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户外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6-02-05 06:14朱巍巍张晓文黄玉清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团体实验组大学生

朱巍巍 张晓文 黄玉清



团体户外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影响的实证研究

朱巍巍 张晓文 黄玉清

本研究目的在于考察团体户外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人际适应的影响。设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对实验组进行团体户外拓展训练,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人际关系适应上的差异。研究发现,实验组人际困扰水平明显低于控制组,特别是在交际交友方面。男生在户外拓展训练中的受益较女生多,特别是在交际交友和异性交往方面。

团体; 户外拓展训练;人际关系

1. 问题的提出

户外拓展训练始于二战期间的海上生存训练,战后逐渐演变成一种面向社会的户外训练方式,通常利用崇山峻岭、翰海大川等自然环境,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达到培训目的。拓展训练的课程主要有水上、野外和场地三类。水上课程包括游泳、跳水、扎筏、划艇等;野外课程包括远足露营、登山攀岩、野外定向、伞翼滑翔、户外生存技能等。场地课程是在专门的训练场地上,利用各种训练设施,如高架绳网等,开展各种团队组合课程及攀岩、跳跃等心理训练活动[1]。户外拓展训练于1995年引入中国,主要用于企业培训课程[2]。近几年,我国很多高校也将户外拓展训练引入到学校体育课程,或者作为校园的特色活动展开[3]。团体户外拓展训练是以固定或临时团体为训练对象,将团体辅导的理论和方法融入户外拓展训练,利用团体动力,促进个体在某一方面获得成长的一种体验式培训方式。

相对于户外拓展项目的蓬勃发展,有关户外拓展对身心发展的影响的研究不是很多,主要原因在于户外拓展训练的内容、形式难以规范化和标准化,训练效果容易受培训师个人因素的影响。王维琦(2004)采用自制问卷调查研究户外拓展训练对高校毕业生整体素质的影响,结果发现,户外拓展训练对毕业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均有积极的影响[4]。王勇等(2010)研究了户外拓展训练对新生适应能力的影响,指出户外拓展训练对大学新生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改善有一定的作用[5]。朱晋元等(2013)研究了户外拓展训练与大学生创造力的关系,认为户外拓展训练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可以使参加者在思维风格、动机、环境状态三个方面产生积极改变[6]。许玉香(2012)研究了户外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社会情感的影响,指出户外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产生了积极正向的促进迁移作用,在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的发展水平上都有所提高[7]。

南京工业大学户外拓展基地始建于2011年,主要为在校学生开设户外拓展课程,对学生班级开展各种主题的户外拓展训练。经过长期的摸索和总结,建立了较为成熟和标准化的课程体系。本研究目的在于考察团体户外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人际适应的影响。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某大学同一专业的两个自然班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班29人,男生22人,女生7人。对照班29人,男生17人,女生12人。时间为春季,学生处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

2.2 测验量表

采用郑日昌等编制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在课程开始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前测,课程结束一周后进行后测。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主要考察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上的困扰及程度。测验包含4个分量表,分别是与人交谈、交际交友、待人接物、异性交往,总分表示人际关系总体困扰程度,分数越高,困扰程度越高。

2.3 实验课程

对实验组按照培训计划进行为期8周的团体户外拓展训练课程。8次户外拓展训练课程内容包括:雷阵、背摔、同心骨、不倒森林、穿越电网、孤岛求生、独木桥、云中漫步、高空抓杠、断桥,巨人梯、攀岩等。每次培训课3小时,包括四个环节,分别是团队热身、个人项目、团队项目、分享总结。热身是通过一些互动游戏帮助大学生相互了解,消除紧张,建立团队,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各项培训活动中去。个人项目指依靠个人的勇气、胆量、智慧挑战个人极限。团队项目以改善受训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受训团体的团队精神为目标,通过复杂而艰巨的活动项目,促进学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理解、默契和配合。分享总结帮助学员消化、整理、提升训练中的体验,以便达到活动的具体目的,使学员能将培训的收获迁移到工作中去,以实现整体培训目标。团体户外拓展强调互动和关系,在训练项目的组合上体现“以团队项目为主,个人项目为辅,在个人项目中强调队员间的信任与支持”的特点,在分享环节引导学员关注内心的感受和团队关系的变化。

2.4 统计分析

对测验数据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测结果的比较(见图1)

图1 拓展前实验组与控制组人际关系困扰程度的比较

该结果显示,拓展训练前实验班除了在“与人交谈”方面的困扰水平低于对照班,在其他三个因子的得分都略高于对照班,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发现两个班在训练前的人际关系困扰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

3.2 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测、后测结果比较(见图2图3)

图2 实验组前后人际关系困扰程度的比较

图3 对照组训练前后人际关系困扰程度的比较

训练前平均数(标准差)训练后平均数(标准差)t与人交谈1.93(1.25)1.41(1.18)1.62交际交友2.69(1.73)1.76(1.40)2.25∗待人接物1.55(1.08)1.1(0.98)1.65异性交往2(1.69)1.38(1.18)1.62总体8.17(4.16)5.66(2.93)2.66∗∗

从图1和图2的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实验班还是对照班,经过两个月的大学生活,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程度都有所减轻,这是一个自然的适应过程。参加户外拓展培训的实验班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程度的下降更加明显。进一步进行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学生在交际交友因子和总体困扰程度上,训练前后的困扰程度达到差异显著(t情绪感受=2.25,t总体=2.66,p<0.05)。见表1

3.3 实验班男生和女生训练前后测验结果的比较(见图4图5)

图4 实验组男生训练前后人际关系困扰程度的比较

图5 实验组女生训练前后人际关系困扰程度的比较

该结果显示,男生和女生在户外拓展训练后人际关系的困扰程度都有所降低。男生的改变比较大,特别是在交际交友方面,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发现,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t=2.06,p<0.05)。女生在“与人交谈”和“情绪感受”上有所改变,在“待人接物”和“异性交往上”几乎没有差异。

3.4 实验组、对照组后测结果的比较(见图6)

该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所有的因子上的得分都低于对照组,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发现,两个组在“与人交谈”方面差异显著(t=1.961,p<0.05),实验组在“与人交谈”方面的困扰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训练对减轻学生“与人交谈”的困扰方面是明显有效的。

图6 拓展训练后试验组和控制组人际关系困扰程度比较

4. 讨论

4.1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自我成长的内在需要

根据美国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18—25岁处于人生发展的成年早期,自我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亲密关系,在他们的内心存在着亲密与孤独的矛盾冲突。大学生在接触新同学,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也遭遇挫折,他们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本研究显示,无论是否参加拓展训练,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适应,人际关系的困扰都在不同程度的降低,这说明大学生具有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日常的学习、生活、班级活动也不断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的人际关系,提高人际交往的经验和能力。这也说明,开展以改善人际关系为目的的户外拓展训练是符合学生内在需要,是一种顺势而为的及时的教育。

4.2 户外拓展训练在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降低人际关系困扰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经过训练,大学生与人交谈,待人接物更加自如,异性交往更加自然,在人际关系中获得更多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改善与户外拓展训练的性质有关。首先,户外拓展训练是一项挑战极限的户外运动,对体能和智力都是一种考验,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更容易激发个人的潜能和创造性,将自己积极正向的一面展现在大家面前。在培训中经常发现,沉默寡言的人在紧急时刻表现出的冷静理性帮助团体度过难关,拘谨害羞的人在团队任务中表现出的善解人意让人温暖,体格强壮的人展现的力量,身材瘦小者的灵活机敏,都让团队成员赞叹不已。第二,户外拓展训练提供更多的沟通和交流机会,包括言语和非言语的沟通和交流,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人际交往的能力。例如热身活动中的语言游戏,让学员学会人际交流中的言语表达、姿体语言的应用;在团体活动中的合作任务,让学员学会观察,识别同伴的非言语行为,用言语的和非言语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学会表达、协商、妥协等,这是其他的教育形式无法达成的教育效果。第三,户外拓展的训练项目是精心设计的模拟现实的游戏,虽然充满挑战,但都在学员的能力范围之内,大多数学员总是在突破自己的极限的那一刻,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将成功与个人努力、团队合作密切联系在一起,让学员体会到交流合作带来的美好感受。

4.3 男生在户外拓展训练中的受益更大

男生和女生户外拓展训练以后,人际关系的困扰程度都有所减轻,但是男生的改变更加明显。首先,户外拓展训练有很多体能上的挑战,男生更有优势,更被信任,也在团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在与女生一起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更加主动,也更有收获,更加自信。其次,处于成年早期的大学生,异性交往的需求更加强烈,女生在场的情况下,男生在活动中表现的能力往往得到女生的欣赏和认可,这可以极大提高他们的信心,产生美好的体验。

4.4 户外拓展训练的活动设计和培训师风格影响训练效果

面向学生的户外拓展训练要在难度和功能上寻找平衡点。户外拓展训练是挑战极限的运动,需要在挑战学员的智力和体力的过程中训练其意志品质和合作精神,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多元化的群体,在能力、性格上千差万别,以班级为单位的户外拓展训练课程既要考虑难度,使训练具有挑战性,同时又要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不同程度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要挖掘户外拓展训练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自我和他人,学会沟通和协作,建立信心。另外户外拓展训练培训师风格也影响培训的效果。在本实验教学中,设置两个培训师,一个主培训师负责活动的设计、实施、安全保护等,严肃、严格、赏罚分明;副培训师辅助,负责观察成员的表现,小组的内在动力,组织讨论和分享,温暖、温和、支持鼓励。这样的培训师组合使学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更多关注内心体验,将训练的效果深化。

[1] 厉丽玉, 户外运动与拓展训练[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2] 梁广辉等,开展户外拓展训练的作用和机遇[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3] 李正贤,高校户外拓展训练课程安全问题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10.

[4] 王维琦,“户外拓展训练”对高校毕业生整体素质影响的试验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04,5.

[5] 王勇等,户外拓展训练对大学新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6] 朱晋元等,户外拓展训练与大学生创造力的关系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3,1.

[7] 许玉香,户外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社会性情感影响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5.

江苏省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江宁)规划课题项目(项目编号:JNJD201507);南工大党建与思政课题(项目编号:SZ20150335)。

朱巍巍(1981.5- ),男,江苏南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南京工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张晓文(1968- ),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副教授,南京工业大学学生处。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2.011

猜你喜欢
团体实验组大学生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大学生之歌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