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新闻发布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16-02-05 09:41李洁
中国水利 2016年14期
关键词:水利部舆情水利

李洁

(水利部办公厅,100053,北京)

水利新闻发布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李洁

(水利部办公厅,100053,北京)

近年,水利新闻发布工作有了长足进步,在政府信息公开、引导社会舆论、树立行业形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水利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水利社会管理持续推进,新闻发布的重要作用也愈加凸显。梳理总结了水利新闻发布工作的实践探索,探讨了构建立体化水利新闻发布格局的思路和措施,并提出了健全水利新闻发布工作机制的相关建议。

例行新闻发布;立体发布格局;发布工作机制;水利

新闻发布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探索,特别是近年来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新闻发布工作的各项要求,水利新闻发布有了长足进步,在政府信息公开、引导社会舆论、树立行业形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水利新闻发布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1.新闻发布制度建设日臻完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推动新闻发布制度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先后印发多个文件,对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机制作出安排,并于2015年建立了国务院重大政策例行媒体吹风会制度。为推进水利新闻发布制度化建设,2014年水利部对新闻宣传工作管理办法予以修订,首次提出建立健全例行新闻发布制度。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出台后,水利部专门研究制订了实施方案,明确围绕水利重大决策部署、重要政策解读、重点工作进展等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原则上每季度在水利部举行一次新闻发布会。随着水利新闻发布工作不断发展,2016年5月,水利部印发了加强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工作实施方案,水利部新闻办公室作为新闻发布工作机构,负责推进水利新闻发布平台建设、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等工作,至此水利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新闻发布制度体系。

北京、天津、辽宁、安徽、山东、云南等省(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也印发了新闻发布工作管理办法,对健全信息发布体系、完善工作机制等作出了规定。

2.例行新闻发布制度逐步建立

国务院办公厅要求,国务院各部门要建立健全例行新闻发布制度。2015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举办新闻发布会近2 800场,比2014年增加300余场,创下了历史新高。与全国新闻发布走向常态化的趋势一致,近年水利新闻发布呈现出更加及时、主动、公开、透明的鲜明特征。仅水利部新闻发布场次就由2012年2场、2013 年6场提高到2014年8场。2015年水利部建立了例行新闻发布制度,全

年共举行了13场新闻发布会,为历年之最,17个司局和单位共40余人次参与了发布,刊播发及转载报道1 000多篇。从“不愿说、不敢说”到主动提出发布需求,“主动发布、主动引导”的共识和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新闻发布会不仅成为《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农田水利条例》《关于加强河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水利政策制度权威发布的第一平台,而且是媒体公众了解水利工作进展成效的主要渠道,也成为展示水利行业为民务实、坦诚开放良好形象的重要窗口。

3.热点问题舆论引导积极有效

据舆情监测统计,2015年中央新闻媒体刊播发的水利报道中,防汛抗旱防台风、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农村饮水安全分别占27%、22%、18%和9%。2016年防汛抗洪工作媒体尤为关注,截至6月底,中央主要新闻媒体报道和转发防汛抗洪新闻2 000多条次,其他各类媒体播报防汛抗洪信息21.5万条。媒体关注折射出公众的期待和关切,也是新闻发布的重点。近年,水利部针对防汛抗旱防台风、水资源管理、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大江大河流域环境治理、水权交易、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村水电开发等热点问题,及时开展新闻发布,多角度解读党中央、国务院治水兴水决策部署,大容量反映水利建设、管理、改革措施成效,全方位展现了水利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水利部直属单位和地方水利部门也通过新闻发布会积极引导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的热点问题。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及湖北、福建等省水利厅召开防汛抗旱新闻发布会,河北省水利厅召开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新闻发布会,河南、湖南等省水利厅召开落实三条红线、严格管理水资源新闻发布会,江苏、广西等省(自治区)水利厅召开水利工程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这些发布会答疑解惑、回应关切,取得了良好效果。

4.突发事件信息发布成效凸显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地震形成红石岩堰塞湖,对下游造成极大威胁,引起社会严重关切。8月12日,在鲁甸地震抗震救灾指挥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负责人介绍了堰塞湖应急排险处置方案,宣布应急排险工程任务已完成,下游“风险区”和“预警区”的范围明显缩小,有效安抚了民众的恐慌情绪。近年,涉水突发事件或突发舆情发生后,水利部门积极应对,及时开展新闻发布,主动引导了社会舆论。2016年4月8日晚《地下水动态月报》在网上公布后,有媒体将浅层地下水污染误读为地下水水源污染,于4月11日发布题为《水利部摸底地下水资源:八成不能饮用》的报道,主要商业网站在其首页醒目位置推送,引发网民跟帖热议。面对突发舆情,4月11日下午,水利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地下水监测数据,澄清解释有关情况。当晚,中央主要新闻媒体、重点新闻网站、主要商业网站和微博、微信、客户端发布了 《水利部:“八成地下水不能饮用”解读有误》《我国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总体良好》等报道。截至4月14日20时,相关回应报道及转载量达1 000余篇次,媒体在首发、转发报道中客观阐述真实情况,化解了不良舆情。实践证明,突发涉水事件或突发舆情发生后,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为事件处置和舆情应对赢得了主动。

5.新闻发言人队伍不断成长壮大

1988年,水利部设立新闻发言人,自此拉开了水利系统新闻发言人建设的序幕。目前,6个流域机构设立了新闻发言人。31个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中有29个单位设立了新闻发言人。黑龙江、广东、海南、西藏、新疆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设有多个新闻发言人。辽宁、云南等省水利厅出台了新闻发言人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2015年流域机构和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新闻发言人新闻发布70多次。这些新闻发言人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满足公众信息需求,并统筹谋划推动本单位新闻舆论工作,成为水利新闻发布的坚实力量。为提高新闻发言人能力水平,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水利部、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每年组织培训,邀请中央宣传管理部门负责人、高校老师、媒体从业者授课,通过专业培训,水利系统新闻发言人的履职能力逐步提升。

二、构建立体化水利新闻发布格局

信息公开、回应关切,是满足公众知情权的重要举措,是积极引导社会舆论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必然选择。随着水利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水利社会管理持续推进,新闻发布的重要作用将愈加凸显,需要构建立体化水利新闻发布格局。

1.落实例行新闻发布工作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要求,与宏观经济和民生关系密切的部门,新闻发言人或相关负责人至少每季度出席一次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这些部门的负责同志,每半年至少出席一次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每季度至少自行举办一次新闻发布会。近年水利部新闻发布频次有了大幅度增加,但是对照国务院办公厅例行新闻发布工作要求,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应进一步加大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发布力度,将水利新闻发布与业务工作同步考虑研究和部署落实,按照每季度至少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一场发布会的要求,积极组织水利新闻发布活动,使水利重点工作成果及时全面持续地向社会广泛传播。同时要坚持和完善水利部例行新闻发布制度。目前,国防部、教育部、商务部、卫生计生委、证监会等部门建立了每周、每月或每季度定时定点

新闻发布制度,外交部每个工作日都有新闻发布会。要学习借鉴这些部门的经验和做法,将例行新闻发布作为一项刚性要求,增强主动宣传水利的意识,建立定期定时发布机制,并及时就特定主题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气会或媒体吹风会,推进水利部新闻发布制度化。

2.建设高素质的新闻发言人队伍

新闻发言人是新闻发布工作的核心力量。近年来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涉水话题在各类媒体的传播热度明显攀升,自媒体的兴起进一步加大了舆论引导的难度,建设一支多层次、高水平的水利新闻发言人队伍势在必行。要尽快完成各流域机构全覆盖,同时参照国家防总新闻发布模式,增设流域防总新闻发言人。承担水情监测预报、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水利科研与技术开发等任务的直属单位可考虑设立新闻发言人,并有计划地培养新闻发布团队,作为水利部新闻发布工作的有力支撑。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全面设立新闻发言人,指导市县水利部门建立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组建广覆盖、多层次的水利新闻发言人队伍。新闻发布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特别是突发事件新闻发布难度更大,考验着新闻发言人的能力素质和新闻发布团队的专业化水平。要培养选拔政治素质过硬、熟悉水利业务、深谙传播规律、善于沟通应变的人担任新闻发言人,为其及时知晓政策、全面掌握情况创造条件,配齐配强新闻发布团队。要建立水利新闻发布工作容错机制,对新闻发言人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宽容,支持鼓励其想说话、敢说话。新闻发言人是水利部门与媒体公众沟通的桥梁纽带,需注重提高自身能力,以开放坦诚的态度、理性平和的语言、简洁通俗的表达,使发布的信息可信、可用、可亲。

3.提高水利系统各级干部的媒介素养

互联网技术革新推动了媒体变革,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渠道和路径,随之带来政府部门工作方式的转变。公职人员在网络监督下开展工作、适应“微博问政”等成为新常态,提高干部媒介素养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媒介素养也是水利系统各级干部必备的能力素质。“雷人雷语”引发舆论炒作,对负面新闻或突发事故一味采取“捂删封”,传播可能产生舆情危机的涉水信息等,都会使水利新闻舆论陷入被动。在日常新闻发布工作中,越来越多业务部门的负责人走上了发布席,具体到发布材料起草、热点问题备答、发布时机选择等,都离不开业务部门的参与。

媒体信息发布讲究快字当头、追求生动鲜活的表达,政府工作要求严谨和程序化,如何在两种工作方式中流畅地“切换”,如何把水利部门想说的、媒体关注的、公众关心的结合起来,如何把水利信息介绍好、阐释好、传播好,都需要各级水利干部具有良好的媒介素养。要把媒介素养和舆论引导作为水利系统各级干部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研讨会和讲座等,采取理论学习和实战演练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各级干部信息发布、政策解读、舆论传播、公共关系处理等方面能力。

4.培养水利新闻发布专家队伍

2015年6月“东方之星”客轮翻沉事件发生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对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割舱救援、为什么采取先扶正再实施起浮作业的方式打捞、为什么要板正沉船抽水起浮等问题,前方指挥部新闻中心先后邀请重庆长航船舶设计研究院院长钟守道、大连海事大学救助与打捞专业教授熊伟、水下打捞救援专家罗小云现场一一作答。新闻发布需要尊重和满足公众心理。对公众心存疑惑的技术性问题,请专家给出专业性回答而不是由官员出面解释,能够达到很好的解疑释惑效果。水利工作专业性很强,在水利部门负责人主动发声的同时,应把建立专家信息发布机制作为水利新闻发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信息发布专家团队。专家不仅通过接受采访、发表文章等方式,为公众关心的水利问题提供科学权威的解答和阐释,还可根据需要参加新闻发布会。如在水利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汛抗旱减灾等新闻发布活动中,均可邀请专家从专业视角解读和论证发布内容,赢得公众认同。在突发涉水事件新闻发布工作中,也要组织专家参与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要有针对性地向专家通报水利政策和工作落实推进情况,加强互动交流和培训学习,提高专家与公众有效沟通及信息发布能力。

5.打造水利政务新媒体发布平台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27亿人,占整体网民规模的18.5%。“三微一端”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根据腾讯发布的《2015年度全国政务新媒体报告》,2015年政务新媒体实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党政类公众号势头强劲,“国务院部委”公众号数量占比达到68%。目前水利部直属单位中有黄河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委员会、水利部水文局等9个单位开通了微信;直属单位均未开通微博。在地方水利(水务)厅(局)中,有北京、内蒙古、江西等11个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开通了官方微信;天津、浙江、四川等15个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开通了官方微博。水利部直属单位和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开通微信的数量占比不足37%,开通微博的数量不足24%。应顺应媒体发展新趋势,加强水利政务新媒体建设,逐步打造水利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政务微视频和政务客户端发布平台,并建设水利新媒体矩阵,在新闻发布工作中同时发力、同频共振。在

突发涉水事件信息发布中,要发挥政务新媒体平台的权威、快捷优势,实时动态发布事故处置信息、预警服务信息等。要规范内容编发程序和公众服务答复程序,加强对水利政务新媒体的管理。

三、健全水利新闻发布工作机制

1.健全议题设置机制

服务水利工作大局是水利新闻发布工作的中心任务。要围绕水利重大政策设置议题,全面通俗地对中央治水兴水决策部署、水利重要政策法规、重点规划方案等进行发布和解读。跟进水利重点任务设置议题,主动介绍水利改革发展的措施、进展和成效。紧扣水利热点问题设置议题,准确把握公众思想认识的共同点和化解疑问的切入点,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宣传部门要与业务部门建立议题设置机制,加强部门配合,实现信息互通,既围绕水利中心工作开展发布,又要突出发布内容的新闻性,遵循传播规律,讲究传播艺术。对可预见到的阶段性发布任务要提前研究准备,对突发性涉水事件或水利热点敏感问题,要迅速会商研判,把握好新闻发布的时度效。

2.完善舆情研判机制

要建立健全由新闻发布工作机构牵头、实际工作部门参与的水利舆情分析研判应对机制。安排专门力量实行24小时监测,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密切关注水利重大政策出台和敏感时间节点的舆论动向,重点加密对自媒体舆论形势的监测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布建议。要增强水利舆情研判的科学性,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分阶段分领域梳理分析舆情特点、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等,定期形成水利舆情报告,为新闻发布提供有效信息参考。要强化涉水舆情研判应对工作,制定水利突发事件新闻应急方案,并针对防汛抗旱减灾、水利安全生产等工作分别制定新闻应急预案。发现重大舆情后,迅速启动执行应急预案,对公众关心的问题,适时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等方式予以回应和引导。

3.探索效果评估机制

要及时对水利新闻发布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和自评。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探索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量化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对水利新闻发布效果的评估。要以一定时期媒体报道发布会内容的条数、转载量、倾向性等为考量建立媒体报道评估指标。采取问卷调查等形式,分析记者和公众对新闻发布会整体效果的反映情况。对社交媒体上关于发布会内容的评论、跟帖等进行分析,评估公众对发布内容的知晓度、认同度和满意度。通过评估,对影响新闻发布会效果的因素,如目标媒体的确定、发布内容的清晰度、发布技巧的科学性等作出客观分析。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新闻发布工作,不断提升水利新闻发布效果。

[1]张烁.我国新闻发布走向常态化[N].人民日报,2016-4-11.

[2]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中国网信网,2016-1-22.

[3]2015年度全国政务新媒体报告[DB/OL].新华网,2016-1-19.

责任编辑 李建章

Practice and consideration on water news release

Li Jie

In Recent years,a remarkabl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water news release that has played a critical role in access and openness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reaching social consensus and setting up an outstanding image of water industry.Press releas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long with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water development and particularly creating good public relations.Based on summary of working practice of water news release,thought and measures for creating a multidimensional pattern are discussed with suggestions on perfection of working mechanism.

regular press release;multidimensional release pattern;working mechanism for press release;water resources

TV+D63-39

B

1000-1123(2016)14-0058-04

2016-07-15

李洁,宣传信息处处长。

猜你喜欢
水利部舆情水利
淮委贯彻落实水利部工作要求进一步部署近期防汛工作
水利部发布2019年度《中国水资源公报》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
水利部召开加快水利前期工作推进会 进一步部署安排2015年水利前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