,俺只想要个娃。”我本想劝孙如,看她那样子,我把话又咽回去了。

我坐在孙如的床边抱着她的女儿。

她悄悄地趴在我的耳边说:“姨,我只想要个娃,我只想要个娃。”

病房的窗户外面有窸窸窣窣的声音,我抬眼望去,看见一张似曾相似的面孔在张望。

这是一种似曾相识的遥远。

作者简介

闫桂花:鲁迅文学院第八期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理事,大同市作家协会女作家联谊会副主席,同煤集团作协副主席。发表散文、诗歌、小说等。发表作品约五十余万字。散文《我的父兄是矿工》获全煤系统第四届乌金奖, 散文《母亲的收藏》获全煤系统第五届乌金奖。

猜你喜欢
悄悄话姑父孩子
怀念姑父
陪姑父吃的最后一顿饭
“练”和“炼”的悄悄话
悄悄话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母狼的护犊绝唱
饭桌上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