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之比较研究

2016-02-04 08:18
北方音乐 2016年18期
关键词:美声唱法唱法声乐

李 睿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中国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之比较研究

李 睿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独立的风格体系。但是,由于两者同样作为声乐艺术的一种,在演唱技巧与审美层次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共同特点。本文将着重分析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在方法技巧以及审美层面进行简单比较分析。

民族声乐;美声唱法;研究

声乐演唱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代表着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文化影响,对于中国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时至今日,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形成了具有各自鲜明特点的演唱方式与体系,对其加以研究对于促进我国先进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演唱技巧上的异同

(一)语言

由于中西方隶属于不同的语系,在发音上的巨大差异导致唱法上出现不同。每种语言所独特的发音规律,使得曲谱需在很大程度上依据语言特性。美声唱法对每一个元音都要求圆润且连贯,表达清晰。美声唱法独特的发生特征,使得在表演具有中国特色的声乐时,在吐字表达上,“子音”与“母音”之间的差距显得很大。同时,汉语语音发音的复杂特性,增加了吐字、咬字的难度。因此,美声唱法演唱民族风格较强的音乐作品时,需要着重处理字、声、情之间的关系,以达到理想的演奏效果。

(二)气息

美声唱法以呼吸作为发生的原动力,具体以“连贯”为宗旨,对呼吸均匀有着较高的控制要求,通过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使形成流动性较好的呼吸记忆,再结合其他声音联系方法,从而快速促进声音的提高。而民族唱法讲究歌唱过程中的气息运用,例如:“提气”、“跳气”、“抽气”、“嘘气”等。面对不同的声、情、字时,都采用的气息运作方式,因此也就形成了具有不同特点的用气方式。

(三)发声

当前,民族唱法在与美声唱法相互的借鉴学习中,也部分采用了混合声区唱法,采用真假音方式弥补了单纯采用真声或者假声的不足,在综合了两种演唱方法的优点后,使得作品表达更加丰富,拓宽了歌唱的音域。美声唱法则更加讲究真假音混合,为使歌唱发声处于良好、协调的效果,使高中低不同声区在转换时趋向于统一。因此,混合声在美声唱法中非常重要,而民族唱法更多的是学习与借鉴,以促成自身演唱方法缺陷的弥补。

(四)共鸣

民族唱法由于我国民族本身的语言特点,促使元音形成与口腔前部,在口腔共鸣中结合头腔共鸣,而较少使用咽腔、胸腔,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其发出的声音明亮、单薄,在其艺术表现力上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而美声唱法则要求混合共鸣,在发声时更加重视“半打哈欠”的状态,在打开喉咙以及鼻咽腔的同时,形成以咽腔为核心的声道,从而充分调动了共鸣腔的作用,使得发出的声音更加通畅、连贯。因此,民族唱法更应该在“共鸣”上向美声唱法学习。

二、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审美层面上的异同

(一)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审美层面上的差异之处

美声唱法在情感表达上更加侧重于理性、深刻,民族唱法则表现得更加注重感性、奔放,更加注重意境本身的营造。民族唱法通过“以情带声”要求歌手在演唱过程中将情感作为主导,达到一定层次上“忘我”的精神境界。而美声唱法则恰好相反,通过“以声传情”的方式,利用旋律本身的起伏以音力度的变化,实现情感上的外放。更加深层次的差异在于,美声唱法更加注重于纯粹的听觉美感,将声音作为演唱的第一要义。民族唱法更加注重于视觉,以中国传统唱法为基础,对美声唱法进行借鉴吸收所形成的新的民族唱法,在继承传统的“唱”、“做”,对歌手的站姿、手型、眼神等要素都要求较为讲究与严格,形成具有精、神、气为一体的艺术魅力。审美属性所构成的重要因素在于形式与情感两个方面,需要从形式以及情感层面出发。同时,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音色上也有着较大的差异,民族唱法的音色更加明亮、单薄,而美声唱法更加厚重与黯淡,这也成为很多音乐爱好者较易分辨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重要原因。需要注意的是,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音色上的差异不能将两种唱法特点一概而论,在特殊情况下也应该特殊分析、对待。

(二)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审美层面上的相同之处

作为听觉艺术的一种,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都是声音的基本表现形式,因此两者也都非常重视声音美的表现。将人声加以历练,使人声通过优美的旋律表现出来,使听众获得美的享受,本身就能够给予人极大的美感。同时,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都注重情绪本身的感染力,使之能够跨越语言障碍,令使用不同语言体系的人群以及不同肤色的人种都能够在声乐的魅力下,增强对音乐的体验。因此,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都更加注重演唱技巧与情感表达的融合,二者缺一不可,否则终究会被听众所抛弃。

(三)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融合的趋势

新世纪以来,中西方文化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加剧现象,尤其是我国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增长,传统的文化特色不断被挖掘,民族唱法在借鉴古代先贤的智慧时,也在思考是否应参考美声唱法进行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声乐理论研究水平的进步,更多的实践研究表明,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互相借鉴、互相学习的前提下,更能促进自身的发展。有力的证明在于随着两大唱法的共同发展,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歌唱家,他们或是民族、或美声,甚至跨界,都为中国声乐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因此,加强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相互借鉴与学习,是两者的必然选择。

三、结束语

二十一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舞台,不仅仅要实现经济、政治上的复兴,应更加注重文化上的复兴,外邦折服于中华文化才是真正的信服。让本土艺术与外来艺术充分融合,将民族的发扬成为世界的,同时保持自我,让外来文化扎根于中华土壤,对于促进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理论研究,提高两者的实践水平以及中华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1]郭佳.基于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之对比分析[J].音乐大观,2014,(11).

[2]陈浩月.论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J].音乐时空,2015,(09).

猜你喜欢
美声唱法唱法声乐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应用探讨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研究美声唱法发展史对美声学习的启示
民族声乐教学受美声唱法的影响分析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