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牧区主要人畜共患病的危害及防治建议

2016-01-31 01:57王永莲黎昱季执笔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5期
关键词:玛曲人畜甘南

王永莲黎昱季(执笔)

(1.甘肃合作市妇幼保健站,甘肃合作 747000;2.甘肃合作市动物疫控中心,甘肃合作 747000)

甘南牧区主要人畜共患病的危害及防治建议

王永莲1黎昱季2(执笔)

(1.甘肃合作市妇幼保健站,甘肃合作 747000;2.甘肃合作市动物疫控中心,甘肃合作 747000)

近年来,随着牧区牲畜饲养量的加大,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布鲁氏菌病、包虫病检出阳性率升高,不仅对畜牧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而且对牧区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形成了一定的威胁。笔者主要针对甘南牧区流行较广、发病率较高、危害较大的畜间布鲁氏病、包虫病进行了专门调查,并从防治现状、存在问题、防治建议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讨。

甘南牧区 人畜共患病 防治建议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西南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甘、青、川三省交界处。境内畜牧业比较发达,畜牧业是甘南牧区的支柱产业,广大牧民常年与牲畜打交道,与各类病患畜接触频繁,感染人畜共患病的潜在危险性大。

笔者主要针对甘南牧区流行较广、发病较高、危害较大的畜间布鲁氏菌病、包虫病进行了专门调查。

1 流行病学

1.1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世界各地广泛流行。甘南牧区对布病的检测始于1958年,1958年~1980年,全州在7个县51个公社和两个牧场的监测中,共抽检牛29892头,检出阳性病牛3581头,平均感染率为11.98%(4.10~14.43);抽检羊46299只,检出阳性病羊1320只,平均感染率为2.85(0.46~9.44);抽检马835匹,检出阳性病马21匹,平均感染率为2.51%(0.97~4.04);抽检猪133口,检出阳性病猪2口,平均感染率为1.50%。1972年以后,甘南牧区全州开始推广布氏羊型5号苗的气雾免疫,仅1979年,就免疫牲畜144.93万头(只),经过布病疫苗免疫各县布病平均感染率下降明显,布病发病率得到明显遏制。

2015年在甘南牧区在全州范围内对畜间布病进行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抽血采样实验室检测、历史流行情况追溯调查等三种调查方法,以抽血采样实验室检测为主要调查方法。累计抽样牛2951头,检出阳性病牛25头,平均阳性率为0.85%;羊49063只,检出阳性病羊256只,平均阳性率为0.52%,其中半农半牧区舟曲县检测6500只羊,检出阳性病羊124只,平均阳性率为1.75%。

从历年甘南牧区畜间布病监测来看,其特点首先是布病在甘南牧区各县市普遍发生,尤以夏河、合作、碌曲、玛曲等牧区地方感染严重,但近十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牲畜跨省、跨区调运频繁、流通渠道多元化,半农半牧区感染率上升趋势明显,其次是牛的感染率比羊高,成年家畜的感染率比幼年高。

1.2 棘球蚴(包虫病)

包虫病严重流行于我国西部农牧区,高发面积达420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自1956年以来,甘南牧区为查清家畜寄生虫的种类、分布,给有效防治家畜寄生虫病提供依据,老一辈兽医工作者在全州范围进行了寄生虫种类、分布调查,棘球蚴(包虫病)在甘南牧区的碌曲、玛曲、夏河、迭部、卓尼普遍流行,其中以碌曲、玛曲、夏河流行较重,在1980州牧研所对州食品公司肉联厂棘球蚴感染情况调查统计中,检测羊脏器43037份,检出感染脏器7770份,平均感染率18.1%;检测牛脏器6917份,检出感染脏器2105份,平均感染率30.04%,牛羊来源于夏河、碌曲、玛曲、河曲马场等地。

2010年省级监测玛曲、环县、天祝3个重点疫区县犬棘球绦虫感染情况,检测犬粪样301份,阳性37份,平均阳性率12.29%,玛曲高达18.48%;2011年检测521份,阳性38份,平均阳性率7.29%,玛曲为11.80%。

2015年甘南牧区对碌曲、夏河、玛曲、合作的牛羊屠宰场进行了牛、羊脏器包囊检查,共检测牛脏器检测9691份,检出感染脏器427份,平均感染率4.41%;羊脏器检测13136份,检出感染脏器269份,平均感染率2.05%。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甘南牧区属于包虫病重灾区,在人间、畜间流行较广,危害非常严重。因此,甘南牧区包虫病的防控刻不容缓。

2 存在的问题

2.1 人畜共患病防控经费投入不稳定

20世纪80年代前,甘肃省布病防控经费每年在80万元左右(《甘肃省主要人畜共患病的现状及防控策略》甘肃省总兽医师李跃增),其重点投入甘南、天祝等牧区。但近十年来,人畜共患病防控经费是时有时无,防治经费投入缺乏计划性、持续性,无法保证防控工作的持续开展,致使布病阳性率反弹。

2.2 牲畜流动频繁、防控难度大

我州地广人稀、牲畜载畜量大、牧场牧户放牧分散且从南到北地形复杂、道路艰险,为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牲畜跨省、跨区调运频繁、流通渠道多元化,更加加大了畜间人畜共患病的防控难度。

2.3 特殊的放牧、饲养环境,影响畜间包虫病的防控

甘南牧区牲畜存栏量大,饲养模式主要为放牧饲养,在包虫病防控中犬、狐狸等包虫感染媒介很难全面控制,加之牧区群众均有养犬的习俗,它们活动范围广,造成粪便中的虫卵污染水源、牧草及畜舍环境,被牛羊等家畜随吃草、饮水而感染棘球蚴病,人因误食被虫卵污染过的水或食物而患包虫病。患畜的病变脏器又被随处遗弃或喂犬,造成本病的流行,同时驱虫不力或方法不当也是本病流行的另一原因。

3 防建议

3.1 建立有效机制,达到标准要求

动物疫病的控制和消灭,不是在短期内能实现的,在长期持续不懈的奋斗和努力下,才有可能实现,如:新中国成立初期牛瘟的消灭,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马鼻疽的控制消灭,都是单病防治的成功范例,付出了多少人力、财力、物力。目前,按照国家和省级控制标准要求。建议:一是建立人间人畜共患病监测信息及时互通机制,为畜间防控人畜共患病提供重要的流行病学信息,采取有效措施;二是保障检测、扑杀、宣传、工作等经费,建立畜间人畜共患病分区域、分阶段监测、控制净化和消灭机制;三是及时(或储备金式)的经费补偿机制,确定病畜,立即补偿扑杀无害化处理;四是建立监测、检测、确定病畜,到扑杀无害化处理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消毒灭源机制;五是建立多病同治的防控机制,同一地区对多种病同时进行净化,这样一来可节省很多人力资源,可在同一区域达到或接近控制目标。六是净化后的巩固,持续达到国家和省级净化标准。

3.2 建立畜间人畜共患病的经费保障机制

甘南牧区是牧业大州,畜牧业是牧民生活的重要经济来源,畜间布病、包虫病又是牧区易于流行的人畜共患病,做好这些疫病的防控工作关系全州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是农牧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但在人畜共患病防治经费投入缺乏计划性、持续性,无法保证防控工作的持续开展。因此,建议将畜间布病、包虫病、结核病、炭疽、狂犬病等重点人畜共患病防控经费地方财政预算,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3.3 强化部门协作,落实防控责任,形成防控合力

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执行难度高,须多部门密切配合与协作,尤其是卫生与畜牧部门,应加强协调,密切配合,统一规划,统一行动。建立疫情及时通报制度,建立信息传输网络,及时通报国内外、州内外人畜共患病最新信息。强化联防联控,形成防控合力。

3.4 加强宣传,达到群防群控的目的

为了提高广大群众对人畜共患病危害的认识,增强防治意识,必须加大防控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介、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持久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使广大农牧民群众真正意识到防治畜间人畜共患病的重要性,明白畜间人畜共患病是严重影响到自身健康的事,使农牧民群众自觉地加入到消灭和控制畜间人畜共患病的行列中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农牧民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形成群防群治局面。

猜你喜欢
玛曲人畜甘南
人畜共患病对从业者的危害及其防控方法探析
黄河玛曲至临河段硅藻群落组成及水质评价
甘南走读
甘南九章
甘南记
《去甘南》
玛曲:美丽的黄河首曲大草原
尼玛曲旦 怒江边上的“邮路天使”
在玛曲
浅谈人畜共患寄生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