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6-01-31 23:42田爽
学周刊·下旬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主动探究学习动机创新能力

田爽

摘要:新世纪所需要的不是知识的机械拥有者,而是能够自主学习、自主创造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我们要将创新教育渗透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各学科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然我们的教学也要进行创新与改革,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顺应教育形势。

关键词:创新能力   学习动机   主动探究   积极操作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209

创新是科技时代的主旋律,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这是新世纪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就小学数学学科而言,数学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与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小学生又正处于好动阶段,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黄金阶段。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我们不能再只是原封不动地将教材上现成的结论型知识装进学生的大脑,而是要激起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自主构建知识,激活数学思维,以让学生真正地理解与掌握知识,学会数学思维,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让学生成为发现者与创造者,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本文中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来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当前数学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动机不强,成为消极的学习者

成功的学习所依赖的不是强制,而是学生对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喜爱数学学科,才能从内心产生强烈而持久的学习动机,成为积极而主动的学习者,才能在学习中表现出高涨的学习热情与活跃的思维状态,才能有所发现与创造,并且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创新的乐趣,可见兴趣正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动力。而当前的数学教学,氛围枯燥,难以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只能成为消极的参与者,这会严重地抑制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思维状态,更谈不上发现与创造。

(二)学生主体地位缺失,成为被动的参与者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整个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所展开的,只是教师一个人自导自演的“独角戏”,而将学生完全排斥在教学之外,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只能是在教师的指令下被动参与。抹杀了学生的个性,扼制了学生的思维,自然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问题意识薄弱,成为机械的接收者

问题意识是创新与创造的重要表现,但小学生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问题意识薄弱,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将教师与教材绝对的权威化,不鼓励、不允许学生提问,即使学生心有困惑也不敢提出,久而久之,课堂上学生提问的声音越来越少,似乎都能理解知识,但这种没有问题的课堂正是最大的问题,只能让学生死记硬背,成为机械的知识接收者与运用者。

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动力

好奇心是推动学生主动探索的内在动力。小学生本身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更有动力,才能主动去创新。如在教学导入环节时,教师可以以富有趣味性与探索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进入“口欲言而弗能,心求通而未得”的愤悱状态,这样自然就可以激起学生对认知对象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有了学生主动求知的动力,自然就可以激励学生去发现与创造。如关于平年闰年的知识,教师先让学生回忆自己过了几个阳历生日,然后告诉学生有一个小朋友今年10岁,但是他却只过了两个阳历生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样自然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使学生展开主动的思考与思维活动。

(二)确立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现代建构主义提出学生并不是机械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主动的信息构建者。只有让学生以主体身份来展开主体探究,改变学生的被动状态,为学生创造一个活跃而自主的探究空间,学生才能超常发挥,成为探究的主人,亲历知识形成全过程。那么也会在探究的过程中闪现智慧与创新的火花,进而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发现者与探索者,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从高高在上的教者讲台走下来,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成为共同的参与者与必要的启发者,引导学生展开主体探究,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去创造。

(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能够自主地提问

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学会提问,学生才能真正走进数学的殿堂,才能真正成为发现者与创造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让学生不要迷信书本与教师,而是能够勇敢地发表个人见解,让课堂上有更多来自于学生的不同声音。即使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较为肤浅简单,甚至是错误的,也不要武断地否定,这样只会打击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与提问的积极性。我们要保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要坚持“提问先于正确”的原则,不仅要允许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提问,而且面对学生的各种提问,首先要肯定其思考与提问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展开再次的思考与充分的讨论,以逐渐完善学生的问题。

(四)引导学生在做中学,激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动手与动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将手与脑结合起来,在动手中思考,在动脑中操作,才能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要为学生创造更多操作的机会,要让学生多做学具、操作学具,在操作中主动思考与思维,让双手成为思维的工具。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在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剪切、拼接、测量等可以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是规律性的还是偶然的。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师可让学生再次动手,将一个大三角形剪切成两个小三角形,将两个一样的小三角形接成一个大三角形,剪切前后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这样在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就可以让学生从肤浅的表面认知上升为深刻的本质理解,更为重要的是不仅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所学知识,而且让学生学会了操作这一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在操作中动手动脑,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晓爱.小学数学课堂动手操作的重要性[J].学苑教育,2012.

[2]刘顺民.探究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2.

[3]陈忠顺.倡导创新利国利民——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浅析[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3.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主动探究学习动机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构建高效复习课堂的教学研究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