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对策建议
——以南京市六合区为例

2016-02-06 23:14朱训泳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六合区稻麦大户

朱训泳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马鞍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南京 211525)

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对策建议
——以南京市六合区为例

朱训泳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马鞍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南京 211525)

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文章以南京市六合区粮食规模经营实际,介绍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现状特点,并指出粮食规模种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发展粮食规模经营的对策建议。

粮食 规模经营 问题 对策建议

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积极推进粮食生产规模经营,有利于先进技术推广,有利于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推进,更有利于农业生产效益的稳步提升。六合区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区之一,地处长江中下游,粮食种植以稻麦为主,是典型的丘陵山区杂交水稻种植区。全区总面积1 471 km2,耕地面积6.24万hm2,其中粮食作物面积4.76 万hm2,粮食总产达34.4万t以上。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出台和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该区粮食规模经营有了一定的发展,经营形式出现多元化,全区粮食生产规模经营总体呈现较好发展态势。但在发展规模生产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难点与困惑,与现代粮食生产的总体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了解本地区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现状特点,剖析制约发展的问题因素,探讨粮食生产经营发展对策,对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区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六合区粮食规模经营的现状特点

1.1 粮食规模经营形式多种,适度规模种植占主导

目前全区3.33 hm2以上粮食规模经营户达1 143户,面积1.63万 hm2,占粮食种植面积34.24%;其粮食规模经营形式包括个体、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公司等多种。(1)个体规模经营户。是全区规模经营户中的重要组成,共计1 042户,面积1.39万 hm2,占粮食规模经营面积85.28%。(2)合作社型。经过工商部门注册的合作社共有12家,以农机合作社为主,粮食种植规模370.24 hm2,占粮食规模经营面积2.27%。(3)家庭农场型。经过工商部门注册的家庭农场共有74家,粮食种植规模998.03 hm2,目前这种家庭农场形式占全区粮食生产规模经营的6.1%。(4)公司经营型。共有南京康利家、南京苏上生态农业、南京鑫森农业等公司经营型13家,种植面积1 041.01 hm2,占粮食规模经营面积6.35%。全区适度规模种植10~33.33 hm2之间有564户,种植面积9 131.72 hm2,占粮食规模经营面积56.02%。

1.2 外地种植户成规模种植主流

在1 143户粮食种植户中,外地种植户达706户,占总户数的61.8%,其中以连云港等地为多数。其特点是种植规模上,大部分在10~33.33 hm2之间;种植茬口安排方面,以稻麦茬口为主。在种植方式上,小麦采用免(少)耕机匀播技术;水稻以直播栽培为主,其次为机插、手栽等方式。在粮食生产投入方面,大都以提升种植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重视肥料、病虫防治等方面的投入。

1.3 促进稻麦新技术应用

与一般本地散户种植相比,从事规模经营的种粮大户更易接受新技术。如水稻机插秧的示范推广,就是先由种粮大户进行示范应用,并以种粮大户为主要对象进行大面积推广。截至目前,全区机插面积达1.35万hm2,已占水稻面积的50.8%。

另外,种粮大户还是农机技术推广的主力军,他们购机总量约占全区的90%以上,有力地促进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稻硬质地喷滴灌育秧及稻麦秸秆全量还田等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1]。

1.4 减少季节性抛荒,稳定粮食生产

随着粮食规模经营的逐步发展,种粮大户在减少季节性抛荒、稳定粮食面积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在六合区北部丘陵地街镇,过去种植小户只种植一季水稻,冬闲田随处可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租后,以稻麦茬口种植模式为主,耕地复种指数明显提高,冬闲田景象已很难一见。据2014年调查数据统计,北部丘陵地街镇粮食规模经营户达729户,面积为1.2万 hm2,占粮食种植面积25.2%;其稻麦茬口复种面积已实现100%,对稳定粮食生产具有积极作用。

1.5 缓解劳动力短缺,提高种植效益

粮食规模化经营,采用商品化育秧、机械化作业和专业化病虫防治,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可有效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同时,由于实行规模经营,采用稻麦周年栽培新技术,种粮大户的生产效益均明显高于散户。根据2014年产量统计,种植大户的水稻平均每667 m2产650 kg,小麦平均每667 m2产400 kg,分别比一般种植户产量提高20%和15%。

2 粮食规模种植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

特别是六合的北部丘陵地街镇,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大部分沟渠淤塞排灌困难,防灾抗灾能力较差,一旦发生自然灾害,种粮大户损失往往十分严重。

由于受建设用地指标的制约,大部分种粮大户缺乏必要的管理房、晒场等设施,他们只有等水稻、小麦等粮食在田间熟透才收获,随收随卖,容易遭受自然灾害,同时也影响到下季作物的适时播、栽。

2.2 实用栽培技术到位还存差距

全区现有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主)年龄老化现象突出,他们对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缺乏必要的认识,种植粮食凭老经验、老方法,特别是外地种粮大户往往采用家乡的一套种植方法(如采用水稻直播方法),致使许多实用技术很难操作到位。同时,全区农业服务体系还没有全面构成,街镇级农业部门在岗在位的人员还不足,难以承担稻麦新技术服务指导及示范推广。

2.3 农业投入品应用不规范

在农药应用方面,不少种粮大户盲目追求病虫防治高效速效,大都采取毒性较强的速效性化学农药防治,致使水稻品质存隐患。在品种选择方面,种植户乱引种的现象还比较严重,造成病虫害发生严重,粮食产量下降。在防治技术方面,只重视虫害防治,不按区植保部门防治药剂配方病虫兼治,致使稻麦生长后期病害发生严重。特别是小麦赤霉病和水稻穗颈瘟的爆发,每年都有少部分种植大户稻麦产量下降,部分田块失收。

2.4 扶持政策需优化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都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以及农机购置补贴、小麦“一喷三防”补贴等,但缺乏一个综合统筹的组合平台统一载体,补贴分散现象比较突出,扶持政策需优化。一方面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补贴多数给了原土地承包户,真正种粮大户得不到该享受的补贴;另一方面在粮食销售方面遭遇瓶颈,2015年已出现“卖粮难”问题、“丰产不丰收、种粮不如打工”现象,严重挫伤了种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粮食产业健康发展。

3 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种粮水平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保障。(1)利用标准化粮田建设项目、综合土地整治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整治丘陵地粮食种植区水利设施不配套,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提升抵御自然灾害能力。(2)解决生产配套用地。制定相关政策,解决种粮大户管理房、晒场等农业生产配套设施用地,全面提升粮食产能[1]。(3)引导本地农民从事粮食规模种植,增强基础设施投入。针对外地种植户,短期承包种植、投入不足的问题,大力发展本地家庭农场,采取先建设后补助等方式,鼓励和引导本地农民对其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筹资投劳。

3.2 畅通最后一公里,提高科技到位率

针对种植大户科学素质提升方面,要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通过集中培训、田间示范等方式,提高他们的种植水平和接收新技术能力,让他们能够自觉改变以往的种植老经验、老方法,主动应用新技术[2]。针对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要按照省市区级相关文件要求配齐农业岗位人员及村级农技人员,增强农技服务力量,畅通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提高科技到位率[3]。结合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行区、街镇农技推广人员包村技术指导,特别针对外地种粮户要达到包户指导。要逐步推进村级服务站点建设,衔接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者与公共服务组织的信息传递,实现农技服务信息全覆盖[4]。

3.3 安全使用农业投入品,促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良种良法是保障粮食产量和质量安全的基础条件。在品种选择应用方面,利用南京市水稻生态补偿项目,采取与本地主推优良品种直接挂钩的补贴方式。

降低稻麦良种供应价格,引导种植户购买适宜本地的种子,杜绝乱引种现象。通过推进商品化集中育供秧基地建设,为种植大户提供稻种、育秧、机插及植保、机收等一体化服务,降低因引种引发的病虫害大发生的风险。在农药应用方面,致力以加强宣传服务指导为前提,通过运营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开展统一购药、统一配方、统一时间集中打药,克服盲目用药、错时用药的隐患方式,促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5]。

3.4 改进普惠制补贴方式,真正把扶持政策落到实处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粮食规模种植户(企业)的发展,科学制定向粮食规模种植主体(种田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和公司)倾斜的补贴政策,改进普惠制补贴方式,真正把扶持政策落到实处。(1)完善政策补贴办法,推行粮食价外补贴政策,切实落实“谁种谁补”政策文件。据了解,苏州市政府自2008年起在江苏省率先实施粮食价外补贴,水稻价外补贴标准为0.2元/ kg,补贴资金由当地财政承担。要学习苏州市粮食价外补贴经验,逐步完善政策补贴办法,推行粮食价格和粮食补贴分开,改变种粮大户享受不到补贴、“丰产不丰收”等现象,真正把各项政策资金落到促进规模经营的实处。(2)建立综合补贴项目统一平台,改变补贴分散现象。在稳定现有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政策的基础上,设计综合补贴项目统一载体,优化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组合,重点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产能提升,从而使政策更加透明具体,以达到政策实施的预期目标。(3)坚持扶强扶大导向,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把33.33 hm2以上的粮食规模种植主体作为政策扶持的重点对象,优先安排科技推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强化政策的激励作用,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产业健康发展。

[1] 邵贤文,滕宏飞. 南京市浦口区粮食规模经营现状及对策 .现代农业科技,2014,12:309~310

[2] 强雪峰,朱训泳. 六合区马鞍街道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4):57~58

[3] 刘利平. 枞阳县粮食规模经营的思考.安徽农学通报,2014,20(7):13~14

[4] 朱晓燕,洪娟. 泰兴市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状及对策.现代农业科技,2014,(14):300~301

[5] 朱训泳. 新形势下加强基层植保工作的思考.湖北植保,2015,(5):3~6

猜你喜欢
六合区稻麦大户
统编语文教材九(上)第四单元拓展阅读
农民生存策略的选择逻辑——基于稻麦村庄农户样本的政治经济学考察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稻麦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赴湖北农业考察及苏北沿海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株系循环法在常规稻麦良种生产中的应用
船祸
南京市六合区群众由“信访”到“信法”
技术营销要抓住种植大户的“痛点”
种植大户为什么不赚钱?