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016-02-01 09:05陈茂华
文理导航 2016年2期
关键词:审美能力初中美术课堂

陈茂华

【摘 要】美术教育是初中生素质教育所包含的内容。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是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此美术教学要以培养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绘画实践为核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对美的正确认识,以及对美的正确理解为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教学重点。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审美能力

美术教学是打开审美大门的钥匙,是沟通学生与审美对象的桥梁。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判断力,才会以更大的热情追求美和创造美。能够欣赏美和创造美是全面发展的人必不可少的才能,美到处都有,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发现”美是一种审美的能力,我们要使学生真正认识美、发现美、欣赏美,从而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作为最好的老师,是一切中学学科教学的基本源泉,而在现阶段的初中美术欣赏中,多媒体教学模式为我们创造了丰富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不仅可形象生动的将图像进行富有色彩的展示,而且可以通过细腻柔和或清新悦耳的音乐,创造一个艺术气息浓厚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可以充分感觉到美术的艺术气息,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有效地唤醒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悟,激发学生追求美的内心冲动。

二、美术欣赏与音乐结合起来

现代教育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双向的“知识对流”而不是单向地灌输。所以虽然音乐是一种艺术门类中最为抽象的艺术,但音乐同样也是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如在进行中国古代人物技法的欣赏教学时,通过苏州弹词《新木兰辞》地放送,请同学们进行浏览式欣赏两张图片,注意营造一种艺术氛围,利用声音的比拟,使学生接受音乐信息的同时,可以在头脑中使学生直观的了解认识我国传统绘画技法的多样性,如采用工笔重彩人物作品与线描人物作品比较欣赏,工笔人物与写意人物作品比较欣赏。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传统绘画以线造型的艺术特色,特选了风格迥异的作品进行比较(一般用实物投影或换灯片)。如梁楷的《泼墨仙人》与曾鲸的《李白行吟图》进行比较欣赏,一简一繁,各将其妙。学生从中强烈的感受了中国传统线条的多样性、生动性,以及一种韵律美,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倡导独立的审美个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对同一作品进行审美时,由于学生不同,学生的心境、经历以及常识和经验的不同,会对同一作品产生不同的理解与审美意味。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倡导学生应该有自我独特的审美视角,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与美术作品产生共鸣,从而使审美想象力得到应有的发展。比如我在构建欣赏课时,让学生对《金黄色的庄稼和柏树》进行欣赏。我只是简单介绍了作者概况及作品的社会时代背景,然后让学生感受作品。要求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思考:画了什么内容?如何画的?色彩与笔触有什么特点?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鼓励学生都说一下自己的个人见解。学生们有的看到了色彩的明丽与单纯,有的看到了强烈的油彩和多变的笔触带来的冲击力量,有的感受到一种令人激动的情怀,有的看到了作者用色块大胆地表现自然之美,有的体会到了一种生命的呐喊与释放,有的则感受到朵朵花儿如火一般点燃了生命的强光……可见,倡导学生独立的审美个性,可以使学生的审美形成多元化、复杂化及深刻化。从而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审美感觉和参与美术课的积极趣味,并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

四、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主观能动性

通过学生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的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自身的潜能,是在初中教学活动中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在美术欣赏课中,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一人讲授教学模式,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指派题目或任务,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主体地位,而教师的工作主要是在一旁进行引导,指导学生要从哪些欣赏角度去欣赏美术作品。

五、在课内外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艺术作品中的美因其形式、内容和风格的独特性,比较容易被学生所感受,而在各种课内外日常生活中发现美的所在,则是鉴赏美能力向深层次的延伸。

1.在熟悉的校园环境中发现美。校园中的建筑物、环境美化、绿化、净化等无不充满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发现熟悉的校园环境中的美能够激发他们爱学校、爱老师、爱生活的感情。对学校的建筑物,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其空间组合之美,体形之美,比例尺度之美,质感色调之美,象征手法之美以及由此体现出的气势情趣等,并让学生感受主建筑物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体会是和谐交融之美,還是对比烘托之美。最后,让学生运用发现校园环境美的方法,发现家庭环境中的美,对家庭中家具的摆放、工艺品的陈设、整个家庭环境气氛协调中美的因素予以挖掘发现,对不美的因素加以剔除。

2.选择能激发学生绘画兴趣和激情的写生对象,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感受平凡生活中的美也是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方面。

3.在美术习作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进而提高审美意识。由于有了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学生由开始教师点拨引导他们去感受美,发展到能用自己的视觉器官和生活积累主动去感受美。只有感受到艺术作品中的美和现实生活中的美,学生才能创造出美的作品。在美术教学中我始终注意通过张贴学生作品,开展小规模、经常性比赛活动等方式,让更多的学生体会成功的欢乐,培养其浓厚的绘画兴趣。同时,不放过各种有利时机,去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但教师起到决定性的带头作用,教师的情感影响学生的创作水平,“严师出高徒”。只要方法到位,很多学生是非常喜欢美术课的,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学生的审美要求逐步提高,越来越生活化,时尚化。因此,要推动初中美术课堂的进步,课堂就要开放化,多元化,与时俱进。发扬学生的开创性精神,培养学生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创作、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审美能力初中美术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