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的血原虫的诊断与治疗

2016-02-03 16:52邓维亮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4期
关键词:生活史原虫宿主

邓维亮

(重庆市奉节县动物卫生监督所,重庆 404600)



羊的血原虫的诊断与治疗

邓维亮

(重庆市奉节县动物卫生监督所,重庆404600)

[摘 要]随养殖规模的扩大,羊血原虫的危害日渐受到重视。文章阐述血原虫的生活方式及感染,介绍流行病学,汇总羊的血原虫的诊断和治疗措施,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学原虫诊断治疗

1 前言

圈养养羊有近千年的历史,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圈养养羊规模更在逐步扩大的趋势。可以说,养羊业已成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并成为国内农副产品的重要来源。而随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户主的增多,羊病频发的问题不断出现。除了生理性、营养性等问题,还有更多的寄生虫病危害范围更广,发病率更高,带来的经济损失更为惨重。文章调查此病流行情况,就诊治要点做汇总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2 血原虫的生活方式及感染

2.1生活史

血液原虫病,系单细胞生物。各血原虫,生活史不尽相同,也有生活史相同的原虫。通常情况下,单细胞原虫生活史需中间宿主的参与。部分需要两种宿主参与,少数需要数种宿主参与。而有的原虫,生活史较简单,个别需一个宿主参与。如伊氏锥虫的生活史就比较简单,只需要一个宿主,虫体寄生于宿主的血浆和淋巴液内,以体表渗透吸取营养物质,并以纵二分裂的方式进行大量繁殖。

2.2感染

血原虫病感染源广泛,包括所有的病羊、中间宿主、带虫动物等等。带虫时间较长,有的多达2~3年,少数带虫5年以上。

此病传播途径,为吸血昆虫经吸血,将虫体传染给易感羊群。也有经胎盘感染的可能,而一些外源性的注射器或手术器,同样能经诊疗时,传染给其他易感动物。

3 流行病学

3.1分布

羊血液原虫病,分布较广,世界各地均有发病报道。此病在重庆流行,有近10几年的历史,尤其近几年流行最为严重。

3.2流行特点

此病流行,无明显季节性,夏秋季节最多见。流行同样无周期性,发病情况与日龄密切相关,以2~6月龄此病发病率最好。易感动物,有山羊、绵羊等等,不同畜种间症状无明显差异性。

3.3临床症状

羊血液原虫病的临诊表现为贫血,体质消瘦,表现无力。精神沉郁,喜卧,食欲减退。可视黏膜渐为苍白,全身叮满蜱。体温逐渐升高至41℃~42℃,呈高热稽留。反刍减弱或停止,排干或稀软粪便。肺泡音粗粝,流黏稠或稀水样鼻液。病羊有的呈兴奋型,表现为转圈运动。

3.4病理变化

尸检病理变化,羊原虫病的羊尸体消瘦,可视黏膜苍白或黄染,体表淋巴结尤其肩前淋巴结肿大,少数病例全身黄染。真胃粘膜有溃疡斑,出血;肝脏肿大,出血;脾脏肿大,溢血;肾脏表面有出血点;肺脏呈肉样变,瘀血、水肿;心包液明显增多。绵羊边虫病尸体病理变化,表现被毛粗乱,血液稀薄;真胃、十二指肠黏膜有少量小的出血点,肝脏肿大、质脆,被膜易剥离;肾脏肿大,心包积液。部分羊只体内外有多种寄生虫寄生。

3.5病原种类、形态及染虫率

调查发现病原种类有羊泰勒虫和羊伊氏锥虫两种,其中羊泰勒虫是主要致病病原,两种虫体呈混合或单独感染。羊泰勒虫形态呈多态性,有圆环形、杆状形、钉子形、逗点形、圆形等。一般均小于红细胞半径,大小为0.6~1.5μm。1个红细胞染虫1~4个,染虫单个的最多。绵羊边虫为紫红色的染色质团,无原生质,呈圆形、斑点状,位于红细胞边缘。自然感染而未发病的羊,羊泰勒虫染虫率一般在0.025%~0.096%之间(均在0.1%以下)。发病症状较轻的羊,染虫率在2.0%以下。症状较重病羊,染虫率2%以上,发病羊染虫率最高的达32.4%。

4 羊的血原虫的诊断

寄生与血液的原虫将破坏红细胞,造成红细胞溶血,羊多表现发烧,起初判断这个病可以通过这几点。眼结膜苍白或者黄染,尿色如茶或者尿血,大便硬结,部分病例,严重腹泻。割破耳朵血稀薄如水,很难凝血。脏器黄疸,或者苍白,淋巴结异常肿大,胆囊肿大厉害,只要把握这里点就可以准确判断。

5 治疗措施

羊血原虫病的治疗,原则上应注意对症施治。

对待任何出现的感染病例,都应及时隔离诊治。假定健康群,更应该看护到位,加强护理。

患病羊只,食欲不振,体温骤升41℃左右,必须要全群施治,这是诊治此病的关键。因此病为群发病,避免天天有新病例,天天有病死。

临床施治,我们要采取如下措施:给所有羊肌肉注射土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一天一次,连续用药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用贝尼尔。如此,症状较轻的,可马上治愈。发病较重的,如面色苍白,可采取输血疗法,是目前治疗此病的核心技术。多次的临床施治方案中,均取得不错的治愈效果。

动物的红细胞表面抗原,对于外来血液的排斥反应不敏感。所以,同类动物输血是安全的。

用抗凝剂与血,按1:9的比例混合,大羊40kg以上的,输血200~300ml/次;中等大小的,输血150~200ml/次;20kg以下的,输血100~150ml/次。条件不允许,没有相关的采血实验设备的,遇紧急时刻时,不用给予血液配型,这个就是看血型是否一致,一致当然就更安全。采血时,必须做到无菌操作。用一次性输液管与未开瓶的生理盐水瓶子倒掉里面的水它就是无菌的,输血应缓慢进行。羊没有异常反应,再放快。输血完后,时隔6h输液1次。主要以能量类的为主,维生素C,肌酐,复合维生素B,5%的葡萄糖,复方氯化钠,小苏打。严重感染病例,及时补铁,VB12,输液一天两次。上述为临床施治此病的大致思路,可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 吴志仓.永靖县羊血液原虫病综合防治试验[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03,11(1):8-11.

[2] 宋建国,薛玉平.甘肃省羊血液原虫病控制技术[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04,(4):50-51.

[3] 王茂,马克勤,豆晓峰,等.药物预防羊血液原虫病试验[J].甘肃畜牧兽医,2001,31(4):6-7.

猜你喜欢
生活史原虫宿主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肉牛常见原虫病的症状及防治分析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八卷本)》荣获第八届高等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龟鳖类不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
《圈养丹顶鹤血变原虫的流行调查研究》图版
辽宋西夏金元日常生活史研究概述
抓住自然宿主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机制
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对利什曼原虫中国分离株的系统发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