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与农艺融合相关影响因素及策略探讨

2016-02-06 12:12毛娟莲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15期
关键词:农艺农机融合

毛娟莲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大田坝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保山 678105)

农机与农艺融合相关影响因素及策略探讨

毛娟莲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大田坝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保山 678105)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机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设备。通过合理应用农业机械,可大幅度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从客观角度看,农艺与农机存在于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中。农机与农艺能否结合,对于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文章对农机与农艺融合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农机 农艺 融合 策略

1 农机与农艺融合主要目标概述

农机与农艺融合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它不仅涉及相关科研、管理、推广等部门,且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覆盖范围较广。主要目标包括几个方面。

(1)构建推进农机与农艺融合的协调组织及长效工作机制。在推动农机与农业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加深农作、种子、植保、土肥等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通过多方合作,解决农机与农艺融合所涉及的问题。

(2)构建适应机械化作业的种植技术体系。农机是农艺技术的重要载体,要让新型农艺技术得到快速推广,就必须将农艺技术与机械化技术结合起来。要促进两者融合,就需要提升机械作业适应性,通过对农机、种子、植保等部门进行整合,使农作物品种选育、栽培、种植不断完善,提升农机与农艺间的相互适应性。

(3)积极探索农机与农艺融合的新途径。通过学习和借鉴,总结农机与农艺融合的经验。同时,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作用,探索农机与农艺融合的新方法、新模式。

2 影响农机与农艺融合的相关因素分析

农机与农艺的融合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因素,对整个过程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几个方面。

(1)农业机械因素。农机与农艺的融合,对于农机制造企业的产品研发与农业生产实际的联系密切程度都带来较大的影响。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型农艺技术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应充分把握农业生产实际需求,对现有的农业机械产品及相关技术进行不断完善,以适应农艺技术的发展。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存在明显不足。一方面,国内缺乏优秀的农机研发人员,多数农机制造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导致农机产品无法跟上农业技术发展的形势;另一方面,很多研发人员缺乏一线生产经验,对种植区域的农作物品种形态、栽培模式把握不够,影响了农机产品的适应性。

(2)农村经济因素。一直以来,尽管农机设备普及面已经较大,但在少数落后地区,仍以传统人畜力农业为主。这些地区由于经济落后,直接影响了农机的普及,制约了农机与农艺的融合。还有一些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农民收入途径不断增多,很多农户都用上了复式作业机械,但其农艺技术却滞后,出现了农机与农艺发展不同步的状况。

(3)农业生产经营因素。在农机保有量较少且服务范围较小的情况下,农机与农艺结合还是较为紧密的。若出现农机保有量大,大型复式农机发展较快,且服务范围较广泛时,农机与农艺的结合程度则相对较低。传统的、以户为单位的生产经营模式与农机化大规模生产要求,显得格格不入。

3 促进农机与农艺融合的有效措施

(1)技术措施。首先,应对生产体系进行统筹研究,对农作物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统筹考量;其次,应规范种植模式,降低机械配备成本;再者,可大力推广简化栽培技术,并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让中间生产环节得到有效简化。另外,应不断更新农机产品,并与农艺技术及生产环节无缝衔接,增强农机与农艺之间的相互适应性。

(2)管理措施。一方面,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的宣传工作,努力推广新技术;另一方面,不同部门之间应形成联动机制,通过生产、研发、推广,密切合作,构建农机与农艺结合的交流平台,形成一套健全的农机与农艺融合的推广体系。

4 结语

农机与农艺融合是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应给予重视。应通过落实相关技术及管理措施,促进农机与农艺的融合,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保障。

[1] 李安宁.推进农机农艺融合要牢牢把握四个着力点.中国农机化,2012,(05):3~5

[2] 刘宪.推进农机农艺融合 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质量.农机质量与监督,2011,(05):5~8

猜你喜欢
农艺农机融合
沃得农机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中职学校现代农艺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究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融合》
不一样的农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