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类节目怎样做“和事佬”

2016-02-03 21:39刘建玲范蕾
视听界 2016年4期
关键词:和事佬彭城栏目组

刘建玲 范蕾

调解类节目怎样做“和事佬”

刘建玲 范蕾

调解类节目内容接地气,戏剧性、服务性强,成为地面频道保收视的有力支撑。然而,调解类节目在选题来源、导向把控等方面也遇到了一些难点。如何突破这些难点,使调解类节目成为地面频道长期的收视支柱?徐州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推出的电视调解节目《彭城和事佬》自从2013年开播以来,收视率一直稳居本地前列,成为徐州地区观众忠诚度最高的节目。

一、借力市县区各级司法机构,确保选题来源

《彭城和事佬》与当地市县各级司法机关密切深度合作,节目开播之初由徐州市司法局扶植栏目发展,徐州各县市区司法局、司法所上报案源,经过栏目组筛选后,先转由基层司法人员与当事人沟通,经双方同意后,节目组到达现场录制。这一模式大大缓解了案源的压力。

运行一段时间后,栏目组热线也成为重要的线索渠道。来自栏目热线的调解线索,栏目组也是先转交到相关司法局,由司法局指派给当地司法所联系双方当事人先行沟通。栏目组的触角由此可以延伸到当地的每个社区和乡村,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密切交织的联络网。

二、借力具有法律效力的调解协议书,确保调解成果

《彭城和事佬》是徐州台经济生活频道与徐州市司法局联手打造的一档具有法律效力的电视调解节目,每个案例调解完成后,都由当地司法所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调解协议书,由当地司法所监督双方当事人在节目结束后,切实履行节目中签署的调解协议。如果事后有一方反悔或再起争议,司法所及时将这一情况反馈到栏目组,栏目组将进行二次或三次调解,力求将每个案例落到实处,化解当事人的矛盾,从而使每个案例的调解结果都不是“橡皮图章”。通过强化调解,不仅使节目切实成为化解矛盾的桥梁,也提升了《彭城和事佬》的公信力和服务性。

三、借力强时效性的调解过程,呈现电视效果

《彭城和事佬》采用现场调解的模式,强调在矛盾发生的现场调查调解矛盾,这种时效性强的“类直播”的纪实方式,提高了调解的成功率。

现场调解采取的都是全程跟踪拍摄,栏目组对于每一个申请调解的案件都进行实地采访,或在家里或在田间地头,深入了解矛盾双方的情况,使案件的了解、调解推进过程具有连贯性,层层推进,将矛盾原生态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使调解信息透明化和公开化。

《彭城和事佬》开办至今,调解的矛盾纠纷有300余起,很多案件都是即时发生即时调解,95%以上的案件都能够当场调和,这种现场高效调解凸显了节目的调解时效性,当事人满意,也为节目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四、借力法理情的交融,铸就人性温度

法:《彭城和事佬》在现场调解时,特邀律师对案件纠纷涉及的法律内容进行深入剖析,让当事人清楚,处理任何矛盾纠纷都不能越过法律的红线。栏目每周举办线下法律咨询活动,20余位具有影响力的律师组成法律援助团,为百姓提供免费法律咨询、调解援助。

理:《彭城和事佬》在节目后期制作过程中,注意对当事人隐私的保护,主动回避一般调解类节目常常采用的暴露当事人隐私吸引眼球的套路和过于敏感、尖锐或是没有佐证的话题,即便节目播出也不致影响调解协议的履行或给双方的生活造成困扰。

情:节目组最为看重的是“和事佬”要具有正直善良的品质。《彭城和事佬》开播三年来,每年都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和事佬”,“和事佬”的个人素养、品格是考量的首要标准。“和事佬”在调解过程中,主要从情理角度对当事人进行分析和劝说,用真情实感感化当事人,以德服人,以真性情传递正能量。

法理情这三方面的有机结合,使节目既不失法律的庄严,又让人感觉到人情的温暖,凸显了调解类节目应有的人性温度。

把百姓的家事搬上荧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体现教化的意义则更难。《彭城和事佬》知难而进,或许能为调解类节目从“纠缠”老百姓家长里短的“琐事”向聚焦人性正能量和社会法治精神的大事的转型提供借鉴。

(作者单位:徐州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和事佬彭城栏目组
拯救大山里的水蜜桃
祝贺彭城女子诗社成立(新韵)
春晖社区《生活大参考》栏目组走进社区送美食
老缸调
创新“电视+”模式打造普法新高地——以法治调解栏目《和事佬》为例
你是哪一种“和事佬”
“小喇叭”栏目组儿童广播剧团概况简述
和事佬一根葱
爱不会变
灼热的笼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