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用牡丹容器育苗技术研究

2016-02-06 03:10戢小梅陈法志李秀丽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6年6期
关键词:油用泥炭牡丹

戢小梅,陈法志,陈 镇,李秀丽,谭 庆,杨 阳

(武汉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5)



油用牡丹容器育苗技术研究

戢小梅,陈法志,陈 镇,李秀丽,谭 庆,杨 阳

(武汉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5)

采用不同基质配比开展油用牡丹容器育苗技术,分析不同处理对油用牡丹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油用牡丹容器苗对基质配比的生长反应差异很大,泥炭比例较高的配比基质其油用牡丹容器苗的生长表现较好。提高油用牡丹容器苗木质量的最佳基质组合为:泥炭70%+珍珠岩10%+蛭石10%+腐熟的鸡粪10%,该基质配比既能保证油用牡丹容器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等指标的充分生长,同时又能促进根系与基质紧密的根系团,有利于油用牡丹容器苗根系生长。

油用牡丹;容器育苗;基质配比;苗木生长

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Andr.)是芍药科(Paeoniaeeae)芍药属(PaeoniaL.)牡丹组(sect.MoutanDC.)多年生落叶小灌木,为我国特有的木本植物资源。牡丹起源于中国[1-3],因其花色艳丽、花姿绰约、花型丰富、花香浓郁、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国色天香”之美誉。牡丹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中国是其栽培中心和遗传多样性中心[4]。长期以来,牡丹主要以观赏和药用为主,近年来其油用价值得以发现,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油用牡丹产业发展高潮。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我国对食用油的需求量逐年升高,国内食用油供应明显不足,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食用油总量的60%依赖于进口,已经超过了国际食用油安全预警线[5]。我国的油料作物主要为草本植物,且土地资源有限,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增长空间甚小。牡丹籽油作为一种新型的木本植物油,经过权威机构检测,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2%以上,其中α-亚麻酸高达42%,多项指标均超过被世界公认为“液体黄金”的橄榄油,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6],且其具有改善心血管、调压降脂、消炎、抗氧化、调节免疫力等多项医疗保健功能[7-10]。2011年3月牡丹籽油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新资源食品,这标志着油用牡丹正式成为我国的一种木本油料植物。201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部署加快以油茶、核桃、油用牡丹为主的木本油料产业发展,强调大力增加健康优质食用植物油供给,切实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提出到2020年,建成800 个木本油料重点县,木本油料树种种植面积从现有的1.2 亿亩发展到2亿亩,产出木本食用油150 万吨左右。

油用牡丹是指我国丰富的牡丹资源中,结实能力强、能够用来生产种子、加工食用牡丹籽油的牡丹类型,在原卫生部的批复文件中,明确凤丹白和紫斑两个品种可以用于加工牡丹籽油。其中的凤丹白也叫凤丹,耐旱耐贫瘠、适种范围广,是目前油用牡丹的主推品种。凤丹牡丹育苗目前以大田直播育苗为主,具有育苗周期长、移栽伤根、根系不发达、移栽受季节限制等特点,给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限制。容器苗与裸根苗相比,具有育苗周期短、根系发达、苗木根团完整、移栽成活率高、苗木整齐健壮、运输方便等诸多优点[11-12]。目前关于油用牡丹容器育苗技术的研究还鲜有报道。笔者设置不同基质配比的育苗试验,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凤丹牡丹容器苗生长的影响,旨在构建油用牡丹容器苗培育的优化方案,为其工厂化生产提供科技支撑和技术保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武汉市农科院林果科技示范园(114°91′E,30°48′N),年均降水量1 000~1 200 mm,年均日照时数1 540~2 180 h,年均气温15.6 ℃,年无霜期255 d,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试验地为灰潮土,是在泛滥沉积物上经旱耕熟化而成的一种土壤,广泛分布于中国黄淮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河下游平原以及汾渭河谷平原,土壤pH 8.2,有机质含量中等。

1.2 试验材料

容器育苗试验中采用1年生的地播苗为供试苗木。配比基质原料主要有东北泥炭、珍珠岩、蛭石、河沙、园土和腐熟的鸡粪。育苗容器为黑色塑料专用育苗钵,根据试验要求制作成一定规格。

1.3 试验设计与栽培管理

试验设计为不同基质配比,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3 次重复,60 株小区。基质配比试验设置8 个处理,试验各处理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基质对比试验处理

注: 1年生育苗试验中,基质配比试验所采用黑色塑料育苗钵规格(D × H)均为100 mm×180 mm。下同。

2014年10月中旬,此时凤丹牡丹的根系即将进入一个生长高峰期内,将一年生的凤丹裸根苗剪去病残根、过长根,用50%的多菌灵1 000 倍液将根部浸泡3 min,移栽入容器并浇定根水,所选苗木地径和苗高基本一致,移栽后前10 d保持基质湿润、置于通风透光的平整育苗地上,其他措施同一般生产性育苗。

1.4 数据调查与统计分析

各配比基质的化学性质于2014年10月进行测定,结果见表2。化学性质测定包括全N、全P、全K、有机质和pH等指标,pH用PH5+ 型pH计测定,全氮N、全P及全K采用H2SO4-H2O2硝煮法测定,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测定[13]。

表2 不同配比基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试验苗木于2015年7月下旬收获。每处理随机选取10 株生长正常的苗木,测量苗高、地径、主根长、大于2 cm的一级侧根数、叶量,然后将苗木按照根、茎和叶分成3 部分,在105 ℃条件下杀青30 min,然后温度调至80 ℃烘干至质量恒定,测定各部分的干物质量。

以单株测定值为单元,试验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的方差分析,并采用Duncan检验进行多重比较,以检验不同处理对苗木生长影响的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苗木质量的评价指标一般包括3 个方面的指标,即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和苗木活力表现指标。但从生产应用的实用性和便利性出发,常以苗高、地径、高径比、侧根数、苗木干重等操作性强、简单可靠的形态指标作为评价指标[14-15]。因此,本研究中笔者仍将以这些评价指标为依据,分析不同基质配比对苗木生长的影响。油用牡丹不同配比基质各指标调查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基质配比对油用牡丹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注:a、b、c、d不同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达0.05差异显著水平。

2.1 不同配比基质对苗高的影响

不同配比基质对油用牡丹容器苗的生长指标影响较大,以泥炭为主的基质配比各处理的生长指标明显高于以园土为主的基质配比。由表3可知,不同处理的油用牡丹苗高净生长量不同,以A1苗高生长最大,生长最少的为A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油用牡丹容器苗苗高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对各处理苗高进行多重比较表明,A1与A2、A3、A4、A5、A6、A7、A8均有显著差异,A2、A3、A4与A5、A6、A7、A8之间具有显著差异,A2、A3、A4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A5、A6、A7、A8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对油用牡丹容器苗苗高生长影响最大的基质为A1,其次为A3。由于A1和A3两种基质中相应的有机质、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可以为容器苗的生长提供较充足的养分。

2.2 不同配比基质对苗木地径的影响

据表3的数据可看出,A1基质处理的苗木地径生长量最大,A5、A6和A8基质处理的容器苗苗木地径生长量最小。经方差分析表明,A1与A2、A3、A4、A5、A6、A7、A8均有显著差异,A5、A6、A7、A8之间差异不显著,A1、A2之间差异显著,A3、A4之间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从油用牡丹地径生长因素考虑,基质应首选A1,即泥炭70%+珍珠岩10%+蛭石10%+腐熟的鸡粪10%组合,其次选A2,即泥炭60%+珍珠岩10%+蛭石10%+腐熟的鸡粪20%组合。

2.3 不同配比基质对苗木根系的影响

对主根长和侧根数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基质对油用牡丹容器苗的主根长和侧根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对于主根长来说,A1、A2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A1、A2与A4、A5、A6、A7、A8具有显著差异,A3、A4、A5、A6、A7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对于侧根数来说,A1、A2、A3之间差异不显著,A4、A5、A6之间差异不显著,A7、A8之间差异不显著。因此,从利于油用牡丹容器苗根系的生长情况来看,基质可选A1、A2和A3。这说明了基质营养成分含量的高低在一定范围内是有利于容器苗根系生长的。

2.4 不同配比基质对苗木干物质量的影响

对油用牡丹容器苗单株干物质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A1与A2、A3、A4、A5、A6、A7、A8均有显著差异,A2、A3之间差异不显著,A4、A6、A7、A8之间差异不显著。,从单株干物质量来看,A1最优,A2、A3次之。但A1、 A2、A3、A4的根冠比差异不显著,A1的根冠比较小,说明A1的地上部分生物量较大,A1处理有利于油用牡丹容器苗地上部分的生长。

3 讨 论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比对油用牡丹容器苗生长的影响非常显著。在油用牡丹容器苗基质配比试验中,从A1→A2→A3、A4→A5,随着混合基质中泥炭比例的逐渐减小、微生物有机肥即腐熟的鸡粪的比例逐渐增加,容器苗除苗高之外,地径、总干物质量等也随着逐渐减小;相同微生物有机肥比例时,基质中配比相同比例的泥炭和园土,配比泥炭的基质容器苗(A1、A2、A3)的苗高、地径、生物量等明显高于配比园土的基质容器苗(A6、A7、A8)。因此在配比基质时适当提高腐熟有机肥和泥炭的比例、降低园土的比例,可有效促进苗木根系生长,同时有利于增加苗木生长量,减轻容器苗质量,有利于容器苗运输,节约运输成本。通过多重比较分析发现,A1处理最有利于油用牡丹容器苗的生长发育,该处理苗木苗高地径生长迅速、苗木健壮、干物质积累量大、根系发达,其苗高、地径和干物质量分别为8种配比基质类型均值的114.03%、164.4%、132.26%。

基质材料及其配比是影响轻基质容器育苗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中利用泥炭、珍珠岩、蛭石和生物有机肥为基质材料开展试验,试验设置了8 种基质配比组合,通过对不同指标观测及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油用牡丹轻基质最佳配比为泥炭70%+珍珠岩10%+蛭石10%+腐熟的鸡粪10%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在配比基质时适当提高腐熟有机肥和泥炭的比例、降低园土的比例,可有效促进苗木根系生长,同时有利于增加苗木生长量,减轻容器苗质量,有利于容器苗运输,节约运输成本。

油用牡丹容器育苗技术具有无移栽缓苗期、根系发达、苗木根团完整、移栽成活率高、苗木整齐健壮、发苗快、运输方便等诸多优点。本试验的油用牡丹容器育苗轻基质配方对油用牡丹的地上、地下生物量的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且容器育苗成品后移栽可不受季节限制栽种,有利于油用牡丹产业的发展壮大,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本试验仅针对油用牡丹容器育苗的轻基质配比、苗木生长指标等方面做了相关研究,考虑到生产成本和基质材料的再生性,在实际应用中可寻求其他轻型基质材料来代替泥炭,因油用牡丹喜通透性良好肥沃的沙质土壤,可采用菇渣、秸秆等农林业废弃物开展进一步试验,同时开展容器规格、缓释肥施用量等方面的研究,在节约生产成本的同时,优选出更适合本地区油用牡丹轻基质容器育苗的最佳基质配方。因此,有待进行更多、更细致、更深入的研究。

[1] 洪德元,潘开玉.芍药属牡丹组的分类历史和分类处理[J].植物分类学报,1999,37(4):351-368.

[2] 成仿云.中国紫斑牡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1-5.

[3] 戴松成.国花牡丹档案[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22-26.

[4] 蓝保卿,李嘉珏,段全绪.中国牡丹全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4.

[5] 张振中,邵律,高毅.中国林业经济学会李育才会长理事长:油用牡丹增收送健康[J].上海经济,2014(4):26-28.

[6] 石奇亭, 王凤起.赵孝庆8年多来致力于一种新资源食品的研究开发——让人们吃上牡丹籽油[N/OL]. 大众日报, 2011-03-10[2015-10-12]. 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110310/ArticelA11003MT.htm.

[7] 韩宏毅,王剑.多不饱和脂肪酸及其生理功能[J].中国临床研究,2010,23(6):523-525.

[8] 刘立新.ω-3脂肪酸对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0,26(5):330.333.

[9] 吴国豪.营养支持在炎症性肠疾病治疗中的价值[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3):197-199.

[10] CLELAND L G,JAMES M J,PROUDMAN S M.The role of fish oils in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J].Drugs,2003,63(9):845-853.

[11] 施季森.迎接21世纪现代林木生物技术育种的挑战[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25(1):4-9.

[12] 温凤英.林木容器育苗技术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现状[J].民营科技,2007(5):74.

[13] 王鹏程,肖文发,张守攻,等.三峡库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土壤渗透性能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7,21(6):51—55,104.

[14] 刘勇著.苗术质量调控理论与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15] 伍建榕,罗质斌,陈义群,等.不同保水剂基质对马占相思育苗效果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9(3):53-55.

Study on Container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for Oil

Ji Xiaomei, Chen Fazhi, Chen Zhen, Li Xiuli, Tan Qing, Yang Yang

(Wuhan Forestry & Fruit-tree Research Institute, Wuhan 430075,China)

This study dealt with the influence of substrste composition on the growth of the seedling ofPaeoniasuffruticosaAndr. for oil.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ntainer seedling growth on different substrate compositions. The container seedlings in the medium with relatively higher proportion of peat percent exhibited better growth performance. The best growth medium needed 70% peat and 10% perlite and 10% Vermiculite and 10% compost chicken man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rowth protocol mentioned above guaranteed optimal growth in terms of seedling height, diameter,and biomass. Meanwhile the root-soil system had potential to form a good root cycling. beneficial to growth for root system ofPaeoniasuffruticosaAndr. for oil.

PaeoniasuffruticosaAndr. for oil; container seedling; substrate composition; seedling growth

10.3969/j.issn.1006-9690.2016.06.016

2016-04-12

武汉市农科院科技创新项目(Cxts201511)。

戢小梅(1983—),女,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特色植物种质资源收集及开发应用研究。 E-mail:grace798311@163.com

S723

A

1006-9690(2016)06-0065-04

猜你喜欢
油用泥炭牡丹
增温与干旱双重变化对若尔盖泥炭CH4排放的影响
超微粉碎预处理泥炭产生物氢气的研究
“三不够”牡丹节
油用牡丹助农增收
赏牡丹
超微粉碎泥炭发酵产生物甲烷的研究
油用牡丹助农增收
泥炭产业发展的观察与思考
南国牡丹
油用牡丹在园林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