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中的悲剧色彩

2016-02-05 03:27马赫苒
北方音乐 2016年17期
关键词:尼诺夫拉赫玛悲剧性

马赫苒

(陕西艺术职业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中的悲剧色彩

马赫苒

(陕西艺术职业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在世界音乐发展史上,悲剧性一直都受到艺术家的追捧,也成为他们创作的永恒主题,而拉赫玛尼诺夫作为19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更将悲剧色彩在其艺术创作中发挥地淋漓尽致,也逐渐形成一种颇具代表性和独特性的音乐创作风格。本文主要对于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中悲剧色彩的主要体现以及其悲剧性的渊源进行了全面深入地研究和分析,以此能够对目前音乐的发展提供有力借鉴。

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悲剧色彩

一、拉赫玛尼诺夫生平概述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于1873年出生在俄罗斯奥尼加城一个富裕的贵族家庭。他从小一直学习钢琴,随后到圣彼得堡和莫斯科音乐学院进行正规地学习,在作曲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在他毕业之后创作过程并不算成功,并因为《第一交响曲》的首演失败,连续三年都没有继续创作。1901年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收获了音乐界的一片掌声,也给了他创作的无穷力量,随后他创作了大量颇受赞誉的钢琴曲,由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他移居美国,在大洋彼岸的他忙于出席各种演出,创作的钢琴曲目较少。他晚年将其音乐天分发挥到了极致,《钟》、《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等一系列作品就是这个时期创作出来的。1943 年,拉赫玛尼诺夫病逝,他在音乐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悲剧色彩的渊源分析

(一)社会环境因素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正处于资本主义链条上的最薄弱环节,尤其是俄国的十月革命时期,政权更迭反复,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整个社会人心惶惶,导致一些青年学者和艺术家纷纷远离家乡,拉赫玛尼诺夫也远走美国,希望自己能够在新的环境里重新发现创作的灵感。但是在美国的他创作并不是十分顺利,没有多少新作品问世。除此之外,由于俄国处于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气候十分严寒,自然条件较差,俄罗斯民族往往具有较深的忧郁气质,而且俄罗斯作为著名的东正教大国,人们对于东正教的强烈信仰使得他们比较注重对苦难的体验,所以大部分的人生观是非常消极悲观的。上述因素即为造成拉赫马尼诺夫作品悲剧性色彩较为鲜明的社会原因。

(二)文化因素

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都是当时文化的一部分。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的悲剧色彩正是当时文化发展的重要体现。首先,当时正处于浪漫主义风格的后期,这时的艺术风格更加注重于情感的表达,而不是将形象和观念的表述放在艺术创作的首位。其次,一些相关艺术领域对于他的悲剧风格的形成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他对现实主义风格的文学作品十分欣赏,尤其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一些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对于当时黑暗社会的揭露具有深刻意义,篇章之间的悲观情绪更为明显,这对拉赫玛尼诺夫艺术风格的转变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1941年,他在接受《研究杂志》的采访时曾坦言:“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追求悲剧风格的,只是用钢琴表达自己想说的话,表露自己真实的心情”。因此我们可以推断,拉赫玛尼诺夫的审美要求以及文学涵养和他的音乐创作是紧密相关的。

(三)个人因素

拉赫玛尼诺夫虽然出生一个贵族之家,却没有享受到幸福和富足的生活。他的父母很早就离异,随后他的姐姐又不幸去世,这一系列的家庭悲剧使年幼的他深受打击,并一直持续,尤其是1895年《第一交响曲》首演的失败,使他的忧郁心理更加严重。随着十月革命的爆发,他远走美国,对于故乡的思念,只能通过一些报刊杂志和新闻来了解国内的情况,他的这种爱国之情和思乡之心使得自己的悲观情绪更加浓烈。除此之外,拉赫玛尼诺夫还是一个天生的悲悯者,他的人生观是十分消极和悲观的,即使当他处于创作期的顶峰期时,对于自己的作品仍不具备完全的信心,在每一次登台演出时仍然顾虑重重。正是由于他的天性和曲折的人生经历,才导致了他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

综上所述,当文学方面的影响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他个人的人生经历融合在一起时,他的音乐作品中悲剧性是显而易见的。

三、悲剧色彩在拉赫玛尼诺夫作品中的体现

(一)旋律的悲剧色彩

旋律作为音乐的灵魂,是音乐风格和音乐精神的重要体现,这也是其作品悲剧色彩表达的主要方式。其旋律的悲剧性主要体现在具有明显的倾向性特征。旋律的倾向性一般是指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将一些惯用的旋律序列进行趋向,并且实现这种趋向和作品的节奏、调式的融合,以此来达到表现某种情感的目的。在他的作品中,惯用上行的二度进行作为旋律,这是由于二度进行的音区较窄、较为不整齐,因此能够作为表现消极和悲伤情感的方式。在Op3之1《悲歌》的22——24 小节处,就使用了小二度加大二度的上行旋律,使悲伤和忧郁的情感得以真实体现。除此之外,他对于俄罗斯抒情乐句的运用也十分娴熟。在很多作品中都将这种较为压抑性的乐句融入其中,和整个曲子的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打造了一种悲情色彩。

(二)节奏的悲剧色彩

节奏同样也是音乐作品情感表达的主要构成部分。拉赫玛尼诺夫在节奏方面的创作也是独辟蹊径,为其悲剧性风格做了良好的铺垫。他的音乐作品主要有以下几种节奏类型。1、动机式节奏型,能够制造一种较为强烈的不和谐感,在他作品的开头部分常常体现,并打下了整个曲子悲哀的基调。2、复合节奏型,即在同一个节拍内由演奏者分别表现不均衡的节奏,从而制造一种更加强烈的不和谐感,这也是他常用的节奏表现方式,以此来将整个曲子的悲伤情绪推向高潮。

(三)调式的悲剧色彩

由于当时社会的动荡导致各种艺术风格的变革和创新,很多的音乐家不再拘泥于传统的音乐调式,拉赫玛尼诺夫也对其作品的调式重新进行选择。首先他在创作时对小调式十分钟爱,小调不同于大调的明朗宽广,而是较为含蓄和低沉。因此在他进行伤感情绪的抒发时,显然小调式更为适用。其次他常用调式的转换来制造一种情绪的变化和不安感,甚至在同一部作品中出现几十次转换,以此来形成强烈的情感对比,最终将这种悲伤的情绪演绎到极致。

四、结语

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的悲剧色彩是其艺术创作的天赋与时代融合的产物,他以其独到的音乐表现手法、哀伤的表达方式,将时代的黑暗、内心的苦闷与不安表现得淋漓尽致。作为俄罗斯历史上伟大的艺术家,拉赫玛尼诺夫的悲剧艺术风格对于音乐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马赫苒(1986—),女,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人,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器乐系钢琴教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

猜你喜欢
尼诺夫拉赫玛悲剧性
女性视阈下宿命论的悲剧性
大提琴演奏的悲剧审美表达——以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为例
浅谈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的创作风格——以《音画练习曲》Op.39 NO.9为例
从“淳安女童失联案”看新媒体的悲剧性事件报道
试论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的演奏技巧及方法
传奇女飞行员“逃美”激怒阿富汗
文化碰撞下的爱情挽歌
浅析拉赫马尼诺夫《悲歌》的音乐风格
剖析艾略特《米德尔马契》中的悲剧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