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口芦苇装饰材料加工工艺研究

2016-02-03 11:09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编织芦苇装饰

徐 娜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教育与艺术学院,山东 东营 257000)



黄河口芦苇装饰材料加工工艺研究

徐 娜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教育与艺术学院,山东 东营 257000)

黄河口芦苇资源丰富,可加工成优良的室内装饰材料。目前,这类材料市场应用较少,应当在保护和传承传统芦苇编织工艺的基础上,提升芦苇材料的工艺性和审美性、并注重开发新的芦苇加工形式,从而进一步促进这类装饰材料在室内设计领域的广泛应用。

芦苇;装饰材料;编织工艺;审美性;加工形式

芦苇在世界各地均有生长,在我国有广泛的分布。山东省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有着我国暖温带面积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在这里有天然芦苇草场50万亩,年产优质芦苇亿万公斤以上。以前这些芦苇大部分被渔民当柴烧,少部分用来编苇席、搭草房,利用价值很低,造成了芦苇资源的浪费。

芦苇经过加工可以成为一种优良的室内装饰材料,常见的芦苇装饰材料有:苇席、苇帘、芦苇人造板材、芦苇壁纸、芦苇夹胶玻璃、芦苇画和芦苇编制工艺品等。目前,由于芦苇装饰材料加工工艺不完善,这类材料在现代室内空间的使用非常有限。为此研究黄河口芦苇装饰材料的加工工艺,探索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丰富的芦苇资源,变废为宝,发展芦苇加工产业,从而进一步促进这类装饰材料在室内设计领域的广泛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一、挖掘、保护、传承芦苇传统编织工艺

编织是加工芦苇材料的一个主要方式。苇编技艺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技艺,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芦苇装饰材料中,苇席、苇帘、芦苇编织工艺品都是利用编织技术加工而成。

大码头乡是东营市广饶县主要的苇席产地,广饶苇席的历史源远流长,苇席编织发展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过去,大码头乡的苇席编织非常盛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编织,根据1935年《续修广饶县志》记载,苇席产区“上至花甲老人,下至垂髫少女,无一不通”。苇席的纹样和图案较多,编出的图案有人字纹、三角纹、方块纹、十字纹等,甚至还可以在苇席上编出文字,还可以和红色的高粱皮编织在一起,形成有色彩对比的图案。当地还生产一种“对席”,专为结婚用的,两张席联成一体拼出一个图案,取“成双”“成对”之意,在过去倍受青睐。但是,现在的苇席编织手艺主要集中在一些年长的农民手中,村里的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不愿意从事苇席编织这种枯燥的手工艺活儿,而能够编织“对席”的手工艺人则非常少。笔者在大码头乡的开元苇席编织厂见到的苇席较为粗糙,价格也非常便宜,这些苇席主要用来铺床和做户外的铺盖,而较为精致可以用做高档室内陈设的苇席产品几乎没有,更别说带有图案、纹理的对席了,“村里只有七十多岁的老人会编对席,现在这门技艺已经快失传了。”编织厂的负责人带着惋惜这样介绍说。

苇编这样的一门古老的手工技艺即将面临失传的危险,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如此循环往复,对于芦苇编织技艺来说是致命的,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

民间传统手工艺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优秀的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体现了劳动人民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经过多年历史的积淀,代代传承和发展下来的,一旦失传,永远消失。民间传统手工艺大部分根植于广大农村文化中,是农耕时代的产物,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急于摆脱农村的落后环境,摆脱掉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方式,农村人口正在大幅度地流失,愿意留在家中学习相对枯燥的传统手工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而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方式往往是无形的,没有现成的教科书,主要依靠口口相传,代代传承,并且现在掌握这种技能的手工艺人多数年事已高,传统手工艺正濒临灭绝。

芦苇编织艺术正面临这样的困境,对这门传统技艺的挖掘、保护、传承迫在眉睫。广饶苇编技艺经过几百年的沉淀积累,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加工技艺和具有地区特色的艺术审美。因此,首先要给予苇编艺术足够的重视,不能任其自生自灭。苇编艺术的具体工艺、技法、流程应该用文字、照片或者影像的方式记录下来,再分类、整理、出版发行。

此外,苇编制品市场不景气是导致苇编技艺逐渐失传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过去,从事苇编技艺的手艺人,多数是务农出身,文化程度不高,缺少创新性,苇编产品的编法多是沿袭旧的编织工艺,苇编的图案也多是代代传承下来的,几百年来几乎没有太多变化,有创新的编织技法几乎没有,在各地苇编市场,苇编产品都呈现出几乎一样的样式。传统的苇编制品无论图案还是形式都较为老旧,铺设在现代空间中不够美观,甚至显得格格不入,因而逐步被市场所淘汰。面对今天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环境,苇编技艺需要更多的创新,让苇编这门古老的艺术重新焕发新的生命力,更好地适应今天的生活。

韩国春川教育大学艺术系教授金惠淑在山东工艺美院举办的《手艺创造财富——2009’传统手工艺保护与发展国际论坛》上指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不应该束缚于传统文化,而应该与现代生活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新视觉的文化。”[1]因此,手工艺的保护不仅仅是把相关的技法、工艺记录下来,而是应该让这门古老的艺术以合适的方式生存、延续、发展。作为一门传统技艺,还可以与专业院校联合起来,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让更多的人去接触和学习苇编艺术,有利于这门古老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真正做到全面抢救、保护和传承苇编艺术。

二、提高芦苇装饰材料加工的工艺性和审美性

芦苇装饰材料在目前市场上属于中低端产品,品种较为单一,加工工艺简单,如果想让这类材料进入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必须提高其工艺性和审美性。

芦苇加工在黄河口地区历史悠久,并具有一定规模,传统的苇席编织厂大多数是家庭作坊式的,规模较小,产品的数量和种类较少,制作工艺较为粗糙,以大码头乡的芦苇编织厂为例,这里的苇席编织不够精细,例如,苇席的收边比较毛糙,铺在床上还有掉渣掉沫的现象,使用起来存在局限性。据了解,这里的苇席编织工具非常简单,多是农户自制的工具,或由农户直接手编而成,缺少专业的加工机械设备,加工工艺简陋,因而产品较为粗糙,在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很难成为现代室内空间的陈设用品,这样冬暖夏凉,环保健康的天然材料虽然有很多的优点,却因为工艺粗陋逐步失去了市场,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苇席、韦帘这类室内陈设品,过去往往注重其实用的方面,忽视了装饰性,从室内陈设的角度来讲,兼具实用与美观的产品更受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市场上这类新产品种类相对单一,纹样多为人字纹、十字纹,图案主要是传统人物、山水、吉祥图案等,有创新性的适合当代室内空间环境装饰的苇编制品较少。苇编艺术虽然是根植于民间文化中,但是与现代生活并不矛盾,通过对编织样式的不断研究创新,苇编制品的图案和形式是可以多元化的,是可以应用于现代室内空间的。

苇编制品在工艺上可以经过熏蒸“碳化”处理,处理之后产品更美观,使用寿命更长,也可以把文字、图画以印、染、烫、刻、粘贴等工艺配在苇编制品上,大大提升产品的装饰性。

提升苇编产品的艺术性、审美性,还需要更多有审美基础的编织技术人员加入进来,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开发新的符合现代审美情趣的苇编作品,让芦苇编织艺术得到更好的发展,更多地应用于现代室内设计中。

芦苇材料生产企业可以与当地的高校或技术研究机构联合起来进行技术研究,提升产品的工艺性、艺术性和审美性。白洋淀杨丙军芦苇工艺画公司与河北大学艺术学院联合成立了河北大学芦苇艺术研究所,对芦苇画艺术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在挖掘传统艺术内涵的基础上与现代表现形式相结合,既拓宽了芦苇艺术的表现题材,对民间文化保护和维护国家的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又将芦苇这种自然资源与民间艺术传统文化资源进行了有机结合,更好地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形成文化艺术产业开发的健康模式[2]。如今,白洋淀的芦苇画题材丰富,表现形式多样,适用于现代室内环境装饰,成为当地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馈赠佳品,并且远销海外市场,成为带动当地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目前,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也成立了芦苇画研究工作室,由艺术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制作芦苇画,在学习传统芦苇画制作工艺的同时,不断对芦苇画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探索,力求创作出更现代、更符合当代人审美需求的艺术作品。

三、注重开发新的芦苇加工形式

芦苇材料加工企业在提高产品的工艺性和审美性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开发新的芦苇加工形式,丰富芦苇装饰材料市场,巩固初具规模的芦苇产业。

有的芦苇编织生产厂家已经开始注重苇编制品的产品种类和样式的开发,产品的品种从过去几种扩展到几百种,开发出各种装饰芦苇编织制品,例如各种规格的苇编装饰帘、苇编屏风、苇编落地灯、苇编圆凳、苇编收纳筐、苇编装饰挂盘、苇编装饰摆件等。传统的苇帘产品款式单一,不能满足国际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因此,苇帘生产厂家根据产品的使用用途,开发出多个苇帘新品种,例如,餐帘、沙滩帘、阳台帘、晾晒帘等品种,由单一的门帘产品发展到窗帘、餐帘、杂品等多个门类几百个品种。通过新品种的开发,带动苇帘的销量,拓宽市场的销售渠道。

芦苇人造板材的开发就是一种新形式的芦苇加工方式。我国芦苇资源丰富,为芦苇人造板材的出产提供了丰裕的原材料,芦苇是一种优质的非木材的制板材料,是解决当前木材供应不足与市场需求急剧增加的矛盾的一条重要途径。相比于木材,芦苇原材料价格低廉,并且生长周期短,产量大,更符合当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通过对芦苇材料的纤维得率、物理力学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证实芦苇材料可以作为中密度纤维板生产原材料,其各项物理性能完全达到人造板材的国家标准,是可以大量投入使用的。虽然目前芦苇人造板材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较低,但是随着不断地开发和创新研究,增加芦苇人造板材的品种和种类,这类材料会得到更为广阔的使用和发展空间。

目前,黄河口地区芦苇材料的生产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生产设备简陋、产品品种单一、信息流通不畅、员工文化素质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芦苇材料生产加工企业的发展。应当以企业经营的形式发展,建设标准化的生产厂房,形成集收购、加工、装运、调拨出口等全线贯通的产业化格局。同时还要注意吸收、引进新技术和高端人才,提升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审美修养,增加信息的流畅性,拓宽销售渠道,从国内走向国际,从而不断壮大芦苇加工企业实力,促进芦苇装饰材料的发展。

四、结语

良好的室内空间环境是人类生存生活的基本保障,人们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室内空间的美化和装饰,在钢筋水泥铸就的现代都市,人们越来越渴望回归大自然,因此,天然材料备受关注。从有利于人类的身心健康的角度来说,人们需要安全、环保的装饰材料;从有利于人类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人们需要符合生态设计的装饰材料。芦苇装饰材料正是这种适合用于现代室内空间的天然、环保的装饰材料,虽然在现阶段,这类材料并没有得到普及,但是,我们相信,随着对芦苇装饰材料加工工艺的不断创新与提升,这种天然材料的品种和样式会越来越丰富,最终赢得大众的认可和喜爱,广泛地应用于室内装饰领域。

[1] 潘鲁生.手艺创造财富——2009’传统手工艺保护与发展国际论坛[J].设计艺术,2009(5):15-18.

[2] 杨炳军.白洋淀芦苇艺术产业发展之路[J].大众文艺,2010(7):185-186.

[3] 张彦辉,李伟.挖掘白洋淀传统芦苇编织艺术,探索华北芦苇文化产业发展模式[J].商场现代化,2008(3):236.

[责任编辑] 巴永青

2016-06-10

徐 娜(1980—),女,山东高青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艺术设计研究。

10.3969/j.issn.1673-5935.2016.03.027

TS65

A

1673-5935(2016)03- 0086- 03

猜你喜欢
编织芦苇装饰
体验编织的乐趣
石磨豆腐
一针一线编织爱
芦苇
鲤鱼旗装饰坠
装饰或空间/堆砌或创造
装饰圣诞树
芦苇
看啊,芦苇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