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北峪小流域治理中的生态景观设计

2016-02-05 09:41陈艳芳毕玉晓
中国水利 2016年14期
关键词:淄博市林草项目区

张 盼,陈艳芳,毕玉晓

(山东省淄博市水利勘测设计院,255020,淄博)

淄博市北峪小流域治理中的生态景观设计

张 盼,陈艳芳,毕玉晓

(山东省淄博市水利勘测设计院,255020,淄博)

小流域治理;生态景观设计;淄博

在小流域治理中将景观理念与工程技术结合,创造出生态优美、有效改善水土流失的景观区域,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是一项值得探索和研究的课题。以山东省淄博市北峪小流域治理为例,介绍小流域治理中的生态景观设计原则及措施,为类似实践提供借鉴。

一、项目区概况及水土流失成因

1.项目区概况

淄博市北峪小流域位于博山区源泉镇岳东村北部,南北向约1.65 km,东西向约3.07 km,小流域内海拔高度介于633.2~385m之间,相对高差248.2m。小流域东西北三面为中低山区,中间低陷向南倾斜。土地利用现状主要为耕地、林地、居民点、荒地、交通运输用地。项目区内林草覆盖率较高,但是由于项目区独特的地形条件,林草覆盖均以山坡为主,部分山坡由于管理不善曾发生过火灾成为荒山;现状林地面积虽然大,但郁闭度不高,土地利用率较低,水土流失现象依然存在,侵蚀形态以水力侵蚀为主,土壤侵蚀模数739 t/(km2·a),地表植被多为侧柏、杨树、黄栌和连翘。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及自然因素影响,项目区原生植被较少,以人工疏林为主。现状水源较为丰富,有酒篓泉长年流水不断,水量约为4m3/h。项目区现状有蓄水池1处,蓄水量较小,不能满足附近农业灌溉需求。

2.水土流失成因

一是林草覆盖率较高,但部分区域因火灾成为荒山,林地郁闭度不高;二是坡度大,土壤松弛,汛期极易形成山洪,并出现沟道侵蚀等现象;三是水源充足,但缺乏有效拦蓄措施;四是乱砍滥伐、过度放牧、随意陡坡开荒、顺坡种植等现象严重,加剧了水土流失;五是管护措施不完善,边治理边破坏的问题时有发生。

二、小流域治理生态景观设计目标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坚持山、水、林、田、路、景、绿、净综合治理,将工程措施、生物手段、美化方法有机结合,实现绿化、美化、净化三重目标。山林做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林草花果相配套;通过合理拦蓄、生态护岸有效涵养和利用水源;因地制宜,通过工程措施保持田块自然形成的景观肌理;大路顺畅、小路曲折,营造移步换景的沿路景观;通过加强管理,实现山青水净、鸟语花香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景观小流域。

三、项目区生态景观设计实现措施

北峪小流域水源丰富,具有典型的山区景观特色,项目区生态景观规划以治理水土流失和涵蓄水源为主,兼顾农业。在规划中强调以下几点。

1.因地制宜,突出4个重点

因害设防,综合布局,对山、水、林、田、路、景、绿、净等八要素统筹考虑,蓄水、固土措施同步实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流域建设目标。

通过对项目区实地踏勘,确定建设中突出4个重点措施:一是加大小流域的林草覆盖率,在荒山荒坡上营造水保林,减少水土流失,建立完整的坡面水土保持防护体系;二是加强蓄水保土,通过设计蓄水池和蓄水谷坊,增加蓄水量,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小流域的生态环境;三是修建人行道,实现山、水、林、田、路的有机结合;四是设置垃圾箱和垃圾池,集中处理小流域内的生活及建筑垃圾,控制小流域内垃圾乱堆乱放。

2.坚持多样性,乔灌草结合

根据小流域不同立地条件设计不同的景观效果,在林草种类、生物物种、地形肌理、生产方式及用途等方面实现其多样性。

项目区实施封禁治理和疏林补植措施,植物种植达到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搭配、乔灌草结合、四季有景、花果相配的目的,实现植物的多样性。项目区植物主要有侧柏、杨树、黄栌和连翘,多位于山地无人区,起到

固沙保土作用。规划在曾经烧毁的荒山坡上种植侧柏、黄栌和连翘,营造与该区域周边环境相适应的水保林,防止水土流失加剧;在部分人们活动较多的梯形斑块上整修地堰,保留现有的农业,并增加以山楂、桃、核桃、花椒为主的经果林,形成多样性的植物搭配。

3.兼顾自然与人文,营造美观效果

自然生态与人文雕琢相结合,保持和维护小流域基本的自然形态,师法自然、道法自然,同时在不破坏小流域自然生态的基础上通过人工雕琢加以修饰,突出当地特色文化,增加其人文景观,营造美观效果。

项目区山坡上有一泉眼,泉水长年不断,在其出水口处根据地形特点修建蓄水池集蓄水源。同时,在山坡下部合适位置修建蓄水谷坊集蓄雨水,并设计溢流口,汛期形成小瀑布景观效果。小流域的现状道路不能通到流域内经果林和散落的居民点,将现状已踩出的小路利用现有山石料建成人行道,形成蜿蜒崎岖的自然优美的山石小路。

4.强调综合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小流域治理在实现水土保持、美化环境的同时,将突出以给当地带来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目的,治理规划中强调综合效益,满足小流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力求通过治理一方水土造福一方百姓。

通过小流域生态景观规划,形成山青水绿的优美景观,有效改善该区域的水土流失状况,生态效益显著;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实现旅游开发、生产经营等多方面的效益,为当地居民经济收入提供一定的保障。

[1]王海霞,岳兴玲,张明亮.山区小流域景观生态规划及生态设计——以济南市锦云川小流域为例[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5).

[2]杨志让,高圭.小流域治理的景观规划原则与方法 [J].中国水土保持,2006(3).

[3]党维勤,艾绍周,毕华兴,等,城镇化进程中水土保持技术防治措施体系及其作用[J].中国水利,2014(22).

责任编辑 张金慧

S157

B

1000-1123(2016)14-0053-02

2016-06-06

张盼,工程师。

猜你喜欢
淄博市林草项目区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欢庆》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淄博市大力推进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应用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山东省淄博市鹏翼美术教育作品展示
着力做好林草生态扶贫
浅谈亚行贷款项目对项目区发展的影响
宝鸡峡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