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时代的需求与基础理论的创新发展*
——在2015年8月中华医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9次学术年会上的讲话

2016-01-31 06:53张伯礼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中医理论中医药医学

张伯礼

(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 100700)

中医药时代的需求与基础理论的创新发展*
——在2015年8月中华医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9次学术年会上的讲话

张伯礼

(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 100700)

尊敬的大会主席、尊敬的各位同道:

大家好!今天站在这里我以一个普通中医人的身份,与大家共同探讨中医药时代的需求与基础理论发展。

中医有3000多年的历史,但是近代100年来,跌宕起伏,几经生死存亡。为什么会这样呢?缘于自近代以来,中国国力衰微,内忧外患。为挽救命运,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痛定思痛,锐意改革,力举引进西方先进的文化和技术。自此西方文化大举进入中国,促进了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但是,全盘学习西方的东西,其间不乏盲从、矫枉过正,凡是外来的东西都是好的,都鼓励、推崇,凡是中国原有的东西都是错的,都批判、唾弃。中华优秀文明开始受到诸多诘难,中医药也作为旧文化的代表开始了其百年的苦难历程。当时的一些文化旗手都以贬低、抨击中医为能事。包括梁启超、胡适、鲁迅、郭沫若等都有一些抨击、贬低中医药的言论,许多听起来非常刻薄的话,直至今日仍然被反中医者引用。我们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新文化运动是当时反封建的背景下产生的,全盘否定中医是时代发展的局限造成。但在以后的年代,他们还是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对中医的批评态度。现在一些人仍在引用他们当时的言论抨击中医,则是别有用心了。

韩启德院士说:“中医是科学吗?说实话,我不太赞同中医是科学。中医是人的艺术,是我们要大力推崇的,中医能看好病,无可非议,要大力推广要继承发扬,毫无问题。中医是好的,但科学不代表正确。”实际上他讲的不错,科学不等于真理,科学只是一种手段,一个阶段的认知而已。真理是要靠实践检验的。樊代明院士认为,医学不是纯粹的科学,也不是单纯的哲学,它还涵盖了社会人文心理,不可以笼统地用科学的标准来解释医学,也不可以简单地用科学的标准来要求医学,所以医学不等于科学,包括中医、西医。

解放后毛主席也曾说:“我可以当卫生部长,也可以把这项工作做起来。不要以为我不懂医就不能做,不是懂不懂的问题,是思想问题。”习主席2010年在澳洲孔子学院揭牌的时候也提到:“中医学凝聚着深奥的哲学智慧及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把中医放在生命科学领域去看,中医几千年来的实践、经验,对于丰富现代生命科学具有积极意义。事实证明,发展中医药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与民族和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中医药的发展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今年在博鳌论坛上有记者问我:“中医药为什么要国际化?”我说:“是世界需要中医药,中医药才有可能国际化。”

20世纪末,医疗费用恶性膨胀引发了全球医疗危机,迫使人们对医学的目的和价值进行了反思。WHO研究小组进行了三年的调查研究。最后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的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仅以疾病为研究领域,应该把人类的健康作为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医学的目的是发现和发展人的自我健康能力。

现在的疾病谱主要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难以治愈,要长期服药,终身治疗,形成了巨大的医疗负担,医改成为世界性的难题。我国的人均GDP是美国的30/1。底子薄,基础差,地区发展不均衡。在有限的医疗条件下,要满足13亿人口的基本医疗需求,必须要走中国式的道路。李克强总理提出要用中国式的办法解决世界性的医改难题。什么是中国式办法?王国强副主任说“中国式办法离不开中医药。”钟南山院士说过“从技术层面指导思想层面将中西医结合,这是中国的优势,也能体现‘中国式办法’。”我讲就是“中西医并重,预防为主”,总之离不开中医药。

卫生计生委统计中心公布的2013年数据表明,中医机构数占4.5%,中医从业人员数占7.5%,国家对中医拨款占比6.36%,但承担了11.9%的住院病人和15.4%的急门诊病人,中医人均门诊医疗费用比西医便宜29元钱,住院病人人均费用便宜2000多元,如果未来不再“以药养医”,中医药的简便廉优势明显。

中医药现代化的研究从1996年正式启动,至今整20年,我们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研究的设备条件得到了明显提升。中医药现代化之前,全国发表SCI论文约40余篇,2013年达3000多篇,国际上占比从4.46%提升到34.33%,而同期美国的占比从37.38%降到17.82%,日本、韩国占比变化不大,反映了我国中医药的研究力度、研究水平、研究成果已经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20年来共获5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有4个中药在美国完成了二期临床研究,现在正在进行或者将要启动三期临床研究,还有9个中药品种的27个质量标准被美国药典采纳。中药工业的总产值,在中医药现代化刚启动的时候只有234亿,去年达到7300多个亿,20年实现了几十倍的增长,已经占整个医药工业产业近1/3。同时还悄然促进了中药大健康产业形成。大健康产业规模达到105万亿,且具有良好综合效应,包括增加就业、推动农业转型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医改等,可谓举一事惠百业。

今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扩展了中医服务的领域,涵盖了养生保健、康复、健康养老、健康旅游、服务贸易等相关产业,给中医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国务院转发的《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夯实了中医药发展的物质基础。另外,把中药资源作为一种战略产业来推动,启动了中药资源的预调查。2014年刘延东同志批示,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原创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切实落实这些重要指示,把中医药国家战略制定好。

上面我谈了中医药发展的历史、产业发展的增长势头和巨大需求,但中医药发展的根基还要回到中医药基础理论的传承创新上。2003年吴仪同志提出,当前中医理论的传承不够、创新不足,促进中医药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当前的重点工作。吴仪同志的讲话推动了科技部973项目设立“中医理论专项”。实际上近几十年来,中医药理论创新发展一直在路上,我们总结了20余项这方面的突出成果,近期将整理出版。那中医理论到底应该怎么去发展?如何在传承的基础之上结合现在的临床、生产实践?在此我提几条建议。

首先,对中医理论首先要自信。中医学虽然古老,其理念并不落后,并且很多的内容都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方向。中医说的天人合一,过去觉得没有道理。现在全世界都在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天人合一理念前瞻性受到了世界重视。中医的治未病理念和方法也一样,西医发展100多年,才认识到应该重视预防疾病,让人不得病的医学才是好医学,让人不得病的医生是好医生。《黄帝内经》开篇讲的就是养生保健,反映了古人重视养生保健和治未病的思想。李斌主任认为中医最宝贵的东西就是治未病。奥巴马提出精准医疗,实际讲的是依赖信息科学的一种个体化诊疗模式。中医辨证论治不正是精准医疗模式的体现吗?个体化治疗也是上世纪末才提出来的,英国人说个体化治疗不是新东西,早在2000年前有一个医生叫张仲景,他就提出来个体化治疗,指的就是辨证论治。21世纪新药研发的重要方向是复方制药,研究复方药物中国人是鼻祖,这些东西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现在生命科学遇到的诸多困难和挑战,应该从中医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第二,要自觉应用中医理论。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养成中医思维模式,提升辨证论治能力,提高中医在卫生保健中的贡献率。什么是中医思维?中医思维就是按照中医理论去看病,对西医要了解,但是不能让它指导中医用药。一看见肺炎就清热解毒,遇到冠心病就仅仅活血化瘀,这不是中医思维。中医思维要按中医理论去思考,去指导处方用药,但也要借鉴西医诊断,病证结合的模式很好。真正的中医思维一定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看病,绝不能总套着西医来用,将中药当西药用,那不是中医!疗效当然也不能保证。

第三,中医理论要在实践中发展升华创新。中医药理论来源于实践,中医理论的每一次突破都遵循了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发展规律。疾病谱系的改变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动力,研究中医理论要遵循中医发展的规律,从临床实践中,从中医学术思想、诊疗经验中提炼中医诊疗规律、升华中医理论。所以中医的理论并不神秘,如何抽提规律,如何升华理论?需要意识和方法,需要加强训练。但是伟大的实践必定会产生伟大的理论。近些年突发的急性传染病,包括SARS、甲流、手足口病等等,这些有没有推动理论发展?明末清初瘟疫流行产生了温病学理论。而现在那么多的传染病,那么大规模的实践,理论的思考滞后。这几十年我们一直在做重大慢病防治,临床疗效也不错,国家科技奖也拿了,但是理论总结不够也值得我们思考。例如,冠心病七八十年代多气滞血瘀、气虚血瘀证,现在还是吗?现在人们吃得好、动得少,肥胖儿、高脂血症人群增多。现在人体的基础状况变了,证亦变了,治疗的方案也得变。现在多是痰(湿)瘀互结证,舌胖暗、苔腻浊、胸部憋闷多见。我曾经请毛静远教授做过临床流调。调查发现,近年痰瘀互结证明显增多。对这类患者单纯的活血化瘀还行吗?不祛痰湿行吗?痰瘀互结证不是化痰湿与祛瘀简单的结合,孰轻孰重?何为本、何为标?怎么来治疗?这里面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研究。在实践中创新中医理论,关键是要善于传承,勇于创新。“传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这是陈敏章同志的题词,也是我们研究工作的宗旨。

中国中医科学院一直非常注重传承工作。借建院60周年之际,我们对47位名师名家的学术思想进行系统总结和传承研究。在全国率先推出传承博士后培养制度,经过人社部批准,从全国遴选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研究人员。开展青年名中医的遴选。开展百年中医史的研究,总结百年来中医动荡坎坷的不凡历史,以史为鉴,警示来者且有重要意义。以及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名录,要把历代方剂作为传统知识保护起来,维护中华民族传统知识的原创地位。

第四,建立方法与标准。通过标准实现中医理论的自立自强。包括辨证论治方法、病证结合研究方法、诊法、养生保健方法、临床评价方法等,这些方法学都是理论的组成部分。方法一旦建立了,必须建立标准、使用标准,用标准来引领中医药学术发展,引领中医药在世界上的推广应用。

用中国式办法解决世界医改难题,对中医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历史命题,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至关重要!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当遵循“中医理论当自信,继承创新要自觉,制定规则以自立”的“三自”方针。中医药的发展就寄托在你们身上了,要义不容辞,勇于担当。谢谢大家!(根据发言整理)

R2-03

A

1006-3250(2016)01-0003-02

猜你喜欢
中医理论中医药医学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医学的进步
基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探析补肾化瘀法作用机制及中医理论依据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补火生土法的主要理论研究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浅谈《难经》之命门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