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育模式对沙区生态修复的影响探究
——以甘肃省景泰县为例

2016-02-06 12:12张凯旋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15期
关键词:沙区封育盖度

张凯旋

(甘肃省景泰县林业局治沙试验站,白银 730400)

封育模式对沙区生态修复的影响探究
——以甘肃省景泰县为例

张凯旋

(甘肃省景泰县林业局治沙试验站,白银 730400)

由于长期过度砍伐及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干旱地区土地沙化严重。封育模式是沙区植被修复和重建的一种主要措施,目前已经被许多国家广泛采用。文章以甘肃省景泰县绿洲外围的封育沙地为例,在介绍当地封沙育林主要措施与方法的基础上,分析封育模式对沙区生态修复的影响。

封育模式 沙区 生态修复

封沙育林草措施作为沙化区人工促进植被恢复和重建的一种主要措施,已为许多国家所广泛采用。文章主要以甘肃省景泰县绿洲外围的沙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封育模式对沙区生态修复的影响。

1 甘肃省景泰县概况

甘肃省景泰县位于甘肃省中部,黄河西岸,地处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地带,属于典型的荒漠区,自然环境先天脆弱。该县属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的过渡地带,其地形西南高、东北低,是一个以高扬程提灌为主的农业县。该地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土壤类型多样,县内植被受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主要有旱生、半旱生灌木和小灌木及草本植物等。近年来,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逐渐增多,再加上超负荷的人为活动的影响,导致草原牧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限制[1]。为保障沙区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防止土地沙漠化,甘肃省景泰县开始实施封沙育林,使得封育区的土地沙漠化得到了有效遏制,植被逐渐恢复,生态环境开始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2 甘肃省景泰县封育技术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甘肃省景泰县对北部沙区实施封育措施,主要采用天然植被围栏封育法和“人工种植+围栏”封育法。其中,天然植被围栏封育法主要是在流动沙丘区采用特斯围栏,完全排除人为以及家畜的干扰等因素的影响,以促进沙区内自然植被的恢复;“人工种植+围栏”封育法是指,在流动沙区先铺设1 m×1 m的麦草方格沙阵,等到沙面稳定后,再确定种植沙蒿、花棒或灌木柠条等植被,并对其进行围栏封育,以此保障人工灌木林的正常繁育。具体方法:(1)确定封育区的主要位置和范围(或宽度)。封育的模式应根据沙源情况和封育区植被状况来确定。如果沙源广,流动沙丘高大,连绵分布,植被覆盖度低(10%),则封育宽度可规划为500~1 000 m。绿洲外围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均应划出封沙育林育草带,形成绿洲外围的生物保护屏隙。为防止牲畜侵入和人为干扰,在划定的封育区边界上,通常应建立防护设施,如垒土(石)墙、挖深沟,设铁丝围栏、电围栏等。在封育面积较大的情况下,还应建立防护哨所、瞭望台等其它防护设施,并竖立标牌、修建道路。(2)建立健全封育的组织形式。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的意愿,可以以乡、村或村民小组为单位,也可以由乡与乡、村与村、组与组,以及由自然村联合起来进行。目前,群众多以家庭为单位经营自留地和责任地的形势下,应注意提倡自愿组合,实行联户封育的办法。

3 封育模式对沙区生态修复的主要影响

3.1 促进沙区植物种类多样化

景泰县北部主要是流动沙地区,植物主要有沙蒿和沙冰草等。封育模式实施以后,沙丘已基本固定,人工植物群落环境也已形成,群落积累枯枝落叶和拦截大气降尘作用逐渐增强,土壤的养分条件得到了相对改善,给其它物种的迅速侵入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得景泰县封育区的植物群落增加到18种。其中,多年生草本有6种。因此,封育模式的实施,可以明显促进沙区植被的多样性恢复。

3.2 沙区群落植物密度和植被盖度逐渐加大

植被的密度、盖度及其生长特征反映着植被环保作用的大小,在我国干旱沙区尤其如此。如盖度高能有效地保护地表,减少在冬春季节发生风蚀沙化的程度。封育模式的实施,可明显提高沙区植被的盖度、植物密度。同时,不同封育模式对群落植物密度、植被盖度及其生长特征的增加又有不同影响。

4 结语

甘肃省景泰县沙区封育模式的实施,使得外界干扰逐渐减少,不仅促进了沙区植物种类多样化,而且使得沙区群落植物密度和植被盖度逐渐加大,对于沙区生态的恢复和重建具有重要的作用。

[1] 阿穆拉,邢旗,梁东亮,等.封育措施对荒漠草原退化植被恢复的影响.草原与草业,2014,28(3):28~33

猜你喜欢
沙区封育盖度
自然封育条件下毛竹林内凋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变化研究
封育和放牧对牧草甘青针茅营养成分的影响
不同封育措施对荒漠草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红色沙区的由来及发展
不同封育年限对河西走廊中部荒漠植被群落生态位的研究
三裂叶豚草在新疆典型生境的发生分布调查
黄山市近30 a植被盖度时空变化遥感分析
沙区梭梭注水造林技术
沙区樟子松人工林研究进展
太白山太白茶资源状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