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筝曲之独特魅力——以《五陵吟》为例

2016-02-03 06:19李曼莉
北方音乐 2016年3期
关键词:曲式结构

李曼莉

(宁夏演艺集团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宁夏 银川 750001)



陕西筝曲之独特魅力——以《五陵吟》为例

李曼莉

(宁夏演艺集团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宁夏 银川 750001)

【摘要】中国民族器乐曲目,无不与当地的民间戏曲、说唱、民歌等艺术形式有着密切的血肉联系,陕西筝曲亦不例外,它是在陕西悠久、丰富、浩若烟海的民间音乐的哺育下,在陕西地方戏曲“秦腔”、“迷胡”、“碗碗腔”及大型器乐演奏形式“西安鼓乐”、“榆林小调”等陕西民间音乐的土壤中扎根、开花、结果的。本文以筝曲《五陵吟》作为切入点,通过对该作品的创作背景、风格特色和演奏技术的研究和剖析,进而分析陕西筝曲的风格特色。

【关键词】乐曲内涵;曲式结构;风格特色;技法特点

一、引言

筝的演奏技法在古时既已随着乐器使用范围的扩大不断完善和发展,同时传播到神州大地和异国他乡。建国后,随着文化交流的频繁,陕西这个筝的发祥地涌现出大批蜚声海内外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融入了生活的艺术,既保留了民间音乐的地域特色,又不乏新意,从而使陕西筝曲朝气蓬勃、生计盎然的不断发展。

在秦筝的流传过程中,随着历朝历代文化中心的迁移曾一度在历史中失传。近些年来,在“秦筝归秦”的学术思想影响下,一批陕西的专业筝者本着陕西筝曲也必须立足于当地的民间戏曲、说唱、民歌等艺术形式的创作理念,将陕西地方戏曲秦腔、碗碗腔等乐种进行挖掘、改编,形成了既有大起大落、激越洋溢,又有如泣如诉、婉转悲楚的独特艺术风格。本文以陕西筝曲《五陵吟》为例,分析陕西筝曲的风格特点,及独特的演奏技法。

二、陕西筝曲《五陵吟》

(一)《五陵吟》的创作背景

五陵哀思吟人声,自度词曲忆旧事,《五陵吟》作者借乐曲表露这一心声,幽怨时细腻委婉,激昂时跌宕起伏,乐曲真切动人。演奏者想要投身此曲当中,首先对《五陵吟》了解的相当透彻后,感受乐曲中的微妙变化,设身处地的体验人声的哀怨情仇,才能够逼真的表现出曲子的“味道”。

筝曲《五陵吟》是近一个时期筝坛为数不多利用写实手法创作而成的筝曲,自问世以来,广受好评。此曲层次清晰,结构严谨,秦筝韵味醇厚,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对于艺术审美的传播者---演奏者来说,虽因不同时代、不同阅历、不同思维模式的差异,对此曲的演绎不经相同,但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则是不变的共性。此曲音乐个性鲜明,段落层次清晰,乐句之间连接巧妙,尽展了秦筝的独特韵味,是作者筝曲创作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乐曲描写的是作者患病期间对人生思考、感悟的核心内容。这首乐曲的每一句都是作者心中咏唱了无数遍的心里话,是饱含他痛苦、孤独、挣扎、坚持、奋发等丰富内心活动的一首心曲。

(二)《五陵吟》的乐曲结构

引子:百感交集的散板

乐曲以几个三指轮开始,逐渐过渡到四指轮,旋律通过刮奏、扫摇的结合,将情感逐层推进。

这一乐段的演奏重点在于轮指、摇指等技法的娴熟掌握,同时要对乐曲内涵进行分析,深入内心反复咏吟,揣摩乐曲的意境,把握气息对短促爆发力与冲击力的控制作用。只有对气口的准确把握,才能使演奏符合乐曲的内在情感。

第一乐段:如泣如诉的慢板,即主题乐段

该乐段取材于陕西特色曲种“迷糊”小调。作者将其变化、发展为一个完整乐段。真切表达了作者遭遇不幸时内心极致的痛苦、悲伤,以及执拗的不服输的性格特点,还有与悲观情绪做斗争的决心。

此段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作者将两小节的原始主题扩充、丰富为三句。这三句旋律一句比一句饱满,层层递进,将作者心中深厚的情感表达的淋漓精致,催人泪下。

第二部分:再次对原始素材进行发展、变化,使情感更加丰富,有抽泣、有伤感,还有内心的执拗。

第三部分:依然通过变化主题,使旋律更加慷慨激昂,将悲伤的情绪宣泄到底。

此乐段旋律多有了陕西筝曲中上行跳进,下行级进的特点。上行跳进可产生活跃而激进的情绪,下行级进产生的是委婉,哀怨的情绪,这种交错灵活的使用,正表现了陕西地方音乐的风格。

第二乐段:思绪万千的华彩乐段

这一乐段是一个华彩乐段,作者采用散板的形式,表达思与诉的情怀。用泛音表达思绪的状态;用陕西筝曲“二变”音的特色来模仿方言,以表达发自内心的倾诉。

第三乐段:激越的快板

这一乐段与之前的段落形成鲜明的对比。快速指序的运用,催人奋进,积极向上。

三、从《五陵吟》浅析陕西筝曲的风格特色

(一)陕西筝乐中的“欢音”、“苦音”

1、“特性音”的要点

微升fa和微降si是陕西筝曲的两个“特性音”,其要点在于fa、si的音高与时值存在一定的灵活性和游移性,确切的说不能用一个固定的位置或音阶确定下来,其中微升fa介于还原fa与升fa之间,音高靠近于fa,微降si介于降si与还原si之间,音高靠进于降si.

2、音乐中的“欢音”、“苦音”

“欢音”、“苦音”的调式色彩,一方面是调式音级上的不同,另一方面是音阶结构的变化。在秦筝音乐中,“欢音”明快爽朗,飘洒活泼。“苦音”又称“哭音”,此名称源于西北地区的地方戏曲,音调激愤、凄苦,动人心弦。以“sol、la、do、re、mi 为基本音阶构成的是“欢音“音阶,以 sol、xi 、do、re、fa ,为基本音阶构成的是“苦音”音阶,两者虽都以徵调式居多,但二者在感情色彩上却截然不同。这是陕西筝乐的总体风格特点,又是自身的音律机制和演奏功能的完美结合。

“欢音”调式,不但可以表达欢快、明朗、清新的音乐内容,在戏曲形式的角色扮演中,“欢音”有时也用来表现忠直刚烈或是潇洒倜傥的艺术形象,所以陕西筝曲的每一作品不一定都是慷慨激昂、高亢豪迈。“苦音”调式,其表情意义哀伤、苦楚、激愤、深情。“苦音”筝曲深刻细腻的表达了人们的内心情思,感人至深、沁人心扉、令人陶醉。陕西地方音乐与筝曲作品在风格和神韵以及表情等方面的多样性和艺术性,是相互交流各有所长的,它们乃是一脉相传七律相通的。唐诗有云:“秦筝声最苦,五色缠弦十三柱”、“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筝人悲怨声”,这里的“最苦”、“悲怨”都表达了具有苦楚情感特色筝曲的强烈感染力。

(二)陕西筝曲演奏技法的特点

陕西地方音乐的风格所在,也是陕西筝曲在演奏中所要体现的精髓,对陕西筝乐传统音阶结构、调式思维、音乐色彩及艺术表现的把握,有助于指导作品的赏析、演奏。

陕西地方音乐有它独有的艺术风格,旋律进行独特,上行跳进,下行级进的音乐非常普遍,演奏时必须连贯通畅,才能表达乐思,刻画形象,由此形成了在演奏中左手大指与中指、食指频繁在fa、si两音程间连续滑按,这既是“秦声”的两个特性音,又是“苦音”的骨架音。右手快速的托劈摇法及大指双托演奏小三度的上滑音,从而表现委婉的情韵,都是陕西筝曲独具特色的演奏技法。正如古人云:“秦筝多撮弦”,正是此写照。

四、结论

每个流派的筝曲风格迥异,且各具特色。在近二十年来所创作的优秀陕西筝曲中,不仅保留了原汁原味的“秦风、秦韵、秦声”,而且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色彩。筝曲《五陵吟》哀思吟人生,自度词曲忆旧事。乐曲利用写实创作手法,以一种心声的自然流露,似有一种“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气概。这首筝曲中大量左手按音的运用,不但尽展了秦筝的艺术魅力,继承了陕西筝曲独树一帜的传统风格特征,而且将钢琴协奏形式融入到音乐创作中,不但增加了音乐的张力及戏剧性冲突,对开拓陕西筝乐作品创作领域的新思维,也具有深远意义。

猜你喜欢
曲式结构
浅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拉威尔水中嬉戏的演奏艺术
拉威尔水中嬉戏的演奏艺术
拉威尔水中嬉戏的演奏艺术
浅析钢琴曲《百鸟朝凤》的风格特点及曲式结构
和声曲式分析
浅析女高音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的演唱风格与艺术处理
舒伯特《D大调钢琴奏鸣曲》(D850)第一乐章创作特点分析
手风琴协奏曲《献给母亲们》的音乐作品分析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OP.10 No.2 第一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