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创伤后骨髓炎的疗效评价

2016-02-04 06:46古文炎钟远林钟响明安远县人民医院骨科江西赣州3421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18期
关键词:骨髓炎固定架负压

古文炎 钟远林 钟响明 安远县人民医院骨科 (江西 赣州 342100)

骨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创伤后骨髓炎的疗效评价

古文炎 钟远林 钟响明 安远县人民医院骨科 (江西 赣州 342100)

目的:分析创伤后骨髓炎应用骨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40例创伤后骨髓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有19例行传统置管引流,观察组有21例行负压封闭引流,对比两组的固定效果。结果:两组的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局部发热、红肿等症状的消退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和再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骨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创伤后骨髓炎可更快的控制感染,缩短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骨外固定架 负压引流 创伤后骨髓炎

现代社会在不断进步的同时,车祸、高空坠落及重物砸伤等原因导致的骨折发生率也在不断上涨,而开放性骨折占全部骨折类型的1/3,开放性骨折极易并发感染造成创伤后骨髓炎,使受感染的骨折端骨膜被破坏,影响供血而导致坏死[1]。对于创伤后骨髓炎除了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还应积极的进行手术治疗,将病灶彻底清除,在病灶清除后需要置管冲洗引流,若骨折未愈合则需要进行固定[2],在本次的研究中笔者将分析在创伤后骨髓炎患者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联合骨外固定架的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1年~2013年本院的骨折患者中选取40例创伤后骨髓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1例(负压封闭引流),对照组19例(传统置管)。对照组男13例,女6例,患者年龄14~75岁,平均年龄(45.0±6.0)岁,骨折部位:胫骨13例,股骨6例。观察组男14例,女7例,患者年龄15~75岁,平均年龄(45.6±6.3)岁,骨折部位:胫骨14例,股骨7例。本研究纳入患者均为开放性骨折固定后出现骨折部位感染所致骨髓炎,排除伴有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循环系统疾病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Ⅰ期行清创手术,将内固定去除,将坏死骨组织剔除,并将病灶彻底刮除,有全髓腔感染者应用多阶段开槽将病灶彻底清除。观察组对骨折未愈合者行外固定架治疗,将病灶进行彻底清除后对创面清洗,进行电凝止血,再次对病灶组织进行刮除清洗,连接负压引流,将压力设置为16.630~40.0kPa。对照组对髓腔进行冲洗后置入引流管,将切口缝合。两组患者术后均予以生理盐水联合抗生素经引流管行伤口灌洗,同时使用抗生素连续静滴3周,第四周改为口服抗生素,并进行止痛、营养支持、功能锻炼等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局部发热、红肿等症状消退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后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和两组的再感染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分类变量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连续性计量资料以平方差(±s)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χ2以及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症状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局部发热、红肿等症状消退时间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1。

2.2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和再感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6.2±2.3)个月,对照组平均(7.8±3.0)个月,对照组术后有3例患者再次发生感染,发生率为15.8%,观察组患者中未有患者发生再次感染,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与再感染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t=4.550,χ2=6.093,P<0.05。

3.讨论

对于骨髓炎的治疗要全身性使用抗生素,并按时对患者实施药敏实验和细菌培养及时更换治疗方案,同时对病灶组织进行彻底的清创,在清创后的引流中传统采用置管冲洗引流,容易出现引流不畅、引流管口周围溢水及灌洗不彻底的缺点,对清创效果带来影响[3]。为提高灌洗效果,临床将传统的置管引流改为负压引流,负压引流的操作方法简单,术后持续的负压可刺激创口的毛细血管和肉芽组织快速生长,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创面的愈合,与置管引流相比,将点状的引流改为片状的负压引流,对各种渗液和坏死组织引流的更彻底,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繁殖,促进组织的愈合[4]。另外感染后的骨折组织在脓液的浸泡下,使原有的内固定发生松动,影响骨折的愈合,因此需要将其拆除并采用外固定架治疗。使用外固定治疗架时要注意在骨折两端分别钻孔安装好外固定架后,再将内固定物取出,一方面可预防骨折移位和针孔感染,另一方面对骨血运的影响较小,可使植入针远离感染病灶[5]。

表1. 两组的症状消退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n、±s)

组别n局部发热消退时间(d)红肿消退时间(d)住院时间(d)对照组19 4.65±1.34 4.33±1.30 41.3±9.0观察组21 3.02±1.02 2.98±1.01 33.4±8.0 t值6.498 6.349 12.049 P值<0.05<0.05<0.05

在本次的研究中可看出观察组的局部发热、红肿等症状的消退时间、折愈合时间和再感染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说明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创伤后骨髓炎具有显著的效果。综上所述:在创伤后骨髓炎的治疗中应用骨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可更快的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骨折的愈合,并降低再感染率。

[1] 邓亮, 何飞, 吴小辉, 等. 骨外固定架治疗创伤后骨髓炎:联合负压封闭引流的疗效评价[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18(44):7167-7171.

[2] 刘晖.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开放性植骨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11(23):34-35.

[3] 李绍光, 刘智, 孙天胜, 等.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筋膜皮瓣转移分期手术治疗创伤后骨髓炎[J]. 中国骨伤, 2012,25(6):516-519.

[4] 丁国文. 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急诊处理严重软组织损伤的小腿骨折的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16(50):95.

[5] 张喜善, 段明宫.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创面较大的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观察[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6(7):148-150.

1006-6586(2016)09-0055-02

R765.5+3

B

猜你喜欢
骨髓炎固定架负压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中顽固性低血压1例
常用胫骨骨折外固定架的力学性能测试
骨髓炎的诊治原则
无天于上2035(一)
抗生素骨水泥联合外固定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回顾性分析
KD407:悬挂器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