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不可多得的藏汉共同抵御外辱的英雄史诗
——评爱国主义历史题材话剧《共同家园》

2016-02-04 09:07旦增尼玛
西藏艺术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话剧

旦增尼玛



一部不可多得的藏汉共同抵御外辱的英雄史诗
——评爱国主义历史题材话剧《共同家园》

旦增尼玛

【内容摘要】话剧《共同家园》是由西藏自治区话剧团倾力打造的重大爱国主义历史题材话剧,是一曲荡气回肠的爱国主义赞歌,民族团结的赞歌,英雄主义的赞歌。该剧综合运用现实主义、写实主义、浪漫主义等表现手法,以客观、真挚的人文主义精神为宗旨,运用现代多媒体舞台技术,还原了两千藏族男儿远赴海疆壮烈殉国的悲壮故事,呈现了极具英雄气概的悲壮史诗。

【关键词】共同家园;爱国主义历史题材;话剧

话剧《共同家园》是由西藏自治区文化厅、中央统战部中国西藏文化保护发展协会、解放军艺术学院联合主办,国家话剧院重点帮扶项目,西藏自治区话剧团创排的重大爱国主义历史题材话剧,是一曲荡气回肠的爱国主义赞歌,民族团结的赞歌,英雄主义的赞歌。该话剧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大清鸦片泛滥,贪腐横行,清军孱弱,香港被占,道光皇帝无奈对英宣战。在无兵可调之际,大臣提议调派由先祖乾隆皇帝亲自组建的藏族代本军团前去抗英。当一纸调兵令传到藏区时,世袭代本和吐司奉旨而行。为了遵守先辈的承诺,他们组织了2000多名藏族勇士千里奔袭赶赴宁波海边抗击英军。但终因大清武器落后抵挡不住英军的坚船利炮,浴血疆场全部战死在宁波抗英前线。他们的辫子,由唯一幸存的代本官的儿子带回了家乡,英雄魂归故里,雪山动容,江河呜咽。

该剧综合运用现实主义、写实主义、浪漫主义等表现手法,以客观、真挚的人文主义精神为宗旨,运用现代多媒体舞台技术,还原了两千藏族男儿远赴海疆壮烈殉国的悲壮故事,呈现了极具英雄气概的悲壮史诗。

一、大气磅礴的英雄群像

该剧从大幕拉开就是天地玄黄的大气象,像一个深邃莫测的黑洞,观众随着演员的表演步步惊心地进入剧情内核。该剧超越一般写个体感情、写儿女情长的模式,以大历史观和浩荡的人文情怀为全剧精神引领,使得这部作品不仅具备政治性和艺术性,更具备历史感和崇高感,以及家国恨和民族情。尤其是剧本描写的主题从以一个英雄人物为中心,逐渐成为散点式刻画人物群像的一组英雄浮雕,实现了满舞台的元气淋漓。话剧《共同家园》的剧情发展有两条线索:一是2000多名藏军的故事作为主线,一是清军与英军交替出现的故事为辅线。这两条线索主要围绕着正义和卑鄙、抵抗和退让、爱国和卖国,重点突出了2000多名藏军勇士千里赶赴宁波海边与汉、蒙、满、羌等民族勇士一起抗英,捍卫共同家园的勇气,并讴歌了两千藏族男儿的爱国主义精神。剧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巴萨·索朗旺青、德东·松杰彭措、德东·梅朵兰泽、奕经、那约翰等,几乎都是均匀着墨,个性鲜明,难分孰轻孰重。

话剧《共同家园》中的英雄人物形象不再是一个固定的刻板样本,而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性化形象。巴萨·索朗旺青的沉着和勇气,德东·松杰彭措的侠义和正直,德东·梅朵兰泽的忠诚和勇气等等,彰显了演员们的表演张力,让观众在剧场里充分感受到表演艺术的审美惊喜。尤其是巴萨·索朗旺青和德东·梅朵兰泽临行的婚礼,表达了对爱的赞美;最后爱人战死于前线时,德东·梅朵兰泽选择了手持利剑自尽,表现出美学意义上的悲剧崇高感。这台戏的主要演员们呈现出来的强烈的艺术个性和饱满的内心情感,与整个戏的叙事形式,非常协调而充满艺术感染力。

全剧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激烈的矛盾冲突下整体和谐的美。正是对台上人物的生动细腻的刻画,构成了大气磅礴的英雄群像,也正因为如此,全剧才有了一种自始至终的历史剧的大气恢弘的魄力。

二、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

导演白皓天对该剧有一段精彩的导演阐述:“西藏是至美至纯,离天最近的圣地。在本剧创作期间,扎根西藏,不仅身心得到洗涤,更收获了一份民族的气节。都市中的你我,是否被一己的得失迷惑了双眼,尘封住记忆深处的家国情怀?请跟随《共同家园》回望那个饱受列强欺凌的年代,让荡气回肠的‘藏援’故事撞击心灵。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找回捍卫家园的勇气,在舍生赴死的藏兵身上体会血脉相融的同胞亲情。”的确,国难当头,一群胸怀报国热情的藏兵奉清朝皇帝的圣旨,奔赴宁波保家卫国,谱写了一曲震撼人心的英雄史诗。该剧把“藏援”故事作为线索,以爱国情怀为主调,展现了在藏汉民族共同抗英背景下的爱国精神和民族团结,同时也讴歌了藏汉民族危难之际同命运、共患难的手足亲情。

这部剧的叙事方式和主题涵义是:用散文化、群像化、虚实结合的编剧,在高原、风雪、街道、府衙、烟馆等背景下,描写2000多名藏军顶着风雪天气的路途和生死未卜的命运,奔赴宁波与清军联合保家卫国,终因武器装备落后壮烈殉国的故事。戏剧冲突方面,该剧里藏军内部和清军内部,围绕着抵抗还是退让、爱国还是卖国,安排了一些精彩的小故事,这就使台上的每一个人物变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绝没有细节上的僵硬和刻板,更重要的是通过台上不同人物的心灵交汇,反映出藏汉民族共同保卫家园,为领土完整浴血奋战的爱国主义情怀,呐喊出震耳发聩的民族心声:“我们是松赞干布的子孙,也是文成公主的后代。”

在艺术作品中,对英雄人物的塑造,除了要充分展现英雄人物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更要突出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挖掘人物的丰富情感,使英雄人物形象既真实高大,又血肉丰满,从而赢得观众的敬佩和爱戴。《共同家园》的创作者,在“情”字上下功夫,努力展示了巴萨·索朗旺青为主的人物具有的情感世界、对家园的情怀、对敌人的仇恨,成功地塑造了崇高伟大又真实感人的英雄形象。

英雄们牺牲的场面,是该剧的一个亮点和高潮。不管从场面的壮观,还是剧情的安排都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和渲染力,让观众感受到舞台营造的残酷感、悲壮感,以及藏兵们不怕牺牲、战斗到底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

面对展现在话剧舞台上的《共同家园》,我们能感受到“共同家园”的要义,也提醒着我们时刻要爱护好共同的家园。历史就像一面镜子,人们通过历史,思考当下,展望未来。历史不仅属于昨天,而且属于今天和明天。因而缅怀历史,并不仅仅是怀旧,激励今天,而更重要的是奔向明天。

从这个意义上讲,话剧《共同家园》既是历史对现实的昭示,也是现实对历史的传承,它谱写了一曲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伟大英雄赞歌。该剧编导站在今天时代的高度,截取了最能表现民族精神的“藏援”这一历史断面,通过2000多名藏军的壮烈殉国,对“家园情怀”进行了酣畅淋漓的挖掘,从而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当时藏军不远万里爬山涉水,克服水土不服,来沿海宁波支援清军,抵抗列强侵略,但终因武器落后,全军覆没,壮烈牺牲。话剧对此既没有回避,也没有流于渲染,而是依据历史事实来尽显英雄本色,带给人们强烈的悲剧感受。两千多名藏军为共同家园而牺牲,但他们的生命充满力量的感觉,充满英雄主义的精神。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话剧《共同家园》让我们看到一种悲剧的崇高感。该话剧努力地把握和表现了为保护共同家园而视死如归的2000多名藏军,通过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了这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史,也反映了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三、华丽震撼的舞台艺术

多媒体舞美是该剧的最大亮点。该剧舞台呈斜坡,斜面台还包含了一个可以升降的小舞台,让整个舞台更有层次感和立体感。舞台底下藏有通道,还可以辅助道具更换。背景使用LED屏幕,两侧还设置了屏幕,其画面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变换,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带来丰富的视角和更真实的场景,让观众更好地融入剧情成为“剧中人”。这样华丽的背景、丰富的道具、广阔的视野对观众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给人强烈的震撼。

话剧所有的配乐无不有着浓重的民族特色,恰到好处,与故事发展剧情相辅相成,更能表现出编导所要表达的意境。譬如:出征前,藏军和姑娘们在宽阔的土地上跳“打阿嘎”舞蹈的场景,藏军们挥刀出征时的歌舞,还有藏军从家乡到宁波的路途上,风光季节轮转,从雪域高原到沿海的市井风光,以及最后藏军与英军在海上激战的一幕,舞美影像中的船头和海浪等等,多媒体舞美让该剧具有影视级质感,让台下的观众随着剧情,或欢呼、或激昂、或悲壮、或愤慨,台上台下融为一体,令人意犹未尽,留连忘返。

该剧舞美的灯光明暗有效,极度到位。透过这部戏的整体舞美,我们感受到,该剧不仅仅是在演绎一段壮烈的历史,更是编导对于完美舞台效果的追求,各个效果层层交叠浸染,一环扣一环,使得话剧趋于完美。

【作者:旦增尼玛,西藏自治区民族艺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责编:敖超)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 1004-6860(2016)01-0079-03

猜你喜欢
话剧
赏析话剧《暗恋桃花源》的艺术风格
话剧《二月》海报
我是话剧小演员
“台湾话剧百变女王”姚坤君的大陆话剧实验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都市年轻人的“话剧梦”
话剧《关汉卿》:半个世纪的历史回响
话剧《新北平市长》剧照选登
贝亲2015贺岁话剧《二胎攻略》
2013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中国国家话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