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质量需多方“裁制”才穿得放心

2016-02-02 02:19罗强勋
中国防伪报道 2016年2期
关键词:校服合格纤维

文 罗强勋

校服质量需多方“裁制”才穿得放心

文 罗强勋

2013年,上海“问题校服”事件引发全社会对学生校服质量的关注,在媒体和社会的持续关注下,上海市“中小学学生校服管理办法”应运而生。自“问题校服”事件发生后,全国各地校服质量已有明显提升,但记者查看近期各级质监部门监督抽查情况发现,校服色牢度、纤维含量等基本指标不合格率仍较高。另外,容易诱发各类疾病的整理剂、致癌物等有害物质也时常出现。校服不合格背后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这些因素会影响校服质量?记者展开了调查。

多方因素共同“作用”不合格

据了解,现有国家标准《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 18401-2010)规定了纺织产品的基本安全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对色牢度、纤维含量等基本指标也有明确要求。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加工企业需依照该标准要求生产相关产品,但抽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不合格产品都涉及这些项目。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校服抽检中不合格的项目不合格因素较多,应综合考虑。

中国纤维检验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认为,出现基本问题(例如着色不佳、纤维含量不足等)与企业的技术工艺有一定联系,规模较小的企业容易出现工艺不达标问题。

北京服装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王建明认为,不仅是校服,所有服装类产品在制作时,基于生产加工环境、气温,甚至是批次不同,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企业生产的产品最好在出厂前就严格检测,符合校服相关规定再出厂。”王建明同时指出,一些面料成衣后,经几次洗水后的改变也是不同的,因此类似色牢度、纤维含量这样的指标,抽检经常会出问题。其次,检测手段、方法、检测设备和检测人员的不同也会带来结果的偏差。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安全健康防护用品委员会秘书长陈海达则认为,缺乏专业设计,只重生产,缺少符合青少年穿着的款式设计等都是导致校服质量问题多发的因素。

采购环节很关键

随着国内服装加工企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技术、工艺等方面的问题已不再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出现不合格的原因,与企业控制成本有直接联系。”中国纤维检验局一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企业在生产、管理、服务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付出成本。“企业的每个动作都是在消费,而作为需要盈利的企业,忽略一些环节,可以省去一定成本。例如服装在出厂时需进行脱甲醛工序,忽略这一步骤就是为了节约成本。”该技术人员表示。

“主要原因是校服的购置不经过市场流通,而是直接由学校委托服装厂加工制作,质量要求由加工合同约定,因此,质监部门难以实施有效监管。”陈海达指出,校服采购没有市场化,仅仅是学校与工厂之间约定,容易造成款式、价格、质量出现问题,此外,教育主管部门虽然关注校服的质量,但对校服的质量标准、服装安全性等质量要求了解并不多,也难以对校服有明确要求。

高标准严要求才能确保质量

王建明建议,对于校服,特别是其中有关学生健康的指标,相关部门应适当提高标准,例如将色牢度标准相关指标提升半级,一方面是为了减少检测过程中评定时存在的“半级”误差,另一方面是要求面料和服装的生产厂家尽可能提高产品的质量,避免“60分万岁”的思想。“对学龄儿童、少年来说,高标准、严要求,才可能保证校服质量,也才能保护他们的健康。”王建明说。

“质监部门应大幅度增加抽检比例和频次,联合教育、工商、公安等部门,从原料到销售渠道、加工环节等实行全过程监管,一旦发现问题产品立即召回整改,并严肃处罚。”中国纺织商业协会秘书长雷利民在呼吁监管部门加强过程监管的同时,适时推出相关召回制度,以保障学生的健康与安全。

陈海达认为,学校及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在采购学生校服中要尽量做到全面细致,一旦发现校服有质量问题,应当立即与校服生产企业进行交涉,依照校服采购合同约定,要求校服生产企业办理退赔等事宜,同时向质量监督部门举报,教育部门要对相关采购人员存在违反采购程序、收取回扣等违法违规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

猜你喜欢
校服合格纤维
解锁先进功能纤维
纤维的无限可能
锐角
腹部纤维型纤维肉瘤CT表现2例
记忆深处的校服
校服·校腐
不合格的洗衣工
做合格党员
校服
句子的合格与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