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医疗应用现状与发展难题

2016-02-04 06:46姜俊阁苏轶大连市友谊医院辽宁大连11601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18期
关键词:医学影像病历远程

姜俊阁 苏轶 大连市友谊医院 (辽宁 大连 116011)

远程医疗应用现状与发展难题

姜俊阁 苏轶 大连市友谊医院 (辽宁 大连 116011)

远程医疗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为缓解不同地区的医疗资源匮乏与不均衡发展问题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对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伴随着远程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成熟,其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范围亦不断扩大,由此也带来了许多发展难题,如政策制度及法律法规上的欠缺,管理理念落后等,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不断的予以完善、解决,为居民就医提供更方便、更高效的医疗服务。

远程医疗 现状 发展难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远程医疗技术也应运而生,并在医疗健康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远程医疗为缓解不同地区的医疗资源匮乏与不均衡发展问题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对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而伴随着远程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应用的不断扩展与普及,其发展过程中亦显现出很多制约其发展的因素,需要不断的予以完善、解决。

1.远程医疗的概念与核心技术

远程医疗服务是指医疗机构之间利用通讯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与医疗技术相结合而开展的异地、交互式的指导、检查、诊断、治疗等医疗活动的行为[1]。通过远程医疗患者可以打破传统就医模式下的地域限制,选择异地大医院的专家进行看病治疗,进而获得方便快捷、经济高效的医疗服务。远程医疗主要由电子病历技术、设备与互联网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下列核心技术组成。

1.1 电子病历技术

电子病历技术的应用是实施远程医疗重要前提条件之一,也是医院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趋势,电子病历操作便捷、内容规范完整、传输速度快、便于查阅、方便统计与管理等诸多优点,其不仅包括了传统纸质病历的内容,还囊括了影像、图文等多种数据格式的多媒体临床数据库。在实施远程医疗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授权方便快速的查询患者的相关资料,便于远程会诊和远程教学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

1.2 设备与互联网技术支持

远程医疗系统主要采取视频会议的方式在高速互联网上进行,计算机和视频会议多媒体设备是必不可少的,终端用户的设备主要包括电子扫描仪、视频摄像头、话筒、扬声器等。并指定专人负责远程医疗服务设备、服务器和网络通讯的定期检测与维护,确保远程医疗服务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1.3 医学影像信息系统

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是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的缩写,意为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系统的出现,使的很多医学影像学工作打破了传统胶片的局限性,便于对病人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全方位的处理和观察,并在医学影像的显示、归档、传输、共享等方面,极大地满足医生的工作需要。其将采集到的医学图像以数字化的方式海量保存并上传至服务器,专家可以随时随地的上网查阅病人的影像学资料。因此,PACS系统的应用为实施远程医疗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和便利条件。

2.远程医疗的具体应用

2.1 远程会诊

我国幅员辽阔,医疗水平发展不均衡,县级以下地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而优质医疗资源和顶尖的医疗专家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两级分化比较严重,远程会诊则是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网络实时传输,专家既能够获得病史、检验报告和各种医学影像检查结果,又可以通过网络视频观察患者,并与患者和经治医生进行实时沟通交流,通过综合分析汇总,获得专家权威的诊断意见和治疗建议,避免病情延误,节省了外出求医的差旅费、医疗费和时间成本。同时,对于医疗机构和经治医生也是一个减少医疗差错,学习提高的过程。

2.2 远程手术

远程手术是指医生运用远程医疗手段,异地、实时的对远端患者进行手术,包括远程机器人手术、远程手术指导等。远程手术实际上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必然发展,可以使外科医生像在本地手术一样对远程的患者进行一定的操作[2]。远程手术的应用打破了地域造成的就医难题,为患者赢得了最佳的手术时机,也最大限度的发挥大医院知名专家的辐射作用。同时,在海岛救援、抗震救灾等特殊环境下的紧急医疗救治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2.3 远程医疗监护

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截止2014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亿,占总人口的比例15.5%,2.1亿的人里有将近4000万人是失能、半失能的老人。家庭远程医疗监护系统,是一种综合运用现代医学技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现代远程通讯技术,将家里采集到的使用者的生理参数与视频、音频等资料通过网络实时传送到社区监护中心,动态跟踪病情发展的新型医学模式[3]。这类新型的远程医疗监护模式使医院的功能外向扩展,逐步实现医疗机构的医疗、护理服务延伸到家庭,对于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和社区医疗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4 远程医学教育

远程医学教育主要是利用先进的通信和视频压缩技术,突破传统教育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医学知识和技能传送给下一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逐渐缩小不同地域医疗水平的差距,对解决医疗和教育资源的不足、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公平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的远程医学教育方式主要有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3.远程医疗发展存在的问题

远程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距离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着较大的差距,比如在认知度、技术、政策、法规、服务的安全性等方面还需不断完善。

3.1 远程医疗普及率较低

根据2015年CHIMA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查数据显示,在医院应用的软件系统中,已实施电子病历系统(EMR)的医院数量占调查总数的71.05%,医学影像储存和传输系统(PACS)占44.56%,远程医疗仅占16.84%[4],由此可以看出,远程医疗目前普及率仍然不高,客观上影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与技术完善,还需要一个逐渐被认知与快速发展的过程。

3.2 各方重视程度不够

首先,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医院的各项运营成本均不断提高,对各项投入都较为谨慎,而建立一个远程医疗系统的软硬件费用均比较昂贵,能够获取的经济效益却又相对有限,从而阻碍了远程医疗的普及与深入发展;其次很多地方未出台关于远程医疗的收费标准,各医疗机构缺乏较为合理的定价依据,导致患者在选择远程医疗时对收费问题存在很多的顾虑和疑问;再次,远程医疗的费用并未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畴,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远程医疗的应用。

3.3 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还不完善

远程医疗打破了传统面对面的就医模式与医患关系,医疗的主体涉及到经治方、远程端、医疗设备以及网络与计算机设备服务商等,因此一旦远程医疗导致了医疗事故,调查取证的难度将非常大,医疗事故的责任主体认定问题将逐步突显出来。比如,因医疗执业许可制度的不完善,网络传输安全保障的不确定性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直接影响了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对远程医疗使用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远程医疗的普及与深入发展。

3.4 远程医疗具体操作规范不明确

规范化的远程医疗工作流程是开展远程医疗的必要条件,远程医疗应当建立前期准备、诊疗过程记录、后期归档等各个环节的操作规范,杜绝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由于远程会诊、远程手术等对病历的依从性较强而经治方提供的病历资料的不准确、不全面会造成受邀专家对患者的病情做出错误的分析,并做出错误的意见和治疗方案。因此,为提高远程医疗质量,必须制定严格的远程医疗操作规范,并加强对电子病历的管理,确保病历书写规范,并重视电子病历安全问题,防止病历被非法访问与篡改。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资源总体上分布还是不均衡,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将极大的改善医疗行业发展的整体格局,我们相信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相关配套政策及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远程医疗系统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应用与发展,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诊治模式,为居民就医提供更方便、更高效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 白蓉, 王安春. 甘肃省远程医疗持续发展模式的探讨与思考[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7(11):1-3.

[2] 孟群. “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应用与发展研究[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3] 刘尚辉, 马瑾. 家庭远程医疗监护系统的发展及应用[J]. 《中国全科医学》, 2012,15(13):1542-1542

[4] 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查[R]. 中国医院管理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 2015.

1006-6586(2016)09-0124-03

R197.39

A

猜你喜欢
医学影像病历远程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结合多层特征及空间信息蒸馏的医学影像分割
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合理运用
强迫症病历簿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影像组学在核医学影像中的应用进展
“大数的认识”的诊断病历
远程诈骗
为何要公开全部病历?
介入性超声医学影像在临床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