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的建议

2016-02-05 18:38高志明饶玉霞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3期
关键词:医养结合存在问题建议

商 均 高志明 饶玉霞

作者单位:415700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卫计局



建立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的建议

商 均 高志明 饶玉霞

作者单位:415700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卫计局

【摘要】为了分析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的建立过程,本文通过对医养结合模式存在的原因的分析,制定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完善养老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建立意见,从而解决养老问题。实践证明,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的建立可于养老机构中获得成效。通过所建立的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可从根本上解决养老医疗问题,减轻住院压力,意义重大。

【关键词】医养结合;存在问题;建议

由于传统养老机构医护功能欠缺,需要康复护理的老人往往选择长期住在大医院,"医养结合"模式既给医院减轻了患者长期“压床”的压力,让优质医疗资源得以合理利用,还解决了老人养老过程中的医疗问题。

1 医养结合模式的原因

1.1 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

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到2015年完全性失能和部分失能的老年人高达4 000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20.0%左右,失能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持续提高。其中,完全性失能的老年人高达1 300万人左右,占老年人总数的6.00%,相对于2010年的例数增加150万人。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深入,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口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致使护理、医疗问题日益突出。

1.2 家庭照顾功能的弱化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家庭逐渐趋向于小型化,且独生子女家庭持续增加,女性就业多,老年人寿命延长,间接形成诸多“空巢老人”家庭。此种家庭的老年人身边没有子女的照顾、陪伴,致使疾病发生率增加,特别是孤寡老人,更是在某种程度上加大护助难度。

1.3 养老结构无法满足就医需求

《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明确指出,我国众多的养老机构中,配备简单化医疗室的机构相对较少,其中,民办养老机构占总数的55.0%,政府养老机构占总数的52.0%,农村五保机构占总数的40.0%;而配备康复室的机构不足总数的20.0%。且将近22.0%的养老机构不存在单独的医疗室,也不存在专业化的医护人员;农村情况相对于其他机构来说较为严重,其中,60.0%的西部农村养老机构缺乏专业化的医护人员。

2 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医保政策瓶颈

目前,我国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处于普通养老院、医院的边缘地带,未被纳入医疗机构范围内。根据国家所制定的相关政策,老年人在医院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医疗费用是可以报销的,而“医养结合”中所提供的治疗、护理、康复等服务措施所产生的费用却不存在报销政策。因此,部分老年人由于自身经济条件差,不得不选择长时间的住院治疗,造成“压床”。

2.2 专业人才缺乏

目前,我国各类养老服务人员共约100万人,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30万人左右,取得执业资格的仅5万人。而全国2亿多老人中,需要日常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已超过3 700万人。“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多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对服务人员的数量和护理水平要求很高。然而目前,全国只有十余所院校设有养老护理专业,不仅服务人员数量缺口很大,且相当一部分养老机构的护理员集中在40、50岁年龄段,学历大多在初中以下,多数来自农村,年轻人普遍缺乏,难以满足养老服务市场需求[1]。

2.3 管理标准不统一

“医养结合”监管主体涉及民政、医保、卫生计生等多个部门,各项政策、标准不统一也是“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以评估标准为例,民政与卫生部门各有一套护理等级分级制度。卫生部门,以身体健康水平为基准判断是否该进护理院;民政部门,以生活照护水平为基准判断是否该进养老院。对于什么样失能水平的老人要进入什么样的轮候区,应享受什么样的护理标准,两部门的规定也都不尽相同。类似标准不一的情况还有很多。

3 医养结合模式的建议

3.1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发挥政府在规划设计、政策制定、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统筹各部门职能,形成各负其责、紧密配合、运行高效的工作机制,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多位一体的发展格局。

3.1.1 加快制定行业标准 尽快完善、出台相关服务制度、设施,制定养老机构的建设化标准,建立“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退出性机制,健全等级评定制度、评估制度、奖惩制度和科学合理的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根据养老机构资金投入、设备配置、医疗水平等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形成差异化的“医养结合”服务层次,让有不同需求的老人都能享受到“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优质服务[2]。

3.1.2 完善医疗保险制度 针对养老结构中所设定的相关医疗机构,凡是符合城镇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机构准入性条件的,均可自愿申请,并及时将其归入城乡医保服务范围内。并且,医疗保险机构按照相关规定所签订的服务范围、项目等内容,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参加城镇医疗保险的老年人,均符合入住协议中规定的医疗项目费用,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范围[3]。

3.1.3 加大政策倾斜扶持 发挥政策杠杆作用,通过由财政拨款建立专项发展基金,由民政部门进行管理,委托银行向有条件、有实力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放贷款并帮助控制资金风险,或者由市、县(区)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和机构设立养老基金会,募集国内外社会资金,参股或控股一批资质良好、运行规范、群众满意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整合闲置的资产开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制度,加大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给予税费优惠政策[4]。

3.2 完善养老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全面加强医养结合人才专业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素质高、专业强的养老服务队伍,不断强化医养结合发展的人才保障,提高医养结合机构的养老服务和水平[5]。

3.2.1 加强人才培养 建立岗前教育、岗中培养、继续教育的培养体系,将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人才作为急需人才纳入卫生技术人员培训规划和临床骨干医师培训项目。鼓励中专、大专等相应院校的护士到养老机构工作,建立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制度,鼓励引导养老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共同参与相关职业(工种)、等级的各类职业培训,对符合条件的从业人员按相关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提高其职业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

3.2.2 加大人才保障 在养老机构从事医护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申报、评定职称时,同等对待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并按照所聘专业技术岗位执行相应的工资待遇,针对医疗机构到养老机构服务的医护人员来说,需给予特殊岗位补贴。医护人员在养老机构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可计算入总工作量中,所取得的与本专业相关的业绩成果予以认可。

3.2.3 提倡志愿者服务 充分发挥医疗机构服务作用,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来说,需提供门诊、住院等陪同性服务,并体现尊老、爱老的良好品德。建立团队合作意识,规范化的开展慢性疾病诊断、治疗措施,以满足老年人医疗、康复需求。

3.3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加强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衔接,首先,建立养老医疗机构,其次,将部分医院转型为医养结合的服务机构;最后,近距离的规范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合作服务,实现养老和医疗康复资源共享。

3.3.1 全面推进老年人社区健康管理服务 根据卫生服务部门、乡镇卫生院等建立公共服务项目。对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老年人来说,需建立相对全面、完整的服务机制,强化老年人健康档案管理。对于年龄处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或失独老年人来说,需根据自身情况提供免费身体检查等诸多服务,至少每年1次;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来说,还需提供上门诊断、治疗等服务[6]。对有意愿的老年人建立契约服务关系,开展签约服务。

3.3.2 积极推进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康复机构 按照“卫生计生准入、民政扶持、医保定点”的方式,支持200张床位以上规模的养老机构内设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对不具备设置条件的,依据规模和实际需求,可内设医务室、护理室等。支持民办养老机构根据需求和规模设置医务室、护理站或独立的医疗机构,为入住老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符合设置标准的医疗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

3.3.3 加快发展为老年人服务的专业医疗机构 充分利用现有的服务资源,创建康复中心、护理医院等,该服务机构主要针对年龄较高、病残的老年人。二级以上的医院需开设老年人病科、门诊等机构,并适当增加病床数量。提高一级、二级医院医护人员操作能力,便于转型为老年人护理医院。引导部分乡镇卫生院建立护理院,开设医疗护理型病房,鼓励其开展老年人的特色服务科室。鼓励社会举办老年医院、老年疗养院等机构[7]。

3.3.4 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模式 促使养老机构、各级医疗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形成联合化的养老机构。按照就近就便、互利互惠的原则,根据相关规章制度或老年人康复需求,和二级及以上的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等事宜[8]。同时,还可为老年人开设绿色通道,为其提供巡诊、保健、养生等服务,确保每位老年人均获得有效的救治[9]。另外,养老机构内所具备的各项条件还需做好后期康复的场所。

4 讨论

近年来,由于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深,致使养老成分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制定新型的养老模式非常重要。笔者通过对医养结合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制定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完善养老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建立,可从根本上解决养老医疗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玲,徐健康,崔中芹,等.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探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1): 24-26.

[2] 刘文红,彭嘉琳. 护理服务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5(8): 1023-1024.

[3] 宋向东.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探讨——以安徽静安养亲苑为例[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1): 4-6.

[4] 刘清发,孙瑞玲. 嵌入性视角下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初探[J].西北人口,2014(6): 94-97.

[5] 邹纯青. 新型城镇化之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探析[J]. 管理观察,2015(21): 184-185,188.

[6] 王胤添. “医—养—康—护”融合的养老模式创新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2014.

[7] 陈宏,张金柱,王磊,等. “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5(3): 77-78.

[8] 孙正成,郑卫荣,石彤彤.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社区养老模式的调查研究——以温州为样本[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2): 90-93.

[9] 景思霞. 重庆市巴南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与路径研究[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4.

Suggestions of Setting Up of the New Pension Model Combined Medicine With Support

SHANG Jun GAO Zhiming RAO Yuxia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Authority of Taoyuan County,Changde 415700,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medical support combined with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the new pension model,this paper analyzed the medical reasons forraising the binding mode of existence,and developed a system which is led by government,charactered of community involvement,and improved the pension of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the establishment of scientific planning,rational distribution opinion,so as to solve the pension problem.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medical support combined with the new pension model is available to establish the effectiveness in pension institutions. Yang joined by doctors established a new pension model,the pension can solve medical problems fundamentally relieve the pressure in hospital,is greatly significant.

【Key words】Medical integration,Problems,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16(2016)03-0009-03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6.03.006

猜你喜欢
医养结合存在问题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唐山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政策研究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医养结合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建议答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