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建制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实践与探索

2016-02-01 08:08朱海平刘林敏张林福王小玫黄苏庆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浙江杭州30003松阳县农业局浙江松阳33400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松阳县绿色食品茶园

朱海平,刘林敏,张林福,王小玫,黄苏庆(.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浙江杭州 30003;.松阳县农业局,浙江松阳 33400)

整建制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实践与探索

朱海平1,刘林敏2,张林福2,王小玫1,黄苏庆1
(1.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浙江杭州 310003;2.松阳县农业局,浙江松阳 323400)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创建,是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组织实施,并为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提供原料的一种政府行为。松阳县依据其良好的生态优势,于2014年启动了浙江省首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基地创建工作。本文就松阳县开展的全县域整建制创建基地的做法与经验进行探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创建探索

文献著录格式:朱海平,刘林敏,张林福,等.整建制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实践与探索[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7):1025-1027,1034.

绿色食品是我国特有的食用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精品品牌[1],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农业部负责推动此项事业的发展。2005年,为了适应绿色食品快速发展的需要,农业部绿色食品办公室在全国启动了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的创建工作。浙江省于2013年开始探索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创建,松阳县经一年多时间基地创建探索,整建制建成了全县域0.653万hm2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

1 松阳县茶叶生产概况

松阳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山清水秀,属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暖春早,无霜期长,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以弱酸性和酸性土壤为主[2],生态环境非常适宜茶叶生长。早在三国时期,松阳就盛产茶叶,唐代已成贡品,在1929年首届西湖博览会上获得一等奖。近年来,松阳把茶叶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倾力打响“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中国绿茶集散地”区域品牌,促进“处州粮仓”向“浙南茶乡”转型。松阳已成为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十大特色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全国茶产业发展示范县、中国茶文化之乡和中国绿茶集散地。“松阳银猴”是浙江省十大名茶、中华文化名茶,成为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并成功入选中国茶叶品牌馆。2014年,全县茶园面积达0.782 hm2,茶叶总产量1.02万t,总产值9.05亿元,松阳以全省4%的茶园面积,生产了全省6%的茶叶产量,产出全省8%的茶叶产值。

2 主要做法和经验

松阳全县域整建制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茶叶生产基地,涉及19个乡镇(街道),19个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农28 110人,茶园0.8万hm2。为保证创建工作能顺利展开,松阳县按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要求和本地茶叶生产的特点,认真探索,建立了组织保障、产地环境监测、生产管理、投入品管控、产品监督管理等全产业链建设管理体系,开展规范化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2.1建立产地环境监测体系

产地环境是基地创建的基础。依据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NY/T 1054—2013)[3]要求,对全县0.8万hm2茶园产地环境进行调查与评价。全县共布设土壤样点133个,采集灌溉水样16个,产地空气环境,基地周围5 km及主导风向的上风向20 km内均无工矿污染源,依据标准,环境空气可免测。依据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 391—2013)[4],环境评价方法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为133个土壤样品中,112个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要求,占84.2%,16个水样全部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要求,按照评价单元计算汇总,全县域0.8万hm2茶园,适合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的面积为0.653万hm2。制定了《松阳县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保护区管理办法》,对基地的农业环境质量和农业环境现状进行布点定期监测,严格规定不得在方圆5 km内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自然资源的生产实施,已建成的设施,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的,应当停止生产经营活动,限期迁移,防止工业“三废”污染基地。

2.2建立绿色生产技术体系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关键是对基地的生产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对肥料和农药等农业投入物安全的严格管控。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松阳县建立了以合作社为单位实行的“五个统一”生产管理机制,立足高效生态、绿色安全、科学规范。

严格生产操作规范。根据标准化基地建设要求,制定了《松阳县绿色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松阳县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绿色食品茶叶生产管理手册》,统一规范基地茶叶生产管理。并建立县、乡、村一级培训一级的培训机制,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个掌握绿色食品操作规程的人员。

科学合理使用肥料。依据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全面开展土壤肥力调查,根据不同区域土壤地力状况,制定施肥方案,实行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鼓励施用配方肥,发放施肥建议卡12万份。推行茶树修剪枝叶还田培肥地力,生态循环利用方式。新建一家有机肥生产厂家,年有机肥生产能力5万t,推广应用“三沼”综合利用技术,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全县19个乡镇(街道)共完成建设10 050户沼气池。2015年共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5 500 t。

实行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按照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建立关于绿色食品原料茶叶生产投入品准入公告制度,发布松阳县禁限用和推荐使用农药的通知,对基地及周边禁限用农药名单进行公布,并结合病虫情报定期引导农户按照绿色标准规范使用农药。大力推广茶园病虫害统防统治,采取以物理生物措施治理为主,化学农药防治为辅助的绿色病虫害防控措施,基地茶园安装太阳能杀虫灯1 760台,覆盖茶园0.352万hm2,采购发放色板608.45万张,茶尺蠖性诱剂4.3万套。

2.3建立质量监测管理体系

建立以县农产品质量常规检测为主,各乡镇(街道)快速检测为辅,村级则设立质量监督员,茶叶生产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自我管理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成松阳县农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1个,乡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快速检测室19个,村质量监督员已全部配备到位,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已全部进入追溯系统。县检测中心建设规模和检测能力居全省领先水平,基本能满足基地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需要。定期开展基地环境、生产投入品、产品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等项目检验检测,可保证基地环境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5]。

2.4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建立了基于GIS的基地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基地信息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对基地内的茶园分布、生产管理、土壤类型、地力状况、产地环境质量等产地背景和生产状况进行直观的可视化管理。并对生产主体,如生产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基本情况和生产经营状况进行分析管理。通过信息系统的建设可进行基地空间及非空间的信息收集、分析和评估,可提高管理科学性和效率。

2.5建立组织管理体系

为保证基地建设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和基地建设规范要求,成立了由县政府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和协调全县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工作。各乡镇、街道成立基地服务组织,每个村设立农技员和质量监督员,并明确工作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制定《松阳县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工作考核办法》和《松阳县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管理办法》,将基地建设与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等工作深度融合。县财政投入工作启动经费46万元,茶产业发展经费3 000余万元。

3 效益分析

3.1基地品牌价值初步显现

由于基地全面实施标准生产规范,产品质量执行标准由原来无公害农产品标准提升至绿色食品标准,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明显提高,产品信誉度明显提升,品牌价值逐步显现,基地茶叶订单大幅增加,龙头企业与茶农订单签约率在80%以上,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与基地合作社订单签约率达30%以上。

3.2生态环境有效改善

由于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开展统防统治农业社会化服务,大力推广茶树枝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等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使化肥农药用量明显降低。据调查,实施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的茶园,全年农药用量减少10%~15%,实施测土配方茶园化肥用量降低10%左右。

3.3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初步实现

据2015年典型调查和统计汇总结果,基地内茶叶产量1.62 t·hm-2,比上一年增长8%;销售价格94.48元·kg-1,比上一年增长0.2%。农户实际户均增收3 355元。对松阳县域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和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4 问题与对策建议

开展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建设,目的是通过生产过程全程标准化的实施,与先进国家农业接轨[1]。基地建设以标准化为核心,产前按标准检测评价产地,产中按生产标准规范生产,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等投入物的使用,产品有标准,包装有规范。农业部绿色食品办公室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关于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意见》明确,每年需对基地进行年检,凡发现基地中使用违禁农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标不合格,对基地实行一票否决制。因此,摆在基地建设者与生产者面前最大的问题,是如何面对千家万户的生产者,面广量大的基地茶叶生产管理和农药、肥料、环境等诸多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因子,确保基地产品符合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因此,必须认真研究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基地建设的个性特点,加强基地建设与管理,管控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等方面的工作,保障基地正常运行,发挥基地建设在农业标准化与品牌建设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4.1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根据基地全程标准化管理的特点,要强化基地管理体系的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分工,明确县、乡(街道)、村工作职责和各相关部门工作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牢固树立生产者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加强对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生产主体的责任教育,形成社会各方齐抓共管,共同建设与维护基地的良好局面。同时,要制定基地建设管理办法,使基地建设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正常运行健康发展。

4.2改善茶园生态环境

根据基地创建绿色精品品牌的要求,大力推行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等资源节约型农业生态技术,普及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开展统防统治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普及推广,鼓励使用配方肥和有机肥,尽力降低化肥、农药使用比例和用量,避免肥药过量使用,降低农业自身污染风险。大力推广茶叶生产和畜禽养殖过程中的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努力改善茶园生态环境。

4.3提高标准化实施的到位率

根据整建制推进基地建设的状况,应大力开展技术培训,让基地内所有生产主体掌握生产技术要点和管理要求,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和生产方式组织生产,共同来创建和维护松阳茶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品牌。绿色食品不同于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其在投入物的管理上是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物,对农药实行目录许可制度,其发展立足于环境友好、产品优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机统一。因此,相比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在生产管理上要求更高、难度更大,这就需要大力开展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和管理方式的系统培训,使基地内的每个生产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等生产主体,至少要有一个经培训合格的生产管理员。

4.4确保基地和产品质量安全

根据产品质量安全既是“产出来”又是“管出来”的现实,既要在“产出来”方面下功夫,又要在“管出来”方面花力气,产管并举保质量。重点是加强产地环境的监管、生产投入物的监管、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包装标识的监管。要建立长期的产地环境定位监测点,动态监测茶园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在每个生产季节严格开展产品质量抽检,并广泛开展科学用药和安全用药的宣传,严格执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1] 王运浩.推进我国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品牌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2):10-13.

[2] 刘林敏,宁建美,李贵松,等.松阳县农田茶园土壤养分调查分析[J].中国茶叶,2009,31(5):30-3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NY/T 1054—2013[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 391—2013[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5] 叶雪珠,王强,张永志,等.杭州市主要茶叶生产基地环境质量评价[J].浙江农业学报,2007,19(3):164-168.

(责任编辑:吴益伟)

TS20

A

0528-9017(2016)07-1025-03

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719

2016-03-07

朱海平(1958—),男,浙江黄岩人,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E-mai1:zhpzhp@hz.cn。

猜你喜欢
松阳县绿色食品茶园
妈妈的“双减”
捉蟋蟀
茶园飘香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绿色食品工作指南》(2018版)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什么是绿色食品
松阳县关工委走访慰问贫困学生
松阳县城镇低效利用土地再开发工作初步成效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