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2016-02-02 00:03金小燕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9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民俗群众

金小燕

(南昌市新建区文化馆,江西 南昌 330000)

试论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金小燕

(南昌市新建区文化馆,江西 南昌 330000)

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不同的地区形势,具有浓厚的地域性,不同的民风形成不同的民俗。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缔造了丰富的、多样性的源远流长民俗文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此过程中,民俗文化的保护也没有其应有的强度,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传统民俗文化游走于濒临灭绝的边缘。因此抢救、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显得至关重要。

民俗文化;保护;探讨

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到了广泛的人文、地理、历史风情等多种领域,也植根于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多个层面。近年来,民俗文化逐渐走入广大人民群众的视线,针对民俗文化的保护也有着越来越高的呼声,这一方面说明了有关部门和群众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也从侧面反映了其受到了较大冲击的事实。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侵袭,因此,采取多样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民俗文化的保护,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等多方面内容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民俗文化的概念和范畴

民俗文化,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它具有较强的普遍性、传承性和变异性。实际上,民俗文化是集体遵从的、反复演示的、不断实行的群体性体现,所以具有增强民族的认同、强化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的功能。

凡事以人为本,人是民俗的产物。所谓的民俗,就是人民群众约定俗成而不断传承的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民俗活动形成一定的民俗文化,我们的祖先或前人所创造的民俗活动即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具有相对较多的内容,而我国的民族构成相对复杂,发展历史相对悠久,这就使得我国的民俗文化更加富有多样性。传统的民俗文化包括:民俗工艺文化、民俗装饰文化、民俗饮食文化、民俗节日文化、民俗戏曲文化、民俗歌舞文化、民俗绘画文化、民俗音乐文化、民俗制作文化等等。

二、传承和保护民俗文化的必要性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几千年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譬如南昌市新建区“西山万寿宫庙会”,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就是一种大型民俗活动,万寿宫文化成为全国民俗文化专家和学者十分看好和关注的课题和研讨项目。全国各地万寿宫(含江西会馆)多达1000余个,形成的群体性庙会香火连绵1600余年,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历史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民俗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民俗文化,中国人无论是在物质层次还是在精神层面都会有较大的缺失。

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应当具备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受到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民俗文化的地位依然岌岌可危。另外,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已经逐渐在消退,甚至已经有很多传统的民俗文化内容已经彻底消失。因此,保护民俗文化的迫切性显而易见。譬如说张衡的“地动仪”、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假如真有古籍中记载的那么“神奇”和实用价值,由于时代和社会的种种局限,导致其制作技术失传,换一句话说,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予以传承和保护,为国为民都是一个较大的损失和遗憾。在保护中得到传承、在传承中得到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的根本。

三、当前民俗文化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民俗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新的时期亟待予以保护和传承。但在实际状况中,部分民俗活动在人们的视野中 ,逐步淡出人们视线,究其原因一是人才凋零,致使民俗文化传承中断,往往需要具备相关专业技术的人才作为强有力的支撑。尤其是在传统手工艺品等方面,由于传统的技艺学习周期往往相对较长,同时,其社会适用范围相对较窄,因此,很多年轻人并不愿意进行学习。这就使得传统的民俗文化随着老一辈人的老去而失去传承的途径,人亡艺息的情况也让人不禁扼腕。

二是环境改变,致使民俗文化成为无本之木。当代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高楼大厦、钢筋水泥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人居环境。同时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受到了经济时代思维方式的深刻影响,这就使得民俗文化赖以生存的人居环境、精神环境、经济环境等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严重的破坏。在这种境况下,民俗文化已然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传承尚且乏力,其发展更加缺乏动力。

三是政府不当参与,致使民俗文化保护工作受到阻滞。一方面,有的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出于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原因,对有关的民俗文化进行过度的商业性开发,致使民俗文化出现不良的变质现象,阻碍了优秀民俗文化的保护。另一方面,有些地方的政府部门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工作并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没有对濒临灭绝的民俗文化调动相应的物力、人力、财力等进行保护,致使其保护工作难以持续。

四、加强民俗文化保护工作的策略探讨

加强民俗文化保护,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行动起来,采取系列可行性的保护举措。

(一)树立正确观念

群众文化群众民俗就是群众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而正确的观念能够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民俗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从而使其从更多层次上参与到民俗文化的保护工作中来。

一方面,在教育层面,应当对广大的受教育人群进行有关文化保护观念的积极渗透。首先,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民俗文化课程,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对民俗文化的理解,同时,认识到民俗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强化自身的意识。其次,学校可以将有关民俗文化的内容贯穿到教学中去,由于民俗文化自身的特性,其与历史、地理、语文等多个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可以将民俗文化的保护观念贯穿到教学中。

另一方面,在社会层面。各级政府等有关部门可以采取一定的手段加强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宣传力度,诸如,对传统节日进行大力宣传,有利于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民俗文化保护氛围。例如新建区文化馆在今年2月10日(农历正月初三),于南昌市傩文化公园,参加南昌市电视台的“金猴腾跃闹新春”文艺惠民演出活动。让更多群众走近“非遗”,组织“新建得胜鼓”上场,让民俗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使其更进一步的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

(二)保护民俗文化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

就像生物离不开水、空气和阳光一样,所有的文化现象都离不开其滋生、发展的土壤,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下,民俗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由于我国当前处于快速的经济发展阶段,因此,在某些城市建设方面往往进行大刀阔斧的拆迁和改造,但顾此失彼,给民俗文化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致使部分古建筑古遗址或多或少地受到“易容”或损毁,这就使得民俗文化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鉴于此况,就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措施,保护民俗文化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

在城市建设规划中,要注重“文化内涵”,否则,就算是“高楼林立”表面气派,但缺少历史文化底蕴,犹如“海市蜃楼”。因此,针对传统的老宅、或者大面积的古城等,开发商应当积极与当地部门进行协调,避免对传统建筑进行违规拆除,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同时,针对民俗文化气息浓重的村庄,应当避免对其进行强制转型,并采取一定的帮扶手段辅助当地农民保持其古朴气息。

(三)政府部门适当参与,指导民俗文化保护的有关工作

保护传统的民俗文化理应成为政府职能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当前我国民俗文化大量衰减的前提下,政府更应当将其作为自身的日常工作内容之一。

在针对民俗文化的开发方面,有关的政府部门应当做好相应的规划,避免过度开发现象的发生对民俗文化造成不可逆的破坏。例如,针对有关的民俗文化开展有关的旅游项目时,应当充分考虑其文化内涵以及景区的合理承载范围。

在针对民俗文化的保护方面,有关的政府部门应当加强自身的投入力度,无论是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都应当给予充分的便利条件。例如,加大投入,建设民俗文化博物馆,鼓励民俗文化科研机构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等等。

五、结语

综上所述,民俗文化的保护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普通的人民群众,还是有关的研究工作人员,甚至是政府的各级职能部门,都应当加强对民俗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用于面对当前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进行改进。

[1]梁润.我国民俗文化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38-40,55.

[2]张婕,钟蕾.基于民俗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11):148-150.

[3]冉文伟.国外保护和发展民俗文化的经验与启示[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3(3):96-101.

[4]陈红玲,裴锐南.旅游开发与民俗文化保护研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S2):101-102.

G21

A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民俗群众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民俗中的“牛”
多让群众咧嘴笑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民俗节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漫画民俗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