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木刻年画特色档案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6-02-06 02:56孟歆,华黎静
云南档案 2016年9期
关键词:桃花坞建档木刻

桃花坞木刻年画素有“东方古艺之花”的美誉,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桃花坞木刻年画的相关研究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具体实践中,对桃花坞木刻年画特色档案本身的保护和研究都是现阶段最薄弱的一环。因此,本文将从分析桃花坞木刻年画特色档案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入手,具体论述桃花坞木刻年画档案的特点和主要建档措施,以期能从档案学的视角对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加以探讨。

一、桃花坞木刻年画档案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1.档案是桃花坞木刻年画在新时代保护和传承的物质依托和传承媒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1年)第一章第三条的相关规定: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认定、记录、建档等措施予以保存,对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传承、传播等措施予以保护[1]。可见,建立桃花坞木刻年画档案是目前对其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首要举措。这不仅包含了对档案实体的收集、保存,更是要将那些濒临失传的工艺、技法,与之相关的民俗、礼仪等通过文字、录音、录像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地进行生动的记录,从而使桃花坞木刻年画档案真正成为其在新时代实现保护和传承的物质依托和传承媒介,以赋予其在当代乃至未来不断延续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2.桃花坞木刻年画档案建设能为同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有益参照

在历史上,苏州的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品类众多,技艺精湛,被称为“苏作”,长期以来在业内都是高品质的代名词。但当我们步入现代社会之时,这些曾经的苏州骄傲都面临着“人亡艺绝”的境地。可见,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发展困境并不是个案,它是整个苏州民间工艺美术行业的一个缩影。因此,探索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建档保护也有利于由点及面为其它濒危民间工艺美术的抢救和保护工程提供有益参照。

3.桃花坞木刻年画档案是苏州地方特色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方特色档案是记录和反映本地区、本民族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等方面特点的,具有重要影响和利用价值的,经过科学整理的各种载体的原始记录。[2]”苏州作为一座拥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拥有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而桃花坞木刻年画是其中最能反映吴地民俗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苏州地方特色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桃花坞木刻年画建档不仅是保护与之相连的吴地民俗文化记忆,实现文脉传承的必然要求,也是档案部门丰富优化馆藏,提升档案资源品质,履行公共文化职能的重要途径。

4.桃花坞木刻年画档案建设有利于丰富学院档案体系

高校档案事业要获得恒久的生命力就必须克服目前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同质同构问题,使高校档案真正成为学校办学特色与实践的真实写照,成为校园历史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我国成立的第一所艺术设计高等职业院校,工艺美术教育既是传统又是特色。自2001年9月“桃花坞木刻年画社”整体划入之后,经过多年努力,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不仅成为了学院办学过程中的一抹亮色,更获得了国家文化部的认可,于2007年6月授予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可见,建立系统、完整的桃花坞木刻年画特色档案不仅有助于实现其中口授心传的具有“非物质性”的核心内容向“物质性”的档案实体的转化以利于教学、研究的开展,更是丰富学院档案体系,彰显特色,促进学院档案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桃花坞木刻年画档案的特点

明确桃花坞木刻年画档案的特点是开展特色档案建设的前提,通过前期对其基本情况的走访调研,笔者认为桃花坞木刻年画档案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时间跨度大,立档主体多

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桃花坞木刻年画起源于明代,繁盛于清朝康乾年间。19世纪中叶,在战乱及石印、胶印技术的冲击下走向乡村,至解放前已衰败。新中国成立后,桃花坞木刻年画逐渐恢复,但在文革期间被迫中断,又于20世纪80年代迎来了短暂复兴。其后,由于社会转型及人们生活习惯等的改变,发展再次陷入困境。本世纪初之后,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的逐步加深,社会各界开始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和传承桃花坞木刻年画。

由此可见,由于桃花坞木刻年画发展的时间跨度大又几经兴废,因此其档案形成主体较多且情况复杂,所以对历史留存的桃花坞木刻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收集必然成为建档工作的难点所在。

2.内容丰富、载体复杂

桃花坞木刻年画不仅是一种民间工艺或一件单纯的艺术品,“它更是一种风俗的需要,是年俗的方式与载体”[3]。因此,桃花坞木刻年画档案不仅应包含相关实物及资料,更要实现“口授心传”的工艺、技法的显性化存档,还包括相关设计元素、作品的整合,以及各类史料、志书中桃花坞木刻年画相关内容及民俗、礼仪等的收集与整理。因此,桃花坞木刻年画档案的载体必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既包含各时期桃花坞木刻年画相关资料的纸质档案;又包括年画实体、设计作品、绘稿、套版、制作工具等实物档案;还有与之相关的新闻、纪录、访谈、教学的图片、照片、录音、录像、光盘等声像档案,以及经数字化后形成的数字档案。

3.多部门管理、保存分散

从桃花坞木刻年画的相关文书档案来看,建国前,原始记录极少,多为史料记载;建国后,由于其机构多次更名、划转,因此档案分散于苏州市漆器厂、红木雕刻厂、玉雕厂、民间工艺厂、工艺美术公司、工艺美术研究所、艺石斋、古吴轩、文广局、工艺局、文联等不同单位的档案中。其中,已撤并单位的档案现存于苏州市工商档案馆,其它存于苏州市档案馆。2001年桃花坞木刻年画社整体划入学院时的档案及以后产生的档案现存于学院。

另一方面,桃花坞木刻年画实物的状态就更为复杂。主要存于学院、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苏州市档案馆、南京博物院及私人收藏者手中,但这些“大部分是新印的作品,即使是老版, 也不过是清末民初的作品”[4]。诚然在《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桃花坞卷》的编撰过程中通过海外搜集和民间寻访最终“形成了桃花坞年画清康乾兴盛期‘姑苏版’精品系列”,“填补了桃花坞木版年画研究史上的空白”[5],但那些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1662~1795)的年画精品,如《姑苏阊门图》、《三百六十行图》、《雪中送炭图》等现大多仍收藏于日本的神户市立美术馆、王舍城宝物馆、天理图书馆及英国的不列颠博物馆等海外机构。

4.散失严重、存世数量少

桃花坞木刻年画虽有三、四百年的发展历史,但其档案存世数量少,散失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桃花坞年画发展史上主要采取师徒相传的传承模式,鲜有文字记载,加之当时手工业的社会地位较低,不会有专门机构为其建档;二是由于年画一年一换的特性,决定了其实物存世较少;三是在太平天国、抗战等时期大批年画印版、版片毁于战火,文革时期也有200余幅年画旧版因无人管理全部损毁,公私合营期间因转制问题,更使部分档案散失民间。因此,留存下来的桃花坞木刻年画档案尤显珍贵,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为其建档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三、桃花坞木刻年画建档的具体措施

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其档案建设必然不同于传统的归档工作,而是一个融入了更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建档过程,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1.馆校合作厘清桃花坞木刻年画档案脉络

通过前期调研可知,学院和苏州市档案局是桃花坞木刻年画档案两个最主要的来源,因此,馆校合作整合现有桃花坞木刻年画档案资源不仅有助于厘清桃花坞木刻年画档案的脉络,更是完成其建档工作的前提,并能为后续建档原则、方式及范围等的确定指明方向。

2014年底学院与苏州市档案局、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就苏州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的抢救与保护签订长期合作协议,而桃花坞木刻年画特色档案建设就是其中正在探索的项目之一。目前,苏州市档案馆和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保存的各转改制企业的档案中涉及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内容多集中在组织机构、干部任免、人员名册等方面,相关业务活动档案匮乏;而划入学院后的相关档案则包含了实物档案(如专用工具、专用材料、木刻套版、年画作品等),党政管理、教学、科研等文书档案,以及老艺人访谈、桃花坞系列活动、相关出版书籍等其它档案材料。

2.主动性与适度性相结合确定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建档原则

“齐全、完整、安全、有序”是归档整理中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具体到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建档工作,笔者认为我们更应该根据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和目前的生存状态,更好地体现主动性和适度性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主动性是指在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建档过程中要改变传统归档工作中被动接收等待档案移交的做法,主动进行相关档案材料的新建与收集;同时,引入后保管模式中“前端控制”的思维,让桃花坞木刻年画的研究者、从业者、档案管理者等多方共同参与到归档范围的修订工作中来,使归档范围贴近桃花坞木刻年画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实际,做到有的放矢。

所谓适度性是指桃花坞木刻年画档案建设应把握好一个度,严格遵循真实性和相关度这两个准则,做到既能够充分满足不同用户对桃花坞木刻年画档案的利用需求,体现档案价值;又要警惕泛档案化的倾向,避免造成人、财、物的浪费。

因此,只有将主动性和适度性相结合,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建档工作才能做到科学、合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从利用需求出发探讨桃花坞木刻年画建档范围

桃花坞木刻年画档案涵盖了纸质、电子、声像、实物等不同的载体类型,是开展非遗保护和相关研究的基础,而从利用需求出发探讨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建档范围是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笔者认为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利用需求大体可归纳为教学研究、科学决策、咨询查考和文化休闲四大类,因此其建档范围也可从这四方面对应来考虑。一是满足教学研究的需要,即要为史学、艺术学、民俗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者和教师、学生提供丰富详实的档案资料,这包括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历史发展、技艺纹样、艺术设计、传承创新等相关的档案建设;二是满足管理决策的需要,即要为其专业、行业的管理发展提供科学决策,这包括桃花坞木刻年画党政管理、产学研管理等相关的档案建设;三是满足咨询查考的需要,即要为其从业者和准从业者提供准确的信息以维护其个人合法权益,这包括就业信息、职业前景、相关待遇的法律政策依据等相关的档案建设;四是满足文化休闲的需要,即要为那些对桃花坞木刻年画感兴趣的人提供满足其休闲、消遣、猎奇需要的档案,这包括相关老照片、传闻轶事、民俗掌故等相关的档案建设。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选择桃花坞木刻年画建档方式

由于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建档范围广泛,现存史料状态复杂,因此在其建档方式的选择上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桃花坞木刻年画档案的“甄选”、“搜集”、“新建”上下功夫。

第一是甄选,即是甄别和选择。今天的档案就是明天的历史,因此我们要做好新生成的桃花坞木刻年画相关资料的整理、鉴定和归档工作,系统、完整地记录并保存好当下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发展印迹;与此同时,对那些保存在不同单位的桃花坞木刻年画档案,我们应“按照特殊载体档案优先、珍贵档案优先、高危档案优先、利用率高档案优先等原则”[6],分期分批进行资源鉴选和数字化,逐步建立起桃花坞木刻年画专题数据库,以达到资源整合与共享的目标,实现桃花坞木刻年画档案价值的最大化。

第二是搜集,即是搜寻和征集。对于那些流失海外或散失民间的档案材料,我们可以采取“搜集”的建档方式。首先,我们应该通过走访和调研,充分了解散失在社会上和个人手中的桃花坞木刻年画档案的保管现状;同时,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不同媒体进行广泛宣传,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氛围,加强每个公民的档案意识,并通过“鼓励捐献”[7]或“适当赎买”[8]等方式开展桃花坞木刻年画档案及其保存线索的征集工作。此外,对于那些确实无法征集到原件的珍贵档案,我们也可以通过复印、拍照、录像等多种手段,逐步完备桃花坞木刻年画的档案体系。

第三是新建,并不是凭空创造,而是要将那些只存在于一些老艺人或年长者记忆中的关于桃花坞木刻年画工艺、习俗、社会历史背景等的隐性信息,通过访谈、口述等多种形式实现显性化,从而丰富桃花坞木刻年画的档案体系。因此,我们应该在对现有档案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明确“新建”的不同专题和对应的受访对象群;通过对不同受访对象的年龄、职业、背景、专长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各有侧重的访谈内容,并做好访谈信息的整理、出版等各环节工作,做好相关口述档案的归档工作。

综上所述,桃花坞木刻年画特色档案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新的问题将不断涌现,如如何确定桃花坞木刻年画特色档案建设的主体,如何确定相关建设方的责、权、利关系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二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EB/OL].http: //www.gov.cn/flfg/2011-02/25/content_1857449. htm.2011-02-25/2015-06-11.

[2]鲍芳芳.档案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安徽大学,2011:22.

[3]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的价值及普查的意义——《中国木板年画集成》总序[J].民间文化论坛,2005(2):53.

[4]张道一.年画论列[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72.

[5]高福民.吴文化研究:《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桃花坞卷》[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2):27.

[6]金波.论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J].档案学通讯,2013(5):47.

[7]、[8]朱伶杰.世界遗产档案收集中的问题及对策简析[J].档案与建设,2008(6):16.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5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桃花坞木刻年画静态保护和活态传承结合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5SJB590)阶段性研究成果。

桃花坞木刻年画特色档案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 孟 歆 华黎静

本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了桃花坞木刻年画档案的特点,并从建档原则、范围、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桃花坞木刻年画建档对策。

桃花坞木刻年画 档案建设 特点措施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桃花坞建档木刻
记录历史,传承文明
——数字化测绘建档技术助力历史建筑保护
“红心向党·创新报国”建档10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
桃花坞木刻年画中的动物一一逼鼠蚕猫
当浮世绘遇上桃花坞
木刻年画
桌上盆景(外一幅)
加强社区入户建档管理的初步探讨
李富贵木刻作品
友谊医院通州院区能建档生娃了
寻梦桃花坞一晌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