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创作中各种“度”的把握

2016-02-05 13:24
魅力中国 2016年17期
关键词:舞种编导舞蹈

达 嘎

(西藏大学 西藏 拉萨 850000)

舞蹈创作中各种“度”的把握

达 嘎

(西藏大学 西藏 拉萨 850000)

舞蹈编导都是一种感性的“动物”,他有着于寻常舞蹈工作者不一样的舞蹈思维处理方法。在当今舞蹈创作越来越难,想出一个精品舞蹈作品更是匪夷所思,人民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加,舞蹈的创作自然而然也随之发生改变,如何能够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行知有效的创作,是当下舞蹈编导工作者们所要考虑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

舞蹈;创作;度;把握

现在在国内有着四大舞蹈赛事学院派的“桃李杯”、全国舞蹈大赛以及众人瞩目的“荷花杯”舞蹈大赛,前两者已经成为展演的形式。在每次大赛后都会出现这样的声音“这个舞蹈是哪个民族的啊?”就是这样包括我在内众多的舞蹈爱好者和舞蹈编导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就是舞蹈编导或者是舞蹈表演者为了舞蹈的好看,过多的舞台感观效果而不重视舞蹈的属性。

在刚刚过去的第十届“荷花杯”舞蹈大赛的民族民间舞专场的比赛后冯双白主席就坦言诉说,今年的荷花奖也暴露出民族民间舞蹈编排上的四大问题,首先是属性不明、立意不清。冯双白说:“荷花奖涉及 30多个民族的舞蹈样式;可是入围决赛的一些作品,看着却让人摸不着头脑。一个作品一共才六七分钟,看到三分钟了,别说观众看不出是哪个民族的,专业人士也看不出来,甚至连评委也一直在猜。”可以这样说一些学习了专业的舞蹈编导知识后,他们被系统的西方编导理论体系蒙蔽,思想受到束缚,民族舞蹈的风格和基本动作(动律)都发生改变,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风格属性不能丢,基本身体动律属性不能破,基本的民族音乐属性不能推翻,因为这种改动会导致民族舞蹈的文化属性、民族地域属性不清。

另外,冯双白称:“舞蹈的编排还存在着立意不够、不知所云的情况。有一些舞蹈台上演员挺卖力的,都快吐血了,可台下观众不知所云。舞蹈创作者把作品内涵设计得过于复杂,或太过简单,缺乏文学思考和诗意的提炼,结果导致立意不高。”

舞蹈编导的创作是介于理性和感性之间的。它常常会因为一个自然景观,一个突发事件,或是一些人生的经历等,而产生灵感,从而激起舞蹈编导的创作欲望。在创作的过程中,舞蹈编导可以选择不同的舞种,不同的题材,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想要表现的内容。因此,舞蹈编导创作的随意性比较大,所以在编导的创作欲望达到了兴奋点时,常常会是感性思维多于理性思维,也正是因为如此,舞蹈编导在创作的过程中常常容易忽略一下几个问题:

第一、舞种之间相互借鉴的“度”的把握

如今,舞蹈编导们在进行舞蹈创作时,为了创新和新颖,常常会把自己的舞蹈作品注入“新的血液”,并通过其新的加工和融合,使其作品在呈现给观众时,更加有新鲜感,试图用这种取长补短的方式,让舞蹈作品更加有创意,从而激起人们对作品的观赏欲望,冲破人们的眼球。从这一点来看,这种舞种与舞种之间的相互借鉴,对其舞蹈的传承和发展是有利的。但是,凡事有一利就会有一弊。有些舞蹈在呈献给观众时,往往会因为注入了过多的“新鲜血液”,而忽略了继承的重要性。这样不仅没有给作品添彩,反而让观赏者在看的过程中一直徘徊在是与不是之间,让观赏者觉得舞蹈编导对于舞种界限的划分模糊不清,给作品大打折扣。

第二、故事情节的“度”的把握

舞蹈是一门善于抒情而拙于叙事的艺术。虽然如此,可情节舞是舞蹈的种类之一,虽然它在小型的舞蹈作品中很少被舞蹈编导所采用,但是,在大型的舞蹈作品以及舞剧中的运用是较为广泛。

情节舞的创作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舞蹈编导在创作情节舞的舞蹈作品时,很容易因为太过于注重故事情节的表达和情绪的渲染,在不知不觉中,过多的借鉴了哑剧的表现方式,忽略舞蹈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肢体语言,从而使整个舞蹈作品变得戏剧化,让人觉得像是一部情景哑剧。所以,舞蹈编导在创作情节舞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运用肢体语言讲述故事,渲染情绪,用肢体魅力诠释舞蹈作品,这样才是佳作。

第三、技巧的运用在舞蹈作品中的“度”的把握

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不排斥技巧,特别是在关键的时刻,在情节或情感发展到关键的时候或最要紧的关头,高超的、准确的技巧将对着一切的展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将情节或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沁人心脾或酣畅淋漓或振聋发聩。但优秀的舞蹈作品拒绝过多的炫技,在作品中,一种毫无理由、莫名其妙的技巧展示会把一个好端端的作品推向死亡。因此,在舞蹈创作工作中,舞蹈编导一定要谨记,舞蹈艺术不是杂技,技巧的运用要适当,否则会起到画蛇添足的作用。

第四、题材多元化的选择和构建中“度”的把握

现在舞蹈作品,可以说是创作上千篇一律,作品没有可塑性,这样观众看完就完了,舞蹈作品的生命力不强。

在舞蹈创作题材上要具有多元化的思维,要有让观众记住的点在里面,在现在众多舞蹈创作题材中,要学会同一题材下,有度的进行构建作品的结构和创作落脚点。这里的度所指的是作品题材的选择和创作过程中舞蹈结构和创作角度的把握问题。别人用过的手法,你再去用即使有了一些变化,这也是一种“颓废”的创作方法,更多的这样的作品就成为“牺牲品”和“陪葬品”。

结语

当今想创作出一个好的舞蹈作品是越来越难,人民大众艺术鉴赏力的不断提高,促使舞蹈创作随之发生改变,如何能够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行知有效的创作,是当下舞蹈编导工作者们所要考虑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

[1]李乐 杨杰锋 邓越.民族学研究方法与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创作[J].大众文艺.

[2]袁莉茹.小型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J].舞蹈世界,2006.

[3]张志萍.感悟民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创新与发展[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1).

注释:

达嘎:藏族,西藏大学优秀青年教师,主要从事基本功以及民族民间舞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舞种编导舞蹈
打柴舞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学舞蹈的男孩子
街舞少年——赵怡轩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舞蹈课
中国古典舞中气息的运用
新中国舞蹈发展70年回眸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电视编导的机制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