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干部能上能下机制落到实处

2016-02-03 12:21
中国石化 2016年10期
关键词:能上能下干部队伍机制

□ 马 蕾

让干部能上能下机制落到实处

□ 马 蕾

国有企业建立干部能上能下机制,既是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也是有效破解国有企业选人用人难题的必然选择,更是激发企业干部队伍生机活力的迫切需要。

建立干部能上能下机制的本质是促进企业发展,目标是实现人岗相适,最终目的是充分激发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干部只有上下流动顺畅,才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然而,在现实工作中,干部“下”的方式往往局限于违法违纪、一票否决、到龄退二线等非下不可的硬性规定,对于能力素质不适应、有位无为、群众认可度不高的干部,由于缺乏可操作性强的具体评判标准,操作起来难度很大。

干部能上不能下的原因

在国有企业,干部能上不能下的危害突出表现为贻误企业发展、影响干部队伍整体活力和增加企业人力成本三个方面。造成干部能上不能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体制机制方面,也有意识形态方面;有企业原因,也有个人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

制度不健全,缺少下的有力依据。长期以来,干部“下”的标准不清晰、“下”的渠道不畅通、“下”的方式不明确,使得干部能上能下在现实工作中缺少可衡量、可比较、可操作的具体标准和相关办法。同时,由于干部岗位、职责、工作要求的差异,所在单位的客观现状、历史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难在统一尺度上衡量干部的业绩。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对哪些干部应该下、怎么下,缺少令人信服的依据和准绳。

官本位思想浓厚,缺少下的认识基础。在中国社会,古代就有仕途“进、退、徙、黜”之说,将职位升降作为判断荣辱、价值的标准。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价值取向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是,长期形成的官本位思想仍然浓厚,升荣降辱、官贵民贱等落后观念的影响还很大,干部本人还无法正确理解“下”是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正常环节,对本人职级下降问题还不能理性看待。

干部怕担责,缺少下的动力支撑。各级领导干部主观上存在怕得罪人的思想,上级领导认为下级跟随自己多年,没有功劳还有苦劳,拉不下面子、放不下感情;怕影响稳定,给自己和工作造成麻烦;还有的甚至是不正之风干扰,打招呼说情,施加压力,使得主要领导与组织人事部门不敢也不愿处理干部。

妥善安置难,缺少下的长效机制。由于降职、免职、转岗、再上岗等配套制度还不完善,相应的心理疏导、转岗培训等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致使干部下无保障、下无出路,妥善安置难、思想疏导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普遍存在。

实现干部能下的有效途径

建立机制,明确能下标准。企业要合理设置干部编制,按照精干高效、宜专则专、宜兼则兼的原则,统筹考虑职能、工作量、管理幅度、管理难度、直接下属人数等因素,横向与规模相近的单位对比,纵向与先进单位对标,合理确定干部职数,并予以公布,凸显富余人员。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干部职责、权限。坚持动态考核,强化结果运用,公平公正、客观全面地评价干部。强化聘期管理和动态调整机制,促使干部队伍始终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

科学考评,让有据可依。要建立干部“能下”的评价体系,让“下”的干部心悦诚服,就必须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干部考评体系,明确不称职干部标准和认定依据。要对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建立尽可能细化和量化的考核指标体系。要考实干部的“德”、考准干部的“绩”、强化结果的“用”,以实绩论英雄,凭德才用干部,为干部进、退、留、转提供有力依据。

竞争选拔,使能下成为常态。通过实施竞争性选拔干部,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变“封闭选人”为“阳光操作”,引导干部在实践中加强学习,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激发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要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注重群众公论,对民主测评结果排在末位的干部,经组织考察认定确实不胜任的,果断进行降职或转岗。要建立干部能力素质模型,并根据能力要素设计考题,保证“干什么考什么”,使干部考出真实水平。要综合运用心理测评、无领导小组讨论、公文筐、案例分析、结构化面试等测评技术,多维度、多层次、全方位考核竞聘者显现的素质、能力、既往业绩和潜在的能力、意愿与发展前景。

强化问责,将能下落到实处。全面加强干部监督,构建组织、纪检、审计、信访等部门共同参与信息收集与评价体系,既要看履职情况,又要看八小时之外的行为。强化执纪监督问责,统筹抓好日常监督和集中检查。对于违规违纪行为及时处理通报,持续向干部释放执纪必严、违纪必究的强烈信号。对为官不为者建立惩戒问责机制,增强干部勇于担当的意识。

建立干部能下的保障机制

强化宣传引导,创造良好氛围。领导干部要利用各种场合、时机进行宣传,积极引导群众正确看待干部的升降去留,淡化“官本位”意识,缓解干部“下”的压力,使全体干部解放思想,树立有利于事业发展、有利于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有利于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的新观念,营造干部能上能下的良好舆论环境。

完善配套办法,形成制度保障。要对“上”和“下”的对象、程序和方式进行明确规定。建立干部考评办法,明确竞争性选拔的范围、条件、程序,力求公平公开竞争择优,持续优化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在考核工作业绩时,要注意显性业绩和隐性业绩相结合,区分由于工作岗位和工作性质的原因,干部所取得业绩的差异,既要看业绩,又要看工作环境、工作基础和工作难度。

显现人文关怀,重塑核心能力。对“下”的干部,要因人制宜、分类对待、用人所长。要耐心细致做好思想工作,加强与干部的沟通交流和有针对性的思想疏导,让他们认识到“下”是对干部的正常调整,而非全盘否定,从而正确对待升迁去留,保持平稳心态。分析查找干部“下”的具体原因,帮助他们补齐短板,强化责任担当,提升素质能力,优化调整,用其所长。建立干部动态调整机制,只要工作表现优秀、绩效改进明显,符合岗位任职要求,干部仍然可以通过竞聘等方式再次走上领导岗位,实现进的人奋发有为,退的人情绪平稳,留的人履职尽责,转的人珍惜机会,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领导力量和人才力量支撑。

(作者单位:江苏石油)

猜你喜欢
能上能下干部队伍机制
弘扬石圪节精神 锤炼干部队伍
充分运用“三项机制”推进干部能上能下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多措并举 建设高质量干部队伍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二则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做关工委工作也要能上能下”——记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杨清广
“三三五”工作法促使干部能上能下——广汉市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的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