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形势艰难

2016-02-04 22:09安德鲁·帕尔马
财经 2016年4期
关键词:利率

安德鲁·帕尔马

各大公司将身陷重围,面临多方面挑战

尽管银行家们不认可,但商业的好时光并没有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到来而结束。相反,政府和各国央行全力以赴,推高了股价,同时让各公司可以按照处于历史低位的利率筹集资金。中国的大规模刺激给它的扩张赋予了更多活力,再次推高了大宗商品价格。随着脆弱的劳动力市场对工资施加下行的压力,公司利润飙升:美国公司2014年的税后收入达到了1929年以来前所未见的高点。然而在2016年,商界必须直面一个事实——盛宴现在真的结束了。

可以从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开始说起。多年来,各公司都可以借着跟投资者们谈谈自己在新兴市场的战略,来安抚让人尴尬的对其增长潜力的担忧。新兴市场有人口规模,有中产阶级潜在消费能力。于是,各大公司营收的分布也因此发生了改变:据麦肯锡的数据分析人员们称,1980年,全球公司20%的营收来自于新兴市场;到了2013年,这个比例达到40%。现在,发展中国家的吸引力看上去比过去小了许多。那里的增长率已经从2010年的7%放缓到了2015年的4.5%左右,而且2016年可能也少有、甚至完全得不到改善。

公司和财务投资者不一样,能上一秒突然把资金撤出某些地区,下一秒又把它塞回去。西方国家的公司高管们不会很快就背弃中国这样的成熟市场和印度这种前景光明的市场。但2016年,各公司董事会的焦点将持续向西转向复苏由弱走强的欧洲,以及转向美国。在危机后曾在新兴市场大举拓张的花旗和渣打等银行将放弃将总部迁到亚洲的念头。更多的公司将谨慎地离开一部分回报没那么丰厚的发展中国家。此前,一些公司已经做出了行动——2014年,美国电器公司百思买(Best Buy)关闭了在中国的业务;2015年,法国传媒公司Vivendi撤出了巴西市场。西方国家的公司高管们未来讨论的将是聚焦于核心市场。

然而,2016年发达国家的生活同样也会变得更复杂。一个原因在于,并不是只有西方公司对发展中市场的想法变了,发展中国家的公司自己也一样。随着本土增长放缓,这些国家都把目光转向了海外。中国不可避免地冲在前面。有观点认为,中国公司2015年对外的投资超过了外国对中国的投资,其中涉及的交易包括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收购意大利轮胎制造商倍耐力,纳恩博公司收购对手、美国自平衡车行业领导者赛格威,以及叫车软件公司滴滴快的投资Uber在美国的对手Lyft。2016年,同样的现象预计还会更多,包括中国首次收购欧洲的一家银行。它将加剧对资产、人才和消费者的竞争。

第二个不安之源将是变化中的利率环境。2016年,对美联储和英格兰加息的漫长等待应该已经结束。许多公司届时都将有能力无视这一点,但许多却做不到。尽管利率只会渐进式上升,但借贷成本的变化在信贷系统的底层会被放大。这就是近年来借贷最受关注的领域:2012年到2014年期间美国新的券商中,每五家就有四家被评级机构评定为“垃圾级”。标准普尔的分析师们预计,2016年这类借贷者中的违约率将达到2014年的近两倍;外界的眼睛将紧盯美国的页岩油生产商,因为低油价、高债务将在这个领域引发大洗牌。

一线希望到底在哪里?

理论上,利率上升应该带来更大的希望。它暗示着各国经济现在已经强劲到能够制造通胀的压力。工资经过了多年的停滞之后,加息对消费者和各公司来说都是个好消息。但新的规定在一些特定的国家可能会给工资带来力度超出寻常的推动。在英国,面向25岁及以上工人的新“生活工资”标准将在明年4月生效;在美国,倡导提高最低工资的人们正在赢得大幅提高报酬的战役。强制提高低收入工人的最低工资理由很有力,但这类上涨幅度通常很大,未来将会让零售和社会服务这类行业很头疼。

这一个十年的头五年,许多公司受到保护,与经济的阵痛隔绝。但2016年将无处可逃。新兴市场形势将更严峻,发达国家竞争将更激烈;劳工成本将开始缓慢上行,已经触底的利率也是一样。公司利润创纪录的时代将开始慢慢消逝。

猜你喜欢
利率
为何会有负利率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负利率:现在、过去与未来
随机利率下变保费的复合二项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