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的几点思考

2016-02-02 17:08刘锦霏
黄河之声 2016年15期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理念

刘锦霏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21)

关于“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的几点思考

刘锦霏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21)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原本性”是其核心教学理念。在拉丁文中对“原本”的解释为“属于基本元素的,原始素材的,原始起点的,适合开端的”。而其中原本的音乐也绝不只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一种人们不仅是作为听众,而是音乐的共同创造者和演绎者,必须自己亲身参与音乐。而原本的音乐也是接近土壤、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在奥尔夫教学法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只是向学生提供一些元素性的材料,如基本节奏、基本动作方式等,并通过启发等相关教学活动,在集体即兴创作过程中共同完成,要学生“动起来”,综合式、即兴式的学习音乐,使得学生在无形中不仅学到了音乐知识,同时培养了其创新、合作等能力。

原本性;音乐教育;教育理念

一、学习“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的意义

“原本性”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教师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孩子通过语音、动作、律动、舞蹈、嗓音各种音乐活动真正进入音乐殿堂,全身心的感受音乐、享受音乐,在音乐中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教师在其中要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尽己所能的从音乐材料中挖掘素材并根据所教年龄及程度进行分解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元素或素材,为其建构一个基本的框架,其余的主动权都应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最大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潜能,并分组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其中所涉及的内容和素材也最好是源于生活并贴近生活的,帮助学生通过教育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回归社会。奥尔夫教学法以及普通音乐教育的目标并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本身也不可能每个孩子都能成为音乐家,但最基本的是今后每个孩子都要学会做“人”,说到底教育本身目的就是育人,是对“人”的教育,而非单纯育才。在奥尔夫教学课堂中,学生不单单是听音乐,而是以身体在感受音乐,常常是加上动作、律动、舞蹈等同时进行。现代经济水平、物质水平高速发展,如今的孩子娱乐活动常常是被类似于以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一部iPad等诸如此类的方式取代,于是常常潜心于手中电子产品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会有交流,不会有运动,大脑也无法得到锻炼,且缺乏对整个世界、社会、自然的认识。如此下来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成人后很可能出现一些与他人沟通、交流障碍,无法融入社会、肢体不协调,缺乏生活常识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于今日也已屡见不鲜了,然而利用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则正能帮助孩子改善这些问题。在音乐活动中,人人都有领导和被领导的机会,人人平等。在团队中,人人都担负责任彼此合作。对素材的选择也是来源于生活,融入本土的文化特色。同时在课堂上教师也会给予学生极大的空间并帮助其可以大胆地进行创造,发挥想象力。其创造的成果也都值得被肯定,因为他们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同时在进行歌唱歌唱活动时也可进行一些律动舞蹈、声势活动,在音条乐器上演奏一些简单的旋律或分声部演奏或用无音高的打击乐,即兴编创一些音乐剧、戏剧等综合教学模式,以分组合作表演的形式来呈现音乐。在这些活动中,不但真正的参与了音乐,学习了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创新意识,合作能力等等。

二、关于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的建议

奥尔夫教学法要运用在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中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将其“本土化”。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首先要重视的就是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一大成果《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其作为具有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音乐课程标准》同样对奥尔夫教育体系在中国的本土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与此同时,美国著名教育家贝内特雷默教授所著《音乐教育的哲学》三版也都在中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些先进的音乐教育思想也直接促进了我国基础音乐教育进行一轮又一轮改革。《音乐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则体现出了与这些先进音乐教育思想的内在联系。如“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在奥尔夫教学法中认为“音乐是先于智力的,潜于人体的。那么,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便不能向孩子诉诸过多的理念,而应通过身体的活动,才是最佳途径。因此,应该让孩子亲身参与动作、语音、舞蹈、表演、乐器演奏等大量的活动中,直接去感受音乐,把他们的音乐潜能充分地发掘出来,在感受和体验音乐语言、韵律中健康快乐地成长。这种音乐教育价值的阐述强调的正是音乐的审美功能。奥尔夫为实现这一价值,在课堂上减轻技术负担,运用打击乐器、简单的身势和即兴艺术的创作,将高度的艺术性寓于简单的技术性中。

在我国的中小学音乐课堂中,面对几十个学生一堂音乐课、课堂设施以及乐器的不完善、音乐课本内容偏多、难等情况,更需要我们音乐教师去合理地实践奥尔夫教学法。如果没有奥尔夫乐器,没有先进的音乐设备,我们仍然应该尽己所能的去挖掘生活中可以被利用的事物,让孩子亲身参与,获得直观的音乐感受。比如常见的练习节奏时,教室的桌椅板凳都可以被利用到声势活动中。每堂课我们在明确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后,应反复的分析音乐材料,但也不要被材料所限制,而是要尽可能的挖掘音乐中的元素,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则应多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比如根据节奏、歌词曲式等等进行一些声势、律动等创编活动,也可利用一些简单的乐器合作配乐,增加孩子们的兴趣,帮助他们在感受音乐基本要素的同时更好的理解音乐。先从简单的动作开始表现音乐或者节奏,之后再加入嗓音,乐器演奏,舞蹈等等,引导孩子们将所有的感官全部打开,在这样的状态和环境下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自然刻骨铭心。对于即兴教学,教师也应先给予学生一个即兴的框架,即一定的指示。比如让学生即兴表演之前则需要教师进行一些铺垫,或许是以一个故事、一首歌进行引入。其实在即兴教学中范围给的越大,学生越容易没有安全感,小的框架则可以在一个规定的小范围让他们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太宽泛反而会成为一种限制。总而言之,在“原本性”的教育理念中,虽然教学的起点和终点相同,但教学方法却是千千万万,殊途同归。

三、结语

身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尽己所能的去学习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法,也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与世界接轨。不论是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或是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等等,每一种教学法都有其出色的优势,也就都值得我们去学习。但学习并非照搬照抄,而是要结合我国国情及当地的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为我们自己所用,要适合我们所教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因材施教。而奥尔夫教育体系中也本就提出教育“本土化”的问题,其原本也就植根于各民族特色文化背景下。当奥尔夫教学法扎根在东方文化的土壤之中,那么就应该从这片土壤中去吸收养分,中国的奥尔夫应该打上中国文化的烙印。因此,本土化的奥尔夫才能真正体现奥尔夫教学法原本性的概念,才真正遵循了奥尔夫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应将这些理念付诸实践,引导孩子们进入音乐的殿堂,享受、热爱音乐,通过音乐的学习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在音乐的世界中快乐成长!

[1] 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 雍敦全.音乐教学法.中国文联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奥尔夫教学法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音乐教学中奥尔夫教学法的应用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奥尔夫、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比较研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浅议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的应用——在“第一届中国奥尔夫教育大会”上的发言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