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临床分析

2016-02-04 08:45姚喜纯辽宁省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辽宁营口1152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24期
关键词:房型屈光度植入术

姚喜纯 辽宁省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 (辽宁 营口115200)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临床分析

姚喜纯 辽宁省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 (辽宁 营口115200)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采取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接诊的高度近视患者35例(60眼)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本研究,均接受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记录手术并发症情况,同时比较分析术前与术后视力、屈光度(球镜与柱镜)、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数。结果:60眼经手术治疗后,仅有2眼发生晶状体前囊下混浊,而并无视网膜脱离与黄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眼压水平与角膜内皮细胞数均有一定下降,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视力明显升高(P<0.05),屈光度(球镜与柱镜)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高度近视患者采取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可以有效纠正近视情况,改善眼压水平,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高度近视 晶状体 眼后房型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高度近视或超高度近视,治疗难度较大,尤其是伴有角膜曲率高、角膜厚度不足等,临床治疗困难重重,效果并不理想[1]。准分子激光手术在近几年逐渐成熟,治疗安全性、有效性及良好可预测性,得到广泛认可,但是在高度近视患者中风险高、效果差。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保留角膜组织完整性,同时可安全有效矫正近视与散光,甚至有不错的可逆性与生物相容性。为了进一步探讨这种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效果,本院针对接诊的35例患者进行了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纳入对象35例(60眼),全部为本院接诊的高度近视患者,纳入时间2014年1月~2016年6月。纳入研究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确诊符合高度近视诊断标准[2],近视度数不低于-6.00D,前房深度不低于2.8mm,有稳定屈光状态,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不低于2000个/mm2,眼压正常,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本研究,同时排除非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以及眼部活动性病变、内眼手术史、严重全身疾病等患者。35例患者中男性13例20眼、女性22例40眼;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28.9±3.8)岁。

1.2 方法

术前检查裸眼视力(UCVA)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散瞳前后检影验光,将正常瞳孔下获取的最佳矫正视力的最低近视屈光度数作为手术预计矫正屈光度[3]。本组患者采取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所用晶状体为美国Staar公司可折叠单片型双凹ICL,材料是胶原异分子聚合物,ICL度数0.5D递增,镜片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与猪胶原复合物,植入的晶状体型号与度数均按照Staar专用公式处理。术前1~2d从10:30与1:30方向采取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术前充分散大瞳孔,标记好角膜,预先用ILC人工晶状体放置到推助器内,实施表面麻醉后从12点方位作透明角膜切口,长度3mm,前房内注入黏弹剂,利用推助器将晶状体推入前房;展开晶状体后,以调位勾调整晶状体四个襻至虹膜后睫状沟,并对齐标记的角膜;将黏弹剂吸除后,收缩瞳孔,充盈前房后水密切口。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手术并发症情况,同时比较分析术前与术后视力、屈光度(球镜与柱镜)、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数。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取统计学分析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实施χ2检验,而计量资料则用s表示,实施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手术并发症情况

60眼经手术治疗后,仅有2眼发生晶状体前囊下混浊,而并无视网膜脱离与黄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2.2 术前、术后眼压、角膜内皮细胞数、屈光度(球镜与柱镜)比较

本组患者术前视力为0.58±0.35(BCVA)、术后为0.77±0.33(UCVA),术后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前眼压为(14.99±2.85)mmHg、术后为(14.78±2.77)mmHg,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角膜内皮细胞数为(3122.98±259.48)个/mm2、术后为(3098.85±287.67)个/mm2,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屈光度(球镜)为(13.22±4.19)D、术后为(-0.89±0.61)D,术后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前屈光度(柱镜)(2.53±0.71)D、术后为(0.56±0.23)D,术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最早的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属于德国Munish公司Chiron Adatomed,其属于单片硅胶盘状人工晶状体,厚度较大,和晶状体间间隙很小,生物相容性很差,术后存在很多并发症,且白内障发生率也较高,目前这种人工晶状体被弃用[4]。目前临床所用的主要为Staar公司的人工晶状体,商品名为ICL,材质是一类被称之为Collamer的亲水性的胶原与羟乙基聚合物,其中Collamer含水量34%、透光率不低于99%,屈光指数1.45,在同度数硅胶中要更薄。一个-20.0度数ICL最厚之处在光学部和襻交界处,但也不超过0.3mm。ICL度数包括-3.0~-20.0D与+3.0~+17.0D两种类型,可根据ICL度数不同有不同的光学部直径,ICL总长10.8~13.0mm,且可供选择的长度较多。总的来说,Staar公司生产的ICL可根据患者角膜曲率、屈光度、角膜厚度及前房深度等为人工晶状体设计专属公式,而ICL植入术在晶状体前表面和虹膜后表面间有潜在空间,可植入晶状体,然后在睫状沟中固定襻即可。

本院针对接诊的35例(60眼)高度近视患者进行研究,均接受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结果显示60眼仅有2眼发生并发症,且经过处理后均缓解。从术前与术后眼压、角膜内皮细胞数、视力、屈光度(球镜与柱镜)比较来看,在眼压与角膜内皮细胞数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视力明显升高(P<0.05),屈光度(球镜与柱镜)均有明显下降(P<0.05)。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属于新兴矫正近视的手术,经美国FDA验证,是治疗高度近视或超高度近视的首选方案,这种治疗方式的出现明显弥补准分子角膜屈光术的不足,可明显提高术后视觉质量,视力也显著提高,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此外,这种植入术并不会改变角膜厚度与非球面状体及角膜光学质量,在保持术后视觉质量上优势显著,加上可逆性与稳定性良好,也有不错的可预测性,使得术后术眼自身调节能力得以保留,可作为目前与今后治疗高度近视最为有效与安全的手术方案之一[5]。

综上所述,高度近视患者采取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可以有效纠正近视情况,改善眼压水平,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1] 贾丽, 张超, 唐红, 等.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对比敏感度观察[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4,32(8):964-967.

[2] 周天安, 沈晔, 汪阳, 等.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中远期疗效评价[J]. 中华眼科杂志, 2012,35(4):307-311.

[3] 于妍娉.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J]. 国际眼科杂志, 2016,16(1):132-134.

[4] 申笛, 姬菁文, 梁厚成, 等.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患者立体视觉的影响[J]. 国际眼科杂志, 2016,19(1):121-123.

[5] 刘欣华, 贺温玲, 周薇薇, 等.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临床观察[J]. 临床眼科杂志, 2013,21(1):55-57.

1006-6586(2016)12-0038-02

R778.1+1

A

猜你喜欢
房型屈光度植入术
青少年近视初诊散瞳前、后的屈光度比较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传统吉祥纹样在经济房型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不同屈光度近视的疗效分析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随疾病心理疏导
不同超乳切口联合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浅谈高层住宅小户型设计优化研究及应用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青光眼疗效
为什么儿童验光要散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