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与发展:传统武术对散打技术的影响研究

2016-02-04 19:37晋小洁周之华
武术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影响

晋小洁 周之华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传统武术技击功力训练的特点和方法,以及散打技击方法、训练进行分析,发现传统武术对散打的拳法、腿法、摔法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试图将传统武术功力训练融入到散打的拳法、腿法、摔法中,以此来提高散打的竞技水平,为散打技术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传统武术 散打技术 影响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12-0010-03

1.前言

散打是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对各武术门派实用招法精华部分的提炼整合。传统武术分为功法、套路、技击三大部分,其中技击是核心内容和主要目的。而传统武术散手正是在功法、套路的基础上对传统武术技击技术的深刻研究和灵活运用的竞技运动,是武术发展的另一种形式,也是现代散打的前身。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失和时代的发展,散打运动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改进,与传统武术已存在较大的区别。武术以分流成以竞技体育为主的武术和以传统武术为主的武术。他们是当今武术的两大主流。当代好多人都在想尽一切办法去提高散打的竞技水平,比如引入泰拳的训练方法及方式。他们这样做是本末倒置。因为一味的崇洋媚外,并没有关注我们本土传统武术的精华。传统武术包涵深刻技击拳理和技巧,大家都不去挖掘和重视。传承传统武术与发展竞技武术是业内从不同角度考虑的两大焦点问题。两者绝对不存在绝对的对立矛盾,矛盾的解决不是一方消灭另一方,而是协调、整合、双赢和各取所需。据此,本文研究传统武术的技击特点,找出两者的平衡点,寻求两者的互补、融合,以期对散打技术提高的理论构建和散打技术的发展有所帮助。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中国知网CNKI查阅了与本文相关的文献资料,还翻阅了一些与本文有关的书籍,如《纪效新书》、《手臂录》、《武术汇宗》、《陈氏太极拳精义》、《心意六合拳发力与技击》、《大成拳站桩与求物》、《形意拳练法用法与功法》、《咏春拳》、《戳脚拳》、《实战八卦64散手掌》、《中国武术技击要义》、《中国武术教程》、《散打》、《武术》等,奠定了本研究的基础。

2.2专家访谈法

走访部分传统武术老拳师及具有丰富教学与训练经验的专家、教练员,就传统武术技击的用法及训练方法,以及传统武术技击对散打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咨询、交流和探讨。

2.3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推理对相关文献资料和数据进行逻辑分析,整理归纳得出结论。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传统武术与散打概述

3.1.1传统武术概述

通过查阅文献可知,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目的,以套路演练、搏斗、功法练习为主要表现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而关于传统武术众人有不同的定义。王岗认为:从文化层面来看,传统武术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浓缩,传统武术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浸润、培育下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武术寓理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劳动人民与大自然在长期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发展总结创编而成,具有技击、强身健体、医疗和观赏等特色的民族传统运动项目,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周伟良认为:“所谓传统武术是指,在农耕文明背景下形成并发展至今的,以套路、散手包括功法练习为有机活动内容,以家传或师徒传承为主要方式,以提高技击能力为主体价值,注重体用兼备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基于前者,张长思老师提出:传统武术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理论依据,以拳种为存在形态,以套路、功法、散手为主要活动内容,以单势、拆招、喂手、功法、格斗对抗等为有机训练方式,以提高技击水平为宗旨,以技进乎道为最高价值追求的武技、武道修炼体系。武冬认为:传统武术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润下,以技击攻防动作为主要载体,以提高攻防技击能力为主要目的,注重形神兼备,打练结合,内外合一的修炼,融技击性、健身性、文化性于一体的,各种自成体系的拳种总合。

3.1.2散打概述

现代武术散打是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旨在谋求一种新的竞赛形式来直接表现武术技击术的实用价值,以适应现代竞技运动的发展的一项竞技体育项目。散打的技术结构是以传统武术中的实用技术为基本框架,同时兼融国内外各种搏击技术(如拳击、摔跤、空手道、跆拳道、泰拳、自由搏击等),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技击技术组合,它的技术结构是开发性的。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致胜对方,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散打运动是现代武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武术发展至现代社会的一个产物,散打运动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传统武术文化的价值取向也要有利于散打运动的发展,有利于传统武术文化发展地继承。

3.1.3传统武术技击特点与散打技术特点的比较

有些专家指出,传统武术最大的技击特点是尚巧。而尚巧指的是进攻防守讲究方法巧,运用妙,倡导不用拙力用巧力。在空间特征上有上、中、下三路,前、后、左、右四方;在时间特征上有快、慢、缓、疾、顿、挫;在劲力特征上有刚、柔、脆、绵、抖、化。传统武术技击讲究一招制敌,无所谓禁忌或限制。但是传统武术非常重视套路形式的招式,一招一式都是按照事先编排好的顺序进行的。传统武术的技击技术,尤其是以套路为主要形式的竞技武术在实际运用中多是按程序进行的,具有明显的规定性。

散打作为现代社会的搏击技术,它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和技术结构。它排除武术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积淀,以现代竞技体育的广延性,广采博蓄,形成了自己的技术框架和自己的风格,它汲取诸家技法,提高了技术的时效性,集中体现了武术攻防格斗的特点,现代散打技术追求简捷明快,战术的简单实用,无论是直拳、勾拳、摆拳等拳法,还是蹬腿、踹退、弹腿等腿法以及各种摔法,都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在实战中具有很高的效益。endprint

就目前来看,散打动作和运用具有快、准、狠、稳、隐、活、长等特点。快:是指动作要速度快、反应快、判断快、启动快、变化快;准:是指动作发力点或攻击点要准;狠:指动作力度大;稳:是指稳定,包括动作完成的稳定性和保持自身平衡的稳定性,技术发挥的稳定,心理状态的稳定;隐:即动作收发没有预兆;活:即灵活,指技术和战术的运用要灵活多变;长:指动作距离要长,控制面曾大。随着现代散打竞争的激烈程度加剧,散打技术呈现出速度快、力量大、预兆小的趋势发展。

3.2传统武术技击方法对散打基本技术的影响

3.2.1传统武术对散打拳法的影响

散打规则严格规定了不准向对方后脑、颈部、裆部进行攻击,也不准使用反关节及肘、膝的技法。因此传统武术中很多一招致胜的技法在散打中并没能很好的体现。由于使用了拳套,而且规则明确禁止了反关节的运用,所以拿法在散打中是没有的,掌法也是不可能用的上的。但是,散打的拳法却很好地继承了传统武术拳法“拳打一条线”的特点,简单、直接。

散打的拳法实用性强,它动作路线短,直接击打,整体的力量,防守的技术方法也是很巧的。武术中连打带化的拳法如果能与直、勾、摆拳融合在一起会使散打的拳法更高一筹。

3.2.2传统武术对散打腿法的影响

传统武术腿法基本用于“拳里加腿”,以“收跨”注重“点”的攻击为主,“收跨”限制着进攻空间,从距离来讲,传统武术腿法也可归属为短打技术。散打“远踢”相比传统武术有所见长。“远踢”展跨扩大了攻击距离,散打腿法较传统武术腿法的进攻距离加长,在散打与泰拳、拳击的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散打运动在训练和实战中,对腿法的要求是:速度快、力量大、力点准、预兆小、方法巧。而传统武术中的太极拳通过立身中正、松跨、曲膝、圆档等练习,可以增强腿部力量。通过身法的自然松沉,可以提高步法的平衡和稳固性;通过以腰为轴,松跨调整身法进行虚实变化,旋踝转膝,旋腰转脊等螺旋缠丝运动,可以提高髋关节和腿部的柔韧性、灵活性及整体的协调性。在散打训练和实战中所有腿法都要求快速有力,快出快收,以上这些身体素质正是散打腿法所必备的。另外,以腰脊为主宰,周身节节贯穿,一动无有不动的练习是训练人体发力的最好方法。行家说:“力由腰发多根基,贯人两肋四肢躯,发到手足成一点,丹田叫力山也移”。我们知道一个动作靠局部力量是有限的,必须周身协调一致,使意、气、力三者合一,力量才够完整,速度才能够快。

在腿法上,侧踢、侧踹、正蹬是很实用的,如果能把传统武术中的一些低腿法、截击腿法以及踢击部位运用引进到散打中,更能提高腿法的威力。前卫搏击协会的马运芳先生将通臂拳中的“截腿”运用得淋漓尽致,比如说对方用鞭腿来击你,他用通臂拳截腿,可截对方小腿、大腿内侧、跨根,以遏制对方的进攻。

3.2.3传统武术对散打摔法的影响

散打的摔法是根据对手站立的姿势、距离在规定限制的时间内快速将对方摔倒。既有主动进攻的摔法,又有被动反攻的摔法,既有远距离踢打中接抱对方下肢的摔法,又有近距离搂抱的贴身摔法。这些摔法的技术动作最初便是由中国式摔跤演化而来的。

中国式摔跤很注重“把位”的运用,有“宁输一跤,不输一把位”的说法。散打运动由于带着拳套,因此无法正常的用手抓握对方进行把位,常用手腕或小臂夹或插捧对方臂、腋下、背部、颈部等把位,然后实施摔法动作,这与中国式摔跤的很多摔法如出一辙。

中国式摔跤也有许多“散手绊子”,这个散手的意思是不抓把位,而是看准时机直接使绊,这一点与广义上讲的散打运动不同,但是这些不用把位的“散手绊子”如拦门削、抄腿抹脖摔、架梁踢、扣腿摔和抱腿摔等都是现在的散打中常用的摔法。

摔法的运用,无一不是以破坏对手的身体平衡为前提的,在带拳套的情况下能使出各种摔法着实不错。传统武术中的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的破坏平衡的化力,沾衣发放,使之失去平衡而到底似乎更省力。

3.3传统武术功力训练方法对散打技术训练方法的影响

所谓武术功力,是指通过武术功法练习获得的武术专门技能所达到的程度。传统武术门派众多,其拳种丰富,套路各异且风格多样。各门派均有自己独特的练功方法,其练功理念,练习形式各具特色,形成具有其自身特点的训练体系。拳谚讲:“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功力练习是武术训练的重要手段,无论哪一种拳术,哪一个流派,都具有其自身的一套练功方法。功力练习的基本出发点就是技击、实战,因此习练者的基本功练习、套路练习、功力练习均围绕其技击理念实施。

3.3.1传统武术桩功对散打技术的影响

传统武术功力训练的实质就是练劲,最大限度的提高技法的效能,强调无力不摧和无力可摧,提高人体的击打和抗击打能力。同时传统武术的功力训练多为长期的经验积累,讲究功到自然成,成效缓慢,但一经练成则威力无比。

桩功是武术功力训练的基础,在基本功训练中有着其他训练方法无法取代的作用,各派武术均对此十分重视,几乎所有拳种都将它列为人门功法或高级功法。具体来讲,桩功有:无极桩、太极桩、两仪桩、浑圆桩、三体式、开合桩、动式八桩、马步桩、弓步桩、虚步桩、仆步桩、骑马桩等,可谓丰富多彩。桩功是传统武术“打练合一”练功模式的主要组成部分。练桩是武术的基础,用于锻炼腿部力量和步型之稳固。

现代散打摒弃了传统武术先练站桩、基本功、套路等先期的基本功训练,选用了传统武术中实用的拳法、腿法、摔法,加以提炼,再加上国内外各种搏击技术取其精华,加以融合,形成了现代散打的技术体系。在训练上,散打直接进行了攻防训练,利用手靶、脚靶、器械等,提高专项素质和能力,加之运用了简洁实用的拳、腿、摔,使技术的训练时间比传统武术大大缩减,省去了从基本功到套路,到拆手,再到实战的漫长道路,实用性来得更快。现在的散打训练,一般采用高强度、超负荷、大运动量的训练方式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技能,追求身体承受的最大极限,这也是目前散打运动员多数伤病缠身的主要原因。endprint

传统武术的桩功和散打两者的技术是具有很好的互补性的。传统武术非常重视桩功的训练,要求下盘稳固,步法扎实,功架稳定,对下盘的抗击打能力有及其重要的地位,但与散打的快节奏形成鲜明的反差。拳谚讲:练拳容易走步难。步法是散打技术的重要一环,步法的快慢,移动幅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散打技术运用的效果。在训练中,将传统武术的桩功练习与散打灵敏的步法相结合,科学的进行训练,即可以增强下盘的稳固性和抗击打能力,同时又克服传统武术步法移动迟钝的弱点,将大大提高散打的技术水平。

3.3.2传统武术气功对散打技术的影响

在现代竞技武术散打中,习练者对身体重心的重视不亚于传统武术技术对身体重心训练的要求,这一点可以从散打的各种摔法中得到体现,尤其以贴身摔最为典型:起横在散打中表现为技术动作打出的一刹那机体所处的身体状态,而落顺在预备姿势中亦有体现。散打技术的运用要求呼吸要与动作相适应,不同的动作,不同的动作轨迹,不同的时机应配以不同的呼吸方式,这一点也是与传统武术中的吐纳是一致的。

传统武术功力训练可以提高习武者的攻击力、抗击打能力以及实战能力,因此散打可以借鉴传统武术的功力练习方法,如通过铁布衫的功力练习锻炼抗击打能力;通过木人功、铁膝功、踢桩功提高重创对手的能力;通过内功的以意领气,以气发力的练习,获得内壮外勇,内外合一,达到激发人体潜能的效果,以提高综合实战能力等等。

合理的选择武术功力训练项目,练习时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同时要与散打的速度、力量、灵敏等技、战术配合起来进行训练,使功法训练与散打训练完美结合,相辅相成。

4.结论

4.1传统武术技击方法可以丰富散打技术的训练内容

传统武术是竞技武术的根本与源泉,竞技武术的发展有赖于源源不断的吸取传统武术的精华。将传统武术中的实用招式融入到散打技术的训练中,可以有效提高散打技术的威力,丰富散打技术的训练内容。

4.2传统武术功力训练方法能提高散打的综合实战能力

在散打中融入传统武术功力的训练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散打运动员击打和抗击打的能力,有效的提高竞技水平,减小训练伤害,同时也极大的提高散打的综合实战能力。将传统武术与散打技术训练相结合,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二者协调发展,武术的发展才会稳固和持久。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影响
传统武术怎么了?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