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016-02-04 17:02蔡正生沈阳市骨科医院综合外科辽宁沈阳110044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14期
关键词:固定架骨科骨折

蔡正生 沈阳市骨科医院综合外科 (辽宁 沈阳 110044)

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蔡正生 沈阳市骨科医院综合外科 (辽宁 沈阳 110044)

目的:探讨创伤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外固定架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接诊的创伤骨科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内固定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外固定架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达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切口长度更短、骨折愈合时间更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稍低于对照组10.00%(P>0.05)。结论:创伤骨科患者采取外固定架治疗,除了可以提高临床效果,而且可缩短手术时间与康复时间,切口更小,安全性更高,值得借鉴。

创伤 骨科 外固定架 效果

创伤骨科属于比较重要的科室,过去治疗多以内固定术治疗,而内固定理念与操作技术基本被熟识,他们多将精力投入到内固定学习与研究中。不过,近几年外固定架技术逐渐提出与应用,显示在创伤骨折中也有不错效果[1]。为了进一步探讨其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院对创伤骨折患者分别实施了外固定架和内固定术治疗,现将结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纳入对象80例,全部为本院接诊的创伤骨科患者,纳入研究时间2013年3月~2016年3月。纳入研究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37.5±2.4)岁(21~67岁);开放性骨折18例、闭合性骨折22例;车祸伤13例、机械伤11例、高处坠落10例、其他6例。研究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37.9±2.1)岁(22~65岁);开放性骨折19例、闭合性骨折21例;车祸伤12例、机械伤11例、高处坠落11例、其他6例。在前述一般资料上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本组患者采取内固定术治疗,断骨内部采取金属螺钉与骨板连接固定,部分患者需在X射线引导下以手术或针拔复位后将钢钉插进断骨中,从而完成内固定术治疗,术后予以常规镇痛与止血等处理。

1.2.2 研究组:本组患者采取外固定架治疗,患者取仰卧位,牵引骨折部位后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者采取局麻,在X射线引导下,分别在骨折远端与近端放置外固定螺钉,和垂直骨之间保持纵轴关系,复位操作完成后检查效果,若效果满意则实施手术治疗;调整好外固定架后以加压杆适当对骨折部位加压,并将螺丝拧好;对于开放性伤口,则将其清创处理后扩大伤口至骨折周围健康组织,将骨折断端复位即可;术后同样采取常规镇痛与止血等操作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分析。

1.4 评价标准[2]

本研究疗效评价标准如下:治疗后患者的骨折全部愈合,活动能力完全恢复,无畸形为痊愈;治疗后患者的骨折基本愈合,大部分活动功能恢复,无畸形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骨折延迟愈合,简单活动能完成,无畸形为有效;治疗后未能达到前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统计学分析采取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予以卡方(χ2)检验,而计量资料则用均数(±s)表示,予以t检验,以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 组间手术指标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为(59.34±6.03)min,显著短于对照组(120.48±20.89)min(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60.99±10.34)ml,显著低于对照组(92.09±18.35)ml(P<0.05);研究组切口长度为(1.67±0.33)cm,显著短于对照组(6.23±2.67)cm(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8.37±4.82)周,显著短于对照组(28.44±12.35)周(P<0.05)。

2.2 组间临床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痊愈18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治疗后痊愈10例、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7.5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3 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发生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则发生4例,发生率为10.00%,研究组稍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创伤骨科特点在于骨折与软组织损伤复杂性、特异性,创伤后也容易遗留畸形,治疗期间除了需考虑骨因素,还要考虑软组织因素[3]。目前,生物力学与生物材料发展不断改善着外固定技术,尤其是外固定针、连杆等,其针-骨界面剥蚀的改善,明显延长外固定架固定时间,并简化置放技术,使得外固定架的应用范围更广[4]。

本院针对接诊的80例创伤骨科患者进行了随机分组对照研究,对照组以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则以外固定架手术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切口长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虽然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研究组稍低。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外固定架治疗创伤骨科效果明显优于内固定术。骨折愈合需经过不同时期,外固定架更适用于动态力学环境骨折疾病,经医生逐渐调节来降低稳定性,从而更好地满足骨折愈合需求,使得逐渐愈合的骨组织能逐渐承担负荷,尽早重塑,从而实现缩短愈合时间的效果。外固定架手术治疗期间,能让患者体征处于正常状态,予以止血等处理后能减少失血,减少并发症发生,甚至能抑制病情进展。加上应用损伤控制手段等方式处理,确保治疗安全性,临床推广价值较高,尤其体现在结构简单、生物力学稳定、和人体生物相容性较高、螺钉稳定性较高等方面,甚至术后换药难度更低,创面护理也更简单[5]。不过,尽管外固定架优势更好,但二者也有相互借鉴的地方,比如内固定与外固定架都要对骨骼血运、成骨组织、重置复位等保留。以小腿骨折来说,外界高能量损伤,小腿可能有垂直不稳定创伤,受损组织多,可能失血较多而死亡,及时采取外固定架手术治疗,可利用小创伤来稳定骨折腿骨,使得患者能更早地接受复苏治疗,从而缩短康复时间,减少不良事件。

综上研究所述,创伤骨科患者采取外固定架治疗,除了可以提高临床效果,而且可缩短手术时间与康复时间,切口更小,安全性更高,值得借鉴。

[1] 张卫星. 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11(16):1766-1768.

[2] 刘军, 罗利芳, 张寿涛, 等. 单边外固定架骨搬移联合自体植骨治疗下肢创伤性慢性骨髓炎[J]. 中华创伤杂志, 2016,32(3):229-233.

[3] 丁相龙. 探讨外固定架在86例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19(7):1291-1292.

[4] 周辉, 刘超. 观察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和疗效[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15(7):1278-1278.

[5] 薛祖军, 李骏, 卢敏, 等. 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乡村医药, 2016,23(18):22-22,40.

1006-6586(2016)07-0104-02

R683

A

猜你喜欢
固定架骨科骨折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常用胫骨骨折外固定架的力学性能测试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无天于上2035(一)
KD407:悬挂器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