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办“医养融合”服务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2016-01-31 20:13石怀英王绚璇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16期
关键词:医养服务体系养老

石怀英 吕 晖 张 翔 王绚璇 王 峥 龚 勋

(海南省老年病医院,海南 海口 570300)



社会办“医养融合”服务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石怀英吕晖1张翔2王绚璇3王峥4龚勋5,6

(海南省老年病医院,海南海口570300)

社会办医;医养融合;模式

“医养融合”服务体是指整合养老机构与社区优质医疗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娱活动、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常见疾病诊疗、日常护理服务、大病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等服务的综合体,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医养护一体化”服务需求。尽管老年人对“医养融合”服务需求较高,但涉及民政、卫生和社保等服务体系和政策间的合作与衔接不够通畅,导致在建立老年人“医养融合”服务体过程困难和阻力较大〔1〕。其核心问题是政府相关政策未衔接、部门间利益关系未厘清、相应资源未整合,导致社会资本在投入“医养融合”服务体系建设存在诸多疑虑。本研究主要就社会办“医养融合”服务体的影响因素及解决路径进行分析。

1 社会办“医养融合”服务体存在的问题

1.1“医养融合”服务体系呈现供需不对称矛盾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期、工作生活节奏加快期和老龄化社会到来期所产生的“三期”叠加效应,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已很难满足老年人对“医养护”的需求,“倒金字塔”形的家庭结构难以缓解家庭养老压力,“子欲养而亲不待”现象凸显。尤其是部分老年人因年龄偏大和疾病并发症较多等原因难以生活自理,而又不具备住院诊疗指证,常规的养老机构也不足以满足其“医养护”需求〔2〕。由于养老机构的整体服务水平较低,大部分服务人员未接受系统的“医养护”专业培训,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且“医养融合”服务体系未建立和拓展,这就更加容易导致老年人“医养融合”服务体系的供需不对称矛盾。

1.2“医养融合”相关政策严重滞后当前,部分地区在积极探索“医养融合”服务体系和管理模式,但是大部分地区仍然是医养分离状态〔3〕。涉及老年人“医养融合”服务体系建设的政府部门“权力割据”现象较为突出,尤其是涉及“医养融合”服务体提供医疗和养老服务的资质“合署认定”(民政部门负责养老资质审批、卫生行政部门服务医疗机构资质审批),医疗和养老服务费用报销(包括部分服务项目可能存在费用交叉和叠重,民政部门主要依据养老机构开展的床位数进行定额补贴、残联部门依据因病致残的等级进行定额或浮动比例补贴、社保部门依据医疗机构类型和开展医疗服务项目按定额或浮动比例报销)等方面,或因部门间沟通不畅以及审批流程不清等问题拖延审批周期,因此,尽管“医养融合”需求量大,但因相关政策滞后,管理部门间缺乏政策研究、互动和协调,导致“医养融合”服务体系至今仍处于探索中,其政策“破冰”与构建亟需政府统筹设计与协调〔4〕。

1.3“医养融合”服务及管理模式处于探索期面对“医养融合”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以及事业本身的社会公益性,国内部分城市社会资本快速涌入“医养融合”服务体的建设领域中,积极参与运作和管理“医养融合”的服务体,构建以老年人健康为中心的“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和管理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诸多服务项目为一体,整合养老机构和医院的服务功能,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尽管市场需求大,但是其管理和服务模式仍在探索中,部分社会办“医养融合”机构处于经营磨合期、收支平衡难以保证,部分处于严重亏损状态〔5〕。

1.4“医养融合”服务体系信息网络化建设不协调由于民政、卫生、社保等相关政府部门信息管理未实现联网与共享,各信息管理系统间缺乏连续性、协调性和融合性,导致政府在“医养融合”相关政策研究方面缺乏数据和信息支持,往往商而不决,服务机构设立标准难以协定,相关政策的衔接等方面严重滞后,而“医养融合”服务体至少涉及医疗、养老和社保三个体系,需要良好的信息通道和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同时也需要从事临床护理、临终关怀、康复理疗、心理咨询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

2 社会办“医养融合”服务体发展路径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 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预计到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年化水平达到17%,表明中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6〕。引入社会资本,整合政府部门间资源,做好政策衔接,构建“医养融合”服务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2.1优化“医养融合”政策环境,完善协同互通工作机制2015年11月11日,国务院出台了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相关文件,明确指出:促进医养融合对接,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强化投融资及养老地产等政策支持,推行和创新“医养融合”养老服务与管理模式。需要省、市、县(区)政府打破医养的体制壁垒,优化“医养融合”政策环境,建立由发展改革部门牵头,卫生、民政、社保、财政等部门参与的“医养融合”保障协同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7〕。同时,应建立和完善“医养融合”服务体与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的转诊制度和老年患者绿色救治通道,发展改革、残联、民政、社保、卫生等部门应对“医养融合”服务体内入住的老年人建立相应的信息档案和管理台账,以便于政府各相关部门间实现信息共享,老年人及时了解和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2.2优化“医养融合”融资环境,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公益事业按照2013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积极引导扶持老年健康服务产业发展,在加快现代医学仪器、设备、技术研发的同时,加强对“医养融合”服务体的配套软件建设,在融资渠道、贷款优惠、土地出让、技术合作等支持性环境建设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如在政府主导下,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养老地产开发项目、老年生态养生园、城市社区医院与养老机构联盟、跨城市跨区域养老旅游项目、中心城区与城郊“医养融合”服务体等项目建设。

2.3优化“医养融合”管理环境,实行分类协助式管理由于“医养融合”服务体承载的主要服务是养老,在现有的政策环境和基础建设方面,如何科学规划和“盘活”养老机构是当务之急。各级政府应对现有的养老机构实施分类管理,对于规模较大的养老机构,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机构的建设与管理,内设医疗服务机构;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优先审批、优先开放医保定点资格,并给予相应的税收、财政支持;对于规模较小的养老机构,引入社会资本注资或者整体拍卖的管理模式,社会资本与辖区内医疗机构签署医疗服务协作关系。

2.4优化“医养融合”信息环境,实现互联网+管理模式针对“医养融合”服务体系涉及卫生、民政和医保等不同管理部门间海量数据的储存、交换、甄别和分析,将“医养融合”服务体中涉及大量的老年人基本信息、健康状况、养护管理、检测结果、诊疗安排、费用支付等数据,集中整合到“医疗云”、“养老云”和“社保云”等信息共享平台〔8〕。通过信息系统建设,集中管理老年人的健康档案,建立远程医疗和养老服务平台,彻底改变信息资源分散格局,提高信息交互效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最大程度的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为“医养融合”机构及时调整策略、拓展服务领域、完善服务体系,为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9〕。

1龚勋,陈斌,吕晖.湖北省医养融合养老模式构想〔J〕.医学与社会,2015;28(1):37-38.

2Bangoura IF,Hu J,Gong X,etal.Availability and quality of emergency obstetric care,an alternative strategy to reduce maternal mortality:experience of Tongji Hospital,Wuhan,China〔J〕.J Huazhong Univ Sci Tech Med Sci,2012;32(2):151-8.

3纪娇,王高玲.协同理念下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创新模式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4;31(6):376-78.

4周国明.宁波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政策路径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11):1316-9.

5许菁菁.关于我国公立医院融资模式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6;(4):96-7.

6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国家数据.2014年全国人口发展状况分析〔EB/OL〕.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2016-01-31.

7郭琳,王禅,郭辉.社会办医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6;32(2):89-91.

8王耀刚.大数据驱动的卫生事业管理挑战与机遇〔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6;32(2):81-3.

9龚勋,童叶青,蔡毅,等.云计算数据模型对“医养融合”模式的影响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5;28(9):1-3.

〔2016-01-17修回〕

(编辑袁左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373091);湖北省卫生计生委科研基金资助(WJ2015Z048);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开放基金资助(2015YB001)

龚勋(1983-),男,博士后,主要从事健康管理与卫生经济政策研究。

石怀英(1981-),女,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内科护理与护理管理研究。

R197

A

1005-9202(2016)16-4100-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6.108

1新乡医学院管理学院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

3湖北省肿瘤医院4贵州医科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

5武汉市国际交流传播中心6北京交通大学

猜你喜欢
医养服务体系养老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医养当兴
养老生活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养老之要在于“安”
医养结合真的难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