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基督教在农村社会的角色探究*

2016-02-04 21:00王正宇
山西青年 2016年17期
关键词:信教信徒基督教

王正宇

湖北文理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现代基督教在农村社会的角色探究*

王正宇*

湖北文理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湖北襄阳441053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转型,我国农村基督教信仰的人群越来越多。本文通过介绍基督教,分析基督教在农村社会迅速发展的原因,阐述了基督教在我国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的角色,为我国引导农村基督教信仰提供一定的帮助。

基督教;农村社会;角色

一、基督教与农村生活

(一)基督教

基督教是欧美地区的主要信仰之一,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基督教基本教义是十戒、三位一体、信原罪、信救赎、信天国、信地狱、信末世因信称义[1]。它提倡敬畏,感恩、包容,在对人精神约束,道德教化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1.基督教在我国的发展历史

自孔子创始儒家思想到现在,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的主流思想。但是,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地有其他文化、宗教的传入、交融,促使中国宗教的多样化,其中影响比较深远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新中国成立初期,受文化,政治因素的影响人民信仰比较单一。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国家调整了基本的对外政策,宗教政策,政治政策等,全国的宗教信仰逐渐出现多元化。改开开放后,基督教恢复了在我国的传教,使基督文化在我国农村地区迅速的、大范围的传播。根据基督教协会的数据显示,基督教信众已经达到2305万人数,是我国建国初期基督教信仰人数的30倍,大约相当于我国综合人数的2%,并且,基督教在农村地区快速的发展,基督教协会对农村人数无法进行准确统计,因此,我国目前基督教的信仰人数远远高于2305万人。现在,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基督教信仰人数的急速增长,对我国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2.基督教的影响

宗教作为一种民众信仰,有一定的社会功能[2]。基督教在我国农村社会的广泛传播,既有其积极的作用,也有其消极的作用。

一方面,基督教适应社会现代化建设,倡导信徒遵纪守法,提高信徒的道德仁爱思想,这将有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同时,宗教教义还可以帮助信众调节心理状态。由于中国农村的文化素质较低,在民众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时,基督教的信仰可以帮助农村居民缓减压力,恢复心灵上平静。此外,基督教对农村居民有着重要的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功能。农村信徒可以通过学习教义,吟唱赞美诗以及参加教堂的其他文化活动来提高其文化水平。基督教的教义对其信徒的行为还有着重要的约束功能和指导作用。教义的约束有利于增强农村居民的包容性,有利于和谐农村的建设。

另一方面,基督教中宿命论会使信众失去生活的动力,相信教义的上帝赐福,会导致农村居民放弃打拼的勇气,出现天灾人祸时,会导致信众自暴自弃,相信那是上帝的惩罚。基督教信仰上帝,相信地狱,这就为迷信的活动提供了空间。农村居民文化素质有限,对基督教教义的理解不全面、不充分。信徒在生活中,遭遇疾病、灾难,通常会认为是神的惩罚,出现一味地向上帝祈祷,不能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在农村信仰基督教的过程中,由于成年人信仰人数众多,这将会对生活在该环境中的青少年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有神论,不利于青少年对世界的认识,学习科学知识以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二)基督教迅速发展的原因

基督教迅速发展,快速传播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客观上主要受国家政策,信仰的多样化,农村居民所处环境以及公共福利与精神文化建设与现实的差距的影响,主观上主要与基督教加大宣传力度与农村居民的自身文化素质有关。

1.宽松的国家宗教政策

2004年的《宗教事务条例》规定,尊重公民自由信仰权,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这将促进了宗教在合法的范围内快速的发展[3]。宗教信仰是长时期的社会发展的产物,它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我国尊重信仰自由,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稳定。这种宽松的宗教政策,为基督教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同时,宗教明文规定的出台,保护了宗教信徒的权力,这将间接地促进了我国基督教的快速发展[4]。

2.信仰多样化

新中国建国初期,政府重视对民众思想、政治的引导。随着改革开放,政府放松了对民众信仰的引导,且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促进了民众信仰的多元化。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思想道德建设上无法统一,导致社会中拜金主义横行,民众信仰的缺失。各类型宗教的传播,可以满足民众的信仰需求,帮助民众缓解无信仰给人带来的压抑。同时,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逐渐认识到了个人的价值,个人主义的出现,强调个人对不同信仰的选择,这也加速了信仰的多样化。

3.公共福利与精神文化建设与现实的差距

社会公共福利体系不完善和精神文化建设体制不健全,农村居民没有健康的休闲娱乐方式,这将给基督教在农村的传播留下了一定的空间。由于农村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农村的发展比较落后,很多农村几乎没有建设公共基础与公共娱乐设施,这将导致农村居民在农闲时间,没有健康的生活娱乐的场所。目前,我国农村主要的娱乐方式是打麻将、喝酒、抽烟、斗地主等,这些不健康的娱乐方式严重阻碍着农村的发展。基督教通过教会活动,唱赞美歌,做礼拜等方式,给农村居民带来了一种新的、健康的消闲娱乐方式,这将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对基督教的好感。

4.农村居民所处环境

由于农村村民的个人素质和文化素质较低,在农村村民自制的过程中,无法高效地实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农村村民在村民利益分配,民事调解方面的作用较弱,而基督教传教人员在农村事务中积极的参与,这将有利于基督教传教人员的地位的提高,从而,加大了基督教的影响力。此外,受地理位置以及经济发展的限制,农村居民孤单寂寞。农村生活的文化活动以及休闲方式较少,目前中国农村的主要休闲方式是看电视,这种单一的娱乐方式导致农村居民精神空虚。同时,农业机械的应用致使农村居民的农闲时间增长,且我国农村青年、中年人进城打工,农村空巢老人增多,基督教关怀信徒,这将吸引大量的农村中老年人加入基督教。

5.农村居民自身困境与基督教加大传教力度

由于农村居民无法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将会出现失落、恐惧以及危机感,基督教通过集体的教会活动,提高了教徒的认同感和归宿感,这将有利于基督教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基督教徒有一个主要的特点,信徒是陷入某种困境的人员。根据统计,我国基督教信徒不健康的人员占总教徒的6%,由于农村医疗制度不完善,很多农村居民受经济条件的限制,疾病无法得到及时的、有效地医治,患病居民病急乱投医,期望通过信仰上帝减轻甚至治愈家人或者自身的疾病,这也是农村居民信仰基督教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此外,基督教徒热情的四处传教,将导致了基督教徒的急速增加。基督教徒认为传教是为上帝工作,通过努力工作,来世自己将会进入天堂,这将导致基督教徒在传教过程中异常的狂热。中国农村乡情淳朴、村民之间彼此熟悉,只要有人皈依,就会在整个村落内部大力宣传,积极地鼓励家人、乡亲入教。

二、现代基督教在农村社会的角色

(一)现代基督教在农村经济生活中的角色

在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中,他指出了受基督教的教义影响,基督教中的清教徒信奉勤俭节约与艰苦劳动,这推动着早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5]。现代基督教的快速发展对农村经济也有着两面性的影响。

1.基督教对农村经济生活的正面影响

一方面,正如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所谈到的那样,基督教精神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信仰真诚的基督教徒来说,上帝是存在的,并时时刻刻的看着他的信徒,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就会努力的劳动,同时,基督教徒受道德的约束,在经济贸易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信经营,这将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基督教徒在农村经济活动中,能够诚信的经商,做到公开,公平的原则。他们相信自己在做不正义、不道德的事时,有一双眼睛始终在盯着他们,如果他们在经商的过程中,缺斤短两,以次充好,上帝将会惩罚他们,来世他们将会被投入地狱,受到烈火的焚烧。对上帝的信仰,督促着他们经济贸易中,合法、守法,公平、公正,这将有利于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2.基督教对农村经济生活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基督教教义陈旧,不喝现代经济的发展,不利于信徒经济生活的改善和中国新农村建设。很多教徒将全部的精力用于传教,忽视经济生产,这将导致基督教徒的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在基督教义中,堕胎就相当于谋杀,由于农村避孕知识和措施有限,这将导致农村信教家庭孩子过多。孩子过多首先会影响整个家庭的生活水平,导致该家庭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其次,由于孩子多,经济负担重,孩子的教育质量提高困难。农村贫困人口基数大,教育水平低,这都将严重的阻碍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另外,农村经济发展有限和市场制度不健全,在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信教居民受教义的约束和对上帝的敬畏导致其竞争力较弱[6]。在对淮阴地区信教居民与非信教居民现有职业的调查中发现教徒打工外出的人口远远多于非信教人口,淮阴地区办企业和经商的人口中,信教人数只占了极少的一部分。

(二)现代基督教在农村政治生活中的角色

恩格斯曾在《德国农民战争》中谈到,没有功能的东西就无法长期的讯在,宗教能够一直存在,是因为他有一定的功能[7]。基督教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中保存下来,说明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作用。基督教在农村政治生活中的角色具有双面性,一方面它积极地促进农村政治生活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对政治生活有着消极的影响。

1.对农村政治生活的正面影响

基督教的道德宣传有利于农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减轻政府对农村管理的工作量。宗教将世俗的社会道德转变为宗教的教义和神的意志,这可以约束、规范教徒的行为。通过对信教人士的调查,85%的信教人员称,信教之后,他们变得更宽容,邻居相处更加融洽,不再参与赌博,生活方式也更加健康,这将有利于农村的整体管理。

基督教的心理调节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基督教相信原罪论,每个人在生下来之后就需要赎罪。在社会相处中,农村人员由于自身的文化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对快速发展的社会不适应,对社会贫富差距认识出现扭曲,基督教的赎罪论使信徒相信,他们现在所经历的不幸,是为了来世的幸福,这样可以缓解信徒的扭曲心理。同时,生活节奏变快,人与人之间交往减少,人际关系冷漠,通过向基督教教士的倾诉,可以缓减教徒心里的不满,避免教徒心理的扭曲,这将有助于社会的稳定。

2.对农村政治生活的负面影响

基督教的发展弱化了基层政权的权威。权威是社会运动的内在规律要求,政府只有保持自身的权威,才能在社会运动以及其他意外冲击中,保持不败之地[8]。在整个社会中,权威有着重要的凝聚力,基督教在农村的快速发展,将会导致基层政权权威的丧失。权威丧失,社会的凝聚力就会变小,社会很容易陷入混乱状态,社会的安定受到威胁。

农村基督教的快速发展,将会吸引大量的有文化的青年参与基督教组织,这将导致我国基层组织的人才资源大量的减少,不利于我国基层队伍的建设。基督教不断地向农村居民灌输教义,使一部分党员退党,并利用退党党员的影响力,扩大宣传。例如,向居民宣传“某党员觉得基督教比政府更得人心”,导致某些群众会对基层组织产生不信任感,这都将影响我国的基层组织的管理。

此外,基督教相信上帝,而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辩证主义与唯物主义,基督教与马克思主义是完全相反的世界观。由于农村人口主要由老人,中年人和青少年组成,他们自身的科学文化知识有限,基督教进行有神论宣传将会影响其世界观。同时,传教人员在传教的过程中,会诋毁社会主义的真理性,这种错误的世界观与政治思想的宣传,严重影响农村正确的政治思想的形成。

基督教阻碍农村民主政治的建设。首先,基督教信徒抱团不利于农村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基督教传教的过程中,传教人员主要目标是针对自己的家人,朋友,亲戚,在传教人员的鼓吹中,将会出现整个家族的信教。这种家族势力在民主选举的过程中,会扰乱基层民主选举,甚至出现基督教人员控制民主选举。宗教的至高无上性造成教徒的保守主义。他们把教义、教条当成世界上的唯一标准,严重的妨碍政治社会的发展。

3.解决基督教对农村政治生活影响的对策

基督教的发展对我国农村的政治生活具有两面性,为了促进新农村建设,政府要积极地宗教组织和信教群众合法进行宗教活动,利用基督教的积极性,提高我国农村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解决其不利影响,提高我国农村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水平。

政府引导基督教与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首先,政府要正确的贯彻国家宗教方针。农村基层干部要提高对基督教的特殊性、复杂性和重要性的认识,重视宗教的传播,合法管理宗教活动,既要保证信教人员的权利,也要维护非信教人员的权利。

其次,引导基督教在农村的良性发展。基层管理人员要积极的挖掘基督教教义中爱国爱教,团结进步的内容,使爱国、爱教高度统一,这样可以加强信徒对国家的认同感。根据国家出台的宗教政策以及宗教管理规定,农村基层组织要积极的管理宗教组织,保证宗教的合法和规范,严厉打击打着宗教的幌子进行非法犯罪活动。

此外,农村基层管理人员要加强与基督教组织上层人员的沟通,除了要加强管理基督教组织者,还要发挥基督教组织上层人员的积极作用。农村基层管理人员在不干涉正常的宗教活动的情况下,加强对组织者管理和指导,能够同心协力,发挥基督教会的优势,拥护党的领导,消除基督教的负面作用。基督教的上层人士对信徒的精神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能够通过自身的威望和影响力,调动信众的积极性,发挥其优势。基层组织要积极地与宗教上层人士进行沟通,在对农村居民的管理和农村道德水平的提高中,发挥其优势。

(三)现代基督教在农村文化生活中的角色

宗教信仰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宗教组织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体[9]。通过分析基督教信仰的作用,基督教对组织的影响,基督教对社区人际关系的影响以及对社会风俗习惯的影响,明确基督教在农村文化生活中的角色。通过正确引导基督教文化的发展,使其服务于新农村文化建设。

1.履行宗教义务,增强宗教认同感

随着基督教的信仰程度加深,基督教信徒就会严格按照基督教教义和基督教信条来要求自己。经过长时间的信教,宗教的教义就会对信徒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在道德素质不断地提高。信徒通过对神的信仰、敬畏,形成一种“宗教感情”。由于共同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感情”,可以将具有共同信仰的不同的人、群体、组织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稳定的团体。这种宗教的聚合作用既能够加强不同团体的社会合作,也可能导致不同信仰的团体分裂。基督教在农村的发展能够提高农村的道德素质,同时,能够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

2.基督教对社区人际关系的影响

农村的人际交往主要依靠亲缘和地缘这两种。亲缘主要指亲戚关系,地缘主要指邻里关系。基督教信徒跳脱了这两种基本的人际交往关系,由于共同的信仰以及“宗教感情”,形成了跨村落的社会关系。但是,信教人群之间的联系加强,势必旧货弱化亲缘和地缘这两种关系。基督教信徒忽视亲缘和地缘关系,就会逐渐疏远自己的亲戚和邻居,这将会造成他们在得到其他信徒帮助的同时,失去了更大范围的帮助。

3.对农村风俗习惯的影响

由于我国农村发展的差异性以及封闭性导致农村“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基督教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文化的差异性,必然会导致基督教文化与传统风俗发生冲突。在祭拜祖先,婚丧嫁娶上基督教与我国的农村的风俗习惯大不相同。我国农村相信家里长者死后,亡灵会一直存在,通过祭拜祖先,除了证明后辈子孙的孝敬,还希望通过祭拜,祖先亡灵能够庇佑后世儿孙。基督教是“一神论”,反对对其他神灵的崇拜。如果妻子信教,不祭拜祖先,丈夫不信教,想要祭拜祖先,这就导致家庭之间不能够和睦相处。此外,由于基督教和传统农村的婚礼、丧礼的习俗不同,农村居民信教,将会出现信教与非信教邻里关系不和,亲缘关系冷漠,这将导致农村整体关系分裂,出现信教团体和非信教团体,不利于农村的稳定发展。

4.基督教对农村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我国农村,春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外工作的人会回到家中,庆祝节日的到来。从除夕到元宵,农村会进行各种娱乐活动,最常见的是舞狮舞龙。但在基督教文化中,舞狮舞龙存在着对其他力量的崇拜,不符合基督教的教义,因此在农村分摊舞龙舞狮费用的过程中,基督教家庭将会拒绝缴纳,这将会造成其他村民的不满,影响传统文化活动的正常进行。除此之外,基督教也会在农村文化建设中,起积极的作用。基督教做礼拜,唱赞美诗,过复活节,圣诞节,举行各种各样的宗教活动,给其他村民提供了新的休闲娱乐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

三、结束语

基督教在我国农村迅速传播与发展,对我国农村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因此,要积极引导基督教与我国新农建设相适应,发挥基督教的优势,避免基督教在农村文化生活中的负面角色。

[1]李健美.基督教在当代中国农村的传播与影响[D].山东理工大学,2012.

[2]王正宇.农村基督教发展的内在机理刍议[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4,03:39-43.

[3]张良.乡村公共性解体与基督教文化发展[J].人文杂志,2014,03:101-107.

[4]陶飞亚,王德硕.美国亚洲学会年会中的中国基督教史研究[J].东岳论丛,2014,01:61-78.

[5]吴理财,张良.农民的精神信仰:缺失抑或转化?——对农村基督教文化盛行的反思[J].人文杂志,2010,02:175-180.

[6]李华伟.华北宗族的弱化与基督教在乡土社会的发展——以豫西李村为中心的考察[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18-32.

[7]《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宗教问题研究》课题组,张坦,宋立道.乌蒙山区农村社会转型与基督教的影响[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69-77.

[8]刘双.近十年来国内农村基督教研究综述[J].赤子(上中旬),2015,14:95.

[9]张建成.把握基督教的正负功能推进新农村的和谐构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30+32.

I206.7;B978

A

1006-0049-(2016)17-0010-0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督教发展的内在机制及影响》(项目号:11YJA810020)。

**作者简介:王正宇(1972-),男,汉族,湖北襄阳人,硕士,湖北文理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基层组织与社区治理。

猜你喜欢
信教信徒基督教
阳光的信徒
基督教与葡萄文化——以《圣经》为中心的考察
杨岳赴苏北调研农村基督教工作
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思考与实践
明确路向,践行基督教中国化——以福建基督教为例
学校教育支持系统视角下信教大学生的理性回归
“因病信教”:中国农民的宗教心理及其发展
做价值投资的信徒
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
劝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